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辅助型与非辅助型自我发现阅读的区别,在这里就有了关联。一般来说,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都有一位老师在旁指导。当然,每个孩子的能力并不相同,有些人需要比别人多一点的帮助。不过,在基础教育的几年当中,通常都会有一位老师出现在课堂,回答问题,消除在这个阶段会出现的难题。只有当一个孩子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才是他准备好往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的时候。只有当他能自己阅读时,才能够自己开始学习。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变成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
※ 更高层次的阅读与高等教育
传统上,美国的高中教育只为学生提供一点点阅读的指导,至于大学,更是一无所有。最近几年来,情况已经有点改变了。大约两个世代以前,高中登记人学的人数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教育者也开始觉察到,不能再假设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有效的阅读。矫正阅读的指导教育因此出现,不时有高达75%以上的学生需要矫正。在最近的十年当中,大学又发生同样的状况。譬如在1971年秋季,大约四万名新人进人纽约市立大学,却有高达一半,也就是超过二万名年轻人需要接受某种阅读训练的矫正课程。
无论如何,这并不表示这些年来,许多美国大学都提供了基础阅读以上的教育指导课程。事实上,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在更高层次的阅读中,矫正阅读的指导并不算指导。矫正阅读指导,只是要把学生带到一个他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所该具备的阅读能力程度。直到今天,大多数高等教育的指导者不是仍然不知道要如何指导学生超越基础阅读的层次,就是缺乏设备与人才来做这样的事。
尽管最近一些四年大学或技术学院设立了速读,或“有效阅读法”,或“竞读”之类的课程,我们还是可以如此主张的。大体来说(虽然也有些例外),这些都是矫正阅读的课程。但这些课程都是为了克服初级教育的失败而设计的。这些课程不是为了要学生超越第一层次的阅读而设计的。也并不是在指导他们进人本书所主要强调的阅读层次与领域。
当然,正常情况应该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就算什么也没做,也该培养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育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这就是在所有阅读中,主题阅读能让你做到的事)。然而,通常大学生要在毕业以后,再读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并且还不见得一定达到。
一个人不应该花四年的时间留在研究所中只是为了学习如何阅读。四年研究所时间,再加上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四年的大学教育,总共加起来是整整二十年的学校教育。其实不该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学习如何阅读。如果真是如此,这中间必然出了大问题。
事情错了,可以改正。许多高中与大学可以依照本书所提供的方法来安排课程。我们所提供的方法并不神秘,甚至也并非新创。大多数只是普通常识而已。
※ 阅读与民主教育的理念
我们并不只想做个吹毛求疵的批评家。我们知道,不论我们要传达的讯息多么有道理,只要碰到成千上万的新人在学校的楼梯上踩得砰砰作响时,就什么也听不见了。看到这批新生当中有相当大的比率,或是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达到有效阅读的基础水平时,我们应该警觉,当务之急是必须从最低层次的、最小公约数的阅读教起。
甚至,此刻我们也不想提是否需要另一种教育方式了。我们的历史一直强调,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或说得正确一点,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与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我们还没有办法提供这种机会之前,不表示我们就有理由要放弃尝试。-
但是我们—包括学生、老师与门外汉等—也要明白:就算我们完成了眼前的任务,仍然还没有完成整个工作。我们一定要比一个人人识字的国家更进一步。我们的国人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人阅读的层次。这和前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相当不同,也跟自然而来的下一个层次(分析阅读)大有差异。但是,就像我们在第二章所强调的,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累积的。因此,基础阅读是包含在检视阅读中的,而事实上,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分析阅读则包含在主题阅读中。
事实上,除非你能精通基础阅读,否则你没法进人检视阅读的层次。你在阅读一位作者的作品时要相当顺手,用不着停下来检查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虽然不见得要每句每字都读得透彻,但你已经能掌握主要句子与章节的意义了。
那么,检视阅读中究竟包含了些什么?你要怎样才能培养检视阅读的能力呢?
首先要理解的是,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但是对一个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最好是将两者区别为不同的步骤与活动。有经验的阅读者已经学会同时运用两种步骤,不过此刻,我们还是将二者完全区分开来。
※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让我们回到前面曾经提过的一些基本状态。这是一本书,或任何读物,而那是你的头脑。你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让我们再假设在这情况中还有两个相当常见的因素。第一,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你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但你觉得,或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
其次,让我们假设—常会有这样的状况—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做的就是“略读”(skim)整本书,或是有人说成是粗读(pre…read)一样。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当你浏览过后,你可能会发现这本书仅只是对你目前有用而已。这本书的价值不过如此而已。但至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张是什么了,或是他到底写的是怎样的一本书。因此,你花在略读这本书上的时间绝没有浪费。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很惊讶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书了,许多人连目录页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想到这些努力往往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通常,一本书,特别是一些论说性的书都会有目录,但是有时小说或诗集也会写上一整页的纲要目录,分卷分章之后再加许多小节的副标,以说明题旨。譬如写作《失乐园》(Paradise Lost)的时候,弥尔顿(John Milton)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标题,或他所称的“要旨”(arguments)。吉朋(Edward Gibbon)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Decline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分析性纲要。目前,虽然偶尔你还会看到一些分析性的纲要目录,但已经不普遍了。这种现象衰退的原因是,一般人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阅读目录纲要了。同时,比起一本目录完全开诚布公的书,出版商也觉得越少揭露内容纲要,对读者越有吸引力。至于阅读者,他们觉得,一本书的章节标题有几分神秘性会更有吸引力—他们会想要阅读这本书以发现那些章节到底写了些什么。虽然如此,目录纲要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你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你应该先仔细阅读目录才对。
谈到这里,如果你还没看过本书的目录页,你可能会想翻回去看一下了,我们尽可能地将目录页写得完整又说明清楚。检视一下这个目录页,你就会明白我们想要做的是什么了。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我们会在第二部谈到词汇的重要问题。暂时你必须先依靠自己的常识,根据前面所提的第一及第二步骤,判别出一本书里你认为重要的词汇。)你所阅读的段落很可能就是个要点—这本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就跟目录页一样,现在你可能要检查一下本书的索引。你会辨认出一些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重要词目。那你能不能再找出其他一些也很重要的词目呢?—譬如说,参考一下词目底下所列被引用页数的多寡?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当然,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不过,这也有助于你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或许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而这也正是他们宣传文案一无可取的原因。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现在你都可能会先将这本书放在一边一阵子。如果不是的话,现在你就准备好要真正地略读一本书了。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虽然有时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你不应该错过这个部分。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过一本书了。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型态的检视阅读。现在,在花了几分钟,最多不过一小时的时间里,你对这本书已经了解很多了。尤其,你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投下时间与注意?你也应该比以前更清楚,在脑海中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一个种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作参考。
附带一提的是,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有多少次你在看一本好书的时候,翻了好几页,脑海却陷入了白日梦的状态中,等清醒过来,竟完全不明白自己刚看的那几页在说些什么?如果你跟随着我们提议的步骤来做,就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你始终有一个可以依循作者思路的系统了。
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侦探,在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留意我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