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家尼采-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获得了一幅富有启示的字母图,它交织着一切归入直觉思维领域的东西。叔本华也是象他
那样认识时间的。叔本华一再宣布:在时间中,每一个瞬间只有在消灭前一个瞬间——自己
的父亲,从而使自己同样快地被消灭的情况下才存在;过去和未来都象任何一个梦一样微不
足道,而现在只是两者之间没有维度和绵延的界限;空间也象时间一样,在时间和空间中存
在的一切,都只具有相对的实存,都只是通过并且为了另一个和它同类的东西——即仍然只
具有相对实存的东西——而存在的。
    这是一个最直接的、人人可以直观到的真理,正因为如此,又是一个凭概念和理性极难
达到的真理。但是,谁若直接察视这个真理,他就必定会立刻进一步承认赫拉克利特的结
论,宣布现实的全部本质都只不过是活动,对于它来说,不具备别种的存在。叔本华就阐述
了这个观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第1册第4节):
    现实仅仅作为活动着的东西填充空间和时间。它对于直接对象的作用乃是直观的前提,
而它仅仅存在于直观之中。任何物质对象作用于另一个对象的结果,只有当后者现在以不同
于先前的方式作用于直接对象时,才能被认识到。此外并无所谓现实。也就是说,物质的全
部本质是原因和结果(Wirkung),它的存在即它的活动。所以,在德语中,一切物质东西
的总和被极其确切地称作现实(Wirklichkeit),这个词要比实在(Realita C)确切得
多。现实施作用于其上的东西始终是物质,也就是说,它的全部存在和本质仅仅在于合乎规
律的变化,这种变化由它的一个部分作用于另一个部分而产生。因而,它完全是相对的,依
照一种仅在它的界限内有效的关系而转移的,就象时间和空间一样。

                               5.2 “一切皆流”的辩证
    永恒的唯一的生成,一切现实之物的变动不居——它们只是不断地活动和生成,却并不
存在,赫拉克利特所主张的这一切,真是一种令人昏眩的可怖思想,其效果酷似一个人经历
地震时的感觉,丧失了对坚固地面的信赖。把这种效果转化为其反面,转化为崇高和惊喜,
实在需要惊人的力量。赫拉克利特做到了这一点,其方法是考察一切生成和消逝的真正历
程。他在两极性的形式中把握这个历程,即一种力量分化成为两种异质的、相反的、力求重
归统一的活动。一种质不断地把自己一分为二,分裂为它的对立面,而两个对立面又不断地
力求重新并合。普通人以为自己看见了某种凝固、完整、持久的东西,实际上,在每个瞬
间,明与暗、苦与甜都是彼此纠缠、形影不离的,就象两个摔跤的人,其中时而这人时而那
人占据上风。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蜂蜜既苦又甜,世界本身是一杯必须不断搅拌的混合饮
料。一切生成都来自对立面的斗争。确定的、在我们看来似乎持久的质,仅仅表明斗争一方
暂时占上风,但斗争并不因此而结束,它将永远持续下去。万物都依照这种斗争而发生,正
是这种斗争揭示了永恒的公义。
    这是一个汲自最纯净的希腊精神之井的神奇观念,它把斗争看作一种严格的、同永恒法
则相联系的公义的永久统治。只有希腊人才会把这个观念视为一种宇宙论的基础。神话中的
厄里斯(Eris,争吵的化身)被转化成了世界原则。希腊个人和希腊国家的竞赛观念被从体
育和竞技,从艺术对唱,从政党和城邦间的角斗中引伸开来,成为最普遍的观念,以致现在
宇宙之轮绕它旋转了。每个希腊人战斗起来都有一种唯他正义的气势,而一种无限可靠的判
决尺度每时每刻决定着胜利垂顾何方。不同的质就是这样彼此斗争,遵循着内在于斗争的坚
不可摧的法则和尺度。人和动物的狭窄脑瓜深信万物坚固耐久,其实它们甚至没有一种真正
的存在,在对立的质的斗争中,它们只是击剑的闪烁和火花,只是胜利的光辉。
    关于一切生成所固有的斗争,关于胜利的永恒交替,叔本华又作如此描述(《作为意志
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第2册第27节):
    持存的物质恒常地改变形式,其方式是循着因果性的引线,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
有机的现象都贪婪地挤向前台,互相掠夺物质,因为每种现象都想展现其理念。我们可以看
到这种斗争遍布整个自然界,事实上,可以说整个自然界是依靠这种斗争才得以存在的。
    接下来的几页对这种斗争作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印证。不过,描述的基调始终与赫拉克利
特相距甚远,因为对于叔本华来说,斗争是意志自我碎裂为生命的证据,是这黑暗阴郁的冲
动的自耗,乃是一种绝对可怕、决非幸运的现象。这种斗争的场所和对象是物质:自然力量
试图互相掠夺物质,就象它们也试图互相掠夺空间和时间一样;而物质正是空间和时间通过
因果关系实现的统一。

      

 
亦凡书库(Yifan)
下一篇 回目录 
亦凡主页 
 亦凡商城 
 新闻中心 
 商务助理 
 聊天广场 
 四海纵谈 
 贺卡天地 
 亦凡书库 
 




                     
                         六  HERACLITUS Ⅱ“一即是多”的世界

                            6.1 “一即是多”的感悟
    当赫拉克利特的想象力以一个幸福的旁观者的眼光打量不息运动的世界,打量“现
实”,看到无数对快乐的竞赛者在严厉的裁判监护下角逐的时候,一种更高的感悟袭上了他
的心头。他不再能够把角逐的对手与裁判彼此分离开来观察,裁判自己好象也在竞赛,竞赛
者又好象在进行裁判——是的,现在他压根儿只觉察到那永恒支配着的公义,以致他敢于宣
告:“‘多’的斗争本身就是公义!而说到底,‘一’就是‘多’。因为,在本质上,所有
那些质是什么呢?它们可是不朽的神灵?它们可是分离的、有始无终地为自己活动着的本
质?如果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知生成和消逝,不知静止,那么,所有那些质也许应当构成了
一个别种形态的形而上世界,虽然并非如阿那克西曼德在多元性的飘忽面纱后所窥见的那样
是一个一元世界,而却是一个永远和本质上多元的世界!”赫拉克利特是否迂回曲折地重又
陷入了双重世界秩序,不管他多么激烈地否认它:他一方面承认一个由无数不朽神灵和魔鬼
(即许许多多的实在)组成的奥林匹斯世界,另一方面又承认一个只是由奥林匹斯的战斗尘
雾和神械闪光(这意味着生成)所构成的人类世界?
    阿那克西曼德逃避确定的质,躲进形而上的“不确定者”的怀抱;由于确定的质不断在
生成和消逝,他便否认它们是真实的和核心的实存;那么,现在事情岂非似乎是,“生成”
只是永恒的质之间的斗争呈显而变得可见而已?也许,事物的本质中根本不存在生成,而只
有许多不生不灭的真正实在的相互并存,那么岂不可以说,“生成”不过是人类察识力不足
的产物。
    然而,这是有违赫拉克利特原意的曲径和歧途。他一再宣告:“一就是多。”那许许多
多可被感知的质既不是永恒的本质,也不是我们感官的幻觉(后来阿那克萨哥拉持前一种看
法,巴门尼德持后一种看法);它们既不是静止自主的存在,也不是人类头脑中昙花一现的
假象。没有人能够凭借辩证的思路,神机妙算,猜中那专为赫拉克利特保留的第三种可能
性。因为,他在这里所发现的东西,哪怕在神秘的奇迹和不可意料的宇宙隐喻的领域里也是
罕见的例外。——“世界是天神宙斯的游戏”,或者,用更具体的方式表述:“是火的自我
游戏,仅仅在这个意义上,‘一’同时就是‘多’。”

                            6.2 “世界是火的自我游戏”
    为了解释以火为一种创世力量的学说,我想提醒读者注意阿那克西曼德是以何种方式推
衍出水为万物之源的理论的。实质上,阿那克西曼德尽管信任泰勒斯,进一步印证了泰勒斯
的观察,但他仍不能使自己相信,在水之前——又或超乎于水之上,不再有别的等级的质。
相反,在他看来,湿本身是由热和冷形成的,因而热和冷应当是先于水的等级,是更本原的
质。当它们从“不确定者”的原初基质中分离出来时,生成便开始了。
    作为物理学家,赫拉克利特隶属于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但他赋予了阿那克西曼德的这
个热以新的含义,把它解释为呵气,热的呼吸,干燥的蒸汽,简言之,解释为火。他关于这
个火所说的,和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关于水所说的同出一辙,火经由无数变化,首先是
热、湿、硬三种基本状态,遍历了生成之道。因为,水在下降时转化为土,在上升时转化为
火。或者,按照赫拉克利特似乎更精确的表述,从海上只升起纯净的蒸汽,它是天上星辰之
火的养料,从地上只升起阴郁的雾状的蒸汽,它是湿气的养料。纯净的蒸汽是海向火的过
渡,不纯净的蒸汽是地向水的过渡。火就这样持续不断地经历着它的两条变化之道,向上复
向下,前进又返回,交替并举,从火到水,从水到土,又从土回到水,从水回到火。
    如果说,赫拉克利特的这样一些观念,例如,火借蒸发的气体得以保持,土和火分别由
水分离而来,在这些观念的最重要方面,他是阿那克西曼德的信徒,那么,他的以下观念却
是独特的,与阿那克西曼德相矛盾的:他把冷排除出了物理过程,而阿那克西曼德则把冷与
热等量齐观,以便让湿从两者中产生出来。赫拉克利特当然有他本身的理由:既然一切都应
当是火,那么,在火的一切可能的转化中,就决不可能出现火的绝对对立物;所以,他要把
人们称之为冷的东西解释为热的一个等级,并且能够毫不困难地替这种解释辩护。
    然而,比这种对阿那克西曼德学说的偏离重要得多的是一种更广泛的一致:他象阿那克
西曼德一样,相信世界是周期性重复衰亡的,并且从毁灭一切的世界大火中,不断有另一个
世界重新产生。他很着力地强调,把世界投向那世界大火并化解为纯粹的火的周期可看作一
种渴望和需要,或一种欠缺,而被火完全吞没则是一种满足。
    我们还剩有一个问题要问,就是他如何理解和命名那重新苏醒的造世冲动以及那重新向
“多”的形式填充的举动。有一句希腊格言似乎有助于我们思考:“饱足生罪行(渎
神)。”事实上,人们可以问一下,赫拉克利特是否从渎神中引出了那向“多”的回归。人
们该认真看待这个思想,在它的烛照下,赫拉克利特在我们眼前陡然变容,他的骄傲的目光
熄灭了,脸上显露出了忍痛割舍、无能为力的皱纹。看来,我们知道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流
泪的哲人”了。现在,整个世界过程岂不是对渎神的惩罚之举?“多”岂不是一桩罪行的后
果?纯向不纯的转化岂不是不公义的结果?现在,罪恶岂非被置入了事物的核心,因而,虽
然生成和个体的世界被免去了对它的责任,但同时又不断重新被判决要承担它的后果?


      

                           七   HERACLITUS Ⅲ审美的世界观
 
                            7.1 对“世界游戏”的审美直觉
    渎神,这个险恶的词,确实对于每个赫拉克利特主义者来说是块试金石,他会在其上显
示他是否理解或误解了他的大师。在这个世界上有罪恶、不公义、矛盾、痛苦吗?
    有的,赫拉克利特宣布,然而只是对孤立地而非联系地看事情的头脑狭隘的人而言,不
是对洞察全局的神而言。对后者来说,一切矛盾均汇流于和谐,尽管这不能被凡身肉眼看
见,却可以被象赫拉克利特这样近乎静观的神的人悟到。在他的金睛火眼看来,填充在他周
围的世界不复有一丝一毫的不公义。甚至象纯火会纳入如此不纯的形式这样的基本冲突,也
被他用一个崇高的比喻克服了。
    生成和消逝,建设和破坏,对之不可作任何道德评定,它们永远同样无罪,在这世界上
仅仅属于艺术家和孩子的游戏。如同孩子和艺术家在游戏一样,永恒的活火也游戏着,建设
着和破坏着,毫无罪恶感——万古岁月以这游戏自娱。它把自己转化成水和土,就象一个孩
子在海边堆积沙堆又毁坏沙堆。它不断重新开始这游戏。它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