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耕作区、大城镇和大道。 在一般配置时,这两点比军队已经有特殊目的时更为重要。至于怎样理解背后安全的问题,我们将在《交通线》那章中论述。 在这里显得最迫切和最重要的问题是配置军队时应该让附近的主要退却路同配置地区垂直。关于第四点,一个军团作一般配置时不能跟作会战的战术配置时那样观察到正面前的整个地区。 但是,前卫、先遣部队以及侦探队等全是战略上的眼睛,它们在开阔地上进行侦察当然要比在复杂地形上容易。 第五点则正好同第四点相反。战略依托点有两点跟战术依托点不同:一方面它不直接需要同军队联在一起,另一方面它的范围必须特别广阔。 原因就在于,倘若就战略的性质来说,战略活动的范围比战术活动的范围较宽广,活动时间也较长。 假如一个军团配置在距离海岸或大河河岸一普里的地方,那么这个军团在战略上

    

 37

    633战争论(中)

    就是拿这个海岸或大河作为依托的,因为敌人不可能利用这个空间进行战略迂回。 敌人不会再能深入这个空间几天或几周,几普里或者几日行程。 相反,一个周缘几普里的湖泊在战略上几乎不能看成是障碍,在战略活动中,问题很少在于向左或向右多走几普里。 要塞必须得本身较大,它通过出击所起到的作用范围较大时,才能成为战略依托点。军队分割配置有时是根据特殊的目的和需要进行的,有时则是根据一般的目的和需要进行的。 在这儿我们只研究后面的一种情况。首先,需要将前卫同其他侦察部队配置在前方。其次,一支大的军队往往要把预备队配置在后方几普里远的地方,也就是要分割配置。最后,为了掩护军队的翼侧,通常需要配置专门的部队。掩护翼侧不能理解为抽调军队的某二部分去防御翼侧的空间,让敌人不能接近这个所谓的弱点。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谁去防御翼侧的翼侧呢?这种看法十分普遍,可是却是完全错误的。 翼侧本身并不是军队的薄弱部分,因为敌人也有翼侧,敌人如果威胁我军的翼侧,就不可能不使自己的翼侧受到同样的威胁。 一旦当双方的处境不一样,敌人处境比我们优越,他的交通线比我方有利时(参阅《交通线》一章)

    ,我军的翼侧才会变成较薄弱的部分。 然而,我们在这里不是谈这种特殊情况,所以也不谈根据别的具体情况指定某个部队去防御翼侧空间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已不属于普通配置的范围了。然而,翼侧哪怕不是特别薄弱的部分,也是特别重要的。。 。                     。 。 。

    

 38

    战争论(中)73

    部分,翼侧一旦被敌人迂回,这里的抵抗就不能跟在正面上那样简单,我们就得采取比较复杂的措施,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往往有必要特别注意使翼侧不致遭到意外的攻击。 要做到这点,配置在侧方的兵力就必须比单纯侦察敌人时强大。 配置在侧方的兵力越大,敌人想要击退它们(哪怕它们不进行顽强的抵抗)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敌人展开的兵力就越多,他的意图暴露得越明显。如此,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尔后的任务,应当根据当时的具体计划规定。 因此,配置在侧方的部队能看作是侧卫,它们的任务是阻碍敌人朝翼侧空间前进,为军队赢得采取对策的时间。假使规定这些部队向主力退却,而主力却没有同时退却,那么,这些部队自然就不应该同主力配置在同一条线上,而必须向前推进一些。因为即使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就退却,也不能使它们完全对着主力的侧面撤退。需要分割配置的这些内在原因,产生由四个或五个单独配置的部分所构成的自然的配置方式(究竟是四个部分还是五个部分,要看预备队是不是同主力配置在一起)。

    考虑军队的配置问题时,通常说必须考虑给养以及舍营的条件,因此,给养和舍营也能促使军队分割配置。 给养和舍营的问题与上述分割配置的内在原因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应为了满足这一方面,就忽视那一方面。 在非常多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分为五个单独配置的部分之后,舍营和给养方面的困难就已克服了,就不需要为此再作重大的变更了。

    

 39

    833战争论(中)

    现在,我们还得研究一下,这些单独配置的部分相距多远能够相互支援,即还能够共同作战。 在这儿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战斗的持续时间》和《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两章中讲过的内容,绝对兵力和相对兵力、武器以及地形等在这个方面都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可能作出绝对的规定,只能作一个最一般的规定,就如同只得出一个平均数一样。前卫的距离是最好确定的。 由于前卫退却时是朝向主力运动的,所以前卫的派出距离可以达到一个不致被迫独立作战的较大的行程。 可是,前卫也不应该配置得太远,不应超过保证军队安全所需要的距离,因为退却的距离越远,那么所遭受的损失就更大。至于侧方部队,正如同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的,由八千到一万人组成的普通师在决定胜负以前,一般可以持续战斗数小时,甚至半天,所以这样的师可以毫无顾虑地配置在数小时行程的距离上,即一二普里以外的地方。 根据相同的理由,由三四个师编成的军,能够配置在一日行程的距离上,即三四普里远处。这样,由事物的性质所决定的军队的一般配置,就是把军队分为四至五个部分并按上述距离进行的配置,就成为一种方法主义。 只要特殊目的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总是机械地根据这种方法主义分割配置军队的。虽然我们已经肯定,分割配置的前提是互相分离的各个部分都非常适于独立作战,而且每个部分都有被迫独立作战的可能,但是我们绝不能由此就得出结论说:分割配置的真。

    正意图就是为了独立作战。 军队分割配置仅是暂时的军队存。。 。

    

 40

    战争论(中)93

    在的条件。 如果敌人已经向我军接近,企图通过战斗决定胜负,那么战略配置这个阶段即结束,一切都要集中到会战上来,从而分割配置的目的已经达到,分割配置的目的也就不复存在。会战一开始,就不能再考虑舍营和给养的问题了,在正面以及两侧侦察敌人和利用适当的阻击削弱敌人的运动速度等等任务也已完成。 这时,一切都转向主力会战这个大的整体。 是否把分割配置只看作是条件,只看成为是迫不得已的下策,而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共同战斗,这是判断这种配置是否有价值的最好的标准。

    

 41

    043战争论(中)

    第七章 前卫和前哨

    前卫和前哨是两个既属于战术又属于战略的问题。 一方面,它们是让战斗具有一定的形态和保证实现战术企图的战术部署,另一方面,它们又通常导致独立的战斗,而且往往配置在距离主力较远的地方,因此应当看成为是战略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正是由于它们是这样的一种配置,所以我们才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作为前一章的补充。任何没作好充分战斗准备的军队,为了在敌人被自己发现以前就能查明敌人接近的情况,都需要有前方警戒,因为视力所能达到的距离往往并不比火器的射程远多少。 如果一个人的视力只能达到一臂那么远,他算是怎样的人呢?前哨就是军队的眼睛,人们早就这样说过了。 然而,对前卫和前哨的需要并不总是一样的,对它们需要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兵力、正面、时间、地点、环境、作战方式,甚至偶发事件都会影响需要它们的程度。 因此,当我们看到战史中那些使用前卫和前哨的记载都并非简单而明确的,而只是杂乱地罗列了各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奇怪。我们看到,军队的警戒有时由固定的前卫部队担任,有时由拉得十分长的前哨线担任,有时两者并用,有时既不用前者又不用后者,另外有些时候几个行军纵队共派一个前卫,有时各纵队又各自派出自己的前卫。 我们想先对这个问题得

    

 42

    战争论(中)143

    到一个明确的观念,然后再看看能否归纳成少数几条可以实际应用的原则。假如军队在行军,则由较大的部队组成前方警戒——前卫(军队退却时则为后卫)。如果军队在舍营或野营,则是由兵力不大的哨所加以配置成一线作为前方警戒——前哨。 军。。队驻止时,前方警戒可以并且必须比运动时掩护更大的地区,这是事物的性质决定的。 所以,军队驻止时前方警戒自然是前哨线,军队运动时位居前方警戒就自然是集中的部队。组成前卫和前哨的兵力可以是各不同的,可以从一个骠骑兵团到一个各兵种编成的强大的军,可以从只是向野营地周围派出的小哨以及大哨到一条有各兵种防守的坚固的防线。 因此,前卫和前哨的作用也能从单纯的侦察一直到抵抗敌人,这种抵抗不仅能够使军队赢得完成战斗准备所需的时间,并且还能使敌人的措施和意图提前暴露,从而明显地提高侦察的作用。因此,军队完成战斗准备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它的抵抗越是根据敌人的特殊部署来加以计划和组织,一个较强大的前卫和前哨就愈发显得需要。在所有的统帅中,腓特烈大帝可称得上是最善于完成战斗准备的统帅了,他几乎只用口令就能指挥他的军队投入会战,而强大的前哨不需要。 我们常常看到,他一直是在敌人眼前野营,有时用一个骠骑兵团担任警戒,有时用一个轻步兵营或从野营地派出的小哨和大哨担任警戒,而不使用大部队作警戒。 在行军时,以几千骑兵(大多是属于第一线两翼的骑兵)

    组成前卫,行军结束时又将它们重新撤回主力部队。

    

 43

    243战争论(中)

    用固定的部队担任前卫的情况极是少见。一支兵力不大的军队要想常常以全部力量非常迅速地行动,发挥训练优良和指挥果断的特长,就必须跟腓特烈大帝和道恩作战时那样,几乎完全是在敌人的眼前行动。 谨慎的配置和复杂的前哨配系,都会让这支军队的特长失去作用。至于腓特烈大帝由于判断错误和做得过分而导致了霍赫基尔希会战的失利,这并不能完全证明这种做法本身不对,相反,我们应当从这方面来认识腓特烈大帝的卓越的才能,因为在几次西里西亚战争中,霍赫基尔希这样的会战通共就只有一次。可是,我们也看到,既不缺乏精锐军队又具备果断精神的拿破仑,在前进时却几乎每次都要派出强大的前卫。 他这样做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战术有了变化。 这时,军队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整体,已不能只用口令指挥它投入会战了,不能再象一次大决斗那样依靠技巧和勇敢就能够解决问题了,这时军队必须更多地适应地形和情况的特点,战斗队形必须是很多部分组成的整体,从而会战也必须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整体了。 如此一来,简单的决心必须代之以复杂的计划,口令就必须代之以较长的命令。 这就需要时间和情报。第二个原因是现代军队的数量十分大。 腓特烈大帝只是率领三四万人进行会战,而拿破仑则率领一二十万人。我们之所以选择了这两个例子,是因为我们可以肯定,这样的统帅经常采取某种固定的方法决不会是没有道理的。 通常说,前卫和前哨的运用在现代大大地完善了。 但是,就是在西里西亚战争中,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如同腓特烈大帝那样

    

 44

    战争论(中)343

    行动的,在奥地利人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的前哨配系要强大得多,并且经常派出一个大部队作为前卫。 就当时奥军的处境以及情况来说,这样做是有充足理由的。 同样,在最近的几次战争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异样作法。 甚至法国的一些元帅,如麦克唐纳在西里西亚,乌迪诺和奈伊在马克,他们率领大约有六七万军队前进时,我们也没看到他们用大部队作前卫。此时,我们已经阐明了有关前卫和前哨的各种不同兵力的问题。 但是,这里我们还必须明确另一个不同点,这就是,当一支军队在一定的宽度上不断地前进或后退时,并列的各纵队可以有一个共同的前方警戒和后方警戒,或有各自的前方警戒和后方警戒。 为了在这方面得到一个明确的观念,我们得作如下的思考。如果有一个大部队被指定担任前卫,那么它的任务原本只是想要确保在中央行进的主力的安全。 假如主力是沿几条彼此接近的道路行进,这个前卫部队也可能在这几条道路上行进,因而也掩护了这些道路,那么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