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西夏史-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了。这种锦绮服装的来源,一是来自宋朝的“岁赐”。宋朝为了满足
西夏统治者的需要,每年都要派专人“押时服赐夏国”①。如公元1078
年(元丰元年)十月,神宗命“閤门祗候赵勘押赐仲冬时服至,秉常以
番书附之入谢”②。二是通过榷场和市贸易得来。通过贸易获得锦、绮、
绫罗之类的丝织品。然后加工成华丽的服装。
但统治阶级的服饰并非一成不变。元昊建国时,为了在穿着上同宋
有别,突出本民族的特点。对文武官员及老百姓的服式做了如下具体规
定:
“文资则幞头、靴笏、紫衣、绯衣;武职则冠金帖起云镂冠、
银帖间金镂冠、黑漆冠,衣紫旋襴,金涂银束带,垂蹀躞,佩解结
锥、短刀、弓矢■,马乘鲵皮鞍,垂红缨,打跨钹拂。便服则紫皁
地绣盘毯子花旋襴,束带。居庶青绿,以别贵贱”③。
这表明西夏文官服饰因袭唐宋,武职装束与唐宋有所不同。同时还注意
“以衣冠彩色别士庶贵贱”④。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西夏是封建性质的国
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需要从各
方面(包括服饰)去区别尊卑贵贱的。
② 《梦溪笔谈》卷18,《技艺》。
③ 《隆平集》卷20。
④ 宁夏回族自治区展览馆:《宁夏石嘴山市西夏城址试掘》,载《考古》1981 年第1 期。
① 《西夏书事》卷24。
② 《宋史》卷350,《周永清传》。
③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④ 陈邦瞻:《宋史记事本末》卷30,《元昊拒命》。
元昊以后由于存在着“汉礼”和“蕃礼”的变化,因此,西夏人的
服饰也相应地起着某些变化。如毅宗谅祚改用“汉礼”,经宋同意,西
夏改用汉族衣冠。惠宗秉常时,母党梁氏专权,下令废汉礼,复蕃礼,
其服饰当然也要相应起些变化。
同时,西夏服饰除了同一时期的服饰有所变化外,各族之间服饰有
别,一个民族的各阶层服饰有别,男女老幼的服饰有别,各行各业的服
饰有别,一年四季的服饰有别。据《蕃汉合时掌中珠·人事下》记载,
除了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毛皮服装外,还有袄子、■襴、袜肚、汗衫、布
衫、衬衣、裙、裤、■、腰绳、背心、领襟、鞋、韈、冠冕、凉笠、暖
帽、耳环、绵帽、耳坠、脘钏、冠子、钗锦,等等。而夏文《杂字》则
记载了男服26 种,女服19 种。总之,西夏服饰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既受汉族和吐蕃等族服饰的影响,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应当将它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三、婚姻与丧葬
党项族的婚姻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隋唐之际,由于党项处于原
始社会末期阶段,因此,党项人明显保存着原始群婚的习俗。史载:
“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淫秽烝亵,诸夷中最为
甚,然不婚同姓”①。
这种婚姻风俗,不仅限于党项族,很多民族都有。这是一种原始的婚姻
习俗。
党项人自定居西北,尤其在建立夏州地方割据政权之后,随着社会
生产的发展,其婚姻盛行明媒正娶之制。《番汉合时掌中珠·人事下》
云:
“男女长大,遣将媒人,诸处为婚,索与妻眷,? 。嫁与他人。
送与■房,亲家翁□,并诸亲戚,尽皆聚集。儿女了毕,方得心定。”
武威出土的《杂字》中则有“送女索妇,来到家中”之语。表明党项族
进入封建社会后,也与汉人一样实行明媒正娶。
党项贫民百姓,盛行一夫一妻制,至于有钱之家,尤其是皇室贵族,
则为一夫多妻制。如李继迁连娶豪族之女为妻,李德明三娶,元昊七娶。
乾顺的庶弟晋王察哥,“年已七十余,犹姬妾充下陈”①。这与中原王朝
的皇室贵族大臣妻妾成群并无二致。西夏有钱之家,一般要娶多少妻妾?
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叙述甘州的婚俗时指
出:
“一般人可以娶二、三房妻室,甚至还有更多的。但有些人却
比较少,完全根据男人维持妻妾的能力大小而定。因为他们的妻子
不但没有丰厚的嫁妆,相反,还要分享丈夫的牲畜、奴婢和金钱。
结发妻子在家庭中享有比较优越的地位。丈夫如果发现妻子有不贞
或其他不法行为,或自己感到厌恶时,可以随时休弃她们”②。
① 《旧唐书》卷198,《党项传》。
① 《西夏书事》卷36。
② 陈开俊等译:《马可波罗游记》第44 章,《甘州城婚姻的风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年2 月
版。
这表明西夏有钱人家娶妻妾的数字视财力而定。所娶妻妾,第一位比较
尊贵,其余处于无权的任人摆布的地位。马可波罗的上述记载,应为西
夏末期的情况。
西夏婚姻一方面因受汉族的影响,盛行明媒正娶之外,另方面还实
行本民族比较自由的婚俗。“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不
之问”①。男女双方自由相爱到感情极深的时候,往往发生情殉之事。如
何进行情殉呢?男女手牵着手,一口气跑到深山穷谷无人之处,“并首
而卧,绅带置头,各悉力紧之,倏忽双毙”②。双方亲属找到尸首后,并
不痛哭流涕,而是用彩色丝绸包裹其身,外面裹上一层毡,用羊绳捆好,
然后选择一个峻岭,在上面搭一个一丈长的木头架,将尸体安放在架上
宰牛致祭,双方族人在木架下“击鼓饮酒,尽日而散”③。西夏男女追求
性爱自由,甚至不惜情殉,还可以从西夏谚语得到印证。其谚语云:“同
日死,命不惜,同睡寝,仍照旧”④。这种奇特的风俗说明什么呢?它反
映西夏在男女关系上并不像汉族那样重视封建礼教。其婚姻性爱,同汉
族相比还是自由的。
党项羌人死后采用火葬,源远流长。如唐时党项羌人“死则焚尸,
名为火葬”⑤。火葬后似乎还要建坟,如西夏文宫廷颂师云:“弥药(指
党项人)祖坟白河上”,表明西夏祖先死后建坟。以上两条史料反映党
项族在其未内迁之前,即游牧于四川、甘肃、青海之时的葬俗是既焚尸
又建坟墓。
党项人内迁之后,继续实行焚尸,然后将骨灰埋于山洞或石穴之中。
如公元1003 年(宋咸平六年)李继迁“寻其祖于红石峡,障水别流,凿
石为穴,既葬,引水其上,后人莫知其处”①。同时,似乎已经出现土葬。
公元1004 年(宋咸平七年),继迁死,子德明嗣位于柩前,后来又将其
父用土埋葬于贺兰山西南麓。
西夏建国以后,党项羌的火葬传统继续被保留下来。但此时的火葬
习俗已与佛教的火化融合为一,构成了一种礼仪繁缛和铺张浪费新的火
葬形式。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记载西夏沙州(今敦煌)一带信仰佛教的
居民进行火葬时指出:
“葬礼一般在城外举行,实行火葬。灵柩送出城外时,在必经
之路,每隔一段距离,必须建造一种独木的棚屋,装饰彩绸,作为
临时停柩的地方。每逢灵柩停下时,不管时间长短,都必须摆上酒
食,停一站摆一站,直到棺材到达目的地为止。他们以为这样做,
能够让死者的灵魂得到休息,恢复疲劳,有力气跟着前进。同时,
他们在殡葬过程中,还有一种风俗,用某种树皮制作的纸,为死者
绘制大批的男女马匹骆驼、钱币和衣服图形、和尸体一起火化。他
们以为死者在阴间将会享受纸片上所画的人物和器皿。在举行殡葬
① 张鉴:《西夏纪事本末》卷10。
② 同上。
③ 《西夏纪事本末》卷10,《元昊僭逆》。
④ 霍升平、杨秀琴译:《西夏箴言集锦》“十二字箴言”,《民族艺林》1988 年第1 期。
⑤ 《旧唐书》卷198,《党项传》。
① 《西夏书事》卷7。
仪式的时候,所有乐器全部击响起来,霎时间吵闹喧嚣震耳欲聋”②
这种火葬的特点是灵柩与尸体一起火化,而且礼仪也比党项羌人最早的
火葬要繁缛得多。
至于西夏皇室和显贵大臣,死后并未采用简陋的火葬,而是采用奢
侈壮丽的墓葬。西夏皇帝的陵墓集中于贺兰山的东部,其陵墓制度系“仿
宋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①。据《宋史·夏国传》载,自继
迁开始,经德明、元昊、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祐到安全,共9
个皇帝,其坟墓分别命名为:裕、嘉、泰、安、献、显、寿、庄、康等
陵。西夏陵园基本上是仿效唐宋陵园,但规模较小。从已发掘的八号陵
和一○八号墓去看,其陵园平面布局紧凑,月城在内城南面,改变了外
城包围内城的格局,陵台台基呈八角形或圆形(唐宋皇陵呈方形);陵
台在墓室后部,不起封土作用;墓室形制中,墓道敷设木椽,用圆木或
木板封闭甬道,周壁敷设护墙板,而不用砌砖,这些,都是西夏皇陵不
同于唐宋皇陵之处。
② 陈开俊等译:《马可波罗游记》第1 卷第40 章,50—1 页。
① 《嘉靖宁夏新志》卷3,《李王墓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