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6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易度过一个难耐的白昼,黑夜来临了。船长安排了2名水手在船首头,严密注意海面动静。多数船员就在舱盖板上席地休息。月黑星稀,海天寂寥,时间真难熬呀。

8月13日,仍然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刚吃过中饭,担心的事情终于到来了。头的水手高声呼叫:“右舷发现潜艇!”喊声刚落,一枚鱼雷眼着就从右前方飞快射来,幸好越过船头偏过去了,船长命令迅速改变航向。但就在这一霎那间,霹雷一声响,第二枚鱼雷击中了航首部,顿时起火。“跳水!快向远处游!”沈祖挺大声呼喊着。他自己也随着大家跃入海中。4分钟后,雷贝利号就下沉了。海面上激起一个大漩涡,漂出了星星散散的木板、木箱、空瓶、铁罐等杂物。这时右前方,一艘德国潜艇冉冉露出水面,船旗上凶恶可憎的法西斯标志清晰可见。潜艇驶近沉船附近,沈祖挺和落水的船员都屏声静息,避免再受袭击。潜艇神气活现地转了一圈,又潜下去驶走了,这时沈祖挺和落水的船员才敢抬起头来。他们发现一只救生艇也漂在水面上,两名水手迅速爬了上去,大声招呼着附近的人,船员们一个个向救生艇游去,你帮我助,艰难地登上救生艇。水手长指挥着水手划着救生艇四处寻找其他遇难者,大约兜了一个小时,再没发现海面有人。这时从海底冒出一股股的黑油,说明他们的雷贝得号已经沉到海底。

死里逃生

经过清点,救生艇上共有40人,36名是中国船员,4名是英国海军的护航队员。其余十六名海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英籍船长,3名驾驶员和一名报务员、两名护航队员以及9名中国队员。船员们一致推举沈祖挺来领导和指挥。沈祖挺建议,全体船员向死难的同伴默哀,并记下了他们的姓名、职务,以便将来有机会通知他们的亲属。沈祖挺分析了遇难的位置、风向、风力,估计将救生艇驶回非洲大陆是有困难的,只有随风漂向马达加斯加岛还有可能。他叫水手长驾起风帆利用救生艇的小罗盘向东偏北的方向驶去。根据救生艇航速每小时3海里推算,需要5天才能到岸。沈祖挺于是将艇上的全部食品、淡水、工具、信号、药品集中起来,按7天预算,由他统一配给食品和淡水。由于航程较远,每人每天只能吃三块压缩饼干、两杯淡水。为保持体力,减少消耗,他要求除了驶帆、掌舵和望的人外,其余船员尽量不要讲话,不要活动。一天过去了,海面上还算平静,仍然刮着西风,小艇顺风向东慢慢驶去。可是船员们的心情一点也平静不下来,昨天那场惊险场面还历历在目。人们担忧着自己的命运。一年多来,在大西洋,英美运输船队被德国潜艇击沉的事件不断发生,数目近三百艘,想到这些,对法西斯不禁咬牙切齿。

第三天,海上起了风,小艇航速达到每小时4海里,但视线不好,两天来,因为食品、淡水定量分配,只能稍稍充饥,谈不上吃饱,加之不能休息,船员们体力消耗很大,忧虑情绪加重了。沈祖挺要两名水手加强??望,注意发现路过船舶和有无小岛,特别要警惕碰到德国潜艇的再次袭击。通知其他船员尽量躺下争取多休息。由于幸存的人中没有一个驾驶人员,他特别担心小艇偏离航向,要是越过马达加斯加进入印度洋,那就糟了。沈祖挺虽然已有20年的航海经历,也常常在驾驶台看驾驶员测天、定船位、做海图作业。但是,真要她驾驶一条船就困难了,因为终究是个轮机员。他还记得在遇难的早上,当他进入海图室时,船长正在看海图,并指给他看舱位,当时已进入莫桑比克海峡南端。他如果能让小艇保持向东稍偏北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到达加斯加南部这个法国的属地。然而忧虑和紧张使他两天两夜不曾合眼,人明显地消瘦了。

突然,望的水手高喊:“左面发现目标,好像一艘船!”小艇上的人立即惊动起来,向左侧望去。但距离太远,凭肉眼无法判断这目标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艘船,因为他看见了桅杆,有人说是外岛,因为外形并不像船。总之,人人兴奋,露出笑容,两天来的疲劳和恐惧顿时消失。沈祖挺也非常兴奋。只要遇到船,大家就得救了。可是又一想,会不会是敌人的船呢?他谨慎地指挥小艇放慢速度。40双眼睛盯着这个小点,渐渐地目标一点点、一点点大了。不是桅杆,却是几排高耸的树木。“是个小岛!”好几个人一齐叫起来。

荒岛登陆

这是汪洋大海上的一个孤岛。长度大约四公里左右。岛上有一排高大的树木,此外能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沙和矮小的灌木,没有任何建筑物。恐惧再次袭上人们心头:岛上有人吗?有淡水吗?有食品吗?有野兽吗?但是,三天来的海上漂泊,无论如何也要登陆。那怕休息一会也好。岛的南边是较浅的沙滩,但外面却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珊瑚礁。小艇靠近了,但无法登岸。木质的救生艇随时有可能被涌浪冲上珊瑚礁而撞得粉碎。

“顺着岸边划过去,找个口子进去。”一个水手提议。大家都表示同意。立即举起桨。也不知那里来的力量,两天多没有好好吃东西了,可是小艇却划得飞快。绕过珊瑚礁,划到小岛的西边。小岛的两岸尽是岩石峭壁。西风把海浪送到峭壁上,激起一阵阵浪花,小艇无法靠近,只好继续向北。大约又划了半个小时,峭壁尽头,出现一片狭小的浅滩。“是个好地方!”人们不约而同欢呼起来。沈祖挺和水手长商量后,决定登陆。但是,浅滩仍有一片珊瑚礁,虽然水下都清楚可见。小艇经过,可能会擦破船底。正愁着没办法,渔民出身的水手长说:“我们宁波渔民的渔船过浅滩时,人下水吊在船头保护船底不与礁石相碰这叫做‘捉船头’”“我看这办法可以。”沈祖挺立即安排了8名身强力壮的船员下水。一边4人,手拉着舷旁身子悬浮在水中。浪高时,双脚吊在水里;浪低时,双脚蹬在礁石上将船头抬住,防止撞击。水手长指挥大家趁浪高时,猛力划桨,冲过礁石。接着,被第二个浪送上了沙滩,但是艇底还是被擦破了。船员们已疲倦不堪,爬下小艇后一个个便躺在沙滩上,闭上眼睛,几乎不能动弹。

欧罗巴岛

沈祖挺尽管也非常疲累,但他却无法安静下来,很多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安排。太阳已接近海平面,黑夜将要来临,首先要解决的是晚上怎么办。他带领几个人上艇搬出一切可以搬下的东西,淡水、食品、工具、药品、桨、木板、帆、绳索甚至空气箱、铁钩等等。他找出了两盒防风火柴,他十分了解它的重要性,亲自保管起来,其余的物资统统交给一名服务员保管。他和水手长选择了一个较平坦的海滩,点起一堆干树枝,分配了口粮、淡水、安排了两个船员守夜值班。大家静静地围着点燃着的篝火。

夜间非常安静,满天星斗。沈祖挺躺在沙滩上,久久不能入睡。这个小岛有人吗?在什么位置?明天怎么办?又是一连串的问题。不管怎样,先让大家休息一晚恢复体力,明天再组织去探险。

早上,大家吃了双份口粮,准备外出探险。沈祖挺将人员分成4队,除一队留守外,3个队全外出探险。每队4人,一队沿北岸探进,一队沿南岸摸索,另一队沿中路前进。每人都配给了一天的口粮,一瓶淡水,用铁棒、木棒作自卫武器,还有一枚烟火信号作联络用。抢险的目的是寻找淡水、居民、船舶,并察看有无威胁安全的野兽。四名英籍护航队员自愿组成一组,但要求将艇上仅存的两瓶白兰地酒分一瓶给他们,沈祖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探险队出发后,他带领其余的人在附近小丘顶上靠近树木旁选择了一块合适的地方作为大本营。然后,将从救生艇上拿下的物资都搬到大本营,用一块帆布架起一个小布篷。又吩咐几个人拿着仅有的一把小斧头去砍柴火,安排几个人去寻找一些可以充饥的食物。他自己则和几个轮机员动手将一个紫铜空气箱改成一个锅子,用石头架起,以便烧煮食物。下午探险队陆续回来,四个英国护航队员却只回来三个人,据说为了争酒他们几乎打起来,其中一人喝得过多,已醉倒在半路,只好派人去将他架回来。探险队已走遍了全岛,摸清了情况,带回的消息令人非常失望:没有居民也没有淡水。岛的东北部倒是有一小湖,可是湖水和海水一样咸。整个小岛都是沙丘,除了登陆的西北部有一排高树外,其余地方长着不少灌木,灌木林里有海鸟的巢,他们还带回一些鸟蛋。岛的东西两面都是珊瑚礁冲积成的岩石般的峭壁,南北两面是沙滩。据估计,东西长4里,南北长3里。岛上没有建筑物,只发现一个法国人的墓,大约是来抓海龟、采玳瑁的,按生前要求死后葬在这里,从墓碑上他们知道这个岛叫“欧罗巴”。岛上的北面有一艘沉船的残骸,残留在距离半海里的礁石旁,有一捆橡胶被冲到沙滩上。沙滩上有海龟的脚印,说明这里是海龟下蛋的地方。

聪敏的中国人

“没有淡水怎么办?”大家都发愁地想着这个问题。没有走兽可以吃鸟蛋、海龟,但是没有淡水却是无法生活的。救生艇带来的淡水最多只能维持两天。怎么办呢?“我们不能用锅子烧海水来造淡水吗?”一个轮机员建议说。沈祖挺也正在考虑这个办法,他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用什么设备来收集煮开的海水蒸气,又怎样使它凝结和收集起来呢?他们的工具只有一把斧子,两根铁棒,材料只有救生艇拆下的十只铜皮空气箱。经过轮机员、机匠们的反复琢磨、敲打,终于做成了一个最原始的蒸馏器,在锅上加起一个铜盖,铜盖的边缘弯起水槽,使蒸气在盖顶冷凝后顺着边缘流到水槽再滴入淡水箱内。岛上的灌木够他们使用的。

开始试验造水,大家都关心地围着观看。海水很快烧开并开始蒸发,蒸气遇到铜盖凝结成小水珠,慢慢地流到水槽里又顺着水槽的小孔滴出来。“淡水出来了!”船员们高兴得跳起来。负责试验的船员不停地向锅炉底送柴火,不停地往锅里补充海水,淡水一滴滴地流出来。两个小时过去了,计算一下共造出两磅淡水。这样一天24小时不停地烧也只有20多磅水,是不够40人饮用的,必须加以改进,提高效率。沈祖挺根据冷凝器的原理在铜盖上加了一个冷却罩,用海水淋在罩上冷却。又经过多次改进,把冷却改为循环冷却,一面淋一面回收。把海水补给改为连续补给。造水量成倍地增长。他们照样做了两套造水器。这样只要白天工作10小时,两套“设备”就能造出50碗淡水来,足够大家饮用。一个英国队员向沈祖挺竖起大拇指:“行,中国人真聪敏。”

想起鲁滨逊

有了淡水,就能生存,从而也有得救的可能。然而,要梆的事还很多。怎样取得食物,怎样御寒(在南半球,8月份相当我国广东省的2月份,最低气温夜间可达7~8度),怎样防卫,怎样设法与外部取得联系。这些,都需要细致考虑,分工安排。

沈祖挺和大家商量后,安排了8人负责造水,包括烧水、挑水,收集淡水、贮存淡水;安排8人负责炊事,除设法解决一日三餐外,还要加工食盐(用海水晒盐),腌咸鸟蛋、鸟肉、海龟肉等作贮备用;安排8人专门抓鸟、抓海龟、摸鸟蛋和采集一些可吃的叶树;安排8人专任警卫和了望,他们在岛的最高小丘上建立一座信号台,安排专人了望天空和海面。他们将海滩上的那捆橡胶搬来,架在柴火上,准备紧急时作为烽火信号。由于火柴剩下已不多,他们决定保留火种,不让它熄灭。其余的人作为机动。哪里忙不过来就去哪里帮助。

一经分工后,大家就忙碌起来。挑水的挑水,烧火的烧火,煮饭的煮饭,生活逐渐正常起来。一天三餐有了保证。有煮蛋、煎蛋、炒蛋(用海龟油)。有鸟肉、龟肉,有时还有鱼。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食物中没有叶绿素和纤维质,不好消化,普遍感到大便困难。于是“厨师”便设法有食物中加些“菜”(嫩树叶及嫩草)。尽管味道不好,又苦又涩嘴,可是经过用“作料”调过;还是可以入口的。这样,食物的营养成分就好多了。

忙碌的白天是好过的,漫长的黑夜却是最恼人。入夜,人们的悲观失望情绪又来了。到底在这个孤岛上要呆多久呢?根据沈祖挺在树干上刻画的标志,遇险到现在已半个月了。海面上,没有看到一艘路过的船只,天空中,没见过有一架飞过的飞机。再呆下去会不会饿死呢?有些人开始信心不足。晚上,大家围在火堆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情绪低沉而混乱。“请老沈师傅讲个故事吧!”有人建议说。顿时,空气活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