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25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迪芬听见喊声,吃了一惊。他转过身来,看到的是一个黑洞洞的枪口—— 一个牧师正端着枪对着他。

  史迪芬解释说,他是为了与家人团聚而赶路,正好路过此地,想找个地方住一夜。

  “你说回家团聚,可带的东西也未免太少了吧?”牧师问道。

  “我不得不赶快离开华盛顿……你知道,英国人放火烧了那座城市。”他这样回答也不无道理,因为在他离开华盛顿那天,远远地看到城市上空弥漫着滚滚的浓烟。

  “嗯,我听说了,”牧师答道,“可是怎样才能证明你不是英国间谍呢?”

  史迪芬听到这种罪名,叫了一声,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衬衫。不料,这个动作却使牧师更加猜疑。他发现了藏在衬衣里面的袋子,便逼史迪芬交出来。史迪芬试图使他相信,里面装的是些家信。但是他越反复解释,牧师就越怀疑,对他就逼得越紧。最后,史迪芬只得让步,交出了袋子。当牧师从袋子中掏出羊皮纸的《独立宣言》的时候,史迪芬盘算着如何把这老家伙的枪夺过来,解除他的武装,以此证明自己对美国事业的赤胆忠心。史迪芬曾发誓,在必要的时候,将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这份文件。

  牧师拿过文件,开始读道:

  “1776年7月4日第2届大陆会议通过。13个州一致宣言……美利坚合众国。”

  读完,他用惊异的眼光对史迪芬死死地盯了好一会儿。

  “这是《独立宣言》!”他机警地低声说,“可是……它怎么会在你的手中?”

  史迪芬向他说明了前几天发生的事情,接着还告诉牧师,他曾发誓将以自己的生命保护文件。

  没有人听说过史迪芬·普莱斯顿或被称为小约翰的那位牧师。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将永不磨灭。他们这次相遇后,《独立宣言》就藏在牧师家里,几个星期后,英军撤走了,它才重返华盛顿。

  从此,《独立宣言》一直保存在华盛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被秘密送往肯塔基州的那克斯堡。

  今天,《独立宣言》再次出现在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里。它被密封在一个充有氦气的玻璃箱内。

  人们期望它与美国同在。□

 

Number : 9459 

Title :纽飞笑谭

作者 :陈

出处《读者》 : 总第 184期

Provenance :雅致小品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人们对加拿大东北角这个偏远省份纽芬兰,恐怕了解不多。这个在1949年最后加入加拿大联邦的省份,为加拿大其他地区的人们带来许多新鲜好笑的话题。譬如说,您听过纽芬兰的科学家怎么做研究的吗?

  一位纽芬兰生物学家研究青蛙,他把青蛙放在地上,叫它跳。这一跳,跳了4米,生物学家写下记录:“一只4条腿的青蛙可跳4米。”切去青蛙的1条腿,再命令青蛙跳,只能跳3米远,他写下:“3条腿的青蛙跳3米。”再砍去1条腿,只跳了两米,于是记载:“两条腿的青蛙跳两米。”再斩去1条腿,这次青蛙勉强蹦了1米,记下:“1条腿的青蛙跳1米。”剁去青蛙的最后1条腿,这一次任凭生物学家怎样大吼大叫,青蛙一动也不动,于是写下结论:“当青蛙没有腿时,它就聋了。”

  别省人谑称纽芬兰人为“纽飞”。让我们来听听“老加”们怎么形容“纽飞”的吧:

  油漆篱笆要动用3个纽飞,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握住油漆刷子,另两个纽飞得抬着篱笆上下左右移动。

  换灯泡也要3个人,1个人站在椅子上抓住灯泡,另外两个人抬着椅子转。

  有一位纽飞雇来专家,把他的房子整栋向左移了1米,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的晒衣绳不够长。

  有两个纽飞在郊外看到皎洁的满月,凑巧旁边堆着很多废弃木箱。他们说:“让我们把箱子叠起来,爬到月亮里去看看。”叠着叠着,底下的纽飞叫了:“糟糕,木箱用完了!”上面的一个骂道:“笨蛋,你不会把底下的箱子抽出来再用吗?”

  还有一个有关午餐的故事:

  3个建筑工人在25层的高楼工地上如常聚在一起吃中饭。

  法国籍工人打开自己的饭盒叫起来:“天哪,又是垮拉松面包,天天都是垮拉松。明天再让我带垮拉松,我就要跳楼了!”

  意大利籍工人打开自己的饭盒也叫了起来:“妈呀,又是肉丸,几十年都是肉丸!明天再是肉丸,我也不要活了。”

  纽芬兰工人打开自己的饭盒叫嚷道:“又是秋刀鱼!明天若仍是秋刀鱼,我也要自杀。”

  第二天,又到午饭时间。3个人碰在一起,各自打开饭盒。只听法国工人惨叫一声:“上帝啊,又是垮拉松。永别了,我的朋友们!”纵身一跃,跳下楼去。意大利工人看了自己的午餐,长叹一声:“还是肉丸,老朋友,等等我啊!”他也跳下去了。纽芬兰工人也大叫:“又是秋刀鱼!”他也跟着往下跳。

  然后跟着就有一场葬礼,3个寡妇哭得死去活来。法国工人的太太呜咽道:“你若早告诉我你不喜欢垮拉松,我可以烤点别的东西让你带嘛!”意大利工人的妻子则嚎道:“你吃了20年肉丸,从来也没说你不喜欢。真要不爱吃肉丸,我可做比萨让你当午餐呀!”纽芬兰工人的老婆则一脸迷惑,喃喃问道:“老公,我搞不懂,所有的午餐都是你自己做的啊!”

  (李君美摘自《海外文摘》) 

  一万个信心

        ○ 杨鲁红译

  跳伞员们站成3排。教练雷蒙德说:“小伙子们,今天你们将要登上飞机完成定点跳伞课目,这可不同于在伞塔上的训练,要勇敢、细心,一切按规范的要求办。还有什么问题吗?”

  “假如……万一主伞和备用伞都打不开怎么办?”站在前排的托恩话音中掩饰不住一丝恐惧。

  “哈哈哈……小伙子,45年前我对着德国人的高射炮火从飞机上跳下去之前,也对我的教练提出过这个问题。你们猜猜得到什么回答?”雷蒙德双手叉腰,目光扫视着他的弟子们。

  “你的教练一定会说,这种情况极少发生。”队列中一名跳伞员大声说。雷蒙德摆了摆手。

  “他会说,你将会做自由落体运动,摔成……”另一位跳伞员言语吞吞吐吐,雷蒙德不由他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题。

  雷蒙德高高地扬起右手:“我当年得到这样的回答:‘去赢得胜利的人心中没有那么多万一,只有一万个信心。’然后我的教练对着我的屁股飞起一脚,我就呼悠悠地栽了下来。”

  “那你的屁股一定很疼。”托恩脸上恢复了平静的神采。

  “那当然。要有一万个信心,小伙子,成功总是爱和勇敢者作伴。要不要给你屁股上来一脚。”

  (任士可摘自《扬州日报》) 

  跳 蚤

     ● 〔德国〕图霍尔斯基

            ○  蔡鸿君 译

  在加特省,不错,就是有尼姆和加特高架水渠的法国南部,那儿的一个邮局里,邮差是一个老小姐,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私拆他人信件。这件事人人都知道。在法国,许多地方都是这样,如门房、邮电局。这些都是被神圣化了的机构,人们可以谈论它们,但是不允许触动它们,因为也没有人去这么做。

  那个老小姐看了信,把内容泄露出去,向人们传播种种苦恼。

  在加特省的一座漂亮的城堡里,住着一位聪明的伯爵。在法国,伯爵往往都很聪明。有一天,这位伯爵做了一件事:

  他约请一位法庭执事到他的城堡里来,当着他的面给一位朋友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

  我知道,邮局的艾米丽·杜邦小姐长期拆看我们的信件,因为她心里充满了好奇。为了让她停止这种恶劣行为,我在寄给你的信里夹了一只活的跳蚤。

       考克斯伯爵

  他当着法庭执事的面封上这封信,然而并没有往信封里放跳蚤。但是,当这封信到了他朋友手上时,里面却有一只跳蚤。□

 

Number : 9460 

Title :悠悠寸草心

作者 :石韬

出处《读者》 : 总第 184期

Provenance :中国税务报

Date :1996。6。19

Nation :

Translator :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块钱。”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Number : 9461 

Title :上山的和下山的

作者 :陆文夫

出处《读者》 : 总第 184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1996。6。10

Nation :

Translator :

  

    山阴道上络绎不绝,游人如织。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那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过。上山的人兴致勃勃,汗流浃背,满怀着希望问那下山的:“山上好玩吗?”

  下山的人疲惫不堪地摇摇头:“一个破庙,几尊菩萨,到处都是差不多的。我劝你不必上去。”

  上山的人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上山的人挥舞着竹杖,拭擦着汗水,继续攀登上去。

  过了若干时日,那位上去看看的人看过了,下来了,又碰上那些兴致勃勃向上爬的人。

  向上爬的人问道:“喂,山上好玩吗?”

  看过了的人答曰:“没有什么了不起,一个破庙,几尊菩萨……”

  上山的人又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

  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在人生的山路上,上山的和下山的也会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擦肩而过。

  一位老人从人生的山路上下来了,他穿着一套50年代的高级时装——银灰色的纯毛华达呢中山装,手里拄着一根竹杖,他平静地环顾着山岗,一副曾经沧海的模样。

  这时候,一对青年男女在人生的山路上爬上来了,两个人是相互依偎着,半拥抱式地爬上来的。那女的穿一套白色的针织紧身超短裙,脚穿丝袜,一双高跟鞋却拎在手里,很像李后主写他与小周后偷情时的情景:“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不过,这位姑娘“袜步石阶,手提高跟鞋”不是怕高跟鞋在石级上发出声音,而是因为那高跟鞋已经磨破了她的脚后跟。他们愿意天下人都看见他们正沉浸在幸福的爱河中,故意做出种种“示爱”的举动。

  那下山的老人看着,微笑着,摇摇头,从内心的深处向那小青年喊话:“年轻人,我劝你不要沉浸在爱河里而忘乎所以,我也曾有过像你这样的时候,那时候她是多么的千娇百媚,柔情似水。可是现在,那千娇百媚变成了百无遮拦,柔情似水变得呼来喝去,这时候你才感到爱情并不如你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美妙,相比之下,事业还是永恒的。朋友,你千万别以为我是在说教,我认识到这一点差不多花了半个多世纪!”

  那上山的青年也从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