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诸器非器:是法器(具戒等功德)与非法器(有犯戒等过失)。
②等同诸乞丐:谓为求果报故,对有德之人而行布施,非由悲心出发,这样的行施等同乞丐,有所求故。


  次当断除何等意乐中,一无恶见取意乐者,谓念布施全无果报,及念杀害而行惠施以为正法,或①计瑞相吉祥而施,或念唯由布施圆满,便证世间出世离欲,莫如是施。二当无高举意乐者,谓不毁求者,不为胜他,亦不施已而起憍慢,谓我能施,余则不尔。《清淨业障经》说:「若诸異生行布施时,於诸悭悋便生不信,他发愤恚而堕地狱,故於布施而为障碍。」又说:「守护戒时毁訾犯戒,令多有情起不信心,他由不信而堕恶趣,住忍等时毁訾安住此等逆品,故障戒②等。」故当如《无量功德讚》说而行。如云:「汝③闻慧大时,未尝自讚歎,余少德众生,亦曾高恭敬,自住功德时,④取自微恶行。」三当无依止意乐者,谓不望名称而行惠施。四当无怯弱意乐者,谓施前欢喜,施时心淨,施后无悔,闻诸菩萨广大施时,莫自轻蔑恐怖退弱,增长勇悍。五当无背棄意乐者,谓於亲怨及诸中庸不随朋党,悲心而施。六当无望报意乐者,谓非望他报恩而施,观诸众生缺乏安乐,爱火所烧,无除苦力本性苦故。七当无希望異熟意乐者,谓不希望后世異熟身财圆满,观一切行悉无坚实,无上菩提有胜利故,非破现前希此诸果,是破唯以三界身财为所欲得。复次八当无邪命意乐,谓念行施为国王等知其能施,而起敬事,不应虑贫而不行施。又於乞者无欺诳心,不喜忿恚,⑤心行散乱,乞者来作种种邪行应无厌患,虽见乞者欺诈等过,⑥无宣布心,从别别施生⑦别别果,深忍而施,不为他动。 



①计瑞相吉祥而施:计,设想。《广论译释》:“瑞相及吉祥时说,建立其缘起,在将来获得此等果报等而行布施。”
②等:忍等。
③闻慧:资粮位相应者闻慧。
④取自微恶行: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微小恶行。
⑤心行散乱:应一心求大菩提。
⑥无宣布心:宣布揭发乞者过失之心。
⑦别别果:各别的布施,各别产生各别的果。究竟果者,圆满报身报土。


  如何行施分二。不以何等加行而施者,谓不速与,稽留乃与,令起烦恼,然后乃与,令行非法或违世间道理之业而后施与,先誓与此,后減少给,或给下劣,①数恩而与,一时能与而为渐次少少相给。②自为国王夺他妻子而为惠施,逼取父母奴辈等财而与余者,由能损害他人方便而行惠施,自懒惰住教他行施,於来求者呵责嗤笑,旁言轻弄,粗言恐吓而后给与,违越佛制学处而施,不能如有资财而施,长时积集然后顿施,是为应断,故当舍离此等加行。又诸菩萨见积集施,其施有罪;见随得施,其施无罪。谓若积集然后顿施,福并无多,及於集时,退却众多求资具者,令生嫌恨,后施诸余未求者故。《菩萨地》中所说此等极为重要,谓见集时生长悭等众多烦恼,护等劬劳,障多善行,多於中间发生损失,不能毕竟惠施事故。


①数恩而与:《略论释》(七五九页):“不应数恩而施(谓前屡施於汝,令彼生惭)。”
②自为国王:自居高位。


  当以何等加行而舍者,谓舒颜平视,含笑先言,随对何田,皆应恭敬。亲手应时,於他无损,耐难行苦而行惠施。此等果者,如《谛者品》云:「由恭敬施感亲友等而为敬重,由舒手施感得承事,由应时施感一切事应时成办。」又云:「不损他施感得坚固资财,由忍苦施感知心眷属。」《俱舍论》说:「舒手惠施得广大财。」坚固资财者,如《俱舍释》说:「他於资财不能障难,火等无毁。」又助他施加行者,谓若自有可施财物,见有悭悋,曾未少施,应往其家,欢喜安慰如是告言,我家现有广大资财,我为圆满布施波罗蜜多,希欲乞者,若有求者与汝会过,莫令空返,可取我财惠施彼等,或是将彼引到我所,我行惠施当生随喜,彼财无減即便欢喜,能如是行,如是令彼渐种能除悭垢种子,由渐修习自施少财,依下无贪进得中品,依中无贪进得上品。如是若自亲教、轨范、弟子、助伴,是悭贪性不能惠施,或虽非悭,然无资财,与彼资财令於三宝树修布施,自己不作,由此因缘自所生福弥更弘多,令余一类调伏烦恼,圆满一类善法乐欲,摄受有情,成熟有情。如是若自现无资财,应以工巧事业之处集财惠施,或於他所宣正法语,令诸贫者及悭悋者悉乐惠施,或诸求者教往俱信富饶之家,①躬诣其所随力随能助其惠施。又於施物择胜妙施,及将所备可施财物②圆满惠施。


①躬诣其所:自亦躬诣其所。
②圆满:施心、加行、对象一切圆满而行惠施。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裕Ь硎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裕Ь硎


 第四施何等物分二:一略示应捨不应捨物,二广释。  今初
  谓由施此物,能令现前离恶趣因,引生乐受究竟利益,能令断恶或立善处。又於现前虽无安乐,然於究竟能生义利,是则菩萨当施於他。若由施此,现生逼恼后亦无义,或虽现乐於后有害,不应施他。 



 第二分二:一广释内物可捨不捨,二广释外物可捨不捨。  今初
  若知不捨内物道理与此相违知是应捨,故当先说不捨道理。此中分三,初就时门不应捨者,菩萨身等虽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广大悲意乐,不厌乞求肉等难行,纵有求者亦不应捨。《集学论》云:「由何能令精进厌患,谓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长夜而发精进,①或由胜解尚未成熟而行难行。」如施肉等,此虽将身已施有情,然於非时,唯应遮止不令现行。若不尔者,能使菩萨厌诸有情,由此失坏菩提心种,故即失坏极大果聚。是故《圣虚空库经》云:「非时欲行,是名魔业。」②《入行论》云:「悲心未清淨,不应捨其身,若能成现后,大利因应捨。」就所为门不应捨者,若为小事不应捨身,③即前论云:「能行正法身,为小不应损,如是能速满,诸有情意乐。」若就自分已离悭等布施障碍,而就他分若不捨身,能办众多有情利义大事之时,有求肢等亦不应施。若为令作杀生等事,俱害自他诸恶行故来乞求者,则自不应暂施於他。就求者门不应捨者,若魔众天,或由彼天所使有情,怀恼乱心来求肢等,不应捨与,勿令於彼有损害故。若诸疯狂心乱有情来乞求者,亦不应与,此等非是实心来求,唯於众多浮妄言故。非但不施此等无罪,施则成犯。除此等时来求身者,则应施与。此复有二,谓割身支等毕究施与,及为办他如法事故,为作仆等暂施自在。
 
①或由胜解尚未成熟而行难行:详见《广论》卷十二(本書六四一页):发生精进积集顺缘护助资粮有四,第一为发胜解力。
②《入行论》云“悲心未清淨,不应舍其身,若能成现后,大利因应舍”:见《入行论·守护正知品》卷五。
《入行论广解》云:“菩萨虽从初以来,已将身等,诚心施与有情,然遇乞身肉等难行苦行,将生厌患退悔之心,故爱他如自之悲心意乐未清淨,不应作施身之加行,如《集学处论》引经广说,非时舍身是魔业故。若自心已离悭悋等施障,为无过圆满大义时,无论现生他世必为成办大义利之时,始舍身也。”清淨:与智相应之悲,方名清淨。
③即前论云“能行正法身,为小不应损,如是能速满,诸有情意乐”:见《入行论·守护正知品》卷五。
《入行论广解》:“若能善护自身,为正法修行所依能成自他广大义利,为利他琐屑之事,不应伤损,应如护疮伤,善将护之。若能如是依暇满身圆满三学,便能令有情意乐速疾圆满故。”


 第二广释外物捨不捨理分二:一不捨外物道理,二惠施外物道理。  今初
  初中有五,一就时门不应捨者。如於出家及诸近住,施午后食。
  二就施境门不应捨者。①於持戒者,施残饮食,或与便秽涕唾变吐脓血所杂所染饮食,於诸不食葱蒜肉者,不饮酒者,纵欲饮食,然具律仪不当授彼,施与蒜等及所杂染。虽复先以正言晓喻,令其於施生欢喜心,然於怨家、药叉、罗叉、②兇暴所覆,不知报恩,诸忘恩惠来乞求者,与子仆等;病人来求非宜饮食,或虽相宜,然不知量而与饮食;若已饱满性极馋嗜,来求妙食惠施妙食。若诸外道为求过端及非求知经典之义,以财货想而来乞求,捨彼经典,《菩萨地》中略说如是,广如③《菩萨地·摄決择分》应当了知。如云:「若是已写完善经典,有婴儿慧众生来乞,若施与之当知有罪,若为施彼转向余求亦是有罪。若我令他持诸深法及观彼能如实信解,唯以是思而惠施者,是为无罪。若令诸具正信有情,书写相似正法典籍,或外道论,或先已写现在手中而施信者,或从他乞而施与者,是名有罪。手中现有已写似典,菩萨应令改拭彼典书佛圣教,④自亦应知彼无坚实亦应为他说其非善。若诸纸叶犹未书写,有来乞者,尔时菩萨应问彼言,汝今以此欲何所为,若云转卖以充食用,菩萨若是将此纸叶预书正法,则不应施。若有财者应施价值,若无价值,二俱不施亦无有罪。若非预为写正法者,应即施与,令彼随意受用安乐。如是若乞欲书最极下劣典籍,不施无罪。如欲书写极恶典籍,如是欲修⑤中典亦尔,若欲书写最胜经典,不施求者,当知有罪。’


①“於持戒者”一段文: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
②凶暴:虐待人者。
③《菩萨地·摄決择分》:《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④自亦应知:有鉴别力。
⑤中典:中等典籍(如语法等)。


  三就自身门不应捨者。①若自了知,於经卷等其义未辨,又於经卷亦无悭垢而将经卷惠施求者。此不应施之理者,谓行如是法施,②为成三种随一所须,若不施者,尚有后二殊胜所须,施则无故。初一所须已辨讫故,谓我自心都无悭垢,故悭烦恼不须更除,若不施者,见增众多妙智资粮,施则无之,若不施者,便能修集妙智资粮,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即为爱念此一有情及余一切,若施唯是爱此一故。《菩萨地》中所须轻重如是宣说。③《入行论》亦云:「为小勿捨大。」故不施此④非仅无罪。⑤不施方法者,不应直言此不施汝,要当施设方便善巧,晓喻遣发。方便善巧者,谓诸菩萨先於所有一切资具,以淨意乐迴向十方诸佛菩萨。譬如苾刍於法衣等为作淨故,捨与亲教轨范师等而守持之。由如是捨,虽复贮蓄众多资具,亦名安住圣种菩萨,增无量福。此於如是一切资具,如佛菩萨所寄护持。见乞者来,若施与彼此诸资具,称正理者应作是念,诸佛菩萨无有少物不施有情,思已而施。若不称理,即当念先作淨施法,由已捨故,告言贤首,此是他物不许施汝,輭言晓喻,或以纸价二倍三倍施与遣发,令他了知菩萨於此非贪爱故不施於我,定於此经不自在故,不能施我。如是行者是巧慧施。
 
①“若自了知”一段文: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
②为成三种随一所须:《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一为损害自烦恼,二为圆满智资粮,三为爱念诸众生”。
③《入行论》亦云“为小勿舍大”:语出《入行论·守护正知品》卷五。
④非仅无罪:有大利益故。
⑤“不施方法”一段文:详见《披寻记》卷三十九(二二六二页)。
 
四①就施物门不应捨者。若自父母,有虫饮食,妻子,奴等未正晓喻,虽正晓喻若不信解。若自妻子形容輭弱,②族姓之人,虽说此等不施为奴。然亦即是物之重者,故堕物数。《菩萨地·摄決择分》说,若是③三衣及余长物佛所听许,无悭意乐於修善品极所须者,虽不施与亦无有罪。如云:「出家菩萨除三衣外,所余长物佛所听许,身所受用顺安乐住,④若故思择施来求者当知无罪。若顾善品非堕欲贪,虽不施与亦唯无罪。」《菩萨别解脱经》云:「舍利子,若诸菩萨⑤重来求者,捨与三衣,此非修习少欲。」故出家菩萨施自三衣,即是有犯。 



①“就施物门不应捨者”一段文: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披寻记》卷三十九(二二四九页)。
②族姓:高贵、大富。
③三衣及余长物:比丘修行所需之三衣及余长物。
④若故思择:经过考虑,现前将来,自他俱利。
⑤重:重视。


五①就所为门不应捨者,若有来乞毒火刀酒,或为自害或为害他即便施与。若有来乞戏乐等具,②能令增长堕恶趣因,是应呵止,反施彼物。若有来求或来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