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妨先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吧。我原来在超市买洗洁精的时候往往只是从货柜上随便拿一瓶,后来发现有一种洗洁精附带赠送洗碗布,于是便一直买那一种了。偶尔发现超市没有那种洗洁精,心里还会有一丝失落。一块小小的洗碗布实在不值钱,拿回家里也未必真能派上用场,但就是这个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买走了我的顾客忠诚度。
假设你正在超市买牙刷,琳琅满目的牙刷摆在货柜上任你挑选。最后你看中了其中几款牙刷,而这几款的外型、性能和价格都差不多,于是你一时不知道该挑哪一款好。如果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其中有一款附带赠送一小盒牙膏,我想你肯定会在零点零一秒之内做出选择。而这个时候你是否意识到:如果聘人单位是一个买牙刷的人,你就只是货柜上的一把牙刷,而你将凭什么让对方毫不犹豫地买走?
“买一送一”这种促销方式在商业领域早已屡见不鲜,那为什么不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求职应聘的过程中来呢?不过请别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要你带着另外一个人去应聘,面试的时候告诉用人单位如果聘用你就可以免费拥有另外一个劳动力。我的意思只是:请不要除了专长之外就一无所有。换句话说,你应该拥有专业以外至少一项特长。专业是你要卖的东西,而此外的特长则作为非卖品免费赠送。在别人只卖牛排的时候你却在卖牛排套餐,除了牛排之外还有色拉和咖啡奶茶。在价格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你想不热卖也不行了。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专长的有效性(2)
上文提及多个中文系的高材生同时应聘一个编辑职位,如果这些人在文字编辑方面势均力敌,要求的工资待遇也不相上下,那面试人员肯定就会从其他的方面来对应聘者加以挑选。如果用人单位是一家杂志社,偶尔需要从国外的网站上摘抄一些文章并翻译成中文予以刊载,而正好有一名求职者的英文水平非常突出,那就算这个求职者的中文编辑能力丝毫不占优势,他也肯定会被优先录用。又或者这是一家体育方面的新闻资讯网站,如果某位应聘者恰好对体育非常在行,国内外各大球星无不如数家珍,那只要他的文笔差强人意,应聘这份工作应该就如囊中探物了。
魏小姐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准备再学一门外语。经过分析之后,她觉得阿拉伯语是个冷门,但西亚那些国家因为有石油,已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地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比较频繁,所以决定认真学习阿拉伯语。后来她去上海浦东一家跨国大公司应聘,因为公司对英语要求很高,所以能进入复试的人基本上都是英语专业八级,魏小姐丝毫不占优势。复试的时候主考官问魏小姐有什么特长,她说除了英语之外还懂阿拉伯语。主考官一听便喜上眉梢,因为当时正巧有个西亚国家经济代表团来该公司洽谈贸易,急缺几名阿拉伯语翻译。主考官赶紧请来了阿拉伯语方面的专业人士,面试证明魏小姐不仅精通语言,而且还对阿拉伯国家的历史和风俗文化非常熟悉。最后她脱颖而出,直接担当洽谈会的翻译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关于专业以外的特长在应聘中的作用,下面这条2001年2月的“旧闻”也很能说明问题。
深圳市中心医院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卫生医疗单位首开先河,日前大摆考场,从16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医学院校的应聘学生中层层筛选出的150名考生全部参加会考。会考中,除了让考生通过业务、外语关外,还必须参加文艺、体育等特长考试。
据了解,为了保证考试全过程的透明和公正,考场全封闭,考官、监督人员等只有佩带专门的胸牌才能进入,条子、关系被拒之门外。而且录用考试特设了特长考试,把它放在与专业技能考试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对应聘毕业生的考核也进一步量化,基本知识20分、专业知识20分、临床经验10分、知识面20分、外形10分、资质20分。该医院人事科科长肖平介绍,考试分医学组、外语组和特长组,其中特长组分为文艺、体育和其他三组,考生的多才多艺让院方也出乎意料,每个人都身怀绝技,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甚至打拳、舞剑。中山医科大学的两个博士又是跳舞,又是下棋,最后还打起了太极拳。医院为此特请深圳市文化局文艺处李绍琴处长、深圳市原音乐家协会主席杨庶正主持考试。
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称,招考医生之所以要考文体特长,主要考虑医生的智商决定他的医术水平的高低,然而情商更重要,一个医生的综合素质将对他性格的塑造和待人处事态度有重要影响。因此考试正像在股市挑选潜力股,主要看他是否有发展潜力。
当医生最首要的自然是医术高明,可对于医学院的毕业生来说,如果没有专业以外的特长,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很难穿上向往已久的白马褂。医生如此,其他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可以打这样的比喻:工作职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好比是鸟的身体,而专业以外的特长就是鸟的翅膀。鸟无身体自然无法存活,但没有翅膀就无法振翅高飞。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做到“术业有专攻”,不断让身体变得强壮结实,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锻炼特长,不断丰满羽翼让自己能够有朝一日展翅高飞。
有一些特长是应聘者原本具有的,只是到了招聘会需要恰当地运用。小雅是一名文秘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去成都一公司应聘总裁助理的工作。小雅相貌平平,而跟她竞争同一职位的有一大群美女,有一些人的简历简直就成了一本精致的写真集。凭着突出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她终于进入了最后一轮复试。这次面试她的是总裁。总裁看了看她的简历,说:“我听人事部的说你非常优秀,可刚才我面试的几个人也相当突出,所以我想知道你相对她们而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小雅迟疑了一会儿,试探着问总裁:“请问能够喝半斤白酒算不算呢?”总裁一听,赶紧让人事部给小雅办入职手续去了。
可并非每个人都能喝半斤白酒,也不是在每个面试场合能够凭着酒量一剑封喉,所以,特长更主要的还是需要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锻炼。这种培养不能漫天撒网过于随便,必须要有针对性。如果今天去学萨克斯,明天去跳天鹅湖,后天又去摹临王羲之,到头来只会将自己变成一个“四不象”。我老家有这样一句俗语:如果你想抓住满山的麻雀,你就一只也抓不到。
培养特长还需要基于自身特点,不能太过理想化。如果让姚明去跳马,让李小鹏去对抗奥尼尔,不知会是怎样?如果某人五音不全却引吭高歌,或者红绿色盲却沉迷作画,就算他真有一天能够成为第二个帕瓦罗蒂或者梵高,那也绝对是事倍功半的事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四两亦能拨千斤;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千斤未必能拨四两。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很多老师唯一的本事就是误人子弟
五、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如果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怀疑是个印刷错误,如果你认为从不逃课是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表现,如果你只是担心老师点名而被迫乖乖地端坐在教室里,又或者你逃课是为了睡懒觉和上网聊天而成为“逃学威龙”,那么,接下来的这道菜你不妨尝一尝。
逃课的三大理由
大学里有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每次上课总是提前坐在了教室前排,记笔记也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他们认为逃课是不上进的表现,并觉得自己从不逃课的行为难能可贵甚至非常崇高。这种人完全就是在用读中学的思维读大学,能学到的东西恐怕比中学也多不到哪去。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
还有一些人属于“逃课游击队”,如果老师和蔼可亲并且从不点名就逃之夭夭,如果老师非常严厉或者每节课都有点名的雅兴,那就成了遵纪守法的一等良民。这种人还停留在“有组织,无纪律”的初级阶段,尚不能变被动为主动,所以无法享受逃课的乐趣。因为逃课缺乏目的性、系统性和主动性,所以很多该逃的课没逃,不该逃的课却逃掉了,得不偿失。
那究竟什么课该逃、什么课不该逃呢?为什么有一些课非逃不可呢?大致说来,逃课的理由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老师水平良莠不齐,很多老师唯一的本事就是误人子弟
美国学者罗尔斯是当代社会学的大师,也是杰出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以《正义论》一书奠定了在当代学术界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中国留学生吴咏慧曾经在哈佛大学听过罗尔斯的课,她在《哈佛琐记》一书中描述了课堂上的情景:“罗尔斯讲到紧要处,适巧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者图像,十分眩眼。”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罗尔斯教授讲完最后一堂课,谦称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能做独立思考,自己下判断。说完之后,罗尔斯缓缓地走下讲台。这一瞬间,教室里的全部学生立即鼓掌,向这位尊敬的老师致谢。罗尔斯本来就有点内向害羞,于是他频频挥手,快步走出讲堂。可是,在罗尔斯走出教室后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不衰。冬天拍手是件苦差事,吴咏慧的双手又红又痛,便问旁边的美国同学,到底还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说:“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
这样的场景对于当今中国的大学生来说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了。我想大部分中国的大学生也愿意像哈佛的学生那样“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也愿意为罗尔斯这样的学术大家献上经久不息的掌声,可是,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就看不到这一幕呢?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罗尔斯。
中国不但没有罗尔斯,而且连小罗尔斯、小小罗尔斯都没有。大学的围墙纷纷倒下,学术和商业之间的藩篱也轰然倒塌。大学纷纷变成了出售文凭的工厂,大学老师也纷纷变成了出卖学术良知的商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逃课便成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无奈之举。学生没有权利选择优秀的老师,但他们有权利拒绝一切学术投机分子。对于一名交了大笔学费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作为一名消费者最起码的权利。
大三的时候,我们一位专业课老师是个所谓的著名教授,他上课非常威严,对学生也要求极为严厉,不但每节课都要复习一下全班同学的名字,而且还经常检查我们的笔记。他念讲义的速度一慢下来,大家就得赶紧做记录员,如果谁无动于衷,这位老师就会恶狠狠的盯着他,恨不得用眼睛吃掉不记笔记的学生。我就被他盯过很多次,起初还以为是我上辈子欠了他两百块钱忘记还了。
这个老师的讲义明显已经用了多年,说不准现在还用来念给我的师弟师妹们听呢。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找到了一本很多年前出版的书,书上的内容跟这个老师上课的内容一模一样,而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我们老师,所以我敢断定: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完全就是在念别人写的书,而且年复一年。
当时我心里既愤怒又激动,决定好好利用这本书。我和同学好歹是学政治的,平日在课堂上学了那么多关于政治斗争的方法和谋略,如今终于可以牛刀小试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们拿出那本书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怎么被人剽窃了呀?而且这个家伙太缺德了,虽然天下文人一大抄,但也不能一字不差啊!要不我们去向学校反映一下,让学校起诉这家出版社和这个冒牌作者,让法学院的教授集体出动来维护您的权利,您觉得如何呢?”
听我们这么一说,老师早已如临大敌,只好摆出一副非常大度的样子,说不想跟这种学术界的小人计较。我们赶紧接着说:“老师您真是拥有学术大家的胸襟啊!如果这种剽窃您的学术成果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我们肯定学不到什么东西,期末考试恐怕全班不及格。幸亏我们有您这样的好老师,所以我们每次上课都能受益匪浅,相信期末考试也一定能够得高分。老师,您说是不是呢?”老师明知道我们是在威胁他,但也只好尴尬地微笑着点头。
此后我们再也不怕他点名了,全班同学都变得“有组织,无纪律”,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