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人轶事-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矣。”仍命寺僧沽梨花春一石,相与日夕痛饮。盘桓累月,赠以衣屦之资,遣归
粤东。六奇世居潮州,为吴观察道夫之后,略涉诗书,耽游卢雉,失业荡产,寄
身邮卒,故于关河孔道,险阻形胜,无不谙熟。维时天下初定,清兵由浙入广,
舳舻相衔,旌旗钲鼓,喧耀数百里不绝。凡所过都邑,人民避匿村谷间,路无行
者。六奇独贸贸然来,逻兵执送麾下,因请见主帅,备陈粤中形势,传檄可定。
奇有义结兄弟三十人,素号雄武,只以四海无主,拥众据土,弄兵潢池。今大兵
南下,正蒸庶苏之会,豪杰效用之秋,苟假奇以游札三十道,先往驰谕,散给群
豪,近者迎降,远者响应,不逾月而破竹之势成矣。如其言行之,粤地悉平。由
是六奇运筹之谋,所投必合;扛鼎之勇,无坚不破。征闽讨蜀,屡立奇功,数年
之间,位至通省水陆提督。当六奇流落不偶时,自分以污贱终,一遇查孝廉,解
袍衡门,赠金萧寺,且有海内奇杰之誉,遂心喜自负。获以奋迹行伍,进秩元戎,
尝言天下有一人知己,无若查孝廉者。康熙初,开府循州,即遣牙将持三千金存
其家。另奉书币,邀致孝廉来粤,供帐舟舆,俱极腆备。将度梅岭,吴公子已迎
候道左,执礼甚恭。楼船箫鼓,由胥江顺流而南,凡辖下文武僚属,无不愿见查
先生,争先馈赠。箧绮囊珠,不可胜纪。去州城二十里,吴躬身出迎,八驺前驰,
千兵后拥,导从仪卫,上拟侯王。既迎孝廉至府,则蒲伏泥首,自称昔年贱丐,
非遇先生,何有今日?幸先生辱临,糜丐之身,未足报德。居一载,军事傍午,
凡得查先生一言,无不立应,义取之赀,几至巨万。其归也,复以三千金赠行曰:
“非敢云报,聊以志淮阴少年之感耳。”先是苕中有富人庄廷钺者,购得朱相国
《史概》,博求三吴名士,增益修饰,刊行于世,前列参阅姓氏十余人,以孝廉
夙负重名,亦借列焉。未几,私史祸发,凡有事于是书者,论置极典,吴力为孝
廉奏辩得免。孝廉嗣后,益放情诗酒,尽出其橐中装,买美婢十二,教之歌舞。
每于良宵开宴,垂帘张灯,珠声花貌,艳彻帘外,观者醉心。孝廉夫人亦妙解音
律,亲为家伎拍扳,正其曲误。以此查氏女乐,遂为浙中名部。昔孝廉之在幕府
也,园林极胜,中有英石峰一座,高可二丈许,嵌空玲珑,若出鬼制。孝廉极所
心赏,题“绉云”,阅旬往视,忽失此石,则已命载巨舰送至孝廉家矣。涉江逾
岭,费亦千缗。今孝廉既没,青娥老去,林荒池涸,而英石峰岿然尚存。聊斋志
《大力将军》,蒋心余《雪中人传奇》,皆记吴将军军事焉。
    ◎淮军后起之三名将谈
    《善铠笔记》云:自甲午、乙未战败,国人顿失向日一战而霸之根据心理,
乃欲偃武修文,以求存立于此竞争世界。时至今日,三尺之童,皆有以知其不可
矣。顾自东事败后,不知急求恢复于申儆训练之中,而终吐弃武事,不敢复挂诸
口,以转竞于文靡。甚至举前人辉耀之历史,精能之经验,大足以为后事师者,
而亦任其埋葬于流俗之口,不复为之表扬。凡此衰败之征,至可痛也。就近事言
之,中外交绥以来,吾国之兵,非不能战,患在事前无作战之备,临事乏调度之
方,斯为致败之由耳。然虽如是,而良将之杂出其间者,亦往往有可纪之奇绩。
特国家不知汰苦留良,混骐骥于驽马,致令人心无所景慕,斯亦不振之由焉。
其战功昭著中外,可为军人之模范者,如淮军后起之三名将,一王孝祺,一章高
元,一聂士成,固皆身摧强敌,以立奇功,其事足以振顽立懦。谨为表彰如左,
庶资国人之感发焉。甲申谅山之捷,世人但知归功于冯子材,而不知王孝祺之功
尤伟。盖王氏于此战,实身当前敌也。先是桂抚潘鼎新,颠倒功罪,调度乖方,
以至溃败,乃欲敝罪于冯子材等,奏请于军前正法,已得旨矣。时张文襄为广东
海防钦差大臣,探悉潘之奸欺,抗疏于朝,朝廷卒收回前旨,而责其立功。王氏
时帅偏师,急振军前进。王氏读书明道,为清朝有数之名将,时官北海镇总兵。
平日治军有方略,暇则手一编与幕僚讨论学问,孜孜不倦。其于越南地理,研究
至析。此役出关时,以乾隆间征越无功,由于失地利,又以近世枪炮至烈,非得
地利不克,故其所帅军士,深谙沟垒之术,技艺娴熟。此时法兵,席累胜之势,
潮涌而来,王氏张疑军以待之。己则潜率精锐伏于一扼要地,预相地形,筑土墉
为障,凡三时而事集。法军望见我疑军也,以为主将中坚所在,即发枪炮猛力攻
之,锐不可当,历一时许,见我不回击,乃止击。以骑侦之,侦得我为空垒,遂
分军为二,鼓锐以进,兼取包抄搜索之方略,甫动其阵,王氏躬率一队飞至,直
向法军挑战,法军乘之。王因率队退至障畔,戒所部曰:“吾闻法人性高贵,平
日多养尊处优,彼势虽锐盛,顾难持久,当以忍耐胜之。”遂令军士伏障下,不
许轻发枪炮。此时敌弹如雨霰,王氏穿草屦,服布服,坐一土墩上,从容指挥。
及见法军气将竭,乃发令曰:“吾众可出战。”遂风驰而前,至以锋刃相接。此
时他队伏军备夹击者,亦已突至法军队后,法军猝不意,大败奔北,死者数千人,
堙谷填坑,累累皆京观,遂获全胜。是役法军凡万余,而王所帅偏师,不及三千,
杀敌数千,我军死伤不及百,此为中外交绥以来第一胜绩。王氏恂恂退让,口不
言功,朝廷亦以寻常功绩视之,无隆渥之赏。世所知者,又多归美于冯子材,能
知王氏当时战状者盖亦仅矣,此吾国武功所以不振之由。按当时尤有可痛之一事,
则李秉衡、苏元春、唐景崧辈,皆攘王氏之功为己功,苏以百金结上海某报力为
揄扬,由是苏之虚誉日振于流俗,几无人知王氏功矣。凡此皆某君亲闻于王氏者
也。海通以来,吾国军事之失败,固不可掩。然当乙未以前,列强固未敢倡瓜分
之论、范围之说者,则以我此时犹有能战之将存,彼固有所慑而不敢也。故于谅
山之役之王孝祺,基隆之役之章高元,其丰功伟烈之加被于国者,在吾国民允宜
尊之戴之,以为后来者劝,古之所谓干城,不是过也。章高元为淮军后起名将,
其骁勇果毅,冠于侪辈,于发捻诸战功绩至伟。法越之役起,甲申正月,以淮、
湘军务千名,渡海防守台湾,署台湾、澎湖,挂印总兵。是年七月,法兵攻基隆,
守将孙开华出战不利,基隆遂陷。时章所部但二千兵,分防各地,在麾下者,仅
五百。闻基隆陷信,拔剑斫案而起,急欲恢复,誓于所部,率以进。将抵基隆,
复戒其众曰:“国土失陷,吾将兵者之耻也。今与诸君约,吾今夜必复基隆,若
及明而不复者,吾宁自刭,不与诸君相见矣。”章氏为镇将多年,向曾不营私殖,
所得财悉以养死士,为淮军诸将所仅见,故深得士心。令既下,所部士卒咸鼓勇
而进。将抵炮垒,使部将李世鸿、章保胜分兵由小径抄其后。章则率兵土百人提
刀直击法兵营垒,途遇逻者,缚之而直前,此时法兵忽觉章来袭,枪炮如雨射出。
海中法舰,复以大榴弹炮击章军,章氏帽檐被炮弹击去其半,左耳受炮震,终身
失聪。然是时袒臂大呼而进,不用枪炮,挺短刀直斫法兵。法兵大败,死者二千
余,折其兵官二人,余众凫水逃入法舰,法舰亦于夜中引出。章氏果践其言,于
夜中踏破法垒,夺还基隆。时他将闻章氏短兵进战,咸为震栗失色,迟明率兵来
援,则见基隆早易法帜,树章军旗矣。是役法兵死伤残骸,筑为京观,大冢巍然,
至今每年有法舰到基隆祭此役阵亡军士(按:去年某东报且记法国寄款到台湾,
托日本人修葺此冢)。此实中外交绥以来第一奇功也。其后甲午之役,章氏统广
武、嵩武及新募福字军共八营,奉李文忠檄往援旅顺,未发而旅顺陷。遂奉旨会
同宋庆赴前敌,守牵马岭,屡与日兵战,杀敌甚多,迭获胜,敌不敢犯引去。时
宋庆暮气已深,疾章声威功绩,将出己上,则其屡次退师失地之罪,必相形而不
可掩,会召章议事,章氏请合兵决一死战,以摧强敌,宋不从,且以危祸怵之。
章大呼曰:“我章迂子岂畏死者乎曷?为不可战?”盖章氏临阵率骑马前行,以
率士卒,视弹子如无物,人皆以迂子目之也。于是宋庆嫉之益深,乃檄其弃牵马
岭,以守盖平。盖平无险阻可扼,绝地也,章氏知宋陷己,然迫于上将命,不得
不行。既抵盖平,敌兵大股数万,四面来攻,章氏戒所部无妄动,俟敌近乃发枪,
歼其将三人,敌军死伤甚众。知敌大队将至相乘,请援于宋军,宋竟不许。十二
月十三日,敌大举环围,榴弹如霰,复驰使求救。时宋驻析木城,终按兵不动,
竟不赴援。章氏搏战一日一夜,疲极不得息,子弹告竭,则以锋刃突击,日军死
伤山积。终以众寡悬绝,部将杨寿山、李仁党、李世鸿、贾君廉、张世宝等皆阵
亡。章氏弹尽援绝,乃率残兵,冲出重围,退往营口。此役也为中日战事中第一
恶战,日本军人,至今称之。虽败犹荣,可谓有价值矣,按宋庆倾诈嫉媚,于此
役屡屡退却,乃及身显荣,身死犹得忠勤之谥。章氏为国力战如此,及退而归田,
乃至无以为生。今秋,皖绅公呈皖抚奏请赏食全俸,始蒙朝廷存恤。专制国之纲
纪,即在赏罚得当,赏罚一失,未有不解纽而立败者。又按章氏其后复官登州镇,
德兵占胶澳时,章氏又请死战。时李秉衡为鲁抚,不发弹药,而又劾其退缩,朝
旨则不许其开炮,章氏因而气愤成疾。甲午之役,聂士成初隶叶志超。先是热河
朝阳有匪乱,聂、叶共往平,聂功至高,而为叶所冒,叶遂居聂上,为其所累,
相率俱败于牙山,叶获罪。聂乃以偏师千人扼守摩天岭,捍蔽盛京,日军屡犯之,
俱为所击退,盛京得保无恙。及和议成后,聂乃奉命练一军,聂因参用德国兵制,
召募精壮,日日训练之,躬与士卒同食饮卧起。预知东三省将有战祸于其间,特
率兵躬履其地,详绘地形,至析至备,欲一旦为国效力也。岁戊戌,余访聂氏于
军中,见其军屹若长城,壁垒精严,聂问可以任一战否,余曰:“此正庄生所谓
木鸡,国之桢干也。”聂亦厚自期许,欲以一战雪国耻,振国徽。庚子春初,北
方义和团勃起,所过焚掠,聂氏时官天津镇,发兵讨之,一击而败。拳匪走散,
转集于京师,结连宫庭。端、刚遂构聂,降旨严斥,聂奉旨扼腕叹息,谓其下曰:
“吾无死所矣。”有劝其避往保定者,聂喟然曰:“死吾分也,特患不得其名,
且举吾数年辛苦所成之精锐,误供凶暴,投诸一烬,为可惜耳。今国衅既开,天
津首当冲,以吾奉命镇兹土,吾目未瞑,必伸吾职,不许外兵履斯土。然充吾力,
讵足以拒八国联军乎?吾死必矣。特如斯以死,吾其终不瞑也。”斯时内扼于端、
刚,外迫于裕禄,聂氏穷无所之。五月十八日,大沽失守后,聂前军驻守紫竹林,
日师首至,聂军一举而败之,死者累累。他国联军继进,聂与苦战累日,以一当
百,杀伤过当。联军知聂军不易胜也,乃破公法用绿气炮攻之。聂知无幸,先一
日诫所部曰:“惟吾先自蹈死,汝曹退守他所,或能稍完吾精锐,备他时国家一
用,无俱从也。”明日,张阵复战,聂氏独身扼守一桥,联军来攻,力斫数十人,
忽一榴弹飞至,聂氏并其骑俱化灰烬死。事至惨烈,殆过于所谓三忠者远甚。顾
今日三忠犹有表彰之者,独此叱咤风云,孤忠殉国之良将,讵可等于虫沙乎?是
则表扬之谊,固吾人后死者之责也。清季某公,尚论晚明人物之盛,并举当世人
材可比拟者,曾举聂比黄得功,由今思之,殆不谬也。呜呼!聂氏用非其时,以
死伸职,岳岳良将,而为奸回所断送,其死至可痛惜。顾当吾国挫败之余,乃忽
有此不可侮之一军,巍然与列强搏战,使列强知我国人终不可侮,而少生其戒惧
(按:当时西人述及聂军之强矫任战,莫不惶然变色,沪上诸西报可按覆也),
则其功施于国,亦至大矣,此又吾人所宜知也。按兵者,危苦之事,非享幸福之
民所乐为。凡其民之生事薄者,其兵之名额转多,日本固其例也。以吾民质朴勤
勉,百折不挠之恒性,实宜于兵。当今之世,尤应发挥斯旨,但使得良将为之帅,
吾敢断言吾国之兵,将强于天下,是在能者勉力为之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