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_鸿逸-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公想想,说道:“这位金碧峰禅师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禅师的玉钵,拼命地摇动它。禅师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砰砰地响,心一急,赶快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定,就拍手笑道:“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罗王吧!”

  金碧峰禅师一听,才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

  一种人生:其实,世间很多有才能的人往往就毁在小小嗜好上,例如赌博、吸毒、贪恋女色、喜好古玩等等,这些东西一旦沉迷其中,便使一个人丧失了心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应该像金碧峰那样,将玉钵打碎,及时放下,你才能够解脱自己,不为其所害。

  14。一个无法满足的人

  一句禅语: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有一个人跑到西天向佛祖诉苦说,这个地球给他住起来太不舒服,他说他要住在一个有珍珠门的天国。

  佛祖指着天上的月亮给他看,问道,“那不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吗?”他摇一摇头,说他不愿意看月亮。接着,佛祖又指着那些遥远的青山,问他,那些轮廓不是很美丽吗?他说那些东西很平凡。再后来,佛祖指着兰花和玫瑰给他看,叫他用手指去抚摩那些柔润的花瓣,问他道:“它们的色泽不是很美妙吗?”

  那个人说:“不。”

  具有无限耐性的佛祖又带他到一个水族馆去,指着那些檀香山鱼的华丽的颜色和形状给他看。可是,那个人说他对此不感兴趣。

  佛祖后来带他到一棵多荫的树木下面,让一阵凉风向他吹着,问他道:“你不能感到个中的乐趣吗?”但那个人又说:“我觉得那没有什么意思。”

  接着,佛祖带他到山上一个湖沼边去,指给他看水的光辉、石头的宁静,和湖沼中的美丽的倒影,给他听大风吹过松树的声音。可是那个人说,他还是不能感到兴奋。

  佛祖以为他这个人的性情不是很柔和,需要比较兴奋的景色,所以,便带他到喜马拉雅山顶,到长江三峡,到那些有钟乳石和石笋的山洞,到那时喷时息的温泉,到那有戈壁和仙人掌的沙漠,到长白山的雪地,到黄山上的花岗石峰,问他:“上天难道没有尽力把这个行星弄得很美丽,以娱你的眼睛、耳朵和肚子吗?”可是那个人还是在吵着要求一个有珍珠门的天国,并说:“这个地球给我住起来还不够舒服。”

  佛祖说:“你真是狂妄不逊、忘恩负义啊!原来这个地球给你住起来还不够舒服。那么,我要把你送到地狱里去,在那里你将看不到浮动的云和开花的树,也听不到潺潺的流水,你得永远住在那边,直到完结了你的一生。”

  这个人显然是很难满足的。即使得到了那珍珠门,不久后,他也一定会感到相当厌倦,到那时候,他仍然会不开心的。

  一种人生:怀有一颗菩提的心,就会发现处处皆美景,人人是菩萨。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它们,是快乐的真谛!

  15。财富、成功、爱

  一句禅语:布施于他人就是把爱、把温暖带给了他人,是一种慈善。

  从前,有个叫伊利沙的人,非常富有,但他生性吝啬,从来舍不得给别人任何东西,对自己的日常消费也十分刻薄,吃得是粗茶淡饭,穿得是破衣烂衫。偶尔一两个朋友来吃上一顿,他却要自己饿上几天,否则心里便会一直难受。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每天都吃鱼嚼肉,还经常宴请朋友,出手阔绰。伊利沙看到后,心想:我比他富多了,他天天过着王侯一般的生活,而我守着满屋金银财宝,却节衣缩食,也太可怜了。

  伊利沙心有不甘,有一天狠狠心,杀了只鸡,取出一升白米,偷偷驱车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把鸡烤熟,把饭煮好,准备好好地吃一顿,解解馋。

  佛祖早就知道伊利沙是个吝啬鬼,觉得他这样生活真是太愚昧了。看到伊利沙今天一反常态,又杀鸡,又煮饭,便有心要和他开个玩笑。

  于是,佛祖变成了一条流浪狗来到伊利沙身边,转来转去讨食吃。伊利沙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吞进肚里,哪舍得给狗吃些东西。但这条狗朝着伊利沙一个劲地摇头摆尾,口中还流着很长的涎水。

  伊利沙说:“你如果能四脚朝天,停留在半空中,我就给你吃一点。”话音未落,那条狗已经腾空而起,四脚朝天。伊利沙吃了一惊,只得扯下一点鸡皮,想送给狗吃,可又实在舍不得。

  伊利沙说:“这样吧,这点鸡皮我给你留着。如果你能让两个眼珠掉下来,我让你再吃些鸡肉。”

  话刚说完,那条狗的两个眼珠“啪!啪!”地掉在地上。伊利沙高兴极了,心里欢呼:这下好了!你眼睛瞎了,我就可以笃笃定定地享受美味了。他端起饭盘和鸡,换了个地方,大嚼起来。

  等他走远,佛祖变成了伊利沙的模样,赶着他的车子来到他的家。一进门,就吩咐守门人:“待一会儿若有人来,无论什么人,都给我一棒子把他轰出去。”然后进房,下令将所有的财产布施给穷人。

  再说伊利沙消受完他的美味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停车的地方,一看没了车子,可着急了。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只得垂头丧气地步行回家。到了家门口,刚跨进门槛,便吃了一记闷棍。

  伊利沙火冒三丈,大声嚷道:“反了!连我你们也敢打!”守门人也不示弱:“管你是什么人,我们老爷吩咐过了,谁也不许进去!”

  “什么老爷不老爷!我才是你们的老爷!”

  “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还敢冒充我们老爷,看我不揍死你!”

  一顿乱棒之下,伊利沙瘫坐在地上。再注目一看,家里已经空空荡荡。心里一急,痴呆在那里。

  这时,佛祖变成了一个修行僧,走到伊沙利面前,双手合十,问道:“施主为何愁成这样?”

  “我被人戏弄,家财荡尽了。”伊利沙愣愣地说。

  “施主,恕我直言,钱财乃身外之物,钱财多了会带来烦恼和祸害。像你这样,拼命地攒钱,不舍得吃,不舍得布施给穷人,一朝死去,反成了饿鬼,即使投胎做人,也只能充当下贱的仆人。你想想看,这样做又有什么意思呢?”

  佛祖的这一席话,使伊利沙如梦方醒。随后,佛祖又把伊利沙原来的家产给了他。从此,他也一改旧迹,乐于济世助人了。

  世间有很多像伊利沙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这钱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凭什么要拿给别人用呢?”然而,他们不知道,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一种仁爱之心。正如一颗种子放在袋中,不肯把握季节播种子土壤,一旦错过生长时机,则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种子必须及时培育,使其生长茁壮,等到因缘成熟,自然果实累累。

  有一个人出门,看见三位老者坐在他家门口谈笑风生,他听了一会儿他们的高谈阔论,觉得三个人说得有理,从他们的言谈之中可以看出三个人都很有智慧。于是,他走上前去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我们不能一同进屋。”老人们说。

  “那是为什么?”此人感到疑惑不解。

  一个老人指着同伴说:“他是财富,他是成功,我是爱。你现在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们哪一个。”这人回去之后和家人一商量,决定把“爱”请进家里。

  这人出门问三位老人:“哪一位是爱,请进来做客。”爱老人起身向屋内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老人也跟在后面。

  此人十分惊讶地问成功与财富两位老人:“您二位怎么也进来了?”

  老人们说:“其实我们两人一直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成功与财富。”

  一种人生:

  财富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迷失本性的诱因之一。故而,佛家提倡布施,要求将钱财施舍给他人。布施于他人就是把爱、把温暖带给了他人,是一种慈善。因而,布施者便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让他的事业更加顺利,财富更加充足。
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5章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1)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1。 生与死

  一句禅语:生固未可喜,死亦不必悲。

  弟子问神山僧密禅师:“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一种人生:

  既不曾死过,又不会死,硬要谈“死”,必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故而僧密禅师要弟子亲自死一回,便可知道死的奥妙了。而真正死过的人,还如何说得出关于死的奥秘?所以,世界上至今恐怕也没有真正的关于死的体验可言,如果说有,一定是欺人之谈,绝不可信。

  2。怨也是缘

  一句禅语: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

  有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有一天青年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决定痛改前非,就对一休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争吵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别人把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不是什么忍受不忍受的问题,你就当作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唾沫吐到脸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侮辱,微笑着接受吧!”一休禅师和气地说。

  “如果拳头打过来怎么办?”青年问。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事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说。

  青年终于忍耐不住,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感觉怎么样?”一休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佛法云: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就是说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应立即想到“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于是欣然承受。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总要遇到一些他人的损害。一些怨敌会无端给自己制造众多殴打、诽谤、侮辱、嘲讽……还有一些亲友,以前也许相处得不错,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们也会翻脸不认人,平白无故地闹许多是非,给我们带来身心伤害。类似事件,每个人都会有过亲身的体验。

  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他人进行伤害行为时,他的心为烦恼所制而不能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抵抗,定会如同火上浇油,嗔心会更炽盛。大家知道,“沙门四法”的原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以嗔怒对嗔怒,不以揭短对揭短。如果以怨报怨,就违背了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平时修持的功德,也就会在刹那之间毁坏殆尽。最终的结果,于人无益,于已有害,所以这种以怨报怨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乐于忘记旧怨是一种心理平衡的方法。有一句名言叫做:“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最终害人害己。

  乐于忘记旧怨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只有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心理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同事之间,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使对方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他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心,曾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