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也行。比如说“许多大树都有枝叉,许多大厦都有砖瓦,顶天立地一部百家姓,每个姓氏都有子孙万户千家”这样也可以。接了电话我就想,他老爷子为什么要“许多大树都有许许多多枝枝叉叉”?为什么“每个姓氏都有许许多多子子孙孙千家万户”还嫌不够,最后还得再加上个“万户千家”? 因为这里有形象的暗喻在里面,乔老爷子确实是故意这么写的。
这种暗喻,从形象上给人延绵不断、千秋万代的感觉,所以我就暗下决心,我不但一个字都不改他的,而且还要让这个歌能唱。我给大家唱唱:(唱)
许多大树都有许许多多枝枝叉叉,
许多大厦都有许许多多砖砖瓦瓦。
顶天立地一部百家姓,
每个姓氏都有许许多多子子孙孙千家万户万户千家。
也许近在咫尺,也许远在天涯。
五湖四海飘香,遍其都在中华。
作出文章千万卷,普天下的炎黄子孙都是一家,
普天下的炎黄子孙都是一家,都是一家。
这首歌其实是很不好谱写的,必须要熟练地掌握词曲之间的关系。要使唱的比念的还流利、顺畅,就必须要注意打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里面还要有很多民间音乐元素作基础。比如“顶天立地一部百家姓,每一个姓氏都有”,音乐插不进去,但是用说唱音乐的剁句,立刻就解决了:(唱)“顶天立地一部百家姓,每一个姓氏都有许许多多子子孙孙千家万户万户千家”,这样是不是比念的还要更清楚一些?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创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电视剧《说聊斋》的音乐创作也折腾得我够呛。“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怎么唱呀?我忽然想起乔羽给我打电话时的山东腔:立平啊,这个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我一下子觉得这个口音本身就非常有特点,我就在创作中完全用山东话来演唱,就非常流畅了:(唱)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都到那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很多山东同志听了很喜欢,说也没用吕剧(山东地方戏剧),也没用民歌,怎么就是山东味?我在创作中,将语言与音乐的元素相结合,灵活运用技巧,仔细打磨,另走一路,有时也可能收到奇效。
音乐与生活歌曲创作(4)
但是只有技巧还不够,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最后,我想用一点时间,谈一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创作。
《红楼梦》音乐大家已经听得比较多了,我不想说太多,但是我不讲这个又好象又有点缺憾。采访时总有人问:你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我知道人家就希望我说是《红楼梦》,可是我就不愿意那么说。我总是说:我最满意的作品希望是下一个。但事实是,《红楼梦》的音乐创作在我的一生中,是经历的时间最长,投入的感情最多,也最写得我山穷水尽的一部。最近有人问我,听说要重拍电视剧《红楼梦》了,你还写不写?我说我不写,不是我不想写,而是我写不了。因为在创作《红楼梦》的音乐时,我已经倾其所有,我王立平就这么点能耐,能发挥的全都发挥了。如果我再写出来的东西跟现在的这个一样,那丝毫没有任何意义。可是要想写的不一样,我又确实不知道应该如何写。应该说《红楼梦》的音乐创作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是感受非常深刻、创作极为艰难的一部,在我的作品中,这的确是写得最辛苦、最劳心的一部。
那时是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视剧《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的夫人说她先生正在准备拍摄《红楼梦》,问我有没有兴趣写《红楼梦》的音乐?如果有,她可以给我递个话,那时我还没有见过王扶林导演。我这是第一次这样主动地毛遂自荐,我说我特别有兴趣,我非常愿意写。后来在导演约见我时我向他表示,我们都处在人生的红烧鲤鱼中段,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小的时候干不了事,老了以后又干不动事,而有点经验了又还没老,真正能干事的时间也就是四、五十岁这么几年,我把它叫做鲤鱼的红烧中段。我说这部戏一干好几年,我们谁也别委屈了谁。王扶林导演和剧组给了我一次机会,让我向包括正副导演、编剧、美工在内的全体主创人员,阐述我对《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理念。
我用了整整一个单元的时间,谈了三个问题:我对《红楼梦》的认识;我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理解;我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音乐设想。我就是这样通过一次考试和答辩并得到认可以后,才确定了由我来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创作音乐。我很感谢导演和整个摄制组及有关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
自从我开始《红楼梦》的音乐创作以后,我就非常羡慕编剧,因为有原著,什么样的人物、故事都有原著可以依托;我也羡慕服装、化装、道具,因为穿什么样的服装,剧本里写得清清楚楚;应该是什么样的化妆,书里也有描绘;道具就更好办了,连吃的东西是如何做的都写得明明白白。唯独没有音乐,翻遍了整部《红楼梦》不见一个音符。所以我说电视剧《红楼梦》中只有音乐创作,才真正称得上是无中生有。
接下这个工作后,我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读《红楼梦》的原著。尽管我有很多想法,也有创作的冲动,但是真到下笔写的时候,脑子里仍然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一个音符都没有。所以一年多没有动笔,就是看书、想事。
我首先选择了《枉凝眉》来做主题歌,第一,因为这首词体现了宝、黛的爱情主题: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第二,它预示了悲剧的结局: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第三,它可入乐,是首可以唱的词。就这样从1982年底一直拖到1984年,才把主题歌写出来,算是投石问路。
关于请什么人演唱主题歌的问题,导演和剧组都很尊重我的想法。我想请个大家不熟悉的人演唱,导演组表示同意,选演员时我是完全违背常规的。后来有人说,当初他们很不理解,北京有这么多歌唱的名家,这么多专业的人士,外地也有名家,也有专业人士,而我却偏偏请了个外地的陈力,并且还是业余的,说大家都很不理解。但是在听了陈力的演唱以后,大家才明白了我的用心。
《红楼梦》的音乐应该是一种只属于《红楼梦》自己的、独特的、有如一种方言的、全新的音乐风格,没有人创作过这种风格的作品,更没有人演唱过这样的作品。而每一个成熟的歌唱家都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让他们改变自己的演唱将的非常困难的。那么由谁来演唱?在现有的歌唱家中没有现成的、合适的人选,须要用全新的人来重新打造一种全新的演唱风格。我觉得这个新人应该是有条件、有素质,但是演唱习惯和风格又尚未形成、没有被固定化。我专门用三年的时间、专门为演唱《红楼梦》培养了业余歌手。
现在都讲精品意识,其实仅有意识还不够,还要有精品政策。《红楼梦》摄制组当年就给了我精品政策:任由我挑人、提要求。陈力进组时先让她试唱了别的歌,觉得还可以,但是不成熟,就让她每天读书,还给了她角色让她试着演戏,就是想方设法让她进入《红楼梦》。我从试唱练耳等基本乐理这方面帮助她,帮她理解《红楼梦》和每一首歌曲。她进步很快,她唱的每一个字、一个音,虚实、停顿、拖腔等等,都是一句一句、一点一点精心设计出来的,这样下了功夫之后,才有现在大家听到的这个电视剧《红楼梦》的歌曲,这些歌曲唱了三年啊。
另外,作为音乐创作的《红楼梦》来说,我首先进入的不是音乐层面。我说过进剧组时我阐述过三个问题:对《红楼梦》的理解;对《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设想;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音乐构思。其中对音乐的构思我当时提出了八个字:满腔惆怅,无限感慨。这似乎就像是一个推、拉、摇、移的镜头,有时候要推进去,呈现为特写镜头,描写此人、此事、此情、此景;有时候却要拉出来,纵观整个大的社会背景,通览整个时代。不但是曹雪芹和曹雪芹笔下人物的惆怅和感慨,还是我们今天的编、导、演等创作人员的惆怅和感慨,还要成为观众们的惆怅和感慨。唯有如此,才能深入人心,感动观众。用音乐搭起一座桥,把历史与现实两个不同的时空、把编、导、演和观众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在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在于认知的困难。《葬花》是我写得最困难的一首曲,用了大约一年零八、九个月的时间。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取舍原词。曹雪芹的《葬花》词很长,他是下了大功夫的,如果要完整地演唱下来,一集四十分钟就别演其它的内容了。而如何选取他词中最精华的部分,把最重要的句子接在一起,还要能前言搭后语,而不能驴唇不对马嘴,同时还得能唱。第二个问题是我不停的思索,曹雪芹怎么会对林黛玉如此偏爱?
音乐与生活歌曲创作(5)
开始写《葬花吟》时,受以前戏剧电影的影响,总是在葬花悲情的圈里打转转,总是觉得意犹未尽,总是感觉还有什么东西我没有找到、没有表现出来。我每天都看着这个词,它就摆在我的桌子上,我经常对着它看到发呆的地步。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整个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创作我用了四年半的时间。现在回忆起来,那么长的时间其实大部分是用来思考。
忽然,有一天再读《葬花》,看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我突然觉得眼前一亮,意识到以前理解的“低头才能葬花”是不确定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仅仅是在低头葬花,更是在昂首问天,有一种天问的寓意。这恰恰是破句的地方。这么一来,这句话就成了这首曲子的最高潮,同时也是所有《红楼梦》音乐的最高潮。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创作的“眼”。特别是我在“天尽头”的乐句上打了几声闷鼓,我觉得这是在替曹雪芹和林黛玉及曹公笔下的那些姣好的女子出了一口闷气。就这样,这首曲子写成了。
所以我认为,《红楼梦》的音乐要具有超脱的、形而上的感觉,我已经不仅仅是写宝、黛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是写曹雪芹笔下整个悲剧性的社会环境及社会制度,是对整个《红楼梦》主题的一种升华、一种概括。所以我在创作《红楼梦》音乐的过程中,是我深入思考和反复酝酿的过程,是解味、品味、体味的过程,这确实是我人生经历中难得的一段体验。
几十年创作的艰难经历,使我真切地体会到,艺术之路没有快捷方式,仅靠天资、才华、甚至加上勤奋还不一定能使你成功,更须要的是老实做人,诚实做艺,永远不要取巧。宁愿把那条最远的路当成快捷方式,什么时候都别忘了要当个好人。
最后我想给大家献上一首我还没有谱曲的小词“好人不吃亏”。其实我们知道好人是吃亏的,好人很难做。所谓好人,是要有容人之量,要有奉献之心,但我还是要说,从整个人生的意义上讲,好人不吃亏。
我愿意把这首歌词作为今天我们大家交谈的一个结束,也愿意与大家共勉。我们搞创作,要有人文的关怀,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唯有这样作品才有力量,才有可能在人们的心里产生共鸣,才能发生作用。就是要用真情去创作,真诚地面对生活。
《好人不吃亏》:
人生一百岁,就是一座碑,从头刻到尾,谁也别后悔。
头上顶着雷,脚下淌着水,就算得便宜,又能有几回。
朋友待朋友,真情最可贵,诚心换诚心,才是大智能。
多出点力气,多受点劳累,少招点烦恼,少惹点事非。
与人常为善,问心才无愧。做人就得做好人,好人不吃亏。
谢谢大家。
2004年6月16日
于中华文化学院萃园
《红楼梦》的意蕴《红楼梦》的意蕴(1)
叶朗
叶朗:1938年生,浙江人。著名美学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艺术学系系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教育部哲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