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将罗马城一分为二,河的西侧是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梵蒂冈,东侧就是传说中罗马城市国家建立的发源地,即以帕拉蒂诺山为首的七座山丘。最近,台伯河上的古罗马码头和库房被人们挖掘了出来,大量历史遗迹堆积在附近的台斯塔西奥山,向人们展示古代港口的平凡生活,其中主要是装运食物的双耳细颈椭圆土罐——古罗马曾使用这些容器达数百年之久。
奥古斯都大帝陵墓的遗迹是一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它在台伯河边清晰可见,并且和拱卫阿若·帕西斯·奥古斯都的平行六面体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台伯河边另一座壮观的陵墓是哈德良陵,它由皇帝亲自设计并指挥建造,作为皇帝本人及其继承者的安息之地。公元3世纪时改建成堡垒,并入奥里略大城墙之内,作为阻止西哥德人和东哥德人入侵的要塞。公元590年,罗马发生瘟疫,据说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看到预示着瘟疫行将结束的神奇景象:大天使米伽勒展翅飞临皇陵顶部,并且正在插剑入鞘。于是皇陵顶上哈德良皇帝的塑像被圣洁的天使取而代之。从此教皇把它变成城堡,后来又改成华丽的宫殿,“圣天使堡”是它的新名字。横跨在台伯河上的石桥与红砖砌成的“圣天使堡”相连,桥上遍布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雕像。
在中世纪,每当罗马受到外敌入侵时,“圣天使堡”就成为教皇最方便的避难所。因此教皇下令在梵蒂冈和“圣天使堡”之间修筑一道墙,从外边看是一堵墙,而从古堡内部,可以看出这堵空心墙实际上是一条暗道。教皇克莱门特七世1527年曾经通过这里避难,当时,罗马城受到了查理五世国王军队的洗劫。那可能是罗马历史上最痛苦的时刻,因为袭击这座古都的不是未开化的蛮族,而是凶残的基督徒军队。
阿皮亚古道上,车轮留下的深深压痕穿过了罗马的乡村,道路两旁排列着柏树和地中海松,还有一些壮观的古墓遗迹,其中以塞西利亚·迈特拉的圆柱形坟墓最为有名。古人依照习俗将死者葬在城外人来人往的地方,向行人表明“他们也总是要死的”。神话中贺拉斯三兄弟和库里阿斯三兄弟决斗的地方就在大道的分岔处,那里有两座小山包,似乎代表了古道旁最早的安息者。
公元3世纪,奥雷连皇帝修建了一道圆形城墙保卫罗马免遭蛮族的袭击,这些保存相对完整的城墙上嵌有壮观的城门。在圣塞巴斯蒂安城门的后面,有一幢庞大的建筑,共有三个毗连的大厅,里面有上千个盛放骨灰的壁龛。高大的城门标志着古代阿皮亚大道的起点,这条最重要的大道在4世纪建成,横穿罗马半岛,一直延伸到600公里外的布尔迪西港,通过它把罗马和希腊连接了起来。
庞杂壮观的墓地挤在大道两旁,圣·克里斯托和圣·塞巴斯蒂安的地下坟墓笼罩着阴森而神秘的气氛,这些公元1世纪时基督教的圣地是早期基督徒秘密仪式的地下见证者,后来则成为朝圣者向往的殿堂。
第四节:神话广场
在市中心,到处都有古罗马建筑和后世建筑并肩屹立。议会大厦所在地契基宫前的科隆内广场上,矗立着马可·奥拉利乌斯圆柱,它和图拉真圆柱都是古罗马雕塑中最具创造性的精品。
供奉罗马诸神的万神庙,因为它的设计比例、规模以及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弯顶,成了古罗马建筑最重要的丰碑。最初建筑万神庙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奥古斯都远征埃及的伟大战绩,前廊顶上刻着执政官阿葛利巴为祈求神明保护朱利亚家庭而修建此庙的铭文。公元80年的一场大火后,亚得利亚诺皇帝对它进行重建;在公元3世纪时,又由塞蒂米奥·塞维罗和卡罗卡拉皇帝加以整修。后来这里被改为天主教堂,并且从地窟中迁移过来许多位殉道圣人的遗骸,以此命名为殉道圣人们的圣玛利亚教堂。正是因为改变了名称,才使这座古老的异教神庙保存下来。
神庙的前廊有16根完整的花岗石石柱,呈玫瑰色和灰白色,这些都带有浓厚的希腊色彩,但在它的后部却是罗马的圆形建筑,这表明当时的设计者是想把国内外建筑风格圆满地结合起来。神庙正面的三角墙上,从前有一幅铜刻浮雕,描述神与巨人们的战争,而前廊的天花板以前也是用铜板遮盖——这些重达45万斤的贵重金属由教皇乌尔巴诺八世取下交给伯尼尼,用来熔制圣彼得大殿内祭台的铜制华盖和其他装饰品。
阳光从穹顶上的洞孔射入大殿,仿若神明降临,这种肃穆庄严的感受,即使是圣彼得大教堂也未必能有。周围共有七座壁龛:正前方壁龛中原有焦维报复者的雕像;也曾惩罚了那些谋杀凯撒的凶手们;其他的壁龛内有战神雕像、罗穆路斯、艾内亚、朱利奥和朱利奥·凯撒的雕像;其他的神像和英雄像都供放在壁龛之间的空隙内。旧有的古庙只遗留下了那些黄色的华贵石柱,使人们得以窥视当初庙宇富丽堂皇的景象。
如今,被改建成教堂的神庙为这里美丽的广场、喷泉、色彩各异的房子和质朴的建筑提供了绝佳的衬托背景。
公元1世纪末,罗马皇帝多米斯亚诺在尼禄时期的圆形剧场旁兴建了一座大型露天运动场,至今仍可辨认出的长达l60米的竞技跑道变成了今天的诺瓦纳广场。几个世纪后,广场成为了游戏、比赛和游行的场所。诺瓦纳广场的椭圆形轮廓会让人联想起船壳,17世纪到19世纪时,广场常常被灌满水,王子和教士贵族们在烟花的衬托下游船玩乐。诺瓦纳广场和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为了一体,让人觉得它的美是永恒的。伯尼尼设计了河边的喷泉,博罗米尼则设计了充满曲线和动感的圣·阿格尼斯教堂。广场上还保存着许多珍贵雕塑的遗迹,象征着世界角落的四座雕像演绎着尼罗河、恒河、多瑙河和拉巴拉他河的浪漫情怀。
罗马有丰富的水资源,所以很久以前古罗马人就修建了巨大的喷泉,清澈的泉水均来自古老的水道。恢复了古罗马传统的教皇们疏浚了古代的河道,并且建起了正面点缀着迷人雕塑的巴洛克风格喷泉。特里维喷泉也许是所有喷泉中最著名的一座,它显示了海神得胜的景象。扬蹄奋进的骏马、神像、岩石、树木和拱顶构成了壮美的史诗,泉水从其间飞花溅玉般喷涌而出。映衬喷泉的背景是一座同样气势非凡的宫殿,广场狭小的空间也突出了喷泉的整体效果,当人们穿过广场周围迷宫一样的小道,突然看见广场时,更会觉得喷泉气势磅礴,让人叹为观止。
罗马教廷特有的巴洛克风格,同样也是罗马不断演变的城市规划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规划基于两个理念:舞台布景式的建筑以及开阔空间的不断出现。18世纪的西班牙式长台阶把山顶的教堂同西班牙广场连接了起来,广场从山脚下展开,一直延伸到康德第街的狭窄小巷里。西班牙台阶的顶端是建于1502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时期的三位一体教堂,这道壮丽的台阶景观同时也把城市的不同部分巧妙地连接了起来。这里不会因为单调的阶梯而使人感到厌烦:春天,长台阶上会摆满鲜花,其中的杜鹃花来自温室;夏天的这里则是迷人的时装表演的外景地。
台阶下的巴卡西亚喷泉是又一座充满灵感的巴洛克式喷泉,它由伯尼尼的父亲设计,很容易让人回想起停泊在台伯河上老泰普特码头的航船,而西班牙长台阶的设计者也正是从这些船上汲取的灵感。
在罗马,喷泉无处不在,最隐秘的角落和最开阔的广场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帕奥拉喷泉以一种慑人的气魄屹立在吉安尼柱顶端,俯瞰着罗马城。塔斯泰维尔区的圣玛利亚广场上也有一个喷泉,广场周围是古罗马的平民区、手工艺人和船夫的聚居区。今天,在塔斯泰维尔阴暗的小巷间和充满生气的广场上,工匠区的特征已经因为高级商店和旅游者的出现改变了。
康德第街和平行的弗兰弟那街都通往西班牙广场,这里一直是人们散步和购物的首选去处,因为不需费力就可以找到从巴黎的蒙田大街到纽约的第五大道,以及最典型的米兰蒙特纳玻利昂街,那些排列在世界最著名的商业街两侧的时装店和珠宝店。这些街道笼罩在一种非常含蓄的优雅氛围里,建于1760年的格雷科咖啡屋是这里众多景点中的一处,当年,这里经常有国外的名人光顾,诸如歌德、叔本华、斯汤达、李斯特和瓦格纳,当然也少不了19世纪和zo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
德尔·波波罗广场是城市规划的杰作,也是罗马城的一个骄傲。广场位于平西诺山下,是三条街的交汇处。这三条街呈三叉戟型排列,分别通向西班牙广场、威尼斯广场和台伯河。这里由吉瑟普·维勒迪尔在19世纪初设计,广场中心竖立着一块从海里奥玻利斯运来的埃及方尖碑。他还设计了一系列平台和斜道,把广场和平西诺山连接起来。
在犹太人聚居区,到处可以看到古罗马建筑和现代建筑混杂在一起。人们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改造那些古代建筑,赋予它们新的建筑结构。通过这种方式,烟草摊和天竺葵的花瓶就从2000年前的古代铭文和古罗马人半身像中间冒了出来。同时,罗马神庙的石柱和市场点缀着毫不起眼的人行道,小饭馆也在路边支起了露天的桌子。在喷泉、雕塑以及曲折迂回的建筑物中间,气氛欢快的露天饭店和行人交汇到了一起。即使人们还不知道周围这些建筑的名字和意义,也能有一种安全感,同时为这一系列人间奇迹而激动不已。
第五节:宗教圣殿
基督教时代的罗马继承了帝国都城的全部宗教功能,并于16世纪建成了它的标志性建筑:圣彼得大教堂。据说当时天主教的正统地位受到新教的挑战,于是罗马教廷强制规定了一套统一的教堂建筑标准,以便和基督教只有一个指导者的信条保持一致。圣彼得教堂威严壮观的穹顶,让人相信它就是教堂之母,就是从这里,教皇和圣徒们把赐福撒向了四方。古罗马建筑艺术在教堂正前方的广场上达到了巅峰,它由伯尼尼设计,在两组半圆形的大石柱柱廊、一座高插云霄的红色花岗岩方尖碑以及两座巨型喷泉的衬托下,教堂及广场构成极为壮观的景色。这里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中心,也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宝库。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圣母怜子像”是备受折磨的母爱的原型,作者赋予圣母以凡胎肉体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和感情,洋溢着静谧而又圣洁的美丽气质。大殿中的金色华盖是伯尼尼耗时9年建造而成的巴洛克式建筑,繁复的黄铜装饰华丽中不失优雅,精巧中尽显庄严,是天堂荣耀在人间的象征。华盖下是教皇做弥撒的圣坛,点缀以大理石雕塑和黄金饰物。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中,还有许多16和17世纪最精美的雕塑。
大教堂后面就是梵蒂冈的花园和宫殿,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由教皇全权管辖。在梵蒂冈宏伟的美术馆里,保存有教皇们在过去5个世纪里收集的各种艺术品:有古代的雕塑精品,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巨幅壁画。教皇庇护四世的16世纪宫殿,就坐落在葱郁的花园里,它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君主们的生活和高雅品味——当然,教皇也是君主之一。
透过阿万提诺宫大门的锁孔向外看,人们能欣赏到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最壮观的一幕。在那些小山上,马尔他骑士团典雅高贵的别墅保存完好,和普雷奥拉托教堂一起俯瞰着山下的花园和古罗马的长方形会堂。这些小山起伏的轮廓永远是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灵感的源泉。在德尔·普雷奥拉托教堂里,人们能看到许多18世纪的奢华陈设,其中还包括皮尔兰尼斯的一些经典作品。
罗马有数百座属于巴洛克风格的穹顶,无数的广场、喷泉和布景更是为巴洛克风格增色不少,这种风格也同样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胜利的产物和工具。教堂受到早期人文主义的影响,加上16和17世纪艺术家天才般的创作,把罗马变成了各个时代城市规划的样板。
和许多罗马建筑一样,马焦雷大教堂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建于5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时进行了扩建和装修,文艺复兴时期又做了重新装修。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又增建了西斯汀和保罗因这两座巨大的礼拜堂。教堂的正面装饰是18世纪加上去的,金色的天花板是用15世纪末从美洲运回的。第一批镀金的半圆形壁龛上的拼贴画则创作于13世纪末。
教皇的罗马和君主们的罗马一样壮丽辉煌,它的长方形大堂见证了教会的无上权利,以及用艺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