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访美期间,朱熔基就当时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现况,在洛杉机接受了美国《全球观点》杂志总编辑加德尔斯的访问。从对答内容看,西方世界并没有把朱熔基仅仅看成是上海市长,而是看成中共经济工作的对外发言人。而朱熔基本人除长期积累的业务专长外,又能够「身在上海,胸怀全国」,所以才能够就整个中国大陆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状况侃侃而谈。
此类消息传回大陆后,邓小平非常兴奋,对身边的人说:听听朱熔基说的,句句在行。
难得人才,难得人才!
朱熔基次年四月又率上海代表团前往荷兰访问。
八日,就在中共人大会议主持人宣布通过关于朱熔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之任命时,朱熔基正在会见荷兰王国的经贸大臣。宾主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之间,一位荷兰政府官员冒冒失失地闯进来,附在经贸大臣的耳边低语几句。朱熔基虽然听不懂荷兰话,但也明白这位官员说的是:您面前的这位中国人现在已经不是上海市长,而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副总理了。
如果按两国对等关系排列的话,荷兰的经贸大臣,仅仅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经贸部长,听到部下的通报后,他立刻对朱熔基肃然起敬,朱熔基则非常矜持地微微一笑,似乎是早在意料中的事。
事实上,北京方面这天的人大「选举」结果,小平同志一年前就可能已经告诉过他了。
朱熔基这次率上海代表团到西欧,除了访问荷兰以外,还访问了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西班牙、德国,会见了意大利总理、法国总理、德国副总理、比利时副首相和欧洲共同体副主席等高级官员。
不再埋没的人才
令西欧国家领导人刮目相看的是,朱熔基在荷兰出席第四届国际论坛会时,用英文发表了《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前景》的学术演说。他流利的英文和严密的思维逻辑辑,令在场者无不感慨「中国共产党政权里,竟还埋没着这样一个既开明又有水平的市长」。第二天,西方各大通讯杜即报道了朱熔基已经不再被「埋没」的消息。
在法国参加世界著名的埃尔夫百油公司下属的栋日炼油厂时,因为朱熔基已经被宣布为中共国务院副总理,所以该公司特地安排了「东欧、计划经济国家总经理」陪同访问。参观过程中,栋日炼油厂厂长开始是用法语通过翻译向朱熔基介绍,但朱熔基用英语向翻译提出问题,于是厂长立刻改用英语。
能用英语同中国的科技人员人交谈是很正常的情况,但能用英语同中国的一位并非主管外交的副总理交谈则今这位厂长吃惊不小。因为该厂正在与上海方面,合建金山石油化工厂进行可行性研究,而朱熔基的这番表现,为这项合作的最后成功踢进关键的一分。
其实,中共现任国家领导人中,能够掌握一至两门外语的不止朱熔基一人。但是,江泽民在同外国人讲英语时,往往是对方根本没有听懂,他还在旁若无人地滔滔不绝。
李鹏则是俄语虽好却很少有机会表演,而在外国人讲英语的场合则表现得过于谦虚好学,比如他在西方国家参观一座电站时,对方技术人员无论讲个什么他都要问随同翻译这个单词怎么写,然后不着急不着慌,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记在他的小笔记本上。殊不知如此过分的表演,会让对方觉得太耽误时间而不耐烦的。在巴黎,朱熔基听说那里已经有上千名旅法上海侨胞,而且专门组织了上海旅法侨胞联谊会,他们选出了七十多位代表,在著名的香榭丽舍田园大街安排了酒会,希望朱市长能够接见他们,同他们介绍一下家乡的情况。
朱熔基听说后,立刻同意出席他们的欢迎酒会。在酒会上,朱熔基特别强调了中共绝不会因为有了一个「六四」就把对待侨胞的政策向左转。而且非常机智地把话题,由追问北京的「六四」实情转到上海。
在场有人问中共政权为什么要开枪杀自己的同胞,他立刻回答:「我可以保证上海没有开过」枪。甚至对真正的坏人,我们也是先将其抓获再交给司法机关审判的。」
当侨胞们表示他们身在巴黎,心在上海,一定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同为上海浦东建设出力时,朱熔基非常感动。他说:虽然我是湖南人,但我是上海市市长。然后他改用上海话说:「阿拉也是上海人」,逗得侨胞们个个开怀大笑。
当时已经八十三岁高龄的老雕塑家张充仁老先生高兴地说:「久仰朱市长大名。今天见面,果然是个实干家。上海大有希望。」当地侨胞说,共产党对海外侨胞的关怀,从来没有像国民党做得那样周全,但朱熔基是个例外。
政治造势具现代感
政治是一种实力的较量,但成功的、恰到好比的造势,往往使实力扩大若干倍,从而达到光凭实力难以首现的目标。真正了解中共高层情势的人都知道,朱熔基并不是一位有足够个人班底的人,在经济理论上、政治体制改革上也末见有真正具突破性的言论。但短短几年时间,即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成为当今中共在经济政策上最具权威的发言人,最开明的领导者,其中的密码当然是擅长造势。
在中共历史上,造势工夫达到顶峰的当然是毛泽东,但他还是采取传统的宫廷权术。而作为毛的老乡,朱的政治功夫更具现代倾向,即在公开的场合获得群众真心的掌声,并通过传媒塑造自己的形象。
西方的政治基本是「新闻政治」,但中共的多数掌权者恰恰相反,往往逃避记者的追逐,不能也不懂通过传媒来传播自己的政见,塑造自己的形象。连为大家所看好的乔石,最著名的座右铭也是「为政不在多言」。
从表面上看,朱熔基往往给人衣着随便的印象,他不像江泽民那样穿戴「齐整」,不是中山装就是西装,也不像李鹏那样几乎西装不离身。朱熔基的衣着,总是与当时的场合形成和谐。这或许不是一种刻意的造作,但客观效果却与江泽民、李鹏大为不同。
如果说在当上海市长期间出访香港、新加坡,美国,在从上海市长升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出访西欧六国等等活动,对于朱熔基来说还算是「初试牛刀」的话,那么在他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后又因为李鹏长期「感冒」不出,而成为中共国务院「实际上的总理」之后,开始的美洲三国行,就的确算得上「大显身手」了。
从九三年五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朱熔基率领一个足可以称得上阵容庞大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然后又到墨西哥和巴西访问。
加拿大人回忆说:过去中共的前任总理赵紫阳、前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也都分别到访过加拿大,但都未曾受到过朱熔基所领受的这样热烈的欢迎场面。
这固然与当时国际媒体,正在盛赞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增长成就,因而掀起一股「中国热」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朱熔基开明、务实的形象,已经获得大多西方人士及海外华侨的认同。同时,也还因为人们都在期盼着他,能够接替称病不出的李鹏之总理职务。
意在言外
在多伦多举行的记者会上,有人问及李鹏当时的身体情况,朱熔基回答:「李鹏总理的身体实际上已经好了。只是医生要他休息一段时间。中国的人事不会因此而引起任何变化。
我希望李鹏出来工作后,医生也让我休息一段时间。」这段轻松、闲适,又可以让人任意理解的回答,逗得会场间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众人大笑过后,大家都认为他已经回答完毕,未料他又按着说:「我很喜欢开开玩笑,但常常有人不理解我的幽默。比如前不久在北京开人代会时,我对湖南代表团讲,不要再挪用农业资金,损害农民利益,谁再这样干,我就砍谁的头。我不过是开玩笑这样讲,结果《农民日报》却当真报导出来。香港一些报纸也跟着登。后来我在记者会上说,我不承认要砍人家的头,那是破坏民主,违犯法制、人权,将问题国际化。第二天,香港的报纸却说我讲了话又不承认。这些报纸是不是缺乏一点幽默感?」
在华人社区,他谈起自己的头发说:「我到上海当了几年市长,头发掉了不少,到北京当了几年副总理,头发白了不少。我宁愿把头发掉光,也要把中国经济搞上去!」当大家一阵掌声过后,有人却私下问道:「朱熔基的这番话是讲给谁听的?」
作为共产党内的改革者:他必须学习抵挡来自左右两个极端的诱惑抨击,也就必然给人捉摸不定,模棱两可的印象,使两个极端派都得到满足。邓小平是这方面的「政治平衡大师」,作为邓的门徒,朱熔基的修炼功夫到了家,而且往往比邓还玩得有惊无险。
这一次朱熔基到访加拿大,除为数不多的西藏独立分子表示了公开抗议外,其它民运人士并无激烈的举动。一些民运组织用公开信的方式,表示了希望中共政权改善人权,却不忘了加上一句「欢迎您(朱熔基)到加拿大来!」
有意思的是,朱对民运组织的评论,并不像某些中共领导人那样恶毒。当加拿大记者问他:西方国家都很重视中国大陆的人权。你是否曾与我国穆郎尼总理进行讨论?另外,你对海外民运组织有何看法?
朱的回答是:「人权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国家的内政,而且人权也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概念……,我与穆朗尼总理对人权问题交换了看法,双方并没有产生不愉快的情况,而是实事求是,认真地听取对方的观点,消除误会。至于民运组织,我与他们既没有接触,也无研究,所以没有评论。」听了朱的这番话,有人评论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朱熔基之前,还从来没有风闻过有任何一个中共领导人,公开地表现出对新闻界的重视。朱熔基到加拿大时,中共驻加国使领馆人员,接到朱发出的一个重要指令即是:以最快速度看到当地报刊,以了解传媒对他的报导与评论。
乐观而冷静
于是中共外交人员在朱访加期间,每天凌晨到各报印刷厂索取当天的报章,这个消息传出后,一个效果是强烈刺激了新闻记者报导朱熔基行踪的热情。当地发行量最大的两家中文报《星岛日报》与《世界日报》,每天用一版甚至两版的篇幅详尽报道朱的言行,《星岛日报》更辟出专栏,发表长达二、二万字的《朱熔基传奇》。
中共的使领馆,原只安排朱熔基单独接受英文媒体的访问,而把采访朱熔基热情最高的中文媒体拒之门外。在朱到达多伦多笫二天,《世界日报》刊出对此种不合理安排的批评意见,《星岛日报》总编辑古伟凯亦在评论中发表了同样意见。
很快,朱熔基作出了反应,要求使领馆人员为他安排一个时间,专门接受中文媒体的访问。此举足见高明,在各大中文报章中,几乎看不到对朱熔基的贬词。
传媒对他提出批评,他亦迅速予以回应。朱熔基看到报纸批评他对中国大陆的经济情势过分乐观,他即迅速在公开场合上表示:「今天我看到报纸,有人批评我太乐观。我承认我这人很乐观,不乐观办不成事嘛!不过请放心,我的头脑并没有发热。对于中国经济局部过热的现象,我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与大多数口舌笨拙的中国政要不同,朱熔基极善言词,而且常常巧妙地利用「幽默」来调动听众的情绪,传达自己的观点。
在中国银行加拿大分行的开幕式上,朱熔基妙语连珠,引来了一阵阵笑声、掌声。他说:中国政府有两百亿美元的储备金在这间银行,中银本身亦有超过三百亿美元的储备金,所以这间银行是不会倒闭的。
在银行倒闭是常事的西方,朱的这番话引来了阵阵笑声。他又说:「若大家对这间银行服务感到不满意,可以写信给我,我将撤掉这个行长。」一阵掌声之后,他又说:「不过,如果大家觉得银行服务得很好,也要写信给我,好让我及时提升他。」
在多伦多古德曼论坛上,朱熔基向加拿大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发表演讲,加拿大皇家银行提问,在中国何地建立银行分支机构最合适?
朱回答:「中国有很多地方可以供你选择,选择哪个城市是你们的权利,是不是批准你在这个城市设立银行是我们的权力。你们可以选出任何一个地方向我们提出申请,然后我们考虑是否批准。至于你选择哪个城市设立银行最能赚钱,那是一个商业秘密,我不能在这里讲。我可以在会后再跟你讲,因为加拿大的皇家银行跟中国是非常友好的。」
最像西方政治人物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