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能信能解的根源,阿赖耶识种的佛种子。你要想成就,那就是一生当中你要懂得修功德,就是你要懂得修行。
那我们这个念佛,念佛是修功,念佛要有功夫,你念得没有功夫,什么叫没有功夫?贪瞋痴慢疑坏习气天天还起来,没有功夫。念佛要怎样才有功夫?念到贪瞋痴慢疑恶见都不起,没有断,只是这句佛号能压住。祖师大德常常跟我们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土宗的觉就是这句佛号,贪瞋痴那个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第一念烦恼动了,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把你的烦恼摆平了,念头一起马上就阿弥陀佛,这是功夫。功夫没成,功夫成了怎么样?我不念它也不起来,功夫成了,那就是功夫成片,念跟不念烦恼都伏住了。这天台家讲观行位,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有功夫了,功夫成片了,真的把烦恼伏住,念也好,不念也好,烦恼都不起作用了,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都不起来了。这个条件就稳稳当当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可以学智者大师的圆五品,功夫好的生死自在,想走就走,想住就住,一点妨碍都没有,多住几年不碍事,今天走、明天走,行!所以生死自在,这就叫了生死出三界,不但出三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出十法界。往上面去的品位实在是不容易,在理论上讲没有问题,就如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但是凡圣同居土,永明延寿大师说得好「万修万人去」,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肯修的人决定往生。凡是念佛念一辈子去不了的,怎么样?没修,天天念佛不是修,一面念佛,烦恼一样起现行,没修。古大德说得好,「喊破喉咙也枉然」,是讲念佛人,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劝人念佛不用念珠,念珠拿在手上,可以掐著念珠念阿弥陀佛,不要记数,不要「阿弥陀佛」拨一个珠,「阿弥陀佛」又拨一个珠,为什么?分心,你的心念不专一,功夫就不容易得利益。拿著念珠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念佛,这是祖师念佛的经验。大众里面在一块共修,维那师,譬如这一段要念一百声佛号,像《三时系念》里面讲的念一百声佛号,就是一百零八声。维那师他要拿珠子来记数,一串这功德圆满了,他的磬就敲下去,他不是念佛,他是照顾大众。大众不要分心,不要去记数,不要去理会,有维那作指挥,听他指挥,他记数。他干的是舍己为人,自己夹杂这个记数,但是大众得利益,这个要知道。
你看看掐念珠记数都分心,那现在有人念佛还要什么记数,还要什么画笔划,不是更分心吗?净土三经、五经里面教我们持名念佛,没教我们记数。祖师大德有的时候对於妄念特重的人,教他一个方法,那是什么?那是控制妄念,用记数不用念珠,心里面记,教你什么?精神意志集中,你稍微散乱了,你就数错了。这个记的方法就是从一到十,十句,再念下去,再从一到十,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心里面记得清清楚楚,用这个摄心,这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到你心清净,妄想杂念少了,心平定下去,就不要用这个,不要再记了,一心念下去就好了。所以那是阶段的,那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而已,而且是有期限的,期限并不长,我们一定要晓得。
念佛最初的目标就是功夫成片,要把目标定在这里,近程目标。这个目标达到了,如果我们还有寿命不要急著往生,为什么?你要记住,这佛说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功夫得力的人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生凡圣同居土,从凡圣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余土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在我们这个世间,你已经得功夫成片,你功夫成片再提升到事一心不乱,办得到;一到事一心不乱,你往生就是方便有余土,所以这里修比那里快。你要问为什么?这边环境不好,非常恶劣,恶劣的环境当中你都能修成,真功夫。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缘,功夫反而慢。这个地方有障缘,障缘所谓是大风大浪,大风大浪是什么?你要往上升升得很快,你往下堕也堕得很快,大起大落。西方世界没有大起大落,永远是平平静静的,他只有进,他不退,但是他不能大起;这个地方可以大起,但是你要是不善用心就大落。对於不善用心的人,到极乐世界保险,善用心的人在此地我要大升,我不要大落。这桩事情也是事实。
究竟我们自己应该是早一天到极乐世界,还是多住几年在这边加功用行?那完全靠自己,你自己要有把握,这个把握就是真放下。我常常讲十六个字,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行!你在这个地方会大起不会大落。如果这个放不下,那你的麻烦就大了。放下是要真放下,心地里头丝毫都不沾染,你在这个世间修行只有上升不会有堕落。没有这个把握,就像莹珂法师一样,宋朝时候人,这个人也算是老实,他跟阿弥陀佛讲,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这个世间的诱惑,外面境界一诱惑他烦恼就起现行,所以他虽然还有十年寿命,他不要了,跟著阿弥陀佛走。这也是聪明的做法,禁不起诱惑,那我就走。你能在一切诱惑里面如如不动,行!这个地方修行是好地方。
净土念佛的功夫也要不断向上提升。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怎么叫信愿之有无?那我们现在信不信?有没有愿?没有。怎么叫做没有?你这个世间放不下,你就没有;信愿要有是怎么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有了。你的心里头只有净土,只有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确实放下了,真的是随缘度日。随缘度日,有什么,好,没有也好,好的好,不好的也好,随缘度日,心里头没有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可以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计较,我不计较;我不计较,我能随顺你的计较,为什么?不生烦恼。我不计较,得自在了,我不随顺你的时候,你不生烦恼吗?菩萨怎么会叫别人生烦恼?所以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不会,一定随顺。随顺的本钱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分别、有执著,不肯随顺。他什么?你随我可以,我不会随你。所以菩萨,真正菩萨能恒顺众生。不能恒顺众生的,功夫不够,甚至於可以说没有功夫。有功夫,哪能不随顺的道理!
有功夫,简单的说就能转境界,没有功夫的人被境界转,这一定道理。能转境界,自在!楞严会上佛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就晓得如来能转物,你也能转,你跟如来就差不多了。转物就是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能随缘,什么都好。对自己本身来讲没有好恶,对於一切众生来讲,众生有业、有缘、有果,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他造的这个业,遇到这个缘,他当然受这个果报,菩萨看到也随缘。造的这个业,缘不成熟,果报也没有现前,菩萨可以劝他:远离恶缘,你就不受恶果。他要能接受,好;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那是他业障现前。所以接受好,不接受也好,菩萨总是无动於衷。
菩萨教诲,众生能接受,菩萨欢喜,欢喜并没有动心;菩萨教诲,众生不接受,菩萨惋惜,惋惜并没有悲哀。这是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不相同的地方,我们要懂得、要学习,学会了有大利益,在现前得大自在。所以说这个人於佛才是真见,这个真见,真知真见,大乘教里头也有用正,正知正见,跟这个地方用的真见意思相同,真比正还要深一层。
我们读了这个,有没有学到?我今天十方求法为谁?十方求法,现在水平不一样,在过去大乘一定要开悟之后才许十方求法,现在在这个时代没有了,哪有开悟的人!所以早年我们在台中,李老师就把这个水平降低了。降到什么程度?你有能力辨别真妄,这个境界现前,你晓得它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能够辨别邪正、能够辨别是非、能够辨别善恶,行了,只要有这个能力,你就可以参学,最低的水平。不像《华严经》,《华严经》要求的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大乘佛法里头要求的。宗门一定是大彻大悟,教下一定是大开圆解,净宗一定是得一心不乱,没有这种功夫,没有资格参学。换句话说,老老实实跟著老师,老师带路,你不会迷失!离开老师,怕你迷失。外面的岔路很多,你要是没有能力辨别的话,肯定走上歧途。歧途所谓是不归路,你回不了家,到不了目的地,那就错了。
所以老师管你,老师照顾你,就是帮助你自己有能力认识路,你就可以出师;古人叫出师,现在叫毕业。没有这个能力,老师不会让你走,也就是你毕不了业。我们看古大德,有根利的,跟老师一、二年他就出去参学了;有的根钝一点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离开老师出去参学,不是一样的。那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现在师道没有了,自己要懂得自求多福,你也要懂得这个道理,一门深入。李老师在那个时候把印光大师介绍给我,要我跟印光大师学习,印光大师在哪里?《文钞》就是,每天读诵《文钞》,研究《文钞》,依教奉行,跟定这一个老师,那就是说其他的书都不能看,你只看这部书。那要照是五年学戒怎么样?你用五年的时间就学这一部,学《印光大师文钞》正篇、续篇、三篇就行了,现在《全集》,其他的可以不必看,你只看这三篇,都是他老人家自己写的。
你认真好好的学习,学五年。五年,你可以十方求法,没问题。为什么?你肯定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真妄,你有能力了。这个时候你参学,增长你的后得智。五年读一部书,跟一个人学,这就是师承。这是古时候叫私淑弟子,虽然跟老师没有见过面,我确确实实死心塌地跟你一个人学,我真正是你的好学生。在一个老师会下成就戒定慧三学。打开《文钞》就像老师在我面前,我对他恭敬,我对《文钞》这本书恭敬,读他的书就是听话,他的教诲记在心上,没有解错,依教奉行。那你要问我,要我给你介绍,我也给你介绍印光大师。别的东西好,都一样好,都非常好,为什么单独介绍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钞》对你契机,对你确实有很大的利益,别人的东西是比较困难。《文钞》纯,真的是纯净纯善,因果分明,有大利益在。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学习第六首偈:
【普往十方诸国土。广说妙法兴义利。住於实际不动摇。此人功德同於佛。】
这首偈「说法行」。前面求法,求法成功了,求法当然是修行,成功之后要说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前半说法益物」。这个物是九法界众生,益是利益,说法利益九法界众生。「义利者,令众生得离恶摄善故」。什么是义?什么是利?帮助众生得到离恶摄善,我们平常讲断恶修善,但是修没有摄字好,摄包括一切善法。「此世他世益故」,这叫真利益,今世得利益,来世还得利益。「世出世益故」,世间利益、出世间利益统统都得到。「福德智慧益故」,「上四对」都是先是「义」后是「利」。这把义跟利都跟我们说清楚了。
现在我们如何来学习这首颂?前面我们要记住,要有真诚、恭敬求法的意愿,学习的意愿。至於说法这桩事情我们要不要做?要做。我还没有成就,我怎么能说法?对的,没有成就是做学生,学生上讲台说法给老师听,这样就对了,不要以老师自居。我们初学出来说法,我是学生,我是来求教的,希望大众对我批评指教,这个态度就正确。中国圣人常讲,「满招损,谦受益」。你不能狂妄自大,「我是法师,我在这里弘法利生」,这个太傲慢了。古时候说法利生有标准,大乘法里面要明心见性,小乘法里面要证果,换句话说,最低的限度。大乘法初信位的菩萨,小乘法初果须陀洹,还是做学生的态度,不敢以老师自居,不敢。到什么时候才是老师?小乘四果罗汉。四果无学了,他可以能当得起老师;大乘法里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老师,天人师。在这以前都是在学习,学习在讲台上,这是我们常讲教学相长,好。
我们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开班教学,他开了两个班,先开讲演班,教学生学上台、学讲演。这个班我没有能参加,因为是在我到台中以前先开这个班,我到台中去的时候这个班已经结束了。结束了又开一个新的班,就进一步教讲经,我是正好碰到教讲经的这个班,经学班。这个经学班的学生,以后我明了,经学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