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沙里曼更说服大都会破例进用一批新人,这批人的特质是乐观测试成绩很高,但传统的求职考试没有过关。结果这批人第一年业绩比悲观型超出21%,第二年更超出57%。
  
  乐观心态对销售成绩的影响正说明了这种EQ的本质。对业务员而言,每一次被拒绝都是一次小挫折,其因应方式便攸关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尝试。一次一次的被拒必然会打压士气,让人觉得拿起话筒拜访客户愈来愈艰难,生性悲观的人尤其难以承受,可能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一行我走不通,一张保单也别想卖出去”,这样的心态必然会导致消极灰心,甚至沮丧。反之,乐观的人会告诉自己,“可能我的方法不对”或是“不过是碰到一个情绪不佳的客户。”乐观的人能从自己以外找到失败的因素,因而能尝试新的方法。悲观的心态泯灭希望,乐观者则能激发希望。

  乐观与悲观可能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但我们在第十四章将详细指出,天性也是可以改变的,乐观与希望都可学习而得,正如绝望与无力感也可能慢慢养成。乐观与希望其实都是建立在心愿心理学家所谓的能力感上。亦即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能够应付未来的挑战。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都有助于培养能力感,使你更愿意冒险与追求挑战,而一旦克服挑战便更增能力感。这样的心态能使你既有的能力做最大的发挥,缺少的能力也会努力去培养。
  
  史丹福心理学教授艾伯特·班度拉对能力感受颇有研究,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非固定资产,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悲观的人找自己的原因,乐观的人寻找自己以外的原因,但从自身作起。提升能力的基础是什么?是愿意接受挑战。
  
  神驰
  
  一位作曲家形容他表现最好时的感觉:
  
  那是一肿狂喜到近乎忘我的境界,我个人常有这种经验,这时我的手仿佛已非我所有,完全与我无关似地自我发挥,我只能睁大眼睛惊愕地旁观。简直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
  
  这段叙述与各行各业许多人的经验恰好不谋而合,包括攀岩专家、西洋棋冠军、外科医师、棒球好手、工程师、经理人,甚至是一般职员。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西利·齐深米哈力投入二十年的时间兜售各种人士颠峰状况的叙述,特别以神驰一词形容这种状态。运动界也有类似的说法,表示全神贯注到忘记观众及竞争对手的存在,不费吹灰之力做出最佳表现。黛安·洛菲—史丹罗塔是非曲直1994年冬季奥运滑雪金牌得主,她形容当时已浑然忘我,“仿佛已化身为一匹瀑布。”
  
  这可以说是EQ发挥到极致的表现,能够自如地驾驭情感,充分发挥潜力。所谓驾驭并不是克制或围堵,而是因应情势做积极地增强。当一个人陷入沮丧或焦虑不安时,便等如阴滞的死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神驰的经验,尤其是做出最佳表现或超越自己的时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做爱时两个人结合为一体,浑然忘我的经验。这是很神奇的经验,最特别物是可感觉到一种本然的喜悦,甚至可形容为心移神往,一场丰富的心灵宴会。这时候你会全神贯注,精神与行为结合为一。事实上,只要你对当时所做的事稍微城市注意,或是想着“我现在做得太顺手了”,都可能使行云变成拖泥带水。真正的全神贯注是只注意到眼前极狭窄的焦点,甚而忘却身在何处。有一位外科医师便曾回忆他在一次高难度手术中的经验,手术完成后他才注意到地板上有些瓦砾,还茫然询问旁人究竟怎么回事。原来手术到一半时天花板崩塌了一大块,而他竟然浑然未觉。
  
  神驰是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时忧思是无由存在的,那种专注的程度使人暂时抛开日常生活一切俗虑。健康、经济甚至当刻的表现都忘得一干二净,这也可以说是无私的状态。然而,个人对所做的事又表现出自如的掌控能力,且能因应挑战做最佳反应。同时此人并未孜孜于求取表现,成败根本不曾担心,动力全来自行为本身的乐趣。
  
  要进入神驰的状态有很多方式,其一是刻意对眼前事物付与高度的关注,因为全神贯注正是神驰状态的精髓。这个方式本身可构成一良性循环,要排除忧思刻意专注眼前的事物需要一定的努力与自制。但只要跨出第一步,专注力本身就成为一股动力,一方面一切忧思不易侵入,一方面做起事来不费吹灰之力。
  
  另一个方式是从事自己很在行但难度略起能力的事,齐氏指出:“一个人面对难度略超出一般的挑战最能够贯注精神,也能比平常更加努力。太没有挑战会使人厌烦,太大的挑战又会使人焦虑。这两者之间的狭窄地带最易达到神驰的境界。”
  
  这种境界的特色是在纯粹的乐趣中达到最高的效率,这种时刻绝不可能发生边缘系统席卷大脑组织的情绪失控。这种轻松但高度的专注绝不同于厌烦或疲倦时的勉强专注,或是在焦虑愤怒时的费劲。
  
  神驰的状态不存一丝情绪杂质,只有激励人心的轻微兴奋,这是全神贯注的必然结果。很多哲学著作都谈到这种精神凝炼而至行云无疑的高明境界。
  
  观察一上处于神驰状态下的人,会让你觉得再艰难的事仿佛都很容易,极优出的表现似乎都很自然。这种矛盾也表现在脑部的活动上:付出最少量的心力即可达成最艰难的任务,此时脑部活动可谓不疾不徐,神驰系统恰恰相反如其份地因应当刻的需求。当一个人毫不费力地全神贯注于一事,皮质的活动量会减少。这当然是很奇特的现象,理论上要完成极艰难的事,将促使脑部皮质活动量增加才对,可见神驰的状态发生在神经系统效率最高的能力巅峰期。
  
  勉强专注时脑部皮质的活动量会增加,神驰状态则仅须少量活动即可达到最佳效果,这也可从熟能生巧的道理来了解:不管是体力的活动(如攀岩)或劳心的(如电脑程式设计),熟练之后都可提高从事该活动时的脑部效率,与初学或难度太高的活动相比较,所费的脑力少得多。同样的道理,当脑部因疲倦或紧张而减低效率时,皮质活动会较不精确,许多重叠的部分同时活动,精神无法集中。感觉枯燥无聊时也是同样的情况。反之,在神驰状态下,脑部皮质会因应情势动员精确部位的活动。这时艰难的工作不但不费力,反而有刺激脑力一新耳目的效果。
  
  新教育模式
  
  神驰的境界多出现在某项活动激发一个人最大潜力时,随着技巧的纯熟,要进入神驰的境界需要愈高难度挑战。太简单的工作显得枯燥,太艰难的又会造成焦虑。促使人不断追求更高造诣的部分理由,是渴望回到神驰的状态。齐氏研究过二百名艺术学校毕业已十八年的人,发现后来成为画家的人,在学生时代都体味过绘画本身的乐趣,学生时代梦想名利的人毕业后多半与本行渐离为远。
  
  齐氏的结论是:一个人必须喜欢绘画甚于一切才能成为画家。如果你站在画架前,一心想着这幅将可卖多少钱或是批评家会有什么评语,便很难有所成就。一心一意全神贯注是创造性活动的精髓。
  
  神驰是专精任何技艺或艺术的根本条件,也是学习的要素。读书时能进入神驰状态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这是传统考试测验不出来的。芝加哥某理科中学的学生参加某数学竞试都名列前茅,后来却渐渐分出高下。于是老师让学生平常的活动情形做追踪,请每个人带一个呼叫器,一天不定时提醒他们记录所从事的活动及当时的心情。果然成绩较差的每周在家读书的时间仅十五小时,成绩较优的则记达二十七小时,前者其他时间都在游玩或与亲友聚会。
  
  再看他们的心情纪录更显示出一个重要的讯息。不论成绩优劣,所有学生都花很多时间从事毫无挑战的无聊活动,如看电视,这也是一般青少年共有的现象。最重要的差异是学习上的,成绩优异读书时40%的时间感受到神驰的经验,成绩差的只有16%,且常常因难度太高而产生焦虑感,这些学生反而是在社交昌能得到乐趣与神驰的经验。也就是说,有些学生能充分发挥甚至超越其学习潜力。常是因为神驰的经验吸引他们主动去读书。成绩较差的则因疏于练习,不但丧失学习的乐趣,更可能因而自我设限,将来只能从少数的智能活动中得到乐趣。
  
  提出多元智能论的哈佛心理学教授嘉纳认为,带能上能下孩子进入神驰境界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亦即以内在动机取代威胁或奖赏。嘉纳指出:“我们应顺应孩子的能力,鼓励他们在所属性的领域发展,孩子能进入神驰的状态表示该活动是适合他的。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才能贯彻下去,孩子在学校会吵闹,多半是因为对学校的活动感到无聊,或是功课超出其能力。孩子必须从事他喜欢而又奶从中得到乐趣的事,才能有最佳的表现。”
  
  目前有很多学校采用嘉纳的理论,他们 作法是确认孩子的性向,帮助他发挥长处,与补强弱点。譬如说一个孩子天生具备音乐或运动细胞,自然在从事该活动时较易进入神驰境界。由于老师对孩子的性向相当了解,教导时多能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与程度,孩子也不再对学习怀有恐惧或厌倦。嘉纳指出:“事实证明孩子从学习中得到神驰的经验后,较能勇于接受其他领域的新挑战。”
  
  理论上,学习技艺或知识最好是自然而然的,亦即孩子是因从事喜欢的事而产生自发的乐趣。这种最初的兴趣往往是未来成就的种子,因为孩子会发现不断浸淫该领域便可不断获得神驰的快乐。而维持神驰的要素是将个人的能力推到极限,于是便成了孩子力求精进的最佳动机。当然,我们的学习经验多半没有这么理想,多数人回想起就学期间的总印象,大概都有是无止尽的枯燥活动穿插令人焦虑的事件。教育其实也是导引EQ的一门学问。而从学习中追求神驰的快乐,的确是比较人道自然而高效的教育方式。
  
  这出证明将情感导向积极的目的,最最重要的性向指标,所谓情感的导引上多方面的,包括冲动的克制、延缓立即的满足、调整情绪以利思考、找出进入神驰境界的途径等等
  
  
  
  
  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前面提过情感表达障碍型的盖瑞,他对自己或别人的感情同样冷漠,令未婚妻痛苦不堪。情感表达障碍型的人内陆事不明,对他人的处境缺乏感同身受的同情。当未婚妻说她心情低落,盖瑞毫不表同情;未婚妻向他表达爱意时,他又顾左右而言他。而且常对未婚妻的行为做“建设性”的批评,却不知道这些评语的杀害伤力。
  
  同理心要以自觉为基础,一个人愈能坦诚面对自己的情感,愈能准确阅读别人的感受。像盖瑞这样的人对自己感觉一无所知,当然更不可能了解周遭的人在想什么,这种人可称为情感上的音盲。他人言谈举止间或隐或显的各种音律节奏,如语调的起伏、姿态的变化、别出心裁有意涵的沉默、显有所指的轻颤等,音盲者一律置若罔闻。
  
  当别人直接对其表情达意时,情感表达障碍型的人常感困惑不已,这不但在EQ上是一大缺陷,更可说是人性方面可悲的缺憾,因为融洽的关系是人们相互关怀的基础,而融洽的关系又源自于敏锐的感受与同理心。
  
  同理心在进入少年时,应能区分自己的痛苦和别人的痛苦,仅够情绪在必要时区分别人的位置,对自己的发展会产生投射。
  
  同理心简单的说就是了解他人的感受,这个能力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销售、管理、恋爱、育儿、政治活动都无一例外。缺少这个能力可能导致极可怕的后果,心理变态的罪犯、强暴者、虐待儿童者都是显著的例子。
  
  一般人的情感很少直接诉诸语言,多半是以其他方式表达。捕捉他人情感的关键就在判读这些非语言的讯息,如语调、手势、表情等。这方面研究最广泛的当推哈佛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索及其学生。罗森索设计了一种称为非语言敏感度的同理心测验,以一位女性表达各种情感为主题制作一录影带,所表达的情感从厌恶到母爱应有尽有,发生的场合包括因嫉妒而发怒、请求宽恕、表达感谢、诱惑等等。录影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