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西夏史-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西夏势成而灵州永固矣。盖平夏以绥、宥为首,灵州为
腹,西凉为尾。有灵州则绥宥之势张,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②。
说明凉州也同灵州一样,对西夏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李继迁攻占凉州之后,不免志骄意满,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凉州吐
蕃六谷族大首领潘罗支,联合者龙族,事先设下埋伏,然后伪装愿意归
⑤ 《长编》卷51,咸平五年正月甲子。
① 《宋史》卷258,《曹玮传》。
②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集》卷38,《横山疏》。
③ 《长编》卷51,咸平五年三月癸亥。
④ 《宋会要辑稿》第195 册,《方域》21 之21。
① 《长编》卷55,咸平六年十月癸未。
② 《西夏书事》卷7。
降,并请继迁亲自前去受降,继迁与其谋士张浦等商议是否接受投降。
张浦认为潘罗支请降有诈。他道:
“兵务慎重,贵审敌情,罗支倔强有年,未挫兵锋,遽尔降顺,
诈也。不若乘其诡谋未集,一战擒之,诸蕃自伏。”
但继迁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反驳道:
“我得凉州,彼势已促,力屈而降,何诈之有?况/TITLE》杀降
不详,尔勿疑,以阻向化之心”①。
继迁推诚不疑,欣然前往,结果遭到伏兵的突然袭击,大败奔回,“至
灵州界三十井死”。时为公元1004 年(景德元年)正月二日,终年42
岁,庙号太祖,墓号裕陵。其统一河西的未竟事业,由其子德明、孙元
昊相继完成。
六、对李继迁的评价
总之,继迁初步统一党项羌诸部,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以及
发展商业贸易,对于巩固重建的夏州政权,使党项羌族自立于民族之林,
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统治境内人民的生活,无疑起了重要的历史作
用。
至于继迁代表党项农牧主的利益,为了满足他们对土地和财富的贪
欲,不断对宋发动掠夺性的战争,既给宋朝沿边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
党项人民带来了危害,因此,是应当否定的。当然,从总体上看,李继
迁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在西夏的历史上,仍然是一位值得肯定的历史
人物。
第六节 西夏立国基础的奠定
李德明为继迁妻野利氏所生,小字阿移,生于公元981 年(太宗太
平兴国六年),卒于公元1032 年(仁宗明道元年),享年52 岁。史称
德明“深沉有器度,多权谋”③,“精天文,通兵法”①。公元1004 年(真
宗景德元年),德明嗣位,时年23 岁,称定难军留后。李德明在位虽然
时间不算太长(仅29 年),但由于他执行了一条保境息民,发展生产,
同辽、宋友好,以及统一河西的正确路线和方针,使西夏社会得到了较
快的发展,从而为西夏国家的建立进一步制造了条件。
一、与宋缔结和约,保境息民
公元1005 年(真宗景德二年)春,宋政府在同李继迁长期进行战争
后,决心改变对西夏实行“姑务羁縻,以缓战争”②的方针,即实行罢兵
息民,以财货爵禄笼络西夏统治者,并主动向德明提出了媾和条件:
“许德明以定难军节度、西平王;赐金帛缗钱四万、茶二万斤
(按此数有误。据吴天墀先生《西夏史稿》增订本408 页—409 页的
① 《西夏书事》卷7。
② 参阅拙作:《论李继迁》,载《西北民族研究》1994 年第1 期。
③ 《西夏书事》卷8。
① 《西夏书事》,卷9。
② 《长编》卷63,景德三年五月庚申。
分析与考证,准确的数字应是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茶二万
斤);给内地节度俸;听回图往来;放青盐禁,凡五事。而令德明
纳灵州土疆,止居平夏;遣子弟入宿卫;送略去官吏;尽散蕃汉兵
及质口;封境之上有侵扰者禀朝旨,凡七事。”
即宋保证做到封德明为王,给他金帛缗钱等五项,同时要求德明做
到归还灵州,遣子弟宿卫等七条,作为交换条件。这些条件德明同意其
中大部分,“惟以子弟人质及纳灵州为难”,因为德明不同意归还灵州
和以子弟入质,因此,真宗也就取消了向西夏开放青盐的禁令。“故亦
禁如旧”③。经过多次讨价还价,最后求同存异,于公元1006 年(景德
三年)九月,正式签订了和约。
这个和约的签订并非偶然,从西夏方面看,德明之所以同意签订和
约,原因有三:第一,与夏州政权因李继迁长期对宋战争而陷入困境有
着直接的关系。“贼境艰窘,惟劫掠以济,又藉夏、银、宥州民之丁壮
徙于河外,众益咨怨,常不聊生”①;第二,与继迁临终遗嘱有关。“李
继迁兵败,为潘罗支射伤,自度孤危且死,嘱其子德明必归宋曰:‘一
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继迁卒,德明纳款”②。说
明同宋和解是继迁临终前就已商议好的既定方针。德明同意签订和约,
只不过是对那个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即所谓“表守遗言,誓修职贡”③
罢了;第三,与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有关。由于“澶渊之盟”的订
立,使西夏暂时失去了政治上的声援。如果德明继续对宋战争,将会使
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由是西夏失牵制之谋,随亦内附”④。
从宋朝方面看,这个和约的条款,虽然是宋方主动提出,但并非一
帆风顺。如知镇戎军曹玮就曾提出反对意见。曹玮上疏云:
“继迁擅河南地二十年,边不解甲,使中国西顾而忧。今方其
国危子弱,不即擒灭,后更盛强难制。愿假臣精兵,出不意,捕德
明送阙下,复以河南为郡县,时不可失”。
只因“朝廷方欲以恩致德明,寝其书不报”⑤。也就是说,当时宋真宗已
经定下了同西夏和解的决心才算作罢。因此,这个和约的签订,是宋主
和派战胜主战派的产物。
景德二年的和约,是宋夏之间缔结的第一个和约。这个和约给夏州
地方政权带来了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它对医治李继迁所造成的战争创
伤,巩固夏州政权,以及发展社会经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同宋缔结和约后,德明为了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巩固夏州政权,
一方面接受宋朝对他的加官晋爵,当一名“不侵不叛之臣”①。如公元1006
年(景德三年)十月,“宋以赵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给俸
③ 《宋史》卷466,《张崇贵传》。
① 《长编》卷55,咸平六年九月壬辰。
② 《宋史》卷282,《向敏中传》。
③ 《西夏书事》卷11。
④ 《宋史》卷281,《论赞》。
⑤ 《长编》卷63,景德三年五月辛亥。
①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集》卷38,《横山疏》。
如内地”②。德明欣然接受;另方面,德明一刻也没有忘记主动向辽讨封,
同辽继续保持联盟关系。“辽夏遣金吾卫上将军肖孝诚赍玉册金印,册
为尚书令、大夏国王”③。同宋缔结和约,接受其册封,可以通过朝贡贸
易等途径,得到大量经济上的好处,而同辽继续结成联盟,接受辽的册
封,不仅可以得到辽的政治上的声援,增加对宋讨价还价的砝码,而且
对于消除其统治境内少数民族因继迁之死而产生的观望、惊疑之心,也
起了一定的安定作用。史载:
“德明嗣职期年,未膺封册,蕃族多怀观望。行军司马赵保守
言:‘国家疆宇虽廓,自西凉扰乱,先王(继迁)被害,蕃人惊疑,
若不假北朝(辽)威令慑之,恐人心未易靖也。’德明遂遣保宁献
方物契丹,以请册封。契丹主曰:‘此吾甥也,封册当时至。待保
宁加礼回’”①。
表明德明主动讨封,完全是为了适应其内外形势的需要。
德明在接受宋辽册封的同时,为了稳定其内部,还加强了他的统治
机构,尤其注重对军事指挥机构的健全。史载:
“以左都押牙张浦兼行军左司马,绥州刺史赵保宁兼右司马,
指挥使贺承珍兼左都押牙。刘仁勖为右都押牙,破丑重遇贵为都知
蕃落使,白文寿、贺守文都知兵马使,何宪、白文赞为孔目官,郝
贵、王旻等为牙校;复以李继瑗为夏州防御使,李延信为银州防御
使,其余升赏有差”②。
从这份对官吏任命、安置的名单看,不仅可以看出德明对人才的重视和
重用,而且还能看出其苦心经营的具有蕃汉联合统治性质的夏州地方政
权,在继迁的基础之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二、西攻回鹘,南击吐蕃
李德明在其统治期间,一方面十分注意其内部的安定,搞好同宋辽
的关系;另方面,为了扩大其已经感觉不够的领土,还竭尽全力西攻回
鹘,南击吐蕃,为夺取河西走廊地区而“经谋不息”③
回鹘又称回纥,即今天维吾尔族的前身。北宋初年,回鹘可分为甘
州、沙州、西州数种,其中以甘州回鹘地近西夏。甘州(今甘肃张掖市
北)回鹘是河西地区的主要割据势力,其族分布范围较广,并有一支精
锐的军队。“本国东至黄河,西至雪山,有小郡数百,甲马甚精习”①。
境内水草丰美,宜农宜牧,除盛产良马外,还产玉器、镔铁、剑甲、琉
璃器等,早为继迁、德明所垂涎和觊觎。
德明为了夺取甘州,先后五次调兵遣将,简要战况如下:
公元1008 年(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德明命张浦率领骑兵数千攻打
甘州,其可汗夜落纥(一作隔)出兵抵御,张浦不能取胜。同年三月,
②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③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① 《西夏书事》卷8。
② 《西夏书事》卷8。
③ 《长编》卷139,庆历三年正月乙卯。
① 《宋史》卷490,《回鹘传》。
又命万子等军主率领本族之兵,准备偷袭甘州,不料中了回鹘的埋伏,
死伤惨重,惟万子军主落荒遁走。
公元1009 年(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德明再派张浦率领精锐骑兵2
万攻打甘州,可汗夜落纥亲自率军抵御,双方相持近半月,甘州守将翟
符守荣乘夜突然袭击,张浦大败而回。同年十二月,德明亲自攻打甘州,
因白天见恒星,占卜不吉,大惧而还。
公元1028 年(天圣六年)五月,德明派其子元昊“独引兵袭破回鹘
夜落隔可汗王,夺甘州”②。
由于“甘州城为边徼重地”,形势险要。“东据黄河,西阻弱水,
南跨青海,北控居延”,因此,德明取之,如虎添翼。“今德明得之,
恃其形势,制驭西蕃,灵夏之右臂成矣”③。
在德明攻下甘州后,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王贤顺,深感西夏势
力强大,于公元1030 年(天圣八年)主动“以千骑降于夏”④。
南去吐蕃,占领凉州(今甘肃武威)是德明征服河西的又一重大军
事行动。
公元1004 年(宋景德元年),凉州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用假投
降的妙计,使继迁中箭身死。不久,潘罗支也被党项部落迷般嘱部和日
逋吉罗丹部所谋杀。潘罗支死后,吐蕃大首令折逋游龙钵等率部归服德
明,但六谷部首领厮铎督(潘罗支弟)继续与德明对抗,在这种形势下,
一场夏州统治者与厮铎督争夺凉州的战争便成为不可避免了。德明出兵
攻打凉州,首尾三次,战况如下:
公元1007 年(宋景德四年)九月,德明亲自率兵屯境上,准备攻打
凉州,结果由于甘州回鹘增援凉州,厮铎督早已严阵以待,只好收兵作
罢。
公元1011 年(大中祥符四年)九月,德明派军校苏守信率军攻打西
蕃乞当族,厮铎督会合吐蕃各族共同抵御,苏守信大败而还。
公元1016 年(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甘州回鹘可汗夜落隔、派兵
攻占凉州,掳掠吐蕃族帐100 余,斩首300 级,并夺走了很多马匹。
公元1032 年(明道元年)九月,德明命元昊攻打凉州,“回鹘势孤,
不能拒,遂拔其城”。①至此,德明从回鹘手中最终夺取了凉州。
德明攻占凉州比夺取甘州的战略意义似乎更大。清人吴广成指出:
“西凉南界横山,西通西域,东距河西,土宜三种,善水草??
德明立国兴、灵,不得西凉,则酒泉、敦煌诸郡势不能通,故其毕
世经营,精神全注于此”②。
德明对甘州、凉州的用兵,首尾26 年(公元1007—1032 年),虽
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它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夺取
甘凉,便可“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精兵”,从而大大加强了夏州政
权的军事实力;其次,夺取甘、凉,降服瓜州王贤顺,从而扩大了统治
② 《宋会要辑稿》第190 册,《方域》8 之29。
③ 《西夏书事》,卷11。
④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① 《西夏书事》卷10。
② 《西夏书事》卷11。
地盘,初步征服了河西,为其子元昊进一步彻底统一河西,称帝建国,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