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位姑娘,不合适;第二位姑娘,男朋友反对;第三位姑娘讷讷地说:“谁不认识金玲?揭穿了多难为情……”
最后,还是徐敏好求歹求,结婚登记处的人员才答应通融一下,等金玲回来。
10月12日,张金玲从外景地回到北京。
14日,举行婚礼的当天上午,张金玲还在棚里录音,徐敏还在赶着油漆酒柜。晚上的结婚典礼,成了北影厂文革后第一个舞会,老演员陈强为年轻一代的演员婚事高兴,跳得浑身冒汗。
婚后第二天,张金玲就进棚工作;一周后,南下上海去拍《从奴隶到将军》。电影,使他们结合,也使他们时时暂别……
牛郎与织女
结婚以前,徐敏已先调到北影厂;结婚后,张金玲也调入北影厂。这样一来,他们总可以厮守在一起了吧?
不。他们在北影宿舍安的那个小巢,几乎常年空着。1980年他们总共只在一起呆了21天。他们就像银色的鸟儿,在广阔的长空飞行,各奔东西,总也碰不到一起。
张金玲在上海拍《从奴隶到将军》的时候,徐敏在北京拍《婚礼》。
拍完《婚礼》之后,徐敏赶往上海拍《四0五谋杀案》,而张金玲却从上海赶回北京,拍《瞧这一家子》。
接着,张金玲去东北拍《黄英姑》,徐敏去西北拍《亲缘》。
之后,张金玲在北京拍《许茂和他的女儿》,徐敏在南京拍《零点起飞》……
结婚一周年,他们没在一起过。结婚两周年,他们也没在一起过。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还有一次鹊桥相会呢!1981年,结婚三周年的纪念日,他们相许一定要见见面:当时徐敏正在香港拍《大海在呼唤》,趁“上海”号在上海泊岸的时候,张金玲从南京赶到上海,相聚了四天,徐敏便又到香港了。
他们现在难得相聚还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反正年轻,来日方长。徐敏的88岁的老奶奶可等不及了,老人家急着抱重孙呢!老奶奶倒挺开通:
“生男生女没关系,反正你们得给我生一个。生了就送过来,你们还去拍你们的电影,一天也不用你们带,一分钱也用不着你们花。反正你们得给我生一个。”真是难题!
爱的乐趣
他们只要聚在一起,话题总离不开电影,徐敏演《婚礼》的时候,张金玲在家帮着他练戏常常练到半夜;张金玲演《大河奔流》有一段装疯的戏,徐敏就陪着她上街找疯子,回家俩人就装疯。
为了“开拓戏路”,张金玲去演了一个绿林女豪杰黄英姑,自己花了很多力气,结果令人失望。小两口去请教老导演陈怀皑,大年三十之夜,就把张金玲说得难过得哭起来;接着,初一、初二,陈怀皑从表演理论到张金玲本身的表演素质,整整谈了一个春节!
金玲想通了,轻装上阵。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中,她演三姑娘,有一场为四姑娘打抱不平的戏,她一边骂阵,一边搓麻绳,搓、甩、捋、转,语言和动作巧妙地配合,活灵活现。
当然,金玲从小在农村长大,说起搓麻绳,她搓了十几年,搓了卖,以此为生谁能演得过她?
小两口笑了,甜在心里。这就是爱的乐趣。
Number : 103
Title :叶群假党员之谜
作者 :南枝
出处《读者》 : 总第 13期
Provenance :《八小时以外》
Date :1982。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1967年初的一天,叶群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一个会,在走廊里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侧影:身着空军制服,身材适中,头发自然弯曲,眼睛细长。虽然时隔30多年,她不会忘记这位男士正是她中学时代的追求者。
真是“无赐良机”!
叶群马上一个电话,把吴法宪召来。
吴刚踏进毛家湾林彪的客厅,叶群就开口了:“胖子!你们空军有没有一个叫石存的人?”吴不知是吉是凶,于是平平淡淡地答道:“我去了解一下,再向叶主任报告。”
叶群亲切地把吴法宪推在沙发上,说:“石存,是我30年代在北平上中学时的同学,一起参加学生运动,一起参加‘民先’,我入党就是他介绍的。过去是地下,单线联系,后来各奔东西,失去联络,因此一直找不到证明我入党的介绍人,这成了一个悬案,也成了别人抓我辫子的一个目标;从延安闹到文化大革命。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碰巧看见了他。他可没看见我。”
吴法宪马上说:“那好办!我明天就可以找他谈话。”
叶群面授机宜:“不要用专案组找人谈话的口气,那会把他吓呆的。”
吴法宪:“我一个人同他谈。”
叶群:“首先代表我向他问好。说我这两天忙,过几天请他来吃饭。”
吴法宪掏出了记事本。叶群正色道:“不要记录,要记在心里。”又笑道:“你可以对他说,叶主任很感谢你当年介绍她入党,一直没忘记这老友。……”
人们没有想到,石存虽然是空军一个技术部门的领导干部,平日里循规蹈矩,但是,他窥伺机会企求高攀的私心和邪念未除。因此,当吴法宪一向他传达叶群的“信息”,他就把自己尚未泯灭的一点点良心一口吞了下去。
他回到家,关上房门,拉上窗帘,铺上稿纸,写了一封“证明信”:
“叶群同志的入团转党情况是再清楚也没有了!我就是她入团的介绍人嘛。幸亏我还活着,不然疯狗咬人,入骨三分。反革命分子的陷害说不定会对叶群同志一家造成一定的伤害哩!但,我已是年过50的人了,为了防止年久后把这个问题变成无头案,为坏人所乘,我想还是现在主动为叶群同志证明一下好:
“叶群同志原名叶宜敬,是北平师大附中初中部的学生,在1935年冬,即一二·九、一二·一六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时,在学生寒假下乡宣传回来后,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时入队。不久(1936年春),附中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即由我介绍她入团,我是当时该校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后来,团取消,团员均转为党员,这时叶群即转为党员(时间大约是1936年夏)。
“在这段时间里,宜敬同志的表现很好,工作热情积极,斗争很坚决!
“以上证明请组织转有关部门存档备查。
石存
1967年4月12日”
没有过夜,这封证明信就转到叶群的手上。
一日,叶群设家宴,请石存赴宴。石存便服到毛家湾。叶群亲迎于门庭,悄声说:“到我的卧室吃便饭,叙叙旧,会一会,随便点。”又说:“为了你今天来,我一夜难眠,凑了几句,写成一幅,你看看。”说毕,把一款宣纸递与石存。他念道:“三十余年同一梦,桃花时节惜芳辰。长有深心埋幽怨,每思近况亦凄然,难与共人言……”
是日,薄暮降临,当石存半惊半喜踏上归途之时,他可能没有料到,这一步,并没有带领他步入权力之“殿堂”,而是驱使他跌进了无法回头的罪恶深渊。
“人证”到手了,但是还有另一些“人证”还散落在人间,须缄其口。
于是,林彪命吴法宪解决。吴派出亲信鲁珍等人奔赴长沙、北京、内蒙、兰州、南昌等地,办理此事。
三个月之后,鲁珍返回,报告说,叶群历史没有问题,真可以说是白璧无瑕。吴法宪接口道:“白璧无瑕!这个结论下得好。否则,怎么能做林彪同志的夫人呢?!好!你用我的名义给林副主席起草一个报告,不要忘记用‘白璧无瑕’四个字。”
1968年2月7日,吴法宪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内称:“为了彻底粉碎这帮坏蛋企图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阴谋,我派了四个同志,除了把长沙的几个现行反革命分子抓获之外,也顺便了解了叶群同志的这段历史情况。大量的材料和事实证明,叶群同志的这段历史,是清清楚楚的,是白璧无瑕的。她在北平、天津上学时,就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她在政治上接受党的教育较早,16岁就入了党……”
“白璧无瑕”的叶群,后来真的进入了中央政治局,其权其势咄咄逼人,以致伙同其夫其子,阴谋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1971年9月13日,暴尸于野漠荒沙。
读者可能要问,叶群到底是不是中共党员?谜底该揭晓了。果然,那位石存在林彪、叶群覆灭之后,不得不用颤抖的手写了如下的“忏悔录”:
“1935…36年,我和叶群在北平师大附中是同学。我介绍她入了‘民先’(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写信向她求过爱。1936年春,我担任附中共青团书记时,曾想介绍她入团。后听人说叶的一个亲戚有‘托派问题’,就没有介绍她入团。
“1967年4月,吴法宪把我叫去说,听叶群说,你是她的入党介绍人。我听了后一愣,心想,不对!我没有介绍。但又一转念,叶群那样的‘贵妇人’的靠山,不找,还找谁呢?我(竟)说有这回事。吴法宪说,这太好啦!那你给她写个证明吧!我就提笔写了一个证明。大意说:听吴法宪讲×××夫妇说叶群是假党员,闻后不胜气愤。1936年,是我介绍她入团,并转为党员。吴法宪看后,认为行了。几天后,吴法宪告我,叶群已看过,说先放在她那里,必要时,再上送。以后,叶群又采取色情引诱、物质拉拢等手段,把我牢牢地控制在她手里。”
还需要说什么呢?“机关算尽太聪明”,丑类自食其恶果矣……
Number : 104
Title :侦探之王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3期
Provenance :《世界之窗》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吴然
一个声震欧美的传奇人物
在19世纪,有一位经历不凡、业绩显赫的侦探大师。在他那传奇般的生涯中,他曾是剑手、士兵,后来又当过囚徒和逃犯,最后成为创立了现代犯罪学和侦察术的第一个职业侦探。他的声威曾使那些横行无忌的凶恶盗匪闻风丧胆,由他所创立和领导的法国保安部是第一个现代侦察机构,从英国的苏格兰场(即伦敦警察厅)到美国的联邦调查局,都是根据他的理论和以他领导的法国保安部为样板建立起来的。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就是被誉为侦探之王的法国人佛朗科斯·尤根·维多克。
盗匪闻风丧胆的威名
维多克那无畏的勇气、机敏的头脑、百科全书般的犯罪学知识和高超的侦探艺术,在盗匪、窃贼和其他种种罪犯中威名震慑。据估计,由他亲自组织逮捕归案的罪犯至少有两万名。
一次,他被派往巴黎去捉拿藏匿在那里的一伙逞凶于全欧的匪徒。他的上司布置这一计划时宣布,需要1000名警察参加行动。但是维多克笑着说:“先生,我只要8个人就足够了。”
晚上,维多克带着这8名警察来到匪徒聚集的一家下等酒吧间门口。让他们拿着一袋手铐在外面等候,他独自一人走了进去。他傲慢地对着乐队喊了一声:“停下来。”音乐戛然而止。他又对那伙匪徒说:“我是维多克!”歹徒们大惊失色,连忙把刀枪等凶器丢到地板上。在他指挥下,这些人老老实实站成一排,维多克用一支粉笔在那些要逮捕的人背上划一个叉,带了出去。
十载逃亡生活
1775年7月23日,维多克出生在法国阿拉斯的一个面包师家庭里。他从小喜爱运动和剑术,14岁时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剑手。1794年,父亲把他送入军队。在巴黎的革命风暴中,他浴血奋战。经过5年战斗生活,他回到阿拉斯,结了婚。但是由于没有身份证,他被作为逃兵逮捕入狱。两个同狱犯人把自已犯的伪造罪转嫁于他,他无法证实他们的伪证,被判处终生苦役。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越狱潜逃,变成被通缉的在逃犯。
此后10年,维多克的经历如同恶梦一样,他改名换姓,四处隐藏,几次被捕,又重新逃走。在他亡命的生涯中,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苦辣。在这整个时期,他一直怀着深仇大恨搜寻陷害他的仇人。后来,他得到了一份假身份证,就用假名在凡尔赛开了服装店,想就此了却一生。有一天,两个曾与他关在一起的同监犯发现了他,并威胁要揭发他的逃犯身份,在走投无路情况下,他来到了巴黎警察局投案自首。
从铁窗里的密探到职业侦深
自首后,维多克向负责管理罪犯的亨利先生提出一个条件,如果亨利帮他获得自由,他愿意在监狱里的牢房中做密探,亨利接受了他的条件。
此后21个月里,维多克以犯人的身份在铁窗里了解各种犯罪情况,向亨利通风报信,使警方有效地抓获了许多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