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月23日 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 (周思源)-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

    周思源: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言文化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红楼梦魅力探密》《红楼梦创作方法论》。先后在四十余种报刊上发表学术性文章一百多篇,主编多部文化类教材。现任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

    内容简介

    公元1636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满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诞生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将汉朝、唐朝、元朝以来的中国版图从此固定下来,为多民族的现代中国疆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为后人称颂的“康雍乾”之世。

    但封建制度的没落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为了加强统治,清庭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都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

    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重农轻商,轻视科学,都注定着它必将走向灭亡。而清代以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禁锢思想,更加速了这个封建王朝的灭亡。

    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等一系列的挫败,陷入了一种停滞的状态。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致使封建制度走向灭亡,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激烈的变化。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先生,咱们先鼓掌欢迎。近几年,随着清廷戏的不断热播,不论台湾那边拍的《戏说乾隆》,还是我们内地的《康熙微服私访》,一直到最近几年,以正史剧面目出现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使大家都提升起了对清朝历史和清代皇帝的浓厚兴趣,那么学界关于如何认识清朝历史也是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今天先把周先生请来,请他来谈一谈,他是如何看待康雍乾盛世的,大家欢迎。

    康雍乾盛世在历史上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吧,一般的被称为康乾盛世,中间那个雍字一般是不提的,为什么?它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康乾盛世,它是两个双音节的词构成的一个词组,比较符合汉语的习惯,第二个原因,是雍正皇帝长期以来一直背着一个恶名,就是谋杀父皇,屠杀兄弟,篡诏夺位,因此雍正皇帝的口碑一直不太好,留下最有名的遗案就是所谓篡改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这个遗案呢,在学术界,过去就有争论,就有一些学者,比如说中国的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先生,日本的历史学家宫崎市定先生,就对雍正一生的功过和他继位的问题有怀疑,但是真正把这个案子翻过来的是中国旅日著名历史学家杨启樵先生,他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先生的支持下,下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地下室档案馆里面, 从1937年以后这个档案就没有人开封过,开箱阅读了两万多件康熙朝和雍正朝 ,主要是雍正朝的密折,因为在康熙和雍正的时候,地方上的大臣官员他可以直接写密折给皇帝,这个密折是其他官员不能看的,他翻了两万多件密折以后得出的结论,就是雍正的继位是正确的,雍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很辛苦的,他每天写朱批,他每天要读很多密折和正式官员上来的书,有时候他那个批语能写一千多字,而且雍正那个字非常好,搁到现在绝对是大书法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雍正是累死的,因此他就用非常充分的材料把雍正这个案子翻过来,所以国内很多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实际上都是受杨启樵的影响,因为他几篇论文以后,在80年代初,首先在香港,后来在内地,出版了《雍正朝密折制度研究》,这本书三联书店出版的,印了好几版,打那儿以后,康乾盛世,往往就被称为康雍乾盛世,这是我首先要说明的,为什么有的历史学家说康乾盛世有的就说康雍乾盛世,所以我写文章的时候,我就提康乾之世,我也把“雍”字给撇开了,这样念起来好念点儿,其实这个雍正还真是不错。

    清朝从1644年到1911年,总共是268年,10个皇帝,这个10个皇帝当中,位居第二、第三、 第四的康熙、雍正、 乾隆,总共是一百三十四年,整占了整个清朝的一半,而清朝呢是咱们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的王朝,这个朝代离咱们最近,和咱们的关系最密切,咱们不管是学者也好,老百姓也好,相对来说最熟悉的,因此研究清朝的历史教训,经验教训对我们推动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它的意义最重大。

    我并不否定康雍乾三朝的历史功绩,但是不赞成现在依旧把康雍乾时期说成是盛世,尤其不赞成对康雍乾之世做过高的评价,我认为,我们应当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就是不能是从一般历史学的角度,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认真总结康雍乾三朝的得失,尤其是它的失,正确认识康雍乾三朝的得失,有助于加强加快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康雍乾三朝的历史贡献,和汉朝唐朝的比较,这三位皇帝的确都很有作为,做出了一些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其中康熙的贡献最大,康雍乾三朝先后消平三番,收复台湾,平定了准噶尔部、 回部、 还有罗卜藏丹津, 还有大小金川土司叛乱,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这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了,康雍乾三朝它最大的历史贡献是把汉朝唐朝元朝以来中国的版图从此固定了下来,为多民族的现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是它最伟大的历史贡献。由于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这么一个朝代,满族当然人数很少,总数它不超过一百万,只有几十万人,因此它必须依靠其他少数民族来统治国家,尤其是依靠蒙古族,这样的话,它就必须要重用少数民族,重用少数民族就要促使他们学文化,要促进他们和汉族的交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要统治整个国家,它必须要学习汉文化,所以这个满族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后来成为一个文化水平,整体文化水平很高的一个民族,那么这些方面呢,客观上呢,都有利地促进了满族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另外呢,就是康雍乾三帝,他们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比如说对新疆,西藏,还有特别是以“改土归流”为代表的这一系列措施,就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促进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这个地方来讲,康雍乾三朝,这三位皇帝都确实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我们研究历史,不仅要纵向的比,就是我们现在和过去比,清代和明代,和宋代比,还要横向比,横向比就是把中国和世界而且还要运用三维思维方法,因为直线是一维的,平面的,是两位的,三维的就是立体的,而且通过表面穿透性地,看到它的内在看到它的实质,我们用比较历史学的方法,透过表面现象来在看到它的实质,这样的话我就感到康雍乾三朝一百三十四年尽管他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存在着非常非常严重的不足,它不能被称为是盛世,传统观点在史学界认为汉唐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我们从西汉来说,西汉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3年,那么它的下限就是公元23年,离开康熙,1662年登基已经差了1600多年,开元盛世,天宝之乱是公元755年,我们就算750年那会儿算,那么到康熙登基1662年,也已经差了900年,就是说你差一千多年,差900年,这个人口它当然是大大增加,而且它这个农业发展它当然有很大提高,就是在唐朝开元年间,当时富到什么程度,河北河南这几个国家级的粮仓里边储备的粮食总共达到了9600万石,也就是说,国家的储备粮就够全国每个人将近两石粮食,这还不算大量的储藏在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当时一斗米只要五文,五个子钱,五个制钱,就是中间有那个方窟窿眼的,那叫开元通宝,就便宜到那个程度,那个米都到了烂掉的程度,而清朝,根据记载到了比乾隆晚一点儿,乾隆后边是嘉庆,嘉庆后边是道光,到道光年间的时候,由于人口过多,跟土地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人口很多,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说,汉朝和唐朝的盛世,它和当时世界上其它的强国来比较,是远远领先的,汉朝的时候,和它相媲美的,只有横跨欧洲北非的罗马帝国,也就是说,如果把汉朝的中国比作美国的话,它就是欧盟,这两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而且有的历史学家还认为,当时的罗马帝国还赶不上汉朝,那么强大,而唐朝的在世界上领先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说汉朝的时候还有一个可以跟它相媲美的话,唐朝是独一无二的,唐朝的时候疆域比现在几乎大一倍,现在黑龙江以北一直到乌苏里江以东,整个黑龙江的出海口,黑龙江北面广大的土地,那个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咸丰皇帝的时候被割让的,就是火烧圆明园以后,《中俄北京条约》被割让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三个法国,北边到贝加尔湖以北,到叶尼塞河这个下游,西边一直到波斯境内,整个现在中亚西亚那一代,我们知道李白就出生在碎叶,碎叶就是现在在哈萨克还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那个时候的疆域比现在要几乎大一倍,国力非常强大,所以汉唐的盛世从比较历史学的观点来看,它的确是够得上是盛世,因为它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所以有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隋唐皇朝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我说这个结论我是同意的,它不仅强大,而且先进。

    康雍乾时代和汉唐盛世它的主要差距还不仅仅在于经济,不仅仅在于它的强大,尤其是不仅在于它的经济,而是文化和精神,汉唐之所以一直被公认为盛世,并不仅仅由于它高居世界首位的物质生产水平,更重要的是汉朝和唐朝的精神生产,和精神面貌,我们知道,汉朝的皇帝,一般都比较注意纳谏,你就像刘邦,刘邦没多少文化,这个人比较粗鲁,爱骂人,刘邦称帝以后,那个陆贾,陆贾就跟他老讲《诗经》怎么说,《尚书》怎么说,这个刘邦就骂他,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乃公: 你爷爷 ,自称你爷爷 ,你爷爷居马上而得之,我是靠马上打天下,在马上打天下 ,而得这个天下,刘邦说“安事《诗》《书》” 哪用得着《诗》、《书》,陆贾就说,他说 你靠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你怎么能够靠武力来治这个天下,而且他说汤武,商汤和周武,商朝的汤王和周武王,逆取而顺守之,逆取,他们用武力反抗暴政,但是呢,以文治天下,他说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刘邦就面愧色,好, 他说那你把你说的那个都写出来,结果陆贾写一篇,刘邦看了以后,就拍案叫好,他连写了12篇,那就是有名的《新语》十二篇,后来就成了刘邦的施政纲领,刘邦就是这么个人,脾气虽然不好,他看不起儒生,但是他能听取意见,而且他的大臣就敢当面顶撞他,唐太宗更不要说了,魏征有时候提意见提得很厉害,有一次把唐太宗气得都几乎想杀他,所以在汉唐的时候,很重要一点,它有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些大臣们,都敢提意见,君主也能够比较虚心地听取大臣的建议,即使比较尖锐,他也能够接纳。

    杜甫有一首诗非常典型,杜甫赞美李白,咱们都耳熟能详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里酒家眠。 在长安街上哪个酒家上喝多了 ,睡着了,天子呼来不上船, 子称臣是酒中仙 。天子派太监来下诏了,李翰林你进宫去,皇上召见你,李白酒还没醒,皇上召见我才不去了,我是酒中之仙,结果我的文章里面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我就说汉唐的时候比较宽松,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所以杜甫就敢写这首诗来表扬李白,我说如果李白和杜甫生活在康雍乾时代,那不仅李白要灭族,连杜甫也没跑的,谁家藏了这个诗都杀了,我们知道,李白,他不是说嘛,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仗剑去国,辞家远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看看李白是多么自豪,多么自信,那么豪迈,我们在清朝两百多年,能找出一个李白这种豪迈,这种自信的诗人来吗,整个清朝没有一个文人有这样一种自信,因为什么呢,整个民族精神都被扼杀了,我们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才在一些诗歌当中,看到了一些豪放的感情,不过那是因为一些文人看到中国面临列强瓜分,吐露的悲愤之情。

    总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