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⑨除其愚:除世间一切愚。
⑩士夫安乐:士夫内心安乐。“士夫”即下文“见诸众生众苦逼恼,为利他故而发怱忙,是名士夫”。
利乐:《略论释》(六一O页):“利即指现前利,乐指究竟乐。”
此圣威乐士夫力:《略论释》(六一一页):“所感威德、安乐、胜力,均超一切。”士夫力:士夫胜力。
日势乘马照世撸В骸堵月邸分幸胱鳌叭缛照帐兰萃狻薄
《略论释》(六一一页):“如日轮照世界,不自言疲。”
《广论译释》:“乘骑七马拉车之威日,(徧照世间一切,速疾)而撸兴拇笾蓿鞣降暮诎担慌录枘讯8浩鹫庋闹厝芜'行世间。”
地不择担负世间:如大地不揀择,担负一切世间。《略论释》(六一一页):“大地载世间,亦不择物。”
聪叡:《略论》作“善巧”。
由是因缘於大士道次第修心分三: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 今初
如是若须趣入大乘,能入之门,又复云何。此中佛说二种大乘,谓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於此二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唯菩提心。若於相续,①何时生此,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②大乘教典多所宣说,③即以正理亦善成立,故於最初入大乘数,亦以唯发此心安立,后出大乘亦以唯离此心安立。故大乘者,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如④《入行论》云:「发菩提心刹那后,诸囚繫缚生死狱,然应称为善逝子。」⑤又云:「今日生佛族,今为诸佛子。」此说发心无间,即为佛子。《圣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棄舍金刚宝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然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亦不棄舍菩萨之名,能除一切⑥生死贫穷。」此说虽未学习胜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萨。龙猛菩萨云:「自与此世间,⑦欲证无上觉,其本菩提心,坚固如山王。」《金刚手灌顶续》云:「诸大菩萨,此极广大此最甚深,难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陀罗尼咒⑧大曼陀罗,不应开示诸恶有情。金刚手,汝说此为最极希有,昔未闻此,此当对何有情宣说。金刚手答曰:曼殊室利,若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时此等成就菩提心。曼殊室利,尔时此诸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当令入此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若菩提心未圆满者,此不当入,亦不使彼见曼陀罗,亦不於彼显示⑨印咒。」故法虽是大乘之法,不为满足,最要是彼补特伽罗入大乘数。
①何时生此:何时生菩提心。
②大乘教典多所宣说:教证。
③即以正理亦善成立:理证。
④《入行论》:《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⑤又云:见《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卷三。
⑥生死:谓世间。
⑦欲证无上觉,其本菩提心:欲成佛,其根本为菩提心。
⑧大曼陀罗:壇城。
⑨印:手印。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仅有解了,①大乘亦尔。②若有此心德相圆满,则其大乘亦成真淨,故当勤学。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当获定解,故更释之。此如水粪及暖土等,与稻种合为稻芽因,与麦豆等种子相合为彼芽因,故是共因。如麦种子任会何缘,终不堪为稻等芽因,故是麦芽不共之因。由此所摄水粪等事,亦皆变成麦芽之因。如是无上菩提之心,佛芽因中犹如种子,是不共因。解空之慧,如水粪等是三菩提共同之因。故③《上续论》云:「信解大乘为种子,慧是能生佛法母。」谓菩提心如父之种,证无我慧如同慈母。如父是藏人,決定不生汉、胡等子,父是子姓決定之因,母是藏人生种种子,故是共因。龙猛菩萨云:「诸佛辟支佛,诸声闻定依,解脱道④唯汝,決定更无余。」此讚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宝鬘论》云:「诸声闻乘中,未说菩萨愿,大行及迴向,何能成菩萨。」此说不由见分,当以行分。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況诸余道,故若不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正修习,仅於起首,略忆文句,而於⑤余道微细一分,多殷重修,显然於法知见太浅。总如生子俱须父母,道支圆满亦须方便、智慧二品。特须方便上首发菩提心,智慧上首通达空性。⑥设修一分而未全修,若唯希求解脱生死,於奢摩他须莫误为毘缽舍那,善修无我空性之义。然若自许是大乘者,是则必须修菩提心,⑦如慈尊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以慧遮止堕生死边,以悲遮止⑧堕寂灭边,慧不能遮堕寂灭故。不堕有边,小乘有故,菩萨道者,正所断除,堕寂边故。
①大乘亦尔:依文解义,唯是虚名。
②若有此心德相圆满:《略论》:“倘彼有一性相完全之菩提心。”
《略论释》(六一六页):“具菩提心之性相,《现观庄严论》有偈云:‘初、解义菩提,二、造作菩提,三、真实菩提。’须具此三者,乃为完全菩提心。”
③《上续论》:《略论》作《宝性论》。
④唯汝:唯般若波罗蜜多证空慧。
⑤余道:气茫⒚鞯恪
⑥设修一分而未全修,若唯希求解脱生死:指二乘人应善修无我空性。
⑦如慈尊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现观庄严论》:“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智:智慧分。悲:方便分。
⑧堕寂灭边:沉空滞寂。
解佛密意①堪为定量诸佛子等,若有如此宝贵之心,於内生起执为希有,歎生如此希有妙道;若内心生②愚夫所爱微分功德,则不执为如是希奇。③《入行论》云:「余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胜心宝,先无今得生。」④又云:「岂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识,岂有如此福。」⑤又云:「谁发胜心宝,即礼彼士身。」⑥又云:「从摇正法乳,出此妙醍醐。」此说是出佛语心藏胜教授故。是故吉祥阿底峡尊持中观见,金洲大师持唯识中实相之见,然菩提心依金洲得,故为师中恩最重者。⑦若有了解圣教扼要,观此传记,於道扼要有大了解。若勤修此生真实心,虽施乌鸦少许饮食,由此摄持亦能堕入菩萨行数,若无此心,纵将珍宝充三千界而为布施,亦不能入菩萨之行。如是淨戒乃至智慧,修诸本尊茫⒚鞯愕龋圆荒苋肫腥小S倘缡浪耽嘭撞菽チ舸吮π奈粗炼笠尉妇美奚菩校奚踅ぃ缫远哿字畈菽尽H袅畲诵闹领抖笠嗳缒チ湓莶桓钍蛊浞胬浜筘撞菟渖偈奔洌茇咨醵唷R灰簧材且嗄芩偌矞Q治罪障,积集资粮,虽微少善能令增广,诸将尽者能无尽故。⑨《入行论》云:「大力极重恶,非⑩大菩提心,余善何能映。」又云:「此如劫火一刹那,定能烧毁诸罪恶。」又云:「若思为除疗,诸有情头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无量。況欲除一一,有情无量苦,欲为一一所,成无量功德。」又云:「余善如芭蕉,生果即当尽,菩提心树果,恆无尽增长。」
①堪为定量:如理如量,达到标准的。
②愚夫所爱微分功德:指禅定、神通。
③《入行论》云:“餘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勝心寶,先無今得生。”:语出《入行論·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汉译《入行论》:“反是絕不求自利,唯爲利益諸有情,殊勝菩提心妙寶,空前希有始誕生。”
《入行论广解》:“餘諸有情,雖爲自利,尚未有刹那顷,起如是心,諸菩薩校瑺懸磺杏星椋赊k安樂,斷除痛苦,欲求成佛,此超勝妙寶之心,空前希有,於焉誕生。”(促成猩煞鹬疅o量功德。)
④又云“岂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识,岂有如此福”:语出《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汉译《入行论》:“如此善心何能匹,如斯善友何可得,如斯福德何能及。”
《入行论广解》:“是故於彼所有昧於苦乐方便之有情,匮乏安乐,具多痛苦,能以增上生及決定胜之一切安乐,令其满足,截一切痛苦之流,除一切愚疾之暗,具如是作用之(菩提)心,此外有何善法,可与相匹?成办一切利益,救护一切灾害,有何亲友能似彼乎?於一切应取舍处,悉无倒教示,有何福德能似彼者?余无能及,故於发菩提心,应励力也。”
《译裕А芬胱鳌办吨T乏樂者,多苦諸猩阋孕安樂,斷彼一切苦,更復盡其癡;甯有等此善?安得似此友?豈有如此福?”
《译裕А方庠疲骸霸谶@世間上,哪有和這相等的善行呢?哪裏找得到像這樣的善知識呢?哪有比菩提心更广大的福德呢?”
⑤又云“谁发胜心宝,即礼彼士身。”:语出《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汉译《入行论》:“谁具胜义妙宝心,於彼之身当敬礼。”
《入行论广解》:“若谁补特伽罗,发起胜义妙宝心者,於彼之身,应三门恭敬顶礼。”
⑥又云“从摇正法乳,出此妙醍醐。”:语出《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卷三。
汉译《入行论》:“搅正法乳成酥酪,此是醍醐无上味。”
《入行论广解》:“此发心者,是以闻思慧杵,善搅契经正法广大乳海,而出之精华,能生酥酪精汁,具足生一切利益之美味与大力,故咸应於此致力也。”
⑦若有了解:若要了解。
⑧刈:音“YŒ;,艺”。
⑨《入行论》:《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⑩大菩提心:圆满菩提心。
又云“此如劫火一刹那,定能烧毁诸罪恶。”:语出《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汉译《入行论》:“菩提妙心犹如劫尽火,刹那能焚诸罪尽无余。”
《入行论广解》:“发心摧罪具大能力,如劫尽火,初禅以下诸器世间悉能焚毁,若发心者,於诸应堕地狱重罪,一刹那间,定能焚毁故。定受之业,彼尚能摧,況不定业。”
又云:见《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成无量功德:指佛果。
又云:见《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
余善如芭蕉,生果即当尽:《入行论广解》:“不为菩提心所摄持之诸余善法,犹如芭蕉,即生果已不能再生即便凋尽。”
第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分四: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二修菩提心次第,三发起之量,四仪轨受法。
①初中有三,初从四缘发心道理者。一若见诸佛及诸菩萨难思神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依此发心,谓念②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二虽无如是若见若闻,而由听闻依於无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发其心。三虽未闻法由见菩萨正法将灭,便作是念而发其心,谓念如是正法久住,能灭无量有情大苦,我为令此菩萨正法久安住故,定当发心。四虽未观见正法欲灭,然见恶世上品愚癡,无惭无愧嫉姤悭等,便作是念,於此世中虽於声闻独觉菩提能发心者,尚属难得,況於无上菩提发心。我且发心余当随学,见难发心而发其心,共为四种。发心之理,论说於大菩提发心,故是发心欲证菩提。由何缘者,初由见闻希有神变生希有想,念我当得如是菩提。第二谓从说法师所,闻佛功德先生淨信,次於此德发欲证心。第三谓由不忍大乘圣教迁灭,於佛妙智发欲得心。此中由见圣教不灭则能灭除有情大苦,亦缘除苦而发其心,然其发心主要因缘,是由不忍圣教寝灭,若不尔者,则与下说依悲发心有重眩5谒挠杉诵拇罄9螅纱嗽抵ざ沆斗鹚⒂眯摹S执朔⑿模伸镀刑岱⒂眯亩ⅲ蔷退擦ⅰH舨混斗鸸Φ滦扌牛蜢斗鹞徊幌Vさ茫荒苊鸪栋熳岳次琶鹞阒摹H粲尚尴按缺胖校独氪笃刑幔梅鹫撸四苷谇察独兄次琶鹞阒模荒苷谇奥阒垂剩治抻喾苷诒斯省S朱蹲岳次琶鹞阒模遣恍胝冢造缎〕宋ㄍ焉溃ㄓ幸环侄现すΦ拢渥岳宀辉猜省S执怂渫讶兴ニ穑晃唇馔鸭琶鹚ス剩志翟猜岳欠鸱ㄉ砉剩熟斗鸬聹Q修信已则能观见,況云利他即办自利,若不得佛亦必不可,是为不退小乘最大因缘。又③前所说初二发心,曾未见说慈悲所引,诸余经论亦多仅说见佛色身法身功德,引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发心。又说④誓愿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发心。故此二中,虽一一分亦应预入发心之数。圆满一切德相发心者,仅见利他必须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犹非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