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花图卷-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谆撇柯淞说耐持蔚匚坏笔北蝗巳〈耍且磺旰蟛鸥葱说摹�
  更骇人的是,根据史记记载来推断印证,这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耶稣说撒旦要被埋在地底一千年,更暗藏着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
  以往都说尧舜禹三代禅让,这给人两个错误印象,一是尧舜禹以前的君主也是这样民主选举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个个部落组成的联盟,没有后来王朝明确的世系,另一个是尧舜禹禅让,气氛非常友好,是大家客客气气的就把职务交接了,总之一切都很美好,根据很多书对三代禅让的描写,似乎也的确是这样。
  但真相是什么呢。
  由于是黄帝一方的情况,这些史记都有详细记载。
  史记中说,轩辕氏取代神农氏为天子后,谱系是这么传的。
  黄帝传帝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帝颛顼传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
  帝喾传帝擎,帝擎不善,立放勋,放勋即帝尧,是帝喾的儿子。
  到帝尧传帝舜,不传丹朱,这是第一次禅让。
  这就是唐尧传虞舜,名号变了,虞舜的有虞氏成了天下共主,但是根据史记记载,虞舜出身穷苦,而且家里人人品很差,他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也就是娥皇、女英,是帝尧的女婿,因为他出身穷苦,而且家里人人品差,所以有虞氏家族内部是没有什么人才可用的。
  他依靠治理天下的是“八恺”和“八元”这十六族,其中八恺是帝颛顼的八个儿子传下的,八元是帝喾的八个儿子传下的,一共十六族。
  可见虞舜虽然是天子,但他的有虞氏只是个空头部族,真正依靠的还是黄帝的后裔。
  从黄帝到后来的尧舜两人,炎黄部落联盟的统治地位都很巩固,除了虞舜只是帝尧的女婿,一直是黄帝世系的直系后裔掌握了天下。
  从轩辕黄帝到尧舜禹之前的历史,是有明确的传承的,都是黄帝后裔。
  但是黄帝部落一开始其实就有个很大的隐患。
  黄帝部落本身并不强大,他是靠先进的生产力吸引其他部族加入一下子强大起来的,而且内部很不平衡,黄帝万诸侯,七千为神,三千为人,简单的说,在黄帝部落联盟中,人皇一脉的力量比人道一脉更强。
  这在黄帝在位时便有反应,轩辕击败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称黄帝。
  这时候就有原来炎帝的一名大将刑天起来挑战黄帝,被黄帝用轩辕剑砍了脑袋,断首于常阳山,留下刑天舞干戚的传说,后来这干戚被庄周所得,先炼成拳套,后来又成了刑天剑,为庄周之妹叶知秋所有,现在由庄周分身使用。
  人皇一脉祭祀天帝,人道一脉祭祀天,祭祀的对象不同。
  从这个区别就可以看出当时是哪一方更占上风。
  史记称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后来又说帝尧敬顺昊天。
  这是历史上昊天第一次出现,昊天即是玉帝,是天庭之主。
  太古金族的瑶池金母嫁于昊天,为西王母。
  可见后世的天庭其实在黄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并不是封神后才立。
  在封神演义中便有记载,龙吉公主就是昊天上帝的女儿,只是当时天庭还很空虚,职位大批空缺,需要封神之战中死去的阐截两教弟子充实。
  如此,就很明白了,当时明显有天上地上两个秩序。
  在天上,是称天帝的帝俊和称玉帝的昊天,在地上,是三苗部落联盟和炎黄部落联盟。
  在帝尧和帝舜的时候,炎黄部落联盟便遭到了来自天帝帝俊的两次攻击,一次是十日并世,一次是大洪水。
  也就是这时炎黄部落联盟暴露出了自己本质的虚弱。
  凡人根本无法对抗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天帝,两次灾难,十日并世是借助了天神后羿的力量,大洪水是借助了天神鲧和他的儿子大禹的力量。
  帝尧和帝舜都是凡人,根本不像黄帝,能驱使诸神,都没神通。
  没神通也就算了,偏偏在大地上就活动着这么一群人,大家都知道他们有着非凡的力量,当时神人混居,他们也在地上活动,老在你身边晃,今天杀个啥怪兽,明天灭个啥怪兽,很烦人啊。
  这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炎黄部落联盟,当年黄帝拉了很多神族部落进来,这种有神通的人还非常多,问题就更严重了。
  最终矛盾激化了,舜帝以治水不利的理由诛杀了天神鲧,却又命令他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从传说来看,天神鲧偷天帝息壤治水,其实是一片好心,就算不成,也不能怪人家吧,是方案不对的缘故,前一个治水不成功的共工也只是被流放了而已,但鲧偏偏就被舜帝杀了。
  天神鲧的后裔就是后来的东夷,大禹领着他们接着治水,这次采用疏导的办法,终于解决了问题,在长时间的治水过程中,大禹都事实上脱离了舜帝的管制,一个人在外面自己就是老大,手下汇聚起了一批忠实班底,这些人很可能都有神通。
  随着治水的不断成功,大禹的威望越来越高,而且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品德也很高,老百姓都很敬仰他,而同时期的舜帝却开始年老了。
  当时蚩尤九黎氏的后裔三苗已经被舜帝降伏,流放到西方去了,外部的敌人已经解决,内部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所以,治水成功的那一刻,一切如同预料闪电般发生了。
  虞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大禹,这是第二次禅让。
  然后虞舜被迫以老年之龄南巡,到后来的湖南北部一带,可能就是在这里,他遭到了残留的三苗贵族的刺杀,死在了苍梧山。
  虞舜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南下寻找他的尸骨,没有找到,只留下一段湘妃竹的传说。
  大禹又称夏禹,是为有夏氏,他的父亲是天神鲧,天神鲧是东夷人的始祖,后来大禹在会稽山召开诸侯大会,斩杀迟到的防风氏,从此有夏氏威震天下,不久夏禹身死,他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西方有个叫有扈氏的部族不服,被夏启击败,此后夏朝就巩固了自己天下之主的威权,直到夏桀残暴,被商汤取代。
  这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夏朝,很明显是一个东夷人政权,并不是以炎黄部落联盟为基础的,一直到后来,截教扶持商朝,阐教扶持周朝,炎黄部落联盟才卷土重来。
  大禹的有夏氏,代表的其实就是人皇一脉,曾经在虞舜之后建立千年统治,直到后世西周灭商,东夷人仍在东方保持强大的力量,商纣就是因为把主力调去征讨东夷,结果被西周乘虚而入,牧野之战时只好组织了一批奴隶上阵,奴隶倒戈,商朝因此灭亡。
  封神之战的时候,老子做歌说,“一统华夷属道门”,盖此时东夷仍存。
  周朝的时候,华夏一词正式出现。
  华者,炎黄也,盖炎黄皆出伏羲女娲华胥氏,是故以华自称。
  夏者,夏禹有夏氏也,又名东夷。
  华夏民族自此成焉。
  又有夏氏究其源头,亦出伏羲女娲华胥氏。
  是故华夏又称中华。
  为万国之中,为华胥后裔,至尊至荣,至高至贵,吾民莫忘也。 
 
 
 
  
第十五卷 诛仙隐事 第五章 共三光而永光
 
  共工撞不周山,以天柱折断为标志,此前为天地玄黄世,此后为宇宙洪荒史。
  天柱折,是道纪起始。
  自天柱折到姜子牙封神,雷火瘟斗、三山五岳、周天群星列宿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俱都在位,天庭正式统治三界,这段时间便是释迦摩尼如来所说过去庄严劫,是过去诸圣的历史。
  自封神而后,到耶稣降世,并于十字架上受难复活,这段历史,便是现在贤劫。
  在现在贤劫,神仙两道的冲突并未结束,是在冲突中融合,融合中冲突。
  由于炎黄和东夷在周朝时已经融合,华夏民族已经形成,这次冲突其实是外来的,根源在被驱逐的三苗西戎一系。
  且说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镐京,
  这个犬戎就是三苗所化西戎的一个分支。
  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个势力脱颖而出,就是后来的秦。
  秦的先人是非子,他是给周王室放马的,因为养马养的好,所以周王室赐给了他一小块封地,这就是秦的起源,最初秦只是一个王室附庸,地位很低,除了养马之外,秦整天就忙着和戎的作战,因为周王室赐给的这块封地在甘肃天水,和当年帝舜迁三苗的地方靠的很近,西戎在这里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秦必须得不断的打仗,才能生存下去。
  当时秦受戎的文化影响非常大,后来秦东迁后,被山东国家看着是野蛮人,非诸夏之国,有很重的西戎文化烙印,也就是三苗西戎一支传承下来的东西。
  犬戎攻破镐京的时候,是秦为当时的平王东迁提供了武力保护,平王很感激,把秦的地位从附庸提高为国,从此,秦在名义上就和山东国家平齐了,都是周王室的诸侯国,可以平等的打交道了。
  而且秦还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实质性收益,因为周王室东迁,犬戎又被打退了,原来的镐京地区就无主了,这是原来周王室统治的核心地区,西周在这里经营了多年,虽然遭到了战乱的破坏,但是剩下来的还是很可观的,这些都归了秦。
  随着秦的东迁,他接收了周王室迁都后留下的政治遗产。
  从此秦就不怎么和比秦更野蛮的戎打交道了,而是一心和当时被认为是文明之国的山东国家打交道。
  因为接收了周王室的政治遗产,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秦一出场就是霸气十足,而且随着诸侯兼并战争的不断进行,秦的力量越来越大,到了后来战国只剩七雄,明显以秦为首。
  后来始皇帝嬴政扫平六国,一天下,建立了秦朝。
  秦朝也有祭祀,他的祭祀和周朝不同,周朝讲的是敬天法祖,天是洪钧所立之天,祖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娲,是神仙合流的,秦朝不是,他是祭的天帝,因为秦自认居水德,所以只祭四方天帝,不祭黑帝。
  这个很明显是从西戎学来的,因为当时东方的文明程度已经很高了,所以大规模的超自然力量已经彻底退出了舞台,不再是尧舜禹时代那样神人混居。
  春秋战国便是佛门所说现在贤劫,事实上就是神仙末世,当时对这种超自然力量,便已是将信将疑,到了后世,明朝的时候修贺知章庙,在地下挖出了七尺长的一截小腿骨,根据《会稽书》记载,防风氏身长一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塘临之,故曰刑塘,发现小腿骨的地方刚好和传说中夏禹杀防风氏的刑塘对上,当时人便认为这就是夏禹所杀防风氏的小腿骨,但再到了后世,便被人嘲笑,说这小腿骨,其实是恐龙骨,哪有那么大的巨人。
  有信不足,有不信。
  现在贤劫时便已是如此。
  诸子百家,都是讲的思想竞争,最牛的是老子,他根本就不传道,还要人家哭求跪求裸身求,才码了五千字,就开了道门一脉,真是牛的没边了。
  更牛的是,他还在做图书馆馆长的时候,一个字没码,大家就公认他是圣人了。
  对比其他,释迦摩尼还要讲经四十九年,耶稣老是搞一些神迹糊弄百姓,死后还有人骂他死而复活是作伪,真是不能比啊。
  太上,真圣人也。
  且说因为没有直接的神通对抗,在当时的东方,要看双方势力消长,看祭祀对象便可以了,祭天帝就是人皇一脉占了上风,祭天就是人道一脉占了上风。
  秦朝祭天帝,是人皇一脉占了上风。
  更通俗一些说,秦朝是法家主导,山东六国是儒家主导。
  两者在治国思想上是截然不同的。
  此后中国政治文明,就有两个渊源,一个是长安,代表的是秦朝的传统,一个是洛阳,代表的是西周的传统。
  这两个又各有所本。
  儒家创始人孔子是鲁国人,夫子述而不作,他述的是周公之礼,也就是周朝的政治文化制度,他曾向老子问道,不知道老子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但道德经中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这应该便是老子对此的所有观点了。
  儒家思想其实是和老子之道一脉相承的。
  而法家的思想,韩非子集大成,曰法、术、势,这三块内容加起来,其实就是帝王术,而且秦国祖先的来历也非常有意思,据说是吞了一枚玄鸟蛋后产下来的,开创秦国的第一代王也叫非子,很能引起联想,这个“非”,看字型很有点传说中六翼炽天使的模样啊。
  至于为什么表现为法家,可能和帝俊原来是日神有关,日神管理太阳运行,那是一刻都不能差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切都要制度化,不能错乱。
  结合神话传说中帝俊和上帝的性格形象,主要有两点,一是严厉高傲,有时候不近人情到残酷,二是非常讲究守法立约,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