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5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儿在床上坐起来,掀开被子,露出他那颤抖的下肢。“天啊,你疯了!”他喊着说,吓呆了。

“去把它拿来,”她气喘吁吁地说,“快把它拿来,祝愿呵,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她丈夫划了一根火柴,点上蜡烛。“回到床上来吧,”他不太坚决地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咱们第一个愿望实现了。”老妇人狂热地说;“为什么第二次不会实现呢?”

“一次巧合。”老头儿结结巴巴地说。

“去把它拿来祝愿。”老妇人叫嚷,把他拖向门边。

他在一片黑暗中走下楼,摸索到客厅里,然后又摸索到壁炉台。那个护符就在老地方,他感到非常恐惧,生怕那个没有说出来的愿望,也许会让他肢体残缺的儿子在他逃出屋子以前出现在他面前,他发现自己找不到门的方向时,气都喘不上来了。他眉毛上出了冷汗,他绕着桌子摸索,沿着墙壁摸索,直到发现自己到了小过道上,手里拿着那讨厌的东西。

他进屋的时候连他妻子的脸好像也变了。那张脸颜色苍白、带着期待的神色,使他害怕的是那脸上好像有种不自然的表情。他感到害怕她。

“祝愿!”她叫喊,声音强硬。

“这是愚蠢邪恶的。”他带着发颤的嗓音说。

“祝愿!”他妻子又说。

他举起手来:“我祝愿我的儿子复活。”

那护符掉在地板上,他战战兢兢地瞅着它。当老妇人带着炽烈热切的眼神,走向窗口掀起帘子的时候,他哆哆嗦嗦地倒在椅子上。

他坐着,偶尔瞧瞧在窗口向外窥视的老妇人的身影,直到他冻得发冷。在陶瓷烛台的边缘下燃烧的蜡烛头,不断地向天花板和墙上投下跳动的影子,直到烛火猛烈地摇曳了一下熄灭为止。老头儿由于护符的失灵,感到说不出的宽慰,爬向床上,一两分钟以后老妇人悄悄地上了床,冷漠地躺在他身边。

谁都没有说话,两口子都静静地倾听着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一级楼梯嘎吱嘎吱地响,一只吱吱作响的耗子吵闹着急匆匆地窜过墙壁。黑暗使人感到压抑,躺了一会儿之后,丈夫鼓起勇气,拿起火柴盒点燃一根火柴,下楼去拿蜡烛。

在楼梯脚下火柴熄灭了,他停下来再划另一根火柴。就在这同一时刻,前门上发出了一下敲击声,这声音是那么轻悄,几乎听不见。

火柴从他手上掉了。他一动不动地站着,呼吸也停住了,直到又听见敲门声。于是他转身飞快地跑回房间,关上身后的门。第三下敲门声响彻了整所房子。

“那是什么?”老妇人喊道,猛地抬起身来。

“一只耗子,”老头儿说,声音发颤“一只耗子。它在楼梯上从我身边跑过。”

他妻子在床上坐起来倾听。一阵响亮的敲门声在整所

房子里回荡。

“是赫勃特!”她尖声叫喊,“是赫勃特!”

她朝门口跑去,可她丈夫在她前面,他抓住她的胳膊,紧紧地抱住她。“你要干什么?”他嘶哑地低语。

“这是我的孩子,是赫勃特!”她哭喊着说,一边机械地挣扎着,“我刚才忘了坟地在两英里以外。你抱住我干什么?让我去,我得开门。”

“看在上帝面上别让他进来。”老头儿哆嗦着喊道。

“你害怕你自己的儿子,”她挣扎着叫嚷。“让我去。我来了,赫勃特;我来了。”

又是一下敲门声,跟着又一下。老妇人突然一扭,脱开身,从屋子里跑出来。她急急忙忙下楼的时候,她丈夫跑到楼梯平台上哀求着喊她。他听见门链格格地响,底下的插销被慢慢地费劲地从插孔里拔出来。接着是老妇人用力的、气喘吁吁的声音。

“插销,”她大声叫喊,“下来,我够不着。”

可她丈夫四肢趴在地上,疯狂地摸来摸去,寻找那个猴爪。要是他能在外面那个东西进来以前找到它就好了。一连串猛烈的敲门声在房子里回荡,当他妻子在过道里把椅子靠门放下时,他听见椅子发出的摩擦声。他听见插销慢慢出来时吱吱嘎嘎的响声,就在同时他找到了猴爪,疯狂地低声说出了他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愿望。

敲门声突然消失了,虽然它的回音仍在房子里荡漾。他听见椅子被拉回来,房门打开了。一阵冷风冲上楼梯。他妻子发出一声长长的、高声的、失望而痛苦的哀号,这使他鼓起勇气跑下去赶到她身旁,接着跑到门外。对面闪烁不定的街灯照射着寂静荒凉的大路。

Number:2161

Title:生活是美好的(对企图自杀者进一言)

作者:契诃夫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美人集》

Date:

Nation:俄罗斯

Translator:汝龙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为了做到这点,光是中头彩赢20万卢布,得个“白鹰”勋章,娶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如果你的妻子或者小姨练钢琴,那你不要发脾气,而要感激这份福气: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在听狼嗥或者猫的音乐会。

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的“小点”,不是旋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你要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债主在你面前,更没有跟主笔土尔巴谈稿费问题。

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地方去,岂不觉着幸福?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

你该高兴,因为你居然可以不必读《公民报》,不必坐在垃圾车上,不必一下子跟三个人结婚。……

要是您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

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

要是你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

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寇克是19世纪德国的细菌学家,“小点”指细菌。

Number:2162

Title:一个商人买忠告的故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竹菁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班牙的某城有一个人,他以卖忠告为职业。有一天,一个商人知道后。就专程到他那里去买忠告。那个人问商人,要什么价格的忠告,因为忠告是按价格的不同而定的。商人说:“就买一个一元钱的忠告吧。”那个人收起钱,说道:

“朋友,如果有人宴请你,你又不知道有几道菜,那么,第一道菜一上,你就吃个饱。”

商人觉得这个忠告不怎么样,于是又付了两倍钱,说要一个值二元钱的忠告。那人就说了这么一个忠告:

“当你生气的时候,事情没有考虑成熟,就不要蛮干;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千万不要动怒。”

像上次一样,商人觉得这个忠告也不值那么多钱。于是又要一个值一百元的忠告。

那人对他说:“如果你要想坐下,一定得找一个谁也撵不走你的地方。”

商人还是觉得这个忠告不理想,又要一个价值一百一十元的忠告。那做好人就对他说:

“当人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时,你千万不要发表议论。”

商人感到,这样下去会弄得身无分文。于是决定不买任何忠告了。他把已买来的这些忠告一一铭刻在心头,就走了。

有一次,商人让怀孕的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到外地经商去了。一连二十年都没有回家乡。妻子一直没有得到丈夫的消息,以为他亡命他乡了,感到万分悲痛。她在儿子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终于有一天,已经发了财的商人,拍卖了他的全部商品,回家来了,他没有对任何人吭一声,就直接来到自己的家并闪身躲进一个难以被人察觉的地方,窥视着屋里的动静。

黄昏时候,儿子来了,妈妈亲切地问道:

“亲爱的,告诉我,你从那儿来?”

商人听到自己的妻子这么亲昵地对那个年轻人说话,不由心里产生了一种恶念,恨不得当场杀了他俩。但是突然想起那个用二元钱买的忠告,没有动火。

天黑了,屋里两人在桌旁坐下用餐。商人看到这一情景,又想杀他们。但那个忠告又在耳边响起,使他克制了自己。

夜深了,母子俩准备入寝。商人恶念又起,幸亏那个好人的意见,使他没有下手。

熄灯之前,母亲哭泣着对儿子说:

“唉!儿呀。听说,有一条船刚刚从你爸爸的地方来。明儿一早,你就去打听一下,或许还能打听到他的消息。”

听到这番话,商人不由想起,他离家的时候,妻子已经怀孕了,原来那个年轻人,就是他的儿子。他高兴得不知怎么是好,更觉得买的忠告实在有用,因为有了它,才没有动火。仅仅两元钱的忠告,就这样可贵!

Number:2163

Title:震惊世界的失窃案

作者:周国兴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科学画报》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珍贵的北京人化石哪里去了

(本文依据有关书刊资料、个人回忆和私人信件写成,部分情节的真实性尚待证实……)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北京的一切机关相继被日军所占领,曾珍藏著名的北京人化石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当然也不例外。

1942年8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从东京赶来的考古学家长谷部言人和高井冬二。据当时的报纸宣称,当他们来到解剖系办公室,打开藏有北京人化石的保险柜时,发现化石早已不翼而飞,真标本已被模型所替代。

很快,一番追寻北京人化石的活动便紧张地开始了……

研究人类起源的瑰宝

生活在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人类之一。早在1918年春,瑞典籍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北京西南郊50公里处的周口店发现了哺乳动物的化石。数年以后,奥地利籍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在此发掘,获得了两枚古老的人牙化石。1926年这一发现正式公布于世,遂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自1927年起,中国地质调查所和美国罗氏基金委员会合作,挖出了一枚保存状态极佳的右下第一臼齿。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对此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古人类的新种属,即“北京人”。

1929年,在我国学者裴文中教授的主持下,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一下子便轰动了国内外。在1927年至1937年7月芦沟桥事件爆发的11年间,在北京人遗址里先后发现了代表40多个个体的人骨化石,数以万计的石器和丰富的用火遗迹。

北京人及其洞穴之家的发现,是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脊椎动物学和第4纪地质学研究中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为再现早期人类的生活面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北京人化石是人类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拟送美国暂存

1941年初,日美关系日趋紧张,当时从事北京人化石研究的德籍(以后加入美籍)学者魏敦瑞。想将地质调查所的所有人骨化石一起带走,放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继续进行研究。

但是,中美合同早就明文规定,周口店发掘所得的一切东西,完全是中国的财产,不得运出中国。魏敦瑞为此事,曾两次与裴文中先生一起前往美国驻北平公使馆,交涉北京人化石运美之事,并给远在重庆的原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去电,商讨将化石暂运至美国保存,待战争结束后再运回中国。

大约在8月间,翁在重庆代表中国方面与美驻华大使詹森交涉此事,达成协议。11月中旬,美大使馆自重庆来电,指令北京公使馆负责转运北京人化石至美暂存。

1941年4月,魏敦瑞叫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胡承志把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做成模型,寄往美国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随后,魏先程赴美。

当年的11月20号左右,魏的女秘书告诉胡承志要装箱,胡请示裴文中教授后,便请解剖科技术员吉延卿帮助装箱。胡承志迄今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