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宗景龙三年八月,帝将祠南郊,欲以韦皇后助行郊礼,国子司业郭山等议
云:“皇朝旧礼,圜丘分祭天地,唯有皇帝亲拜,更无皇后助祭之文。及时享并
,亦无助祭之事。”今据中宗之代,国子祭酒等举之文,称是皇朝旧礼,
又明太宗、高宗之朝,皆行,其证九也。
疏奏,从之。
宋制:三年一,以孟冬;五年一,以孟夏。
仁宗嘉四年冬十月,大於太庙。
先是,上将亲,下礼官集议东乡之位。同判宗正寺赵良规请正太祖东乡位,
而知太常礼院韩维以为宜如祖宗故事,虚东乡之位便。时礼官不敢决。乃与待制
以上台谏官同议,曰:“太祖为受命之君,然僖祖以降,四庙在上,故大上列
昭穆而虚东乡。魏、晋以来,己用此礼。今亲享之盛,宜如旧便。”诏恭依。
礼官张洞、韩维又言:“唐《郊祀志》载祝文,自献祖至肃宗所配皆一
后,惟睿宗二后,盖昭成,明皇母也。《续曲台礼》有别庙皇后合食之文,盖未
有本室,遇享即附祖姑下。所以大顺中,三太后配列祭。博士商盈孙以谓误
认《曲台礼》意。每室既有定配,则馀后不当参列,请依奉慈例。”
学士承旨孙等八人曰:“《春秋传》‘大者何,合祭也。未毁庙之主皆
升合食於太祖。’是以国朝事宗庙百有馀年,至之日,别庙后主皆升合食,非
无典据。祥符五年己曾定议,礼官著酌中之论,先帝有‘恭依’之诏。他年有司
摄事,四后合食。今甫欲亲,四后见黜,不亦疑於以礼之烦也?受命之君,以
议礼制典为重,继体之君,以承志遵法为美。先帝议之制之,陛下承之遵之,臣
曰可矣。宗庙之祭,至尊至重,苟未能尽祖宗之意,则莫若守其旧礼。疑文偏说,
未可尽据。传曰‘祭从先祖’。又曰‘有其举之,莫敢废也’。臣等愚以谓如其
故便。”
学士欧阳、吴奎等九人曰:“古者宗庙之制,皆一帝一后。後世有以子贵
者,始著并之文,其不当者,则又有别庙之祭。本朝,乃以别庙之后列
於配后之下,非惟於古无文,於今又有四不可。淑德,太宗之元配也,列於元德
之下;章怀,真宗之元配也,列於章懿之下,一也。升之后,统以帝乐;别庙
诸后,以本室乐,二也。升之后,同牢而祭,牲器祝册一统於帝;别庙诸后,
乃从专享,三也。升之后,联席而坐;别庙诸后,位乃相绝,四也。章献、章
懿在奉慈庙,每遇、本庙致享,最为得礼。若四后各祭於庙,则其尊自申,
而於礼无参差不齐之失。以为行之已久,重於改作,则是失礼之举,无复是正也。
请从礼官。”
於是刘敞特奏曰:“今群臣不务推原《春秋》之法,而独引後儒疑似之说;
不务讲求本朝之故,而专倡异代难通之制;不务将顺主上广孝之心,而轻议宗庙
久行之仪。欲摈隔四后,使永不得合食,臣切恨之。夫宗庙之礼,神灵之位,岂
可使有後悔哉。当留圣念。”
初,上春秋高,议者恐上劳拜起,礼官遂造此议。上微闻之,及得敞奏,谓
近臣曰:“朕初谓礼当然,苟以拜起为烦,朕犹能之,何惮也!”乃诏“别庙四
后,享如旧,俟大礼毕,别加讨论。”
杨氏曰:伏读国朝《会要》仁宗皇帝嘉四年三月,内出御札曰:“惟享
之义,著经礼之文。大祭,先王合食祖庙,盛迪尝之荐,深肃ㄊ之怀,追孝奉先,
莫斯为重。兹享之废,历年居多,有司所行,出於假摄,礼之将坠,朕深惜之。”
大哉王言!此仁圣之君,至孝至敬之心之所形而不能自己也。当时建明此议出於
富公弼,弼之言曰:“国朝三岁必亲行南郊之祀,其於事天之道,可谓得礼。独
於宗庙,遣大臣摄行时享而已,亲祀未讲,诚为阙典。检书,今年冬至当有事
於南郊,又孟冬亦当合享於太庙。欲望诏有司讲求祭大礼,所有降赦推恩,则
并用南郊故事。”富公弼之言,可谓“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者也。夫圣
王事亲如事天,事天如事亲,以享之礼,比於南郊,诚哉,是言也。然南郊推
恩肆赦,本非古典,乃人主一时之优恩,其後遂以为故事。今孟冬享,冬至南
郊,二大礼相继而并行,享推恩南,郊可复行乎?享肆赦,南郊可复行乎?
南郊而不推恩肆赦,又非祖宗之故事,於是享之礼行,而南郊因而权罢,是虽
有以尽宗庙亲之诚,而又失南郊祀天之礼,夫岂圣主之本心然哉?盖欲矫其轻,
则事从其重,而遂至於过重,过重,则不可继也。夫因有原庙,则宗庙之礼必至
於轻,欲矫其轻,则宗庙之礼必至於过重。不惟过重而已,自是亲止行於一时,
而其後遂辍而不举,此则矫轻过重而终於不可继也。夫三年一,此宗庙祀典之
大者,其实亦宗庙之常礼也。常礼,则非异事也,何欲矫其轻而遂至於过重,而
终至於不可继哉。故曰“轻宗庙而重原庙”,其失一也。
神宗熙宁八年,太常礼院言:“已尊僖祖为太庙祖,孟夏祭,当正东向之
位。”又言:“太庙祭神位,己尊始居东乡之位,自顺祖而下,昭穆各以南北
为序。自今,著为定礼。”诏恭依。
元丰四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之义,存於《周礼》、《春秋》,
而不著其名。行礼之年,经皆无文,唯《公羊传》曰:‘五年而再盛祭。’《礼
纬》曰:‘三年一,五年一。’而郑氏、徐邈又分为二说。为郑氏之说,则
曰‘前三後二’,谓後四十二月而,後十八月而。为徐邈之说,则曰
‘前二後三’,谓二祭相去各三十个月。驳郑氏者,则曰‘三年而,为月有余;
二年而,为月不足。’驳徐氏者,则曰‘在前,则是三年而,在後,
则是二年而。’以二说考之,惟郑氏曰:‘鲁礼,三年丧毕,於太庙,明年
於群庙,自尔之後,五年而再盛祭,一一。’由此言之,郑氏依仿鲁礼,
推明王制,实为有据。本朝庆历初用徐邈说,每三十月一祭。熙宁八年,既又
,此有司之失也。请今十八月而,四十二月而,庶几举礼不繁,事神不
渎。”
太常礼院言:“唐开元中,礼官用晋徐邈之说,以二祭相去各三十月,合
‘五年再盛祭’之说,以为之数。本朝自庆历以来,皆三十月而一祭,至熙
宁五年後始不通计,遂至八年并在一岁。昨元丰三年四月已行礼,今年若
依旧例,十月行享,邪比年频,复踵前失。请依庆历以来旧制,通计年数,
皆三十月而祭。”诏依见行典礼。
十月,详定礼文所言:“古者献、馈食,礻龠、祠、、尝,并为先王之
享,未尝废一时之祭。故孔颖达《正义》以为:‘天子夏为大祭之,不废时祭
之礻勺;秋为大祭之,不废时祭之尝。’则王礼三年一与其享,更为时祭。
国朝沿袭故常,之月不行时享,久未正,非古之制。请每之月虽以大
祭,仍行时享,以严天子备礼所以丕崇祖宗之义。其郊礼、亲祠准此。”从之。
五年,帝谓宰臣曰:“者,所以审谛祖之所自出,故‘礼,不王不。’
奏、汉以来,谱牒不明,莫知祖之所自出,则礼可废也。”宰臣蔡确等以为圣
训得之本意,非诸儒所及。乃诏罢享。
於是详定礼文所言:“按《记》曰:‘礼,不王不。王者,其祖之所自
出,以其祖配之。’若舜、禹祖高阳世系出自黄帝,则虞、夏黄帝,以高阳氏
配;商祖契出自帝喾,则商人喾,以契配;周祖文王亦出自喾,故周人喾,
以文王配。虞、夏、商、周四代所,皆以帝有天下,其世系所出者明,故追祭
所及者远也。艺祖受命,祭四庙,推僖祖而上所自出者,谱失其传,有司因仍旧
说,三年一,五年一,与皆合群庙之主缀食於始祖,失礼莫甚。臣等窃
谓国家世系所传,与虞、夏、商不同,既求其祖之所自出而不得,则礼当阙,
必推见祖系所出乃可以行。”从之。
礼文所又言:“古者,天子祭宗庙,有堂事焉,有室事焉,按《礼》,祝延
尸入奥,灌之後,王乃出迎牲,延尸主出於室,坐於堂上,始祖面南,昭在东,
穆在西,乃行朝践之礼,是堂事也。设馔於堂,复延主入室,始祖东面,昭面南,
穆面北,徙堂上之馔於室中,乃行馈食之礼,是室事也。请每行大,堂上设南
面之位,室中设东面之位。”诏俟庙制成取旨。
徽宗大观四年,议礼局言:“《周官》‘天府掌祖庙之守藏,凡国之玉镇大
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说者以谓大祭,也。国
朝嘉四年,将行享,议者请陈瑞物及陈国之宝。元丰中,有司请亲祠太庙,
令户部陈岁之所贡,以充庭实。世祖、神宗皆可其奏。今请享陈设应瑞宝、贡
物可出而陈者,并令有司依嘉、元丰诏旨,凡亲祠太庙准此。”从之。
又言:古者祭朝践之时,设始祖之位於户西,南面,昭在东,穆在西,相
乡而坐,荐豆笾脯醢,王北面而事之,此堂上之位也。徙馔之後,设席於室,在
户内西方东面,为始祖之位,次北方南面布昭席,次南方北面布穆席,其馀昭穆
各以序,此室中之位也。设始祖南方之位而朝践焉,在《礼》谓之“堂事”;设
始祖东面之位而馈食焉,在《礼》谓之“室事”。考《汉旧仪》:“宗庙三年大
祭,子孙诸帝以昭穆座於高庙,毁庙神皆合食,设左右座,高祖南面”,则自
汉以前堂上之位未尝废也。元始以後,初去此礼,专设室中东向之位。晋、宋、
隋、唐所谓始祖位者,不过论室中之位耳。且少牢馈食,大夫礼也,特牲馈食,
士礼也。以《仪礼》考之,大夫、士祭,礼无荐腥朝践之事,故惟馈食於室。至
於天子祭宗庙,则堂事、室事皆举,堂上位废而天子北面事神之礼缺矣。伏请每
行大,堂上设南面之位,室中设东面之位,始祖南面,昭穆东西相乡,始祖东
面,则昭穆南北相乡,以应古义”。诏依所奏。
杨氏曰:“愚按:大,则如朱子《周大图》。时,则如朱子《周时
图》。堂上之所以异於室中也,太祖南乡,昭西乡,穆东乡而已。”
高宗建炎二年,车驾南巡,享於洪州。
绍兴二年,享於温州。
吏部员外郎董┍言:“臣闻戎、祀,国之大事,而宗庙之祭,又祀之大者也。
大祀固不一,而为重,大小,则为莫大焉。在礼三年一,五年一。
审谛其祖之所自出,谓之;列群庙而合食於太祖,谓之。一一,循环无
穷,有国家者,未始或废。今戎事方饬,祭祀之礼未暇遍举,然事有违经戾古,
上不当天地神之意,下未合亿兆黎庶之心,特出於一时大臣好胜之臆说而行之,
六十年未有知其非者。顾虽治兵御戎之际,正厥违误,谓宜不缓者,仰惟太祖皇
帝受天明命,削平僭伪,混一区宇,立极居尊,建万世不拔之基,垂子孙无穷之
绪。即其功德所起,则有同乎周之后稷,乃若因时特起之迹,无异乎汉之高帝,
魏、晋而下,莫可拟伦,是宜郊祀以配天,宗祀以配上帝,享以居东乡之尊,
传千万世而不易者也。国初,稽前代追崇之典,止及四世,故於享用魏、晋故
事,虚东乡之位。逮至仁宗皇帝嘉四年,亲行享之礼,尝诏有司详议,太祖
东乡,用昭正统之绪。当时在廷多洪儒硕学,佥谓自古必以受命之祖乃居东乡之
位,本朝太祖乃受命之君,若论七庙之次,有僖祖以降四庙在上,当时大,止
列昭穆而虚东乡,盖终不敢以非受命之祖而居之,允协礼经。暨熙宁之初,僖祖
以世次当祧,礼官韩维等据经有请,援证明白,王安石用事,奋其臆说,务以
势胜,乃俾章衡建议尊僖祖为始祖,肇居东乡。神宗皇帝初未为然,委曲访问,
安石乃谓推太祖之孝心,固欲尊宣祖,而上孝心宜无以异,则尊僖祖必当祖宗神
灵之意。神宗意犹未决,博询大臣,故冯京奏谓士大夫以太祖不得东乡为恨。安
石肆言以折之。已而又欲罢太祖郊配,神宗以太祖开基受命,不许。安石终不然
之,乃日本朝配天之礼不合《礼经》。一时有识之士莫敢与辩。元之初,翼祖
既祧,正合典礼。至於崇宁,宣祖当祧,蔡京用事,一遵安石之术,乃建言请
立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