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起当年讨饭的经历,外祖母仍记忆犹新。她说抱着大姨出去讨饭时,饿得头晕眼花,有的人家院里养着狗,大姨饿得哇哇哭着说:“娘,狗汪汪,狗咬你,咱回家吧!”一个好心的老太太看着年轻轻的外祖母抱着孩子哭得可怜,盛了两碗粥让她们吃饱了再走,而多数时候她只能讨到一个胡萝卜或是半块地瓜,要了一天的饭还填不饱孩子的肚子。
一次她惦记着家里的婆婆让外祖父渡黄河回去看看,走时估计几天就能返回来,可是半个多月过去了人还没影。晚上邻居一家讨饭回来有说有笑地团聚在一起吃饭,外祖母抱着大姨在门外边哭。她想起来时乘船邻居男人的帽子被浪卷走的情景,担心外祖父是不是遇上了不测,寝食难安。好在20天后外祖父终于回来了,原来他是在家盖房子耽搁了时日,外祖母悬着的心才放下。
后来外祖父找到了给别人劈柴的活儿,外祖母才不出去讨饭了,她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兼顾做些家务活。外祖父每劈100斤柴能挣3斤玉米棒,除去吃的还攒下了100斤玉米。大水退后外祖父母寻思回去一家人也没吃的,就没舍得把玉米卖掉,而是寄存在雇主家,打算回家安顿好后再回来取,结果一路拾荒到家时已经是秋天了。外祖父从河里打捞了10多斤小鱼自己舍不得吃,晒干后给雇主送去,谁知雇主却告诉他玉米都生虫做马料了,只补偿了10斤棉花。无奈外祖父只好提着棉花回来,一家老小啃糠咽菜过了一个冬天。
外祖母怀二舅时已经解放了,那时人们在大队里干活挣工分,吃大锅饭。每到吃饭时间,全村的人都拥挤到大队食堂,每个大人只能发一个有牛眼珠子大的杂面窝头,孩子只能得到半个,根本填不饱肚子。人们纷纷挖野菜吃,有的野菜有毒,吃多了浑身浮肿没有力气。而吃野菜的外祖母还坚持挺着大肚子去地里干活儿挣工分。一次半晌下起大雨,路面都已经流成了河,外祖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雨里,不慎摔了一跤,挣扎着爬起来继续赶路。
曾外祖母心疼怀孕的女儿,趁儿媳妇回娘家的工夫,稍信让外祖母回去帮忙做几件棉活儿,借机给外祖母吃几顿饱饭。那时不允许自己家动火,公社里来收缴公粮时,曾外祖母提前把十几斤麦子分藏到房顶上和庭院里做棉活儿的木板底下。结果房顶上突起的部分引起了人们的怀疑,那几斤麦子被收走了。
外祖父来接外祖母回家时,外祖母惦记着婆家没米下锅,在灶上和母亲商量,想要那盆麦麸子回家蒸干粮吃。想到自己吃白面馍,而女儿却要麦麸子回家吃,曾外祖母的心里很不好受,隐忍着眼泪又给装了几张白面饼。
我这才理解了外祖母为什么那么会过,一块干巴巴的剩干粮她也要用热水泡了就咸菜吃掉。
后来外祖母和外祖父为了生计,携带全家老小12口人从山东梁山移民到黑龙江铁力市桃山林业局,外祖父在局机关做厨师,外祖母一个人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打些零工贴补家用。那年春节,外祖母终于用自己的劳动所得给远在山东梁山的曾外祖母汇去了50元钱。那是她今生对母亲惟一的回报。
外祖母先后生育了11个儿女,有两个由于先天营养不足夭折了。大舅小时候很顽皮,把邻居家的青菜偷偷拔了栽到自己家的菜园里,还把邻居家窗户的插销全体拔下来给自己家的窗户插上,外祖父不在家,教育孩子的责任就落在了外祖母一个人的身上。一次三姨和二舅吵嘴,外祖母忙着陪客人说话没多过问,12岁的二舅居然负气离家出走,当时外祖母刚生下小舅舅在月子里,她胡乱包了一条围巾,用衣襟抹着眼泪出门四处寻找。一个星期后她远在天津的二哥来电报说二舅跑到了他那里,外祖母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第二部分 支撑我们生命的美丽亲情为外祖母祈祷(3)
一家人经历风风雨雨,几个儿女虽衣难遮体、食不果腹,但是终于都长大成人了,相继也都各自成家娶妻。外祖母也已是满头银发了。
自打五岁记事起,我就在外祖母家。那时爸爸刚去世,妈妈仍不甘心,带着小我两岁的妹妹投奔天津的表舅,给妹妹治病。因此,我便有了一段生活在外祖母家的童年。
妈妈不在我身边,外祖母代替妈妈照料我的起居,头发也由外祖母给我剪,但外祖父对外祖母的剪发技艺一向不满意。一次外祖母洗完了一大堆衣服,将它们晾晒后就拿起把剪刀给我剪发,外祖父从外面回来,说外祖母给我剪的刘海不像小女孩。他从外祖母手中夺过剪刀,就要给我重新修剪,而外祖母说什么也不肯让外祖父剪,两位老人便为我的头发开始争执。外祖母说好看,外祖父说不好看,不过外祖父最后还是没有争过外祖母。
由于身体不好,我常生病,每次生病外祖母都会给我煮两个白煮鸡蛋,她一边在灶膛前烧火,一边撩起衣襟擦眼泪。外祖父很早就去饭店门口等着给我买豆浆和油条吃。
晚上我睡在外祖母身边,她一边在灯下做着针线活,一边讲故事给我听,我最愿意听的还是她经历的往事。外祖母告诉我,有一年她到园圃干活儿扭伤了腿,后来扭伤的地方发炎了,不得不在桃山医院动手术。当时外祖母家还在圣浪林场居住,只有12岁的妈妈休学在家,每天抱着还在吃奶的二舅乘火车给病床上的外祖母送饭。提起这些,外祖母长叹一口气,她说她的腿医好算幸运的,当时很多大夫都说要给她截肢,多亏了妈妈休学在家照顾她,那段日子妈妈受了很多委屈,吃了很多苦。
外祖母和妈妈都是女人和母亲,不同的是她们在两个社会和时代里出生和成长,而我总以为妈妈的刚强和朴实是从外祖母那里继承来的美德。
外祖母和外祖父的性格很平和,他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晚辈。在我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都是两位老人对我的疼爱。如今,外祖父已经辞世14年了,外祖母和大舅、舅妈生活在一起。舅舅和舅妈也已经成为公婆,他们都十分孝敬老人,有一口好吃的东西也要教育儿女端给祖母吃。然而丰衣足食的外祖母内心却并不快乐。晚辈们都希望外祖母在经历了大半生的困苦之后,能够享受到儿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而老人却有她自己的心思。她常和我们说起外祖父在世时的一些往事。一次我和妹妹写外祖父的文章在黑龙江省广播电台《音乐与文学》节目里发表了,我们用录音机录下来放给外祖母听。外祖母含着眼泪听完录音,用袖口抹着眼角的泪花说:“多好的一家人呀,就这么散了!”
她不止一次地和我们说起过她心里的想法,其实她很想能在儿女跟前有一间自己的房子,那样她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弄一点玉米面窝头和面汤吃,馋时吃一顿水饺或是含一块糖,过自己简单的生活。只要儿孙们有空的时候能过来看看她,陪她说说话,她就知足了。也许外祖母表达的是每一位老人内心真实的渴望。我们总以为孝心就是把老人留在身边,让她吃好穿好,而忽略了老人内心的渴望。
外祖父的辞世令我深感遗憾和内疚,我无法回报那份浓浓的关爱之情,茫茫苍穹中又多了一个白发的灵魂。我没能在外祖父辞世前再看上他一眼,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惟有真情地祝愿两鬓如霜的外祖母,健康长寿!
第三部分 影响我们一生的人梅花也在三月里绽放
心 曼
记忆中那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三月初,冰雪就已经融化了,细雨润色的春天很美,犹如一位少女撑着一把花雨伞,盈盈的笑容里孕育着生活的温暖气息。就在那样一个多雨、脆弱,充满了绵绵希望的季节里,我认识了北京的赵泽华姐姐。
每个人第一次经历的事情,在许多年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都会记忆犹新。比如说,第一个梦想,第一次远行,第一次与异性接触,而我的第一次却是那么刻骨铭心。
那是一部四万字的中篇小说稿,我用一年时间写完,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蓝色的稿纸本上,装进一个大的信封口袋里,寄给了北京《三月风》杂志社的赵泽华姐姐。后来小说没有发表,她告诉我我的小说叙述的情感很真实,但文笔太稚嫩了。这对我的精神和心灵的打击很大,令我难以承受。我想到了放弃,放弃文学也放弃生命。就在我徘徊在生命的边缘。伤心哭泣的时候,赵泽华姐姐给我写来一封信,她鼓励我说:“再试一试好吗?给自己找一个的理由!”随信一起寄来的还有一本吴强诗集——《我的生日没有烛光》。
橘色的灯光下,我了解了吴强不畏病痛的侵袭,刻苦自学、珍爱生活的感人事迹,细细品味泽华姐姐的那句“再试一试”,我想,试过之后也许是失败,也更可能是成功。我选择了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那天是我18岁的生日。
而在我19岁生日到来的时候,由于病情不断地恶化体质下降,我感染了格林巴利综合症。生活的清贫使我生存的信念又一次动摇了。泽华姐姐骑着自行车去《中国青年》杂志社联系一位朋友梁晓升,想在杂志上讲述我的故事,通过社会的力量来挽留我19岁生命的脚步。他们还从北京寄来了自己辛苦赚到的稿费。
泽华姐姐的小女儿文思听妈妈回到家里讲述了我的故事后,小小的身体伏在书桌上,一笔一划地给远在北国边陲小镇的我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九岁的女孩儿认真地对我说:“东梅梅姐姐,生命不像游戏机,打完一次还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你的名字使我想起了白雪中生长的梅花,那样坚强而美丽。你会挺住和活下去的,我们大家都爱你!”
我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站在树阴下,闪着一双聪慧而明亮的眼睛,在她小小的手掌心里握着一枚生命的绿叶。还有泽华姐姐,那是一个温婉如春天一样心灵明媚的女性,秀发高高挽起,静若止水的面容洋溢着古典而现代的个性。
过了许多年,在我得到社会上众多帮助战胜病魔、重新拥抱生活之后,在我的相册和记忆中还珍存着那两副美好的画面,还有泽华姐姐和她的女儿写给我的深情文字。
在那之后,我在一些报刊上通过阅读泽华姐姐写的文字断断续续地知道了她的故事,从而也就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她。而在此之前,她已经默默地关注和关怀了我很久。
泽华姐姐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曾经是少帅张学良的老师。她出生时,祖父见是女孩儿就狠心地把她弃之于地上,是外祖母用宽大的襟怀温暖呵护她长大的。19岁那年,在一次车祸中泽华姐姐又失去了一条腿。她曾经脆弱地流泪,她也含着泪水微笑。她是那种很注重生活中点滴细微的女性,很珍视爱。她用心感受大自然鲜活的气息,在异国东京四处奔跑着找电话向祖国的爱人抱一声平安,在星空下拥小小的女儿入怀,还有匆匆赶到邮电局去拍一封电报,鼓励一个陌路男孩儿珍惜生命,一定要学会坚强……
有着丰富的思想及情感的泽华姐姐在别人的眼睛里是生动而美丽的。她隽秀的文字里凝聚着深切的关怀和鼓励,这么多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灵和生活里。
书桌上堆积着一本本印有我文字的样刊,那清晰的铅字记录着我生命成长的故事,还有我的思想和情感。
又是一个元旦前夕,那晚下班回到家里,我拨通了北京的电话。电话中一个女孩儿清脆如银铃般动听的声音喊妈妈过来接听电话。泽华姐姐告诉我那是她的女儿文思,孩子已经读中学了,很乖,也很优秀。语气之中流露出母性的殷切希望和幸福。我知道又一朵花蕾含苞欲放了,淡淡的梅香在柔和的夜晚里四溢飘散。
泽华姐姐关心地询问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她说她看到了我现在的文字,很欣慰。声音柔柔的,犹如三月里的暖风,轻轻拂过面颊,轻轻地,把我拥抱,那么友好而真挚,还有热情。
第三部分 影响我们一生的人九年深情(1)
春曼 心曼
第九年
北大医院第三住院处门口,人群拥挤。一位中年妇女停下自行车,用一只脚撑着地面,从车筐里拿出一份报纸递给迎面迈着方步走来的一位身穿病号服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用标准的北京话不满意地说:“怎么是《晚报》啊?我要的是《青年报》?”“没啦!就这还是我硬抢的呢!”
我们看看腕上的手表,已经是晚上六点十二分了,距离探视时间结束还有48分钟。妈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