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俊明微微一笑,这个问题很早之前他就已经想过了。在这古代最忌讳的就是涉及皇权。而触及到皇权的最好的处理办法便是让自己与皇室的利益产生纠葛。黄俊明当时也是为了保自己。不过看起来那件事情也能抹去道教长生之后对皇权的一丝威胁。
“袁道长可知这天下玄门总领袖是谁?”黄俊明轻轻一点。不再多言。
是了,皇帝身为一国之主,同时又是宗教的领袖,自然会慢慢的将大唐发展成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道士们是皇帝自己的手下,皇帝自然对道教人士拥有处置权。也不用担心道教人多会威胁皇帝的地位了。这样道教昌盛,皇帝自己的势力就越强。显然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情。在联想到近日的受禄。袁天罡满含深意的砍了黄俊明一眼。
“看来仙师早有办法,倒是贫道多虑了。”袁天罡话语一听,紧跟着就说道:“仙长自然已有了想法,何必又要与贫道等人商议?”
“道长,稍安勿躁。”黄俊明呵呵一乐。起身给几人添上茶水。
“贫道先前说的只是一个引子罢了,老子有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可信众们不如此想,在者我道教讲求今生今世的成就,可普通信众又那会去琢磨我教教义?况且,说句诛心之话。现在我道分支甚多没有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修炼体系驳杂没有统一性,由师择徒,旁人欲入道而不可得。况且授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此一来,我道教虽然占据了大多数王公大臣为信徒,可却疏远了底层民众。要知道以民为本。我道的发展可是离不开这些普通的民众啊。”
黄俊明几句话又引起了三位道长的沉思。虽然这话说的有些不入耳,不过却也不得不承认,事实就是这个样子。道教在普通平民中传授较教义的事情少之又少。若想发展壮大道教,淡淡依托贵族王室是不可能的,这样只会更快地崩塌。
“那仙师的意思是?”袁天罡语调深沉,缓缓发问。
“既然有了弊端,那就要改!”黄俊明说的很是坚决。
道教可没有阻碍革新的思想,这也是道教的优点之一。三个道长听后一点反驳的意思都没有,将黄俊明早已准备好的话憋在了心里。
“哦?那仙师,我等该如何去修补我教之弊?”这事说话的是孙思邈,在他看来,此时修补更改教义,和医治病患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医治一个教派而已。自然甚感兴趣。
黄俊明顺势说出了早已想好的话:“既然有弊端,那就要我等一个一个的去修正。简明教义使教义平民化这点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整理道家体系,归众唯一。如此一来我道定能团结一致。同时扩大收徒范围。虽说徒弟所犯罪孽的因果要加到师傅身上,可我道要度化天下之人,所修的便是功德。”黄俊明一口气说完,紧紧地盯着三位道长的神色。
只见三人或是沉思,或是门头锦州,亦或是面露浅笑。黄俊明也不急,轻轻的用手一下又以下的敲着桌面。没过半盏茶功夫。三位道长相济有了自己的答案。
还是袁天罡率先出声说道:“可是仙师,如此做来岂不违了我道家无为的思想?”
黄俊明没想到袁天罡会在这时发问。顿时一愣。不过嘴上却没闲着:“道,无为,而无不为。”黄俊明完全是不经大脑思考的脱口而出,见袁天罡点头,心底又是一喜。难道这些日子我的道法又精湛了?黄俊明心中暗想。
“如此,不知我等该怎样去做?”孙思邈接话说道。
“道藏!”
“道藏???”黄俊明简单的两个字让三位道长一阵惊异。
“正是道藏,这编纂道藏就是我教昌盛的一个契机。道藏由我等编纂,自然可以将我道之弊端缓缓消除,日后我到昌盛,我等必会名垂青史!”黄俊明语气坚定,好像早已预见到了日后的情形。
对于古人来说,名垂青史可是大大的荣耀了,哪怕是修行在高深,听了这话也免不了一阵激动。
“全凭仙师吩咐!”袁天罡、李淳风起身抱拳说道。
黄俊明直接无视掉了没有丝毫表态,眼中却直冒精光的孙思邈。心中也是豪气千云。让我在这大唐,将道教发扬昌盛,日后耶教再霸道,斯教在蛮横,佛教再迂腐,也敌不过我道清高!!
“好!有劳几位道友了!”黄俊明激动之下,嗓音也有些走形。“来得好不如来得巧,不如我等就从今日开始吧?”
黄俊明话音刚落,孙思邈也从座位上站起,袁天罡、李淳风、孙思邈三人齐身行礼呵道:“谨遵仙师法令!”
——————————————————————————————————————————————————————————————————————
今日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另招收书评区副版主!强烈推荐朋友作品。三组签约质量保证《无限之掌控世界》《天箭》《极品小农》
91 新鲜出炉新教义
91新鲜出炉新教义
这一句“谨遵仙师法令!”可让黄俊明受宠若惊,不过看这个样子已然是四人齐心,对于之后的思想灌输自然要方便的多。黄俊明刚刚压下的热血又沸腾起来。
也从座位上站起,拱手一礼:“多谢诸位道友抬爱!”
说着黄俊明在三人的不解中拽起三人的右手,重重的握在了一起。袁天罡、李淳风、孙思邈感受到黄俊明手心中的温热。眼中的不解慢慢变成了信任,在日后的历史中,被史官重重的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德九年八月,太宗即位,上令仙师百年百年道人编纂道藏,天罡子,黄冠子、妙应真人辅之。于天仙宫一小殿,互引为知己,共革玄门之弊端。图玄门之兴盛。。。世人赞:神道百年道人、神卜天罡子、神算黄冠子、神医妙应真人。此四道着,皆强唐凡世之神也。”
黄俊明牵引着几位道长坐了下来,很自然的给几人的茶杯中填满茶水。双手一托下巴,缓缓地说道:“这样吧,咱们就从最基本的开始。”说着从道袍里取出几张纸,一个塞紧了木塞的小瓷瓶,几枝芦管笔。放在桌上。轻轻地拔开木塞,用芦管笔在纸上写下一排字。“玄门至高经典”几个字写完,轻轻地退到了袁、李、孙三人面前。
“玄门至高经典?”李淳风将纸上的几个字读出。
道教分支繁杂,每个道观自然有他们自己的最高经典,可若称得上玄门至高经典的,无非《道德经》莫属,对于这一点几个人都没有异议,于是李淳风接过笔重重的在道家至高经典之后写下《道德经》三个字。
“玄门责任和使命”黄俊明又在之上写下几个字。这回可不像方才那个至高经典简单了。黄俊明的这几个字引起了几位道长的沉思。
“责任,和使命。”袁天罡喃喃道。要知道这时让他们说责任和使命虽然也说得出,可是一定是驳杂不清的。黄俊明在纸上写出的目的就是要给三位道长一个警长的气氛。这些道教最基本的教义一定要凝练而易懂。一次定型,之后再慢慢的进行补充和解释。所以这样一来,让三个道长开始为难起来。
“仙师可有眉目?”孙思邈想了半天,也毫无头绪。想来是黄俊明出的问题,黄俊明肯定有答案,便出声问道。可就这一问,让袁、李两位道长也反映了过来,紧紧的盯着黄俊明。
可是这回他们可真心冤枉了黄俊明,要知道现在的道士虽然也是需要考试的,可是人家武当山的掌教算的上是黄俊明的养父,自然给黄俊明走了个后门,那考试必背的几个问题虽然黄俊明扫了几眼,可却没有太多的印象。现在欠缺的也就是一个契机。黄俊明相信有一个契机就能想起原来的答案。
“贫道也是毫无头绪,不过我等欠缺一个切入点。如此一来这个问题就简单许多了。”黄俊明两手一摊,无奈的说道。
切入点,三个道士喃喃道,又是一阵沉思,突然,袁天罡一眼瞥到了那张写了字的纸,脑中灵光一闪。道德!对!就是道德!想罢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贫道寻思着,可从道德二字入手。”
道德,道字太过飘渺,早就准备更改教义让大众所理解的几人,自然不会再这个道字上下功夫,这样的话也只剩下“德”了。黄俊明此时也想起了什么。一把抢过纸,提笔写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修之于邦,其德乃。。。;修之于天下,其德乃。。。。”
这一来,从自身到天下,都写了个全面,只是后三个字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只能空着。黄俊明开始沉思起来。过了几分钟,依旧毫无头绪,只得无奈的将纸推给几人。却忘了这句话本就是出自道德经。虽说进日以来常常研读经文可只是读熟而已。若论背下来,却还差些火候。
三人一看,眼神皆是一亮。孙思邈满含深意的砍了黄俊明一眼,那眼神似乎在说我就知道,你知道答案。看的黄俊明一阵尴尬。明明就是道德经里的句子,将他作为道教的使命和责任却也十分的切题。。不过三人没想到是黄俊明是在是记不起了。只是一味感觉黄俊明是在给他们一个机会。毕竟如此一来。这教义等同于黄俊明一人所书。和这三人没什么干系了。
所以袁李二人看向黄俊明的眼中又夹带了些感激,不是说孙思邈心境高,只是袁李二人出身官场,对名看的更重些。
这事送上来的名利,袁天罡怎能不收?于是提笔在修之于天下,其德乃。。之后写下了一个普字。写完字之后转手又将笔转给孙思邈,孙思邈这时有些尴尬起来,他可没有袁、李二人那么重的名利心,只见袁天罡递过笔,也不得不接,沉思半晌只得无奈的接下,按照原文所述。在修之于邦,其德乃。。之后写下一个“丰”字,才将笔转给李淳风。
而李淳风也是熟知经义的,自然有底气,接过笔也不拖沓,直接在最后一个空位上写下一个“长”字。
如此一来,总算将这责任和使命写的完全。“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饶是黄俊明脸皮在厚看到这几个字,也有些尴尬。暗自下定决心,修订道藏的时候好好恶补一下经义。
不过如此一来,几人对这个问题显然都是满意的,也不必再这个问题上在做纠葛。黄俊明直接提笔一口气写到:“道教最高信仰;特色;行为标准;生活态度;自我修养;理想状态;主体;善恶报应;修炼要诀。”这可是一大串的基本问题。想必进境应该很快。黄俊明一写完就将纸推了过去。
——————————————————————————————————————————————————————————————————————
今日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另招收书评区副版主!强烈推荐《步步封疆》喜爱官场文的可以看一看。
关于书友评论,“民”字避讳一事。唐太宗即位后曾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
本章中对于芦管笔一说,《诗经》载:“静女其变,遗我以彤管。”彤管就是最早的芦管笔。虽然西南也想写羽毛笔之类的,但是总觉得一个道士抓根毛写字有点有损形象。而关于羽毛笔,事实上在唐朝也是有的,算不上什么发明,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
92 伤心的千金公主
92伤心的千金公主
自从温挺死后,千金公主连公主府也不住了,直接回到了皇宫,虽说她是李渊的的女儿,但由于生母仅仅是一个宫女,身份低微,所以在整个皇族中千金公主也并未受到过重视,也没想受到好的待遇,不过好在也算是一国公主倒也吃穿不愁,本就性格开朗的她在宫里即无人管,又无人在意这些日子里,也算的上是悠闲自在。
之前的日子里温挺待她虽好,不过却也是个病秧子,婚后几月之间无非就权当是千金公主多了一个唠嗑解闷的除了父兄之外的男人,自古宫内少男人。这是千古以来的至上真理,多了一个男人与她谈天说地,再加上温挺又出身名家,才学见识自然不凡。时间一长,千金公主自然有了些许情愫在其中,也知道了什么是爱,可这情愫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