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琴强压着气愤的心情,对老公说:我当然会调查,但我更相信儿子的话。小小年纪如果不是真的受到心灵伤害,是断然不会编出那么多的故事的。
婆婆不仅伤害了我们的孩子,也伤害了我!更伤害了她自己!
我不会再离开孩子!我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在我儿子的身上!
学骂人婆婆有了继承人(1)
婆婆就不高兴,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不也是你妈喂你吗?吃饭不用学,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别净想些幺蛾子。”
可云在一家网站供职,常常加班,每天工作非常辛苦。老公铁生是某影视公司的制片,为了拉赞助每天东奔西跑,回家也没个准点。他们的忙碌并没有因为儿子的出世而稍有削减。
过了产假,可云把儿子托付给退休前曾做过医生的邻居孙大妈照看。孙大妈老伴刚过世不久,自己又特别喜欢孩子,所以,她并不太看重那每月几百元的看护费,图的是有个事做,也能减少些心里的孤寂感,所以她对孩子极为上心。这让小两口很是放心。孩子看了将近一年的时候,孙大妈惟一的女儿从日本回来了。她刚刚获得日本的“绿卡”不久,此次回来是接老母亲到日本和自己居住的。
可云虽然心里有些遗憾,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儿子由谁带?自己的父母身体都不太好,又给弟弟看着一个孩子,怎么能忍心再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呢?请个保姆单独在家带孩子又不放心,报纸上不是曾报道过保姆把孩子放到洗衣机里绞死,或保姆把家里的财产洗劫一空的事吗?在自叹分身乏术之际,可云不得不重新考虑老公的建议——让婆婆带。其实,此前可云不是没这个打算,她自从结婚就和老公单独住,和婆婆的接触不是很多,所以,不存在什么矛盾,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婆婆自身的素质太低,张口闭口脏话连篇,而且固执得很,她担心把儿子交给婆婆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所以一直也没提起过。但眼下实在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一咬牙一闭眼,也就只好如此了,看看再说吧!
就这样,从1岁起,孩子跟奶奶一起生活了,夫妻俩通常只在周末接孩子回家小住。
于是,这个原本婆媳关系和谐的家庭开始出现了不和谐。
时间过去了几个月,可云渐渐发现,儿子身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大人不喂,他就不好好吃饭;总爱吃零食,不正经吃饭。
可云记得,以前孙大妈在给儿子喂饭的时候,都是一顿吃完后,不再给孩子加正餐,如果孩子饿了,顶多再给孩子喝些奶。孙大妈的意思是,不要给孩子吃太多次,否则,孩子每次都不会吃饱,养成习惯就不好扳过来了。还有,在喝粥的时候,孙大妈喜欢给孩子一个勺,让孩子自己练着吃。儿子特别兴奋,吃得也不少。可云知道,孩子的兴奋肯定源自他内心小小的成就感。
但婆婆却正好相反,时不时地就问孙子饿不饿,还经常塞给孙子几块饼干,几片肉肠,或几片夹了肉松的面包,弄得孩子到真正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而且,婆婆是坚决不让孙子自己吃的,她宁肯最后自己吃冷菜凉饭,也得先把孙子喂饱了再说。这样,孩子吃饭时,总是不很专注,他知道反正会有人来喂自己。结果,孩子明显退步了,以前拿勺子有模有样,现在总是大把攥。
可云看着心疼,就和婆婆说:“妈,您应该让他学着自己吃了。”
婆婆不高兴了,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不也是你妈喂你吗?吃饭不用学,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别净想些幺蛾子。”
婆婆的一番话,让可云感到哭笑不得。
婆婆总爱给孙子买零食,还偏偏选在孩子吃饭前给他吃,惹得孩子不正经吃饭。婆婆爱吃黏食,也经常让孙子和自己一起吃,像什么年糕、驴打滚、元宵之类的。有时候,婆婆还带着孙子去吃汉堡、炸鸡、薯条等快餐,并给他喝可乐或者带色素的碳酸饮料。
可云从儿子炫耀的话语中知道这些后,在一次接儿子的时候,就对婆婆说:“妈,您看,孩子现在是越来越胖了。我不是不让孩子吃零食,您以后最好在两餐之间或者饭后让他吃,这样不耽误他吃饭;孩子还太小,您少让他吃些黏的东西,胃口受不了,不好消化;那些快餐都是垃圾食品,营养不高,以后尽量少给他吃。”
婆婆两眼一瞪,脸上就挂了相:“孩子小的时候胖点有什么不好?长大了多锻炼就瘦下去了。零食也管饱啊,吃什么不是吃?五谷杂粮都得让孩子吃到,黏食怎么就不行?那快餐哪个国家都有,要是垃圾,外国人怎么还吃了这么多年呢?我也看出来了,我让孩子吃什么你都反对,干脆,你以后每天把饭菜做好了送来得了!我是他奶奶,难道我还会虐待他不成?”
不久,可云以带孩子减肥为借口,到医院给孩子做了一个全面检查,医生说她儿子有几项指标比正常值偏低,身高也比同龄人差一截。她让老公把这个结果告诉婆婆,婆婆听完后,对儿子振振有辞:“人的身高是有定数的,你爸和你都不算太高,你儿子能高吗?遗传呀!和吃没关系。”
可云当时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反正为了孩子,该说的以后还得说,实在不听,再想辙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可云感觉儿子新增添了许多坏毛病,不仅批评不得,还学会骂人了。
有一次在婆婆家过节,儿子淘气把水杯往墙上扔,水杯落地摔碎了。可云拉过儿子,狠狠地教训了他几句,儿子就哭了起来,且哭声越来越高。婆婆急忙走过来,说:“孙子,别怕,别哭,来!到奶奶这里来!有奶奶疼你呢!”然后,又对可云说:“你看你让孩子哭的,他这么小知道什么呀?已经摔坏了,还碎碎平安呢!哪有这样管孩子的?过节都不让我痛快!”
婆婆把怨言发泄到可云的身上,心里舒服了,又到一边逗孙子玩儿去了。
后来,可云发觉,每次她说儿子,儿子就以哭来寻求婆婆的声援,且屡屡奏效。
可云对老公说:“要是婆婆长期这样做,咱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将荡然无存。”铁生表示,找机会和母亲好好谈谈。
有一天,可云把孩子接回家后,在和邻居小朋友玩儿的时候,因为他没有抢到球,就哭着坐到地上,急得直骂小朋友是“大傻X、小浑蛋!”气得邻居不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玩儿,并数落可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当时,可云尴尬得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和老公一说,老公觉得这次必须严管了,他把孩子拽了过去,一边打儿子的屁股,一边问他:“小小年纪就不学好,你和谁学的说脏字,骂人?”儿子理直气壮地回答:“你们大人就是不讲理,我奶奶老这样说,为什么我就不能说?我说你就打我,你为什么不去打我奶奶?不公平!”
学骂人婆婆有了继承人(2)
可云和老公一时都愣住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回答儿子的发问。
那次打完孩子,是他爸爸铁生给他送回奶奶家的。
奶奶见到孙子,照例要问:“你这次回家妈妈骂你了吗?”孙子就说:“骂了!”奶奶就一把将孙子拉了过去,对他说:“奶奶保护你!”孙子终于找到了庇护伞,就很“识时务”地就势依偎在奶奶怀中,委屈地告诉奶奶,不仅妈妈骂自己了,爸爸还打了自己。婆婆立刻就对老公发了脾气:“你们打他就是对我的示威。”
“妈,这回是您的错,他和您学骂人我才打的他!”也许是心急,铁生当时的语气有些重,话几乎是吼出来的。孩子的奶奶立时两眼定了格,脸部也凝固了一般,继而大哭起来,一边骂着儿子“小浑蛋”,一边说我平常累死累活你们都看不到眼里,孩子有点闪失就全怪到我头上,你们太没良心了。一定是儿媳妇指使你和我发难的!尽管儿子向她解释,但她根本听不进去,领着孙子摔门而去。
铁生回去和可云一说,可云大喊:“晕菜!”孩子刚在婆婆家一年就成了这样,要是再让婆婆带上两三年,那孩子还能要吗?她有些伤感,有些郁闷。
又到了该接儿子的日子了,婆婆这回却说什么也不让他们接走。
可云想,不如就抓住这个机会,当面和婆婆静下心来好好聊聊。她对婆婆说,我知道溺爱孩子也许是每个家庭都存在的问题。现在孩子已经两岁了,正处于模仿的年龄,而且没有定型,如果这时候对他过于放纵,养成一些坏习惯,又对他的头一次错误予以迁就,那么第二次就非常难改了。您照看孩子非常辛苦,我们很领情,也知道您不希望自己带出的孩子有浑身的坏毛病,所以,宁可现在对他严一些,也别因现在纵容孩子,而造成我们以后再改造孩子的费事和麻烦,希望您能理解我们的心情。我们以后省心不省心,关键在于现在您怎么教育孩子了。我觉得以前我缺少和您的沟通,是我的不对,我今天郑重向您道歉。今后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保持一致的观点,不能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对方的不对,这样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让孩子不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让孩子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想法,以后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
婆婆静静地听着,最后表示,你这次的态度不错,很诚恳,就把孩子接回去吧!
从这以后,每次把儿子接回自己的家中,可云都有意识地给孩子讲几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试着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就是到婆婆家接儿子的时候,也注意言传身教。在一次饭后吃橘子的时候,可云就告诉儿子,让他先分给每个大人一个,再自己吃。儿子也很听话地照此执行。而婆婆却对孙子说:“奶奶不吃,你多吃一个吧!”一段时间后,孩子吃东西时都会给爸爸、妈妈每人一份,却从不主动送给奶奶。婆婆有些不悦,问孙子:“奶奶平时这么疼你,你为什么分东西时偏心呢?”孩子说:“因为奶奶不吃呀!”于是可云就私下对婆婆讲,应该平等地把自己的需求直接地表达给孩子,这样他才会关心你的需求,如果过分宠爱或礼让,反而会让他失去“换位思考”的机会。
婆婆嘴一撇,面有揶揄地说:“你还真拿自己当根葱了,我活了六十多年了,用得着你来教训我吗?给你好脸就不知自己姓什么了……”
那天,可云是哭着离开婆婆家的。她对老公说:“快找个保姆吧,我要疯了……”
隔代教育的亲情缺失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个花季少年的沉沦令人扼腕长叹。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有60%以上的失足青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超过半数的犯罪青少年都是由隔代老人亲手带大的。寻根探源,常使人痛心疾首:正是老人们对晚辈施与的过分庇护与无原则溺爱,导致了那些心理不够健全的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深渊……
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在研究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起因时,也把结论归纳为: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态势……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祖辈和父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观树立的进步影响是深远的。
在隔代教育家庭,由于面对的是第三代独生子女,老年人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现在社会,家家都是一个孩子,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比对待自己的父母还要亲。若在抚养和教育的过程中,稍有闪失,就有可能让孩子的身体发育受到影响,让孩子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那样的话,岂不是要遭到儿女的责怪?尤其是来自因媳妇无休止的责骂、怪罪而引出的吐沫,还不把我活活淹死?于是,老人们在抚养第三代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每天如何变着花样地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变着方儿地让孩子休息好。还有不少老人甚至以补偿的心理对待孩子,认为过去由于自己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物质和精神上亏欠子女不少,现在终于有机会在孙子辈身上补偿一下了,所以,他们在物质与金钱上竭尽所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使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孩子犯了一些过失,也大多说上一两句,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而已,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树大自然直”。长期如此的宽容,渐渐地把孩子陷入深深溺爱之中。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老人们要么觉得为时尚早,要么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做起了甩手“掌柜”。正因为这样,许多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根本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有的孩子性情骄横,漠视校规校纪;有的孩子总想出人头地,拉帮结派,打架滋事;有的孩子玩性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