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2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晨3点,这时人的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状态都进入最低潮,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进入深睡状态。

  饮茶的最佳时间:许多人都习惯于餐后立即饮茶。其实,这很不科学。因为,餐后立即饮茶,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质结合成不溶的铁盐,降低铁的吸收,时间一长可诱发贫血。若待餐后1小时,食物中的铁质已基本吸收完毕,此时饮茶就不会干扰铁的吸收。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人们通常认为饭后吃水果最佳,台湾一教授却提出新见解,强调饭前1小时吃水果最为有益。其理由是:水果属生食,吃生食 后再进熟食 ,体内就不会产生白细胞增高等反应,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增强防病抗癌能力。饭后吃水果则无此种保护作用。此外,饱食之后吃水果,所含果糖不能及时进入肠道以致在胃中发酵,产生有机酸,引起腹胀腹泻,故餐后需待1小时后再吃水果。

  刷牙的最佳时间:早晚刷牙固然必要,但最佳时间还要算每次进食后3分钟内。因为饭后3分钟口腔内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中的酸性物质,腐蚀溶解牙釉质。

  开窗通气的最佳时间:每天上午9—11点,下午2—4点开窗透气效果最好。此时气温已高,逆流层现象也已消失,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逐渐散去。

 

Number : 9225 

Title :生命中的种种误解

作者 :阿忆博士

出处《读者》 : 总第 177期

Provenance :吾儿当自强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关于孤独

  在生活中,人们乐于将一些情感、经历、精神进行分类,把其中的一类归于生命的运气,并为拥有它感到快乐;而另一类则被当做不幸,引以为深深的恐惧。但是,我的孩子们,我要告诫你们的却是,人们的许多看法是错误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便是对孤独的误解。

  多数人会把孤独视为生命的苦境,但是我要问你们,你们知道的哪一位天才人物不是孤独的呢?

  人在小的时候,会因为孤独无依而害怕,认为那是一种残酷的惩罚。也许,这就是长大以后,人们总是把孤独状态归为不幸的原因。但是,你们想到过吗?由于亲友离去而意识到自己孤单地存在着,对比别人的方式而感到自己不同于他们,这不正是你们个体意识茁壮成长的标记吗?在你们投入芸芸众生之中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素质!

  一位小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很孤独。可我知道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中学生,他有良好的成绩和超强的活动能力,他有着许多朋友和追慕者。但他重复着:“我不寂寞,但我很孤独。”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说明孤独未必非与弱小无助相联系。事实上,孤独感是一种贵族化的情绪,不是庸庸碌碌的人所能拥有的。它是上天的福赐,是一种幸运。如果总是感到自己与别人的距离,特别是当你处在距离的前端,由此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但你却是优秀的。

  大凡历史上的发明家、革命性的政治家,还有开拓性的实业家,都是内心深处的孤独者。他们在孩提时代便有深深的孤独感,并且一直在孤独中思索着、创造着、生活着,直到死去。

  其中艺术家是孤独感最明显的受益者。他们把孤独展现出来的同时,也就把个人的独特展现了出来。由于他们孤独,也由于他们孤独地写出了孤独,他们成了世人瞩目的天才。海明威曾对世人说——写作是孤独的事业,不是那些习惯了稠人广座的人们所能操持的。因为作品成功而渐渐高朋满堂的作家总是被淘汰出局。原因很简单:他,失去了孤独感。

  关于学识

  我在北大读三年级时,结识了一位新生。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谦和,他总是钻进我的蚊帐,或是在水房里拉住我,探讨各种各样的学术问题。在那个才子云集、互不相让的学府里,不耻下问的恐怕只有他了,所以几年之后,他成了学问家。他就是在全国高校中享有盛名的诗人——戈麦。

  我一直不能相信的是,他在1992年冬自杀身亡了。这使我开始相信,学识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充满乐趣,也不像培根所断言的“知识就是力量”。人们在学识中所能感受到的欢乐是少于痛苦的。在一定程度上,学识的确应该归入到人生的不幸之中,否则为什么学府的档次越高,忧郁者、嫉愤者、颓废者越多于安详者,为什么自杀率和精神患病率也越高呢?

  假如戈麦是个白丁,他一定不会在屡屡失恋的时候,让索绕在脑际的悲剧意识抓住他而形成死念,使他因为生命中一座桥梁的断裂,得出整个世界毫无意义的结论。

  记住,孩子们,现存的学识体系是有偏差的,特别是中国的知识网络中,快乐的成份太少,而机械的和挖掘悲苦的成份却很多。如果一个人的身心被它们占据,他不是变成一架机器,就是变得像油炸排饼一样脆弱。一旦背弃了它,特别是背弃了其中死气沉沉的公式,背弃了沉溺于悲苦之中的愁绪,你们便会很快发达起来。

  你们会经常发现,那些肚腹空空的百姓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个原因,你们长大后便会知道,这无非是因为他们远离学识。准确地说,是远离学识中那些悲苦而无用的东西。

  关于苦难

  生命中另一个大大的误解,是关于苦难的观念。大人们喜欢背起手告诉他们的孩子,说他们那个时代是苦难的。这是个疏忽,其实每一代人都会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不同时代的苦难各不相同罢了。

  上代人认为拾煤渣是一种苦难,而复习功课是幸福的;但下一代人却觉得,如果能不被考试所累,宁愿去拾煤渣。这说明苦难有它的时代性,在这个时代是苦难的东西,下个时代却变成了游戏。这就是大人们费尽心机搞忆苦思甜活动,反而使孩子在窝窝头和碴子粥中大尝了甜头的原因。在小孩子眼里,窝窝头和玉米面是新鲜而刺激的。

  这也是所谓“苦难教育”的弊端所在。大人们总是觉得小孩子生在蜜罐里,没有什么苦楚,因而强迫他们体尝自己儿时的苦难,但在孩子眼里,那些倒不是什么苦难。这正如,假如小孩子能强迫大人们体尝学习的重压,而大人们也不会从中尝到苦头一样。重温童年,弥补学识的不足,对于大人恰是一个美梦。

  可见,上个时代的苦难,放在下个时代不一定是不幸;下个时代的幸福放在上个时代,也不一定意味着好运。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体尝着各自时代的苦难,实在没必要用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

  孩子们,让你们懂得这个道理的目的是,希望你们成为下一代人的父亲时,不要武断地认为有人在享你们的清福。你们把生命交给他们,无形中是把幸福和苦难同时交给了他们。只是他们的苦难与你们有很大的不同,是你们不察觉,也不愿承认的。作为父亲,你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让他们遭受你们所经历过的痛苦,因为他们有他们的苦楚去磨练自己。

  人们对其他时代的苦难,只需要知道,不需要重复。苦难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们的任务仅仅是在体尝自己的那一份,并在斗争和忍耐中消除它。

  如果你们错误地实施所谓“苦难教育”,其结局不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的——你们和他们自己的——苦难,便是给他们的游戏中添加了一出喜剧。

 

Number : 9226 

Title :普通人

作者 :梁晓声

出处《读者》 : 总第 177期

Provenance :名家散文精品选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

  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我不可能永不摘下。我想。这是一种纯粹的个人情感。尽管这一种个人情感在我有不可殚言的虔意。我必得从伤绪之中解脱。也是无须别人劝慰我自己明白的。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

  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一些微事……

  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在北影院内,甚至范围缩小到我当年居住的十九号楼内,这乃是司空见惯的事。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钮扣。总体银白,须梢金黄。谁见了谁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生前极爱惜他的胡子。兜里常揣着一柄木质小梳,闲来无事,就梳理。

  记得有一次,我的儿子梁爽,天真地发问:“爷爷,你睡觉的时候,胡子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呀?”

  父亲一时答不上来。

  那天晚上,父亲竟至于因了他的胡子而几乎彻夜失眠。竟至于捅醒我的母亲,问自己一向睡觉的时候,胡子究竟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无论他将胡子放在被窝里还是被窝外,总觉得不那么对劲……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父亲从来不做自己任不了之事。他一生不喜欢那种滥竽充数的人。

  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两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

  “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要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么?”——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更准确地说,是“群众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

  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

  父亲做什么事都认真极了。

  但那也算“演戏”么?

  我每每一笑罢了。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划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要拍的样子。

  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

  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

  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

  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分明地,他惟恐使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

  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难得有父亲这样的群众演员。

  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

  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

  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我被雷声惊醒,翻了个身,黑暗中,恍恍地,发现父亲披着衣服坐在折叠床上吸烟。

  我好生奇怪,不安地询问:“爸,你怎么了?为什么夜里不睡吸烟?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黑暗之中,只听见父亲叹了口气。许久,才听他说:“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他就怕这几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