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病危,眼看无望,又有和尚送通灵玉来将他救活,如此不嫌重复地效颦前半部情节,实属无谓,也完全不符合脂批所说原稿写“通灵玉除邪”“只此一见”的话。          
璎珞金锁吉谶(第八回)    
  (正面) 
  不离不弃 
  (反面) 
  芳龄永继 
  '说明' 
  宝钗的金锁虽不过是人工打造的金器,但錾在上面的两句吉谶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且又有金玉相配之说。宝钗在赏鉴通灵玉时,宝玉听丫头说她项圈的金锁上也錾有字,故央求宝钗拿给他瞧。璎珞,指项链、项圈之类装饰品。 
  '鉴赏' 
  宝钗之璎珞金锁固为常物,不同于宝玉与生俱来的通灵玉之神奇,但因为也与癞僧拉上了关系,所以也就变得神秘而不再是一般的项饰了。在相互赏鉴中,通过丫鬟莺儿和宝玉自己的话一再强调,彼此饰物上的两句话八个字“是一对儿”,这些话本身不妨也视作是一种吉谶。作者思想上本带有某种宿命的成分,艺术上又特别注重伏线照应,既然“金玉姻缘”是他们将来的注定的命运,所以先有这样的暗示就不足为奇了。 
  与通灵玉上的吉谶一样,金锁上八个字其实也并不一定是吉利的,因为它也有“不”字作为前提条件,倘或“离”了“弃”了,那就谈不上吉利了。从脂评提供的佚稿情节线索看,正是如此。庚辰、蒙府、戚序本第二十一回有脂批云:“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按:前有两条脂批云:“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宝玉重情不重礼,此是第二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由此可知,宝钗确是最终被“弃”而“离”的。吉谶暗藏深意,用语也是很巧妙的。          
早知日后闲争气(第八回)    
  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说明' 
  此第八回回末诗。秦业望子成龙,好不容易得到儿子秦钟能入贾家塾中念书的机会,“亲带了秦钟,来代儒(塾师)家拜见了。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在此回末语后,以“正是”二字接上这一联。 
  '注释' 
  1。争气——招气受,与通常作愤发图强、不甘居后的意思有别。 
  '鉴赏' 
  这一联诗句,起着关连下文、预提后话的作用。下一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写秦钟入学后,因“恋风流”招致“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终于惹起口角争斗,造成群童大打出手,把学堂闹得个天翻地覆,秦钟的头也打破了。孩子们打架,又惹大人们生气。金荣母亲不必说,即如秦可卿“听见有人欺负了她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些“扯是搬非”者,“气的是她兄弟不学好,不上心读书”,因此使她增加烦恼,添了病。事情闹到这地步,是秦钟始料未及的,故有此联语。下句在“读书”之前加个“错”字,还用“岂肯”,活画出宝玉、秦钟等人“不因俊俏难为友,只为风流始读书”的存心和秉性,用语风趣,极具幽默感。          
赞会芳园(第十一回)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常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说明' 
  这段骈文是写王熙凤从宁府庆寿辰、探望秦可卿的病回来,路经会芳园时,对园中景致的描写。 
  '注释' 
  1。黄花——菊花。宁府请荣府一干人过去时曾说“这时候,天气又凉爽,满园的菊花盛开”。 
  2。若耶之溪——浙江绍兴县南有若耶溪,相传是西施浣纱处,又叫浣纱溪。这里借以点染景色人事 。 
  3。曲径——曲折的小路。天台之路——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传说汉代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                药,遇见两个仙女,留他们住了半年。后来他们要求回家,到家乡时发现已经过了七世。这里也是借遇仙故事来烘托景物和接着便写到的情节。 
  4。暄——太阳的温暖。 
  5。蛩(音穷)语——蟋蟀的叫声。 
  6。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7。轩——有窗的小屋子。 
  8。笙簧——吹奏乐器。簧是笙管中的薄片,吹时振动发声。 
  9。罗绮——绫罗彩绸。这里指代穿着罗绮的女子。 
  '鉴赏' 
  这段景语在情节安排上有它的反衬作用。王熙凤在观赏景致中,碰上了躲在假山后等她的贾瑞。接着作者就描写“毒设相思局”的丑事,对古代大家庭的生活糜烂、道德败坏作了无情的暴露。这些帏内幕后的丑恶,与芳园的美好外景形成了深刻的反差。可见,接天台之路实际上只是通淫秽之径,涧流清溪也不过是臭水泥潭而已。          
一步行来错(第十三回)    
  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 
  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说明' 
  此诗见于靖藏本十三回回前。庚辰本用朱笔大字另写在第十一回之前的空页上,大概是因为过录者误把这首诗当作是说贾瑞的,而诗前长批又明说秦可卿,遂凭己意将其位置移前,以表示兼说两者。当以靖藏本为准。庚辰本有“诗曰”宇样,甲戌本虽无此诗,但有“诗云”二字,下留空白。诗当是曹雪芹所作。 
  '评说' 
  前两句说秦可卿“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        身”。“风月鉴”虽出现于贾瑞之死情节中,但其含义显然是象征性的,因此可以普遍适用,故又加“古今”二字。题秦氏之死的诗中又提出“风月鉴”,更证明作者把秦氏与贾瑞穿插起来写是有意安排的,故用“多少”两字概括之。庚辰本的误抄实在也是误得颇有道理的。          
梦秦氏赠言(第十三回)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说明' 
  秦可卿死时,王熙凤梦见她前来告别,劝凤姐为将来贾府不可避免的衰败早作打算,临别时,又赠凤姐这两句话。 
  '注释' 
  1。“三春”句——表面上说春光逝去后,众花都要落尽,实际上是预言后事,说待到元春、迎春、探春死去和远嫁,大观园姊妺们也都要死的死,散的散了。 
  2。“各自”句——各自都得寻找各自的归宿,也就是“飞鸟各投林”的意思。 
  '鉴赏' 
  秦可卿托梦赠言,预示“盛筵必散”,但也表达了传统的宿命论思想。她为贾府所筹划的,如在祖茔附近预先多置房产、田地,以备祭祀、供给,也为子孙将来留一条退路等等,都是为这个大家族长远利益打的算盘。从脂评中我们知道曹雪芹的亲友看了初稿中这一段,曾为之而“悲切感服”,还因此原谅了秦氏生前的行为,嘱令雪芹把暴露她与公公贾珍之间丑事的“遗簪、更衣诸文”统统删去,以便将她从作者的“刀斧之笔”下“赦”出来。这当然只是批书人的立场观点。不过,从这一情节描写来看,对贾府的“树倒猢狲散”的结局,作者自己也还是流露出悲惋心情的。          
豪华虽足羡(第十七、十八回)    
  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说明' 
  此诗见于己卯、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回前,有“诗曰”字样,并有批说:“好诗!全是讽刺。近之谚云‘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真骂尽无厌贪痴之辈。”戚序本十七回前此诗虽无“诗曰”字样,但仍有批语。诗当是作者写的标题诗。 
  '评说' 
  诗写元春归省。以封贵妃为“虚名”,说“苦甘”无人识得,揭露了宫闱是妇女的死牢,借此否定首句,表明豪华并不足羡。全诗用语浅显而蕴意深刻。          
题大观园诸景对额(第十七回)    
  曲径通幽处(贾宝玉) 
  曲径通幽处。 
  '说明' 
  进大观园,迎面一山,遮住园中诸景,微露羊肠小道,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留题。 
  '注释' 
  1。曲径通幽处——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论诗者以为语带禅机,认为它说了一个佛家的道理:要达到能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小路。 
  沁芳(贾宝玉)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说明' 
  园中以“沁芳”命名的有泉、闸和亭,本是“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中”,渐平阔后,有桥,桥上筑亭,亭压水而成。 
  '注释' 
  1。沁芳——水渗透着芳香。 
  2。“绕堤”二句——水光澄碧,好象借来堤上杨柳的翠色;泉质芬芳,彷佛分得两岸花儿的香气。“绕堤”、“隔岸”,水在其中。“三篙”,从深度上说水,“一脉”,从溪形上说水。这一联句法特殊,是诗歌炼句修辞的一种技巧。 
  有凤来仪(贾宝玉)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说明' 
  “有凤来仪”即潇湘馆,它的特征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注释' 
  1。有凤来仪——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仙禽,相传它的出现是一种瑞应。《尚书。益稷》:“箫韶(舜的乐曲)九成(一曲终叫一成),有凤来仪(呈祥)。”因为传说凤是食竹实的,所以借这一成语命名。 
  2。“宝鼎”二句——宝鼎,这里指煮茶的鼎炉。本来,茶沸热时则有绿烟,棋在着时指头觉凉。现在却说“茶闲”、“棋罢”之时亦复如此,正是为了写竹。翠竹遮映,所以疑尚有绿烟;浓荫生凉,所以似乎仍觉指冷。这一联与小说中提到的陆游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同属一路。从琐事细节上体察物性事理,以表现一种闲情逸致。 
  杏帘在望——稻香村(贾宝玉) 
  新绿涨添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说明' 
  这是题大观园中人工造成的田野山庄的对额。 
  '注释' 
  1。杏帘在望、稻香村——因为此处“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贾政等人想题作“杏花村”,还叫人做一个酒幌,用竹竿挑在树梢头,以凑合唐代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贾宝玉嫌题额陋俗,以为不如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作“杏帘在望”,或据“柴门临水稻花香”称为“稻香村”。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诗:“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花香。”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诗:“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 
  2。“新绿”句——新绿,指新鲜的春水。澣,俗写作“浣”,洗濯。葛,蔓生植物,多长于山间,煮取它的纤维,在长流水中捶洗干净后,可以织布制衣。《诗。周南。葛覃》:“薄(语助词)澣我衣(指葛衣)。”这句从田庄背山临水写。 
  3。“好云”句——好云,指云能生色,又兼喻“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所以说“香炉”。以云喻盛开的花是诗中常例。芹,指水芹菜,多长于水边。《诗。鲁颂》:“薄采其芹。”两句说村野人的事,同用《诗》语,写山、水、杏花诸景,字面上不说出,都是旧诗技巧上的讲究。 
  蓼汀花溆(贾宝玉) 
  蓼汀花溆。 
  '说明' 
  自稻香村转过山坡,抚石依泉而进,过众花圃,“忽闻水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留题于此。 
  '注释' 
  1。蓼汀——汀,汀洲,水边平沙。“蓼汀”一词当从唐代罗业《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来,但意境萧索,所以元春看了说:“‘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 
  2。花溆——溆,浦,水边。“花溆”一词当从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想来。 
  兰风蕙露(清客)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说明' 
  清客拟的这两联和下面宝玉所拟“蘅芷清芬”一        联,都是写蘅芜院的。蘅芜院的特征是房屋被山石所绕,“且无一树花木也”,却长满了各种牵藤引蔓的异草香花。 
  '注释' 
  1。麝兰、杜若——都是香草。霭,云气,引申为弥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