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神道-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俊明绕过来,只见这村中最大的院子却是个“凹”型构造,这凹下去的部分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一个个安静的抻着脖子向最里面看去,只是人太密。又高矮不同,黄俊明在最外是看不到里面的情况的。

好奇之下的黄俊明对着身旁的一位老大妈轻声问道:“大娘。这里面干嘛呢?看样子是整个村子的人都聚过来了吧?”黄俊明对着这位裹得严严实实的大妈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那大妈听到声音。用拢在袖子中的手搓了搓耳朵,狐疑的打量着黄俊明,见黄俊明身穿道袍,牵着马。眼睛忽然一亮。甚是亲切的抓着黄俊明的手说道:“这位小道长才来咱们长安要去东边的天仙宫挂牌吧?大娘跟你说啊,你们这些小道士啊,就该去天仙宫学习学习。你看着里面,就是两个天仙宫的医道再给咱们免费看病哩!咱们大伙啊,就稀罕这天仙宫的道人。你呀,可别学那些走街串巷忽悠人的道士,那些遭天杀的都侮辱了你们那身青袍。大娘跟你说啊。天仙宫的道人。。。。”

黄俊明听这大娘这么一说。顿时不知道是哭是笑,自己这一个天仙宫的大头头站在这却被人看成了想要去天仙宫挂牌的道人。不过还好从这位大娘的嘴中也是可以听得出,天仙宫的道人们在外面的声誉有多么好了。

见那位大娘一开口就有停不住的架势,黄俊明轻轻的开口说道:“大娘,小道也是天仙宫的,只是不是医道,是个文道罢了。这次下山主要是给别的宫观送信的,平日里在山上研究经典还真不知道这医道的师兄们在山下有这份成就。。。”黄俊明扯了一个小谎,还装作羞涩的挠了挠头。看上去还真有那么一份书呆子模样。

大娘听完黄俊明的话一愣,又是一阵喜笑颜开,拍着黄俊明的肩膀说道:“小道长,对不住了。嘿嘿,大娘我还真没看出来,原来你也是天仙宫的道人,不过你既然是文道,那一定知识广博!大娘问你个事儿,成不?”

“您说!”黄俊明连忙应承下来。

“是这样的。”大娘又将声音压低了一层,用相当轻的声音问道:“大妈问你,前列县是那个县啊?”

黄俊明听到大妈的这个问话不由得一愣。不敢置信的问道:“大妈,您慢点,您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

“大妈问你,前列县是那个县,刚才听前面那个医道对俺们村长家的儿子说,前列县正在发盐。俺也想去领点。只是不知道这前列县,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你说大妈我在这安西村也住了将近四十年了,长安城附近的县哪个不知道,这前列县还真没请说过……我没太监!

265 黄俊明的恶趣味

265

黄俊明的恶趣味

前列县发盐?!黄俊明听到大妈的这句话不由得有些头疼,如果西南写的是二次元的话,大家或许可以看到这黄俊明额头上的井字符和三条竖线什么的了。。

真的这前列县发盐这种想法还真让黄俊明下了一大跳,不过这话也让神经一直比较紧绷的黄俊明不由得起了一点点的恶趣味:“大妈,这前列县呐可是个远地方,离咱这太远了。在典籍中记载道,吟道产盐,有妇人言盐洁,又有白姓郎中以盐入药。悬壶济世。某年某月某一日,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上食之曰,好!赐名,吟道盐。又三年,有县曰前列县。县令嗜盐如命。尤爱吟道盐。然外族围城,城中盐尽,忍痛发盐于民。遂胜。此役之后,常有人言,前列县食吟道盐者乃壮士也。如此,吟道盐为前列县之至宝,每逢围城之祭皆发盐于众,以此纪念。”

黄俊明胡诌八扯的凑了篇故事,不过这大妈倒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好像是自己也是那前列县中吃过吟道盐的壮士一般。这大妈稍微有些发福的身体虽然惹眼,不过那嘴边的些许口水亦是十分的晶亮,让人不敢直视。

“小道长真是博学,这一个前列县这样一个地名都能让您说出这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来。”那大妈擦了擦嘴角,对着黄俊明继续说道:“只是小道长,咱们大唐不是只划分了十个道么?这吟道在那?大妈没有你学问高,跟大妈说说呗?还有那围城之祭是个什么时候?有时间大妈也想去凑凑热闹。”

这大妈却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目的,看样子黄俊明要是说出一个地方,大妈还真没准背着口袋去找盐去。对于这点,黄俊明可就朕编不下去了,只好言语不详的说道:“大妈,您看小道也是刚下山。这书中记载的地方小道也没去过还真不知道在那。这围城之祭的日子小道道士知道,书上说是十二月二十一日,只是这都到了元月了,恐怕您老啊还要等上一年。”

“哎,那就算了吧。大妈也不瞒你,这一听前列县发盐呐,大妈真想去背上几斤回来。虽说这些日子家中富裕了。可这盐比米贵啊!穷日子过怕了。能省则省啊。大妈真不是那种占小便宜的人。真不是。。。”那神采有些发福的大妈讷讷的说着,一句有一句反复的自顾自说着。让黄俊明倍感头疼。趁着大妈不注意,悄悄的扯了一下马缰绳向后退了出去。

“大妈真不是贪小便宜的人,谁让盐价太贵呢。这一两盐钱都能买二两米了诶!小道长?小道长??”大妈终于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走了出来,这时候哪还有黄俊明的身影?就连自己身边的人也早都空出了一半,跑到前头看病去了。而大妈孤零零的站在雪地上,颇有几分祥林嫂当年的架势。

黄俊明骑在马上,直径奔着长安城跑去。说句实在话,这自己的恶趣味还真让人有些好笑,不过这在好笑时间一长要是把自己装进去了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了不是?话又说回来,这大妈说起前列县发盐的时候那认真严肃的表情,还真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感觉。可是转过头来一想,大妈是有这个占便宜的心。可这归根结底不还是物价太高的事么?

初唐很穷,黄俊明虽然一直在大唐的贵族层面上,但对这些东西还真有耳闻,粮价低是强制的,没办法这国家不能让百姓饿死。只有粮价低了。国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产出,有源源不断的兵员,整个社会才能稳定的运作起来。可是除了粮食,布匹也是可以用来交税的。百姓们除了自家所需的布匹,大多数都折抵了粮食作为税收交了上去。

至于其他的东西,盐、铁、茶、酒。这四类是国家专卖的,其他人要是私弄了些酒水,盐茶之类的。自己吃喝那是没问题的,但是想要销售。那就是万万不可的。哪怕是一滴酒水,一粒盐粒子都不成!至于铁?那就更不用多说了。铁农具损坏了都是要去官府报备的,更别说私自买卖出售了。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也不想这样,这禁止百姓私自制酒贩酒,那是因为粮食少,要知道制酒那是要粮食的!这粮食又是国家的根本,为了让国家渡过难关,怎么能允许浪费粮食制作酒水?至于铁,那更是军备物资,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朝代,都没放松过对铁的禁令。只是有轻有重罢了,而这茶则是高档物事,价格太高,价格高收入也高,所以嘛,铁茶酒全都是有国家把持着的。

这盐,在古代一般都是和铁联系到一起的,称之为盐铁官营,而国家掌控盐这一点,无非就是食盐这种东西是每个人所不能缺少的作料。而且是最重要的作料,不吃盐虽然可以,但是想想白毛女就知道,不吃盐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样的古代的制盐业并不发达,造成了需求量远远大于产出量的状况,所以说无论在哪个朝代,食盐都是相当紧俏的物事。

而为什么国家将盐作为一种物资垄断起来,一句话,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所以才实行盐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这个法子。而食盐民制、官收、官运、官销这一套路子下来之后,盐价往往高出当初的收购价格的几倍,甚至是几百倍。虽然说这唐初物价低,一斗盐只要十文钱。可比起米面来说,那也是相当的贵了。没办法制盐的就那两三个省份,吃盐的整整一国人。不把价格提高些。这点盐还真不够分了。这归根结底一下,又是一个生产力的问题。

黄俊明虽然知道这盐价高于米价因由所在,不过还真没打算管这事,谁叫这玩意是掌控在国家手中?而现在国家缺的是什么?钱!控制盐价又是朝廷钱财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牵连不说多么广,就说这一个国字当头,也不可能让黄俊明更改了去。

————————————————————————————————————————————————————

大家晚安,早睡,好梦。

266 盐!

266盐!

等到黄俊明回到天仙宫,日头刚好下山,想想今天一天的所作所为,黄俊明暗笑不已。什么前列县,什么吟道盐的简直是胡诌八扯到了极点。还好黄俊明当时只是随口的急智,没整个什么汝县盐出来。要知道这大唐还真有个汝县,抚州临汝县(隋改名为临川县)。只是这汝县不产盐罢了。

说到这盐,又不得不多让黄俊明想一下。身在唐朝,虽然说这朝廷的一面必须要顾及的。但自身的影响力也不可或缺。终其一唐,虽然说盐产量较之前朝高了不少,但这价格上还是稍显高昂。否则也不会闹出今天的笑话了。

至于为什么唐朝盐价高,除了官府垄断盐价之外,无非还是因为生产力不高,费力伤民。如果革新制盐方法,首先损益的很可能又是盐民灶户。要是不革新,到最后恐怕又会造成盐商暴敛的状况。而这一切,又是需要考虑的。

黄俊明找人了解了一下,这大唐的盐,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形成于盐池中的盐。多称之为池盐或是颗盐。第二种是自然生长在悬崖上的崖盐,或曰岩盐。第三种由海水中熬煮而成,称之为海盐或是末盐。最后一种则是熬制井中的水而形成的井盐。

在这四种盐当中,寻常百姓家常吃常见的,或是池盐或是海盐,池盐制作最为方便,产量不低。海盐制盐虽说繁琐,但胜在量大。而岩盐,井盐则是官宦巨富家中常见的物事。岩盐不需要制造。只要在悬崖峭壁上将盐刮下来就可以了。大抵是远古海洋盐质矿什么的。而井盐又是取决于地域,经过打井深挖取水之后熬煮而成。相比岩盐来说,更为细腻。大多数人家用此盐刷牙,算是最上等的青盐。而这所谓青盐并不是什么特定的称呼,只是一个对细腻的盐的一个统称罢了。而这井中之水又是经过泥土的多重过滤。并不浑浊,甚是清亮。熬制出的盐也是洁白如雪,所以这井盐最为昂贵。

加大产盐的生产力,却是是一个抑制盐价的最好方式,可是要知道,这盐价降低了,那盐户的生活又是如何运转?虽说黄俊明不懂得什么制盐之法。但在这个只是繁杂的现代活了二十五六年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多少还是有点概念的。

几番思索之下的黄俊明找来几个家住盐场附近的道人。询问了起来。

“方考。广业,广平。”黄俊明从和尚小道的口中知道了这三人的道号。做在蒲团上依次叫道:“听说你们三人都是来自咱们大唐的盐场附近。贫道有点事想问一下你们几人。”

“仙长但说无妨!”三人行礼之后,恭谨的站在一旁。

黄俊明看着三人拘谨的样子,温和的笑道:“不用那么拘谨,只当是闲聊好了。”话虽如此,却不见这三人有半点放松之意,黄俊明也不在这上面多费唇舌。直截了当的开口说道:“贫道今日下山,听闻咱们大唐盐价贵。可笑贫道来大唐这么久还真没关注过这些。不知道你们能否给贫道讲讲咱们大唐的盐价,盐场,怎样制盐?”

听到黄俊明的这个问话,三人的身子显然放松了些,对于黄俊明对这大唐的盐业有兴趣,这三人还是有点准备的,当初黄俊明找人粗略了解大唐盐业的时候问的就是他们。而现在,黄俊明只是想让他们将这大唐盐业中的个中路子更详细的说上一番。同时也有那么种放权于三人的样子。

虽然黄俊明对这三人并不太熟悉,但起码和尚道人能找到他们。证明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办事能力的。和尚道人有时候虽然憨厚了些,但心如明镜。这看人还看得蛮准的,否则黄俊明也不将他带在身旁了。

三人互相示意了一番之后,方考道人首先向前打了个稽首,开口说道:“仙长,管子曰,无盐则肿。盐这种东西,虽说表面上是一种调味之物。实际上却是咱们人不可缺少的养生之物。《列仙传》所记载的七十一名神仙当中,大多又是服食登仙,而这服食之方当中。又有一物名曰秋食。而此物经孙仙长考证,实际上就是食盐。。。”

黄俊明听得出来。这方考道人是个医道,而且对这养生方面倒也颇为精通,先是从古考证,再到自己的理解,将盐的作用陈述了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