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万块钱。
记得以前中国的工人买房子是所在单位负责,现在买房子开始市场化了,前
俩天看了一篇文章,说中国加大步伐的房地产改革如果不放慢脚步会出问题。其
实居民买房子也不应该完全市场化,美国政府其实分担居民买房子,比如一个朋
友买了一个54万的HOUSE,30年还清,每个月付2700 ,但政府每
个月退税大概500 ,其实这是政府负担的一部分费用。
还有教育,我是96年上的大学,那年中国高校开始自费制度,我当时学费
好象是一学期2400元,其实对于很多家庭这是很大一笔支出。但美国的教育
制度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如果你有钱可以上私立学校,家庭很一般的上公立学校。
今年我填报税单的时候发现,在加洲,如果你是加洲居民(在加洲交税一年便是
加洲居民),那么你自己或你的配偶孩子如果念本科,头俩年的学费可以退92
% ,后俩年是70% 多。研究生也退,我算加洲居民,一门一千多美金的课退了
好象300多。如果这样还嫌贵可以上社区学院,每个学分十几块钱,到大三或
大四再转到洲立大学,所有学分全转过去。
四、中美税率比较
在美国加州,好像是年收入28000美元以上的才需要缴税。中国的个人
所得税率为:中国的每月3500元人民币的税率相当于在美国5万美元年薪
(单身)的税率!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可以扣除很多东西,年底有一次总的算法,
如果你多交的会退回给你,有很多的利益,老来退休的时候国家每个月会给你很
多钱养老,这钱可能比你交的税要多很多。在中国,如果你在这个月有收入,就
缴税,下个月没有收入了,也不会退税,年底没有,退休也没有,永远都没有退
税!
美国的税率是按照家庭来算税的,如果你的收入要养老婆,就按照两个人来
算,还有孩子就按几个依赖你的人来算税。这时候,你的税率是非常之低,低至
没有的地步!甚至孩子多了的时候国家还补贴钱给你。如果你的老婆有收入,家
庭的收入加起来一起算税比分开算税的税率要低一些。中国的税从来都不考虑你
的明天和你的小孩,决不考虑家庭因素。中国没有养老,年轻人可能要养活四个
老人和一个孩子。中国把养老这个问题丢给了社会和个人,国家和政府卸掉了全
部责任。要求单位负责为个人交养老保险。现在我个人每个月交400多,单位
帮我交800多元。你看他们多会卸责任啊?!你交的税没有给你带来任何养老
和任何好处。给社会上的企业和单位带来负担。美国交了税后,享受到了该享受
的所有好处,上高速公路免费,汽车年费为不到几十美元,考驾驶执照12美元。
没有养路费的说法。子女上大学之前免费。美国如果失业,可以拿到每个月大约
1000多美元的失业金,这钱足够租房和吃饭费用。在中国现在我个人和单位
每个月交了300多元失业保险,如果失业,每个月如果跑断腿,找各种部门和
机关,可能可以拿到400元人I民币每月。这钱在中国城市里是不够租房和吃
饭的。你会发现这个失业保险是非常搞笑的。
买房:中国买房交契税,0。75到2,美国买房退税。
买车:中国缴税,美国退税。
子女上幼儿园:国内大城市大多一万到两万一年,也有便宜的。
子女上初中,高中:国内大城市大多一万到两万一年,也有便宜的。
子女上大学:中国的学费已经可以和英国相提并论了。
炒股票投资失败:中国没有人管,你去跳楼还要抓你去坐牢,美国退税。
缴税记录:美国有,中国收了税也不给你收据,和你的福利不对应。
我们看一下一个私人企业和老板要交多少税:33的企业税,17的增值税,
45的个人所得税!
中国有些人太荒唐了,大学生勤工捡学也要缴税!那他一年的总收入是多少?
他一年总收入能否养活他自己?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一个学生家长的教育手记
作者:李长春
几年前的一天,女儿放学后神情忧郁地问我,爸爸,你说假如有一个人要上北京,有汽车、有火车、有飞机,他应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有土路、有沙石路、有高速公路,他应该选择哪条路?我说,那要看这个人的经济实力了。她说,坐飞机和坐火车、坐汽车票价一样,走高速公路和走土路、沙石路收费一样。我说,那当然要坐飞机和走高速公路了,既然少了旅途的辛苦,又节省了不少时间。可是,女儿神情更加忧郁地说,一道貌岸然数学题明明五步可以解完,老师为什么偏偏让我们解七步呢?
一开始,我还以为女儿又在跟我玩智力测验呢。听了后面这句话我觉得不对劲了,就问她究竟是怎么回事?
女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之后,又把那张卷子递给了我,她还很有心计地将“标准解法”附在了旁边。目的是让我比较一下,给她当个裁判,讨个公道。
虽然我对数学不怎么精通,但也知道一道试题一般都有两种以上的解法。何况一对照,女儿的解法确实比“标准解法”略胜一筹。教师对学生这种创造精神就是不鼓励,也不能抹杀呀!
于是,我拿起电话准备和老师谈一谈。
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声音柔和得像个慈母。我很谨慎、很委婉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她慢条斯理地说,我们做教师的不光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一道数学题怎么解答看着是一件小事,可任其随心所欲下去就不得了了,尤其对一个女孩子来讲,安分守已更为重要。
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和复杂的人生扯到一起,听起来未免有点儿滑稽,可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作为家长我还有什么办法呢?
公道没讨回来,从此女儿也就渐渐地变成了一只小绵羊。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就把这件当时认为很小的事忘了。
几天前我去开家长会。女儿就读的学校是省重点高中,就读的班是重点班,班里的学生都是来自市乃至市外的中考佼佼者。会上,年轻的数学老师忧心忡忡地说,这些孩子都很聪明,就是普遍缺乏探索精神,解题都循规蹈矩,别出心裁者甚少。我担心如此下去,将来很难有大的发展。哈佛大学之所以走出那么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学生很少有按“标准解法”解题的,有的甚至连标准答案都不顾及,学校也鼓励他们这样做……
这位老师的话,使我一下子想起了几年前的那件事,而且突然觉得它不是一件小事。这些智商不算低的孩子,是天生缺乏探索的细胞,还是与我们有些老师保守的教学方法有关?像我女儿小时候那样刚刚扑棱一下创造的翅膀,就被那个剪刀样的“标准”给剪断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语文教学个例
作者:张心阳
看过上初中三年级的女儿的语文作业,我禁不住恼了——如今的一些教育内容,不是教导学生掌握知识、开启智慧之门,而简直就是搞歪门邪道,教人如何同垃圾知识搏斗。
口说无凭,让我从厚厚的题集中随手挑两个例子,有一道题还是某地的中考题:
其一,贾平凹的《读书示小妹生日书》,有这样一段文字:“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读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出的题目是:这段话可以用一句俗语概括,这句俗语是什么?其中的两个字形相同音不同,请写出这句俗语。
其二, 《人类需要梦想者》一文讲述的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不图私利的品德,其中有这样一段,美国记者到居里夫人实验室采访,居里夫人说出了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记者问: “法国有多少呢?” “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 “你只有一克吗?” “我,啊,我一点也没有。——。”题目要求从下面四句话中挑一句填人横线处。这四句话是:A.这一克是属于人类科学事业的。B.这一克是属于法国的。C.这一克是属于实验室的。D.这一克是属于比埃尔.居里和我的。
上述两题正确答案是什么呢?在下才疏学浅,怕答得驴唇不对马嘴,于是专门找了所在单位里的五个文学硕士和博士及两位老报人回答。第一题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第二题五人答A,两人答B。你觉得他们应该得多少分呢?评判为0分。
我不想在答案上纠缠,我要说的是,贾平凹的原文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俗话去替代呢?如果我们教人写文章不是鼓励用自己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首先想的是如何用成语、俗语、套语,大家千篇一律,这样的文章还能看吗?天下文章因各具特色而丰富多彩。陆游说,文章切忌“参死句”,把一个鲜活的句子硬教人改成一句俗语,不是故意要人“参死句”吗?贾平凹若知,必为之大哭。所以这题的答案我至今不知,就是贾平凹本人怕一时半会儿也未必能答上来。第二题的标准答案是C。可无论依据全文的主旨,还是我们一向对孩子们进行的所谓思想教育,回答A才似乎更加合情合理。可是这一回却偏偏不是这样,这除了让人去蒙还能说明什么?话说回来,回答A到底又有什么错?我们说出土一尊青铜鼎,发现一块动物化石,都属于全人类,全世界仅有的几克且正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稀有物质,怎么不可以说属于人类科学事业呢?如果不是,“科学无国界”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
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了这个样子,真让人为之愤怒又伤悲。教育的根本目的似乎并不是好好培养人才,一切都不过是为考试服务,以考住学生,拉开分数档次为目的,至于学习考试的内容是不是与真理常理相违背,是不是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逻辑,是不是有助于开启和拓展学生的智慧和思维,是不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似乎不在一些教育者考虑之列。现在中国中学生之苦,完全可以用“苦不堪言”来形容。冬季上学,孩子们是披星戴月,出门天不亮,进门天已黑,在校要上十多个小时课,晚上回家作业有时做到零点。我同事的孩子也在上中学,每天晚饭后父母出去遛狗,他也想一起去,可是父母不让,要求他在家完成作业。这个孩子一次在日记中写道: “小狗每天还能出去蹈跳两小时,我却连狗都不如。我真想变成一条狗。”当我们的教育办到人不想做人,而只想做条狗的地步,能说这种教育是成功的吗?如果说孩子们豁出命来学习,学到的都是有用的东西,也还算没有白辛苦,可是当我们看到上述两道题,将有何感想?这简直无异于剥夺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也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谋杀。被毁掉的当然远不止是他们现在的岁月,还有他们的未来。有报道说,如今出现了不少傍
老族”,就是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毕业后既不学习也不工作,成天傍着老人生活,社会舆论似乎都是对“傍老族”的指责。这并不公平。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他们读书实在读烦了,读什么也没有味道了·,自然见书就想
吐。而我们的书本也确实没有给他们以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没有给他们以志向和勇气,更莫谈组织力、创造力。把时间花在找什么句子替代贾平凹一段文字、猜居里夫人说的是什么话上,他们能有开阔的视野和工作本领吗?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正在消失的事物
作者:胡弦
正在做作业的女儿突然抬起头来问:瓦是什么样子的?
我有些惊诧,奇怪女儿怎么会不知道瓦的形状。但随即就醒悟过来,城市里现在的高楼大厦是不用瓦的。瓦在农村。于是双休日我带女儿回了趟农村老家,想让她见识见识什么是瓦。
但我失望了。领她在村里走了一圈,村里到处都是平房,还有两层三层的小楼,全用水泥漫顶(方便晒粮食),却唯独没有瓦。
父亲说,现在盖房子已没有人用瓦,连砖瓦厂都只烧砖不再烧瓦了。
原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