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了著在本体上不悟,就死在本性上,怎么能明心呢?所以,见性者不一定明心,而明心者决定见性。
有人提出疑议说,“其他师父都是认证我明心见性了,怎么您还说我没有明心见性呢?”,唉,我也没说你明不明心,你自己对照看,看你是不是真明心,你还老死在见性的那个境界上而起狂慧颠倒的话,那你见性了等于没有完全悟证明心嘛,那是要你自己对照的。所以这个一定要好好地悟证,悟证的过程当中要修法,要修养。一方面是修禅定,另一方面是除习气。除习气、修禅定,深入一分禅定就除一分习气,增一分力量;增一分力量就多除了一分习气,多除了一分习气就多显露一分法身,最后习气尽消除,法身皆显现,方是真明心见性啊!
见性就认为是明心见性啦,狂得不得了,老子天下第一,还整天搞是非,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修心中心法者,凭借佛力三密加持,见性太容易啦。三、五百座啪啪都能打开,打开了就认为是明心见性,这能挂上钩吗?你见性不一定明心,真正明心的人还会在这里整天搞是非吗?真正明心的人没有是非可搞,是非毕竟空。这个问题,我是反复讲,大家应该知道,不然的话修法会退道心的,不仅自己修行会退道心,旁人看到你这样颠倒是非,也会受影响而退道心,更甚者还会影响一大片人,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二十二、平时当用反观法。明心之后,我见未能即除也,习气未能即净也。我见习气时时来,时时能转而化之,是真明心者。若转化之力小,此另一问题也。只怕不知转、不知化,即不能转、不能化矣。又有人保留习气而不化除,何异有财勿用,与穷人等,然究与无财者不同也,虽似而仍不似也。
平时当用反观法,要时时反观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明心之后,虽然明白心地了,但我见还没除,习气未能净。我见习气时时来,时时能够转而化之,这叫回观反照。
观照的前题,要能看到这个心。碰到事情心念起来看不到,跟着走了老远才发觉,已经受骗上当了,上当受骗再后悔,在佛面前哭,那是没用的事情,你应该想办法当时不要上当才是,当时事情来的时候,当下不上当受骗,观照自己,念起即觉,那是关键。这需要定力和智慧,定力、智慧的前提是什么?多打坐,修禅定开智慧啊!
首先要在静中定得住,方可在动中亦定得住。有些人认为打坐是多余的,好像已不需要打坐了,在动中练、动中修,念咒也不用念。还有些老师教人不要念咒,念咒没用的,怎么这么教人呢?念佛念咒是释迦牟尼佛提出来的。你叫人家不要念咒,也不要念佛,说念佛念咒没用。念佛念咒就是我们残废人的一根拐杖,你把拐杖都扔了,还能走几步?念佛念咒如同病人的拐杖啊,因为我们还都是病人,凡夫都有病,所以要借念咒和念佛号的力量,慢慢地让烦乱的心清净下来,消除习气。
平时要多多地回光返照,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不要随着那些习气走。要做到“我见习气时时来,时时转化而无痕”。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这样,那就是真明心!若转化之力小,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虽知道怎么做了,但是转化之力小,转化不了。转化不了,那是定慧力不够。转化不了你不要灰心,逐渐地做功夫,培养自己的定力和慧力,等到定慧力充足了,就能念起即觉,觉便化空。
不怕念起,只怕不觉不转。看到问题你不转,跟着走,这就最麻烦了。一者是看不到妄念而不知道转,另一者是看到妄念而不想转。习气习惯了,要转它啊很不愿意,不愿意转。如知道爱这个人是很不好的,是会痛苦烦恼的,但是他就不愿意转,这就是明知不转,贪着情爱都会带来痛苦、烦恼,这很正常。应将情爱转化成博爱,再让博爱升华成慈悲,慈悲的爱才会利于自己和众生?,所以这个情爱要升华,爱的升华就是博爱,博爱的升华就是慈悲,慈悲再升华就是大慈大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又有人保留习气而不化除,就像刚才讲的,有些人觉得把这习气保留住蛮好的,不化除它,这何异得财而不用。习气保留不化除,等于你很有钱不拿出来用,那就与没有钱一样。有钱要拿出来用,我们要把明心见性的道理和智慧,拿出来用,你如果不拿出来用,虽然有钱放在那里,和穷人一样。昨天举的那个例子:富贵主人仓库里放着很多的财物,让管家作主,那个管家是贪嗔痴习气的头目,自体是主人,却不拿出来用。那个贪嗔痴习气管着,支一分钱都要向管家请示,他说不行,你就不能用,主仆颠倒,富贵主人如同穷子仆人。
虽然见性了,若不明心启用,此见性者和没有见性的人一样。所不同是,见性者知有自性,不见性者不知有自性。所以说,虽然似而不相似。
故学佛第一在开觉知,如得财;第二在善用其觉知,如用财;第三并觉知而亦空之;第四无所谓空不空,本来即如是,如真富贵人,自忘其多财也。不似今之戚戚者,时露其穷相,自己不敢承当,不放心也。
故学佛第一在开觉知,开觉知,如同得到财宝,就是要悟啊。第二在善用此觉知,善用就是把这个智慧拿出来用,把这个钱拿出来用。第三并觉知亦空之,就是不要执着在自己的这种觉知上,觉知亦要空掉,觉所觉空,能觉的心和所觉的境界都要空掉嘛。第四无所谓空不空?,无所谓空掉或者不空掉,那就是已经到平常心了。为什么?本来如此嘛,本来就是这样。像这样的人,他是很有钱,又能自己拿出来用,他又不让人家感觉到他很有钱,可能还是穿的破衣服,腰缠万贯不显富,没有丝毫傲气。外表与凡夫一模一样,而内在智慧不一样,外面看去和平常人一样,这就是真正的富人。真正富贵的人,自己都忘记了自己有多少财。有时候还露着和穷叫化子一样的贫穷相,但是他也不在乎那个相,没有贫富,没有空不空。不像没有见性、没有明心那种人的穷,那是不一样的,表面上看似与凡夫相同,其实他内在都是大智慧财富,凡夫呢,不仅表面上看很穷的样子,且内在也很穷,没有智慧财富,两者截然不同!
二十三、上来各条,是明心性之真实相貌,与用功及常常保持之法。但觉照一起,习气即销,此中迟捷各有不同。一为境,一为觉,此又有过程者十:一境来而不觉;二境来而再觉,惟起觉极费事;三境来时起觉不难;四境来即觉,略有先后;五境觉同时并起,而有时忘失;六同起而可以勿忘;七觉先于境,但有时在后,或偶而竟回到忘失时;八常觉不动;九觉尚未净;十常寂而常觉照,并觉亦无住矣,此是力量真充足时。
如上所述,是讲明心性之真实相貌,用功及常常要保任修持之法。觉照一起,习气即能消,此中快慢、迟捷各有不同。一为境,一为觉,此又有十个过程:一是境来不能起觉照,碰到境界的时候看不到心念,没有觉照;二是境界来了之后才能觉照,惟起觉照很费力,刚开始虽然是知道观了,但是起觉照很费力气;三是境界来时起觉照不难,不会很累;四是境界来就能起觉照,但略有先后;五是功夫做到了,境界和起觉能同时并起,虽然同时起,有时候还会忘记了觉照;六是对境的同时就能够起觉照,能够做到不忘记觉照;七是觉照先于境,先已观照了这个事情要发生,这就有点预知性了,但有时候也在后,偶尔竟回到忘失的情形,只有做过功夫的人才会有这种感觉;八是常觉不动,就是恒常觉照不动,观照觉察不会迷失,不会有时候觉照,有时失去觉照,是智慧恒常觉照,遇事恒觉不动;九是觉照尚未净,觉照未能完全明净;十是常寂而常觉照,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并觉亦无住,空智极圆,空所空灭,此是力量真充足时!
以上所讲观照保任功夫分为十步过程,与十地菩提道次第基本相同。
我们亦可依觉照除惑的悟证心诀分四步过程。第一步,觉照除见惑的悟证心诀: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闻所闻尽;第二步,觉照除思惑的悟证心诀: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不随念走,觉所觉空;第三步,觉照除尘沙惑的悟证心诀:空而常照,照而常空,空智极圆,空所空灭;第四步,觉照除无明惑的悟证心诀:生灭寂灭,寂灭现前,顿然超出,世出世间。
二十四、从来大习气易去,小习气难除,还是不平等,是以仍有惊怖畏之果,其间忽上忽下,不得以退转名之,切要切要!
从来大习气易去,小习气难除,还是心不平等,所以仍有惊慌、恐惧、怖畏之果。其间觉照除惑习,要做保任修持功夫,功夫虽有忽上忽下,有进有退的感觉,但是不能说是退转。有时候很清净,有时候妄念很多,妄念很多也不能认为是功夫退转了。只要天天这么如理如法地用功,功到自然成。切要切要,这很重要!
今天讲这么多。下面还有点时间,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有弟子问:师父,我想问一下,《楞严经》上讲菩提心生,生灭心灭。关于菩提心和这个明心见性的关系 ?。
师答曰: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明心见性就是菩提心生,菩提心生则生灭心灭。
我们要发觉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学佛要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就是上求觉悟真理,觉悟宇宙和人生的真理。要觉悟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就要打开本来,悟明心地,要打开本来,悟明心地,就要持戒修禅定,不修禅定,心静不下来,打不开本来心地。所以,修禅定是明心见性的前提,不管是念佛还是念咒,都要如理如法地用功修禅定。修禅定最基本的方法离不开打坐,所以每天要安排时间,坚持打坐禅修?。
下化众生就是觉化有情众生,觉化众生的前提是智慧心和慈悲心,禅定心和报恩心。要知道一切众生的苦难,要有下济三途苦的责任感。如果没有报恩心,慈悲心就发不起来,这个报恩心很重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圆满了,那你的智慧和福德就圆满了。智慧和福德的圆满,就是菩提心的圆满,就是佛的大圆满心啊?!
二七第三天
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
今天是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农历十月初二日,第二个七的第三天。通过一个星期加三天地打七,大家解决了很多问题。有些人原来打坐坐不住,现在基本坐住了,开始得力。有些人打开了本来,证见了佛性,证见了实相。这是好现象,说明大家有很大地进步。
刚才做体操的时候,有位同学问:下座怎么观照?观照分四步。刚开始用功的时候,心观照不住的话,就观照念咒或念佛,不要观心,而是时时念佛或者时时念咒,一心地念一心地听,这个听就是观照。你就这样一直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这样观照,和在座上的观照是一样的。下座也是和座上一样观照。这是对于心比较乱,还看不到心念的情况下,就采取这个措施。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不是不让起念,而是不理睬杂念,这个要搞清楚,若说你不让起念的话,那就是压制妄念了。不要压制妄念,妄念来了,不要理它,你就念咒听咒,念佛号听佛号。就是依靠佛咒佛号这条拐杖往前走。这是第一步观照。
第二步观照,功夫深一点了,能看到心念起动了,那就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不随念走。有些人说,我观照在那里保持那个空净,不让念头起来,这种观照,属于压妄念,妄念让你压回去了,时机因缘到了,早晚它要出来。你现在观住,它不敢出来,一不留神没观住,它照样出来。就像带兵打仗一样,你带兵守护城池,严阵以待,敌人不敢来进犯,当你稍一放松,敌人就搞袭击,啪一下打进来了。做功夫也是这样,你不要压念。要观照自心,念起即觉,不随念走。有念时不跟念走,无念时不找念想,有念无念一样做观照功夫。也就是观照自心,念起即觉,不随念走,觉便化空,觉所觉空。这是第二步观照功夫。
第三步观照功夫,是以明心见性的真理为标准来观照,同样是观照自心,念起即觉,不随念走,觉便化空,觉所觉空。那就是活里活泼地观照。每个心念起来,没有贪嗔痴慢疑,每个心念起来都是真心妙用。不着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观照是活里活泼的,碰到事情的时候,不与外面的六尘粘着,不起贪嗔痴。所谓粘着,就是起贪嗔痴,不粘着就是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