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26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者又问道:据说会谈触礁了?      

    柯华回答说:不,是有益的、友好的。    

    记者进一步提问:是不是中国方面一直强调主权问题,而英国又不肯让步?    

    柯华提高声音回答说:中国在主权方面的立场,你们应该是知道的,很明确嘛!    

    记者又问:英国方面态度如何?    

    柯华回答说:英国方面也说明了他们的一些观点。    

    香港的报纸及时报道了上述问答。     

    从撒切尔夫人同邓小平会谈后,经过两年零三个月的艰苦谈判,1984年12月19日撒切尔夫人再次来到北京,同中国政府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在一一叙述这些后,柯华还说:“在此之前,9月26日草签《联合声明》的当天,英国政府曾发表白皮书说:‘要更改这份协议是没有可能的。如不接受这份协议,就会没有任何协议。’话虽如此,几年来,中英关系围绕着香港问题还是发生了不少麻烦。其实,这种麻烦是在预料之中的。邓小平在1982年就已对撒切尔夫人说:担心过渡时期‘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几年来,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争执,不也就是英国人制造的一些‘混乱’吗?”

    柯华继续说:“当然,有些问题两国谈判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这是不足为怪的,也可以说是正常的。但是,许多麻烦的发生,不能不说是英国人出于英国的政治立场和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这里,我想还可以从历史上找到一些根由。记得1957年我陪同聂荣臻副总理参加加纳独立庆典时,亲耳听到英国驻加纳总督克拉克在加纳议会开幕式上致辞时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我自以能身为一个大不列颠王国的殖民主义者而感到骄傲。’这种话在我们这些饱受殖民主义之苦的人民听来,简直荒唐至极!但在克拉克看来却是天经地义的。记得英国政府机构中原设有殖民部,管理其40多个殖民地,1966年合并于联邦部,1968年又合并于外交部。我们不难想见英国某些人士的思想观念还承袭了两个世纪以来的殖民思想和殖民政策的残余,这就自然而然会产生上面所说的麻烦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们应该记住这个有益的警示!    □

 

Number : 9800 

Title :两角五分的奖金

作者 :张晓风

出处《读者》 : 总第 194期

Provenance :青年参考

Date :1997。6。13

Nation :中国台湾

Translator :

    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到铺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带回家当午饭。

  我从来不用铺子里给的纸盒和塑料袋,而总是拿着一个方塑料盒去买食品,这样回到家后也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一天,我让老板娘给我割了一块肉。她微笑着对我说:“七块两毛五。”当我拿出钱包取钱时,她用赞许的语气说:“给七块钱吧!两毛五就算了。我想鼓励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也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像学生得到校长的表扬一样,我高兴得发狂。并且我得到了一份小小的环境保护奖——她给了我两角五分的折扣。

  你可能会说:两角五分算得了什么!可是我却很激动。回到家后,我就忍不住向人们夸耀我得到的这份奖金。我先给在国外的儿子通了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我又向别人讲了又讲。家人对我的行为都迷惑不解。是啊,两角五分的奖金有什么特别呢?

  政治家总是在讲“热爱祖国”,在我看来,“热爱祖国”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热爱的具体体现是:节约能源、减少生活垃圾、不污染环境。

  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我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带着手工编制的竹篓到集市上买东西,豆腐和猪肉都包在绿色的荷叶里,它们最后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我还记得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几句诗,这几句诗是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

  让我们用肥大的荷叶/包裹起皎洁的月光带回家/把它夹在一本唐诗书里/压得平平展展,像思念亲爱的人那样

  真的,用来做包装的荷叶是多么美啊!我们还用竹叶来包米饭团。有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山民们用中空的竹筒盛装米饭。

  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的不同啊!这也是我上集市时总带着塑料盒的原因。当然,保护环境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但是这些不便不过是我们热爱祖国所付出的代价而已!常常有卖主问我为什么不要塑料袋时,旁边的人会代我解释:她要保护环境!

  我对他们的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那两角五分的奖金,在我一生获得的奖金中,它是最宝贵的一次!
Number : 9801 

Title :母爱的危机(外一篇)

作者 :莫小米

出处《读者》 : 总第 194期

Provenance :永不言别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从前,母乳是无可争议的甘甜纯洁,一如母爱是无可争议的高尚伟大。但那只是从前。

  今天来自国内外的种种报告触目惊心:母乳已被污染!

  一项新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美国妇女的乳汁都含有呋喃等有毒化学物。在我国一些地区对哺乳期妇女所作的调查中,发现她们的乳汁也不同程度地含有666、DDT等有害物质。

  乳汁污染是环境污染所致,但乳汁污染比任何污染都要危险百倍,因为它太易被吸收了。刚刚来到这世界的婴儿对母亲的乳汁不具有任何提防、识别、戒备、抵御的功能,他只能是欢欣地全盘接吸,所以他中毒甚深。据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调查报告指出,如果婴儿被含毒母乳喂养一年,他吸收的毒物总量将是一个成人在70年中吸收总量的100倍!

  母爱的伟大在于,她对孩子常常是恨不能倾其所有,她给予孩子的比给予自己的要多得多,包括最甘美的与最歹毒的。母爱的危机也在于此。

  别做恩人

  36年前有一桩很轰动的新闻,山西平陆县61位筑路民工食物中毒,得到社会各方援救,终于脱险。《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通讯报道一时人人皆知。

  而今此事被再次炒出,由头是“61”个中的10个被邀赴京,向当年援救过他们的《北京晚报》等8个单位谢恩。这类活动的人际关系是很清楚的,一方是受恩者,一方是恩人。

  这类性质的活动眼下颇多,某些大企业、某些新闻单位曾行过一些善举,如帮助残疾青年上大学、资助病危者获得疗救、寻找失散儿童等等。到了他们要举行什么庆典时,便将受恩者悉数请到,场面上镜头话筒对准他们,让他们说几句。说什么呢?当然除了谢恩,还是谢恩啦。

  要是这样,那好事便有些变味儿了。做好事是应该的,做了好事你就成了恩人,恩人该怎么当呢?

  有个好事变坏事的例子。一位美国青年,曾从深井中救出一个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与众人的敬佩。但此后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人们知道他的事迹。随着岁月流逝,人们渐渐淡忘了,他却念念不忘。他无法忍受人们这样对待一个救人英雄,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还有一个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一对美国夫妇,将他们因车祸罹难的儿子的6个脏器分别捐赠给6位器官病变者,使他们获得新生。而当日后那6位受惠者前来感谢他们时,这对夫妇却说:“应当感谢的是你们,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儿子的生命正在延续。”

  我这篇文章的主题,其实已很陈旧啦,维吾尔族哲人阿凡提早就说过:

  人家对你做的好事,你要永远记住;你对人家做的好事,你要立即忘记。

  阿凡提其实就是个普通老百姓。□

 

Number : 9802 

Title :淑女在哪儿最安全

作者 :李文敏

出处《读者》 : 总第 194期

Provenance :中国青年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4名女记者前不久打扮成花枝招展的性感女郎,到世界上4个大都市进行调查,以判断一个窈窕淑女在哪儿不受骚扰。结果如下:

  罗马:弗朗西斯卡的亲身经历证实,罗马男子不愧为风情万种的情场老手,在追逐女人的顽强执著上不次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男性。弗朗西斯卡津津有味地品尝冰激凌时只稍微展示了一下魅力,一辆呼啸而过的军车窗户里便一下子伸出了一排大兵脑袋,听到一片啧啧作响的艳羡赞叹声。

  接着,4个离得老远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前来借火,实际上是想偷觑一下女记者袒露的胸脯。其中一个飞跑着过来建议女记者和他一块到葡萄牙的海滨去过一周的浪漫时光。另一个则迫不及待地向她求婚。最成功的一句话是:“我可以吻你的小鞋吗?”比较中性的话是:“请让我向您的母亲说一句恭维话。”让人出乎意外的话是:“我的妈呀!您简直是刚从波提切利的油画上走下来。”结论是:要在罗马这个城市生活,没有一张厚脸皮绝对不行。

  伦敦:约瑟芬的美貌打动了一群建筑工地上头戴安全帽的小伙子,但是他们没有发出一声通常情况下男人像狼嗥或猫叫那样的赞美或感叹。其中一个青年说:“对不起,亲爱的,我们有合同规定:工作时不许吹口哨,乱起哄。”但是一个小摊主却没放过她。他打了一声尖利的口哨,并提了一个非常挑逗的问题:“您是从《太阳报》来的吧?”他把她当成了这份庸俗小报每期第3页都登的穿着暴露的性感女郎了。

  巴黎:天性中饱含春天般激情的巴黎男人不惜以任何代价捍卫其彬彬有礼的光荣传统。在圣热尔曼大道上,一个自称摩季的人稍一犹豫,便向莱斯利女士求爱。他在一张城市地图上写下了家庭地址、3个电话号码和一个传呼机号码,边写边安慰她说:“请和我24小时保持联系,OK?如果不挂电话,请寄一张名信片,OK?”另一个故作清高的人说:“如果您不给我打电话,我也不会生气。这并不会使我悲痛欲绝。”其他人的问题则是令人厌烦的“几点了?”

  纽约:穿着紧身迷你装的阿姆鲁图没有引起一个美国男人的注意。地铁里的年轻人专心地阅读《华尔街日报》。午饭时分的公园里,男人们不是在大嚼汉堡包,便是眯起双眼,享受阳光浴。□

 

Number : 9803 

Title :维生素的过去和现在

作者 :杨宏建

出处《读者》 : 总第 194期

Provenance :中国体育报

Date :1997。5。31

Nation :

Translator :

    多少年来人们对营养学的认识总是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并认为研究已经达到了最后的深度。但事实却是不断出现的新发现与新理论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新了我们的观念。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永远别对将来关上门。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始于三千多年前。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虽然他们并不清楚食物中的什么物质起了医疗作用。在那之后的几千年中,人们仍然把疾病归罪于鬼神、巫术、空气、体液,以至命运。直到现代分子生物学逐渐揭开了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的秘密,并使我们认识到在某些程度上吃些什么决定了人的身体状况。

  在营养学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苏格兰海军医生林德于1747年对维生素C的发现。他用柑桔类水果治愈了曾夺去几十万英国水手生命的坏血症。到了1911年,一个名叫丰克的波兰化学家首次把多种逐渐在食物中发现的对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命名为Vitamin(维生素)。之后,越来越多的种类被人们认识到其作用。到了近些年,科学研究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DNA与人体细胞氧化,自由基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肯定了维生素的抗衰老、防治心脏病、抗癌方面的功能。如今更多的医学工作把预防、控制、治愈现代社会引起的顽症的希望放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上。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医补不如食补。

  维生素发展史大事记:

  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发现了一种物质,也就是后来的Va,能防治夜盲症。

  1600年——医生鼓励以多吃动物肝脏来治夜盲症。

  1747年——苏格兰医生林德发现柠檬能治坏血病。

  1831年——胡萝卜素被发现。

  1905年——甲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