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_晋书-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纪第一·宣帝纪
帝纪第二·景帝文帝纪
帝纪第三·武帝纪
帝纪第四·惠帝纪
帝纪第五·孝怀帝孝愍帝纪
帝纪第六·元帝明帝纪
帝纪第七·成帝康帝纪
帝纪第八·穆帝哀帝废帝海西公纪
帝纪第九·简文帝孝武帝纪
帝纪第十·安帝恭帝纪
志第一·天文志上
志第二·天文志中
志第三·天文志下
志第四·地理志上
志第五·地理志下
志第六·律历志上
志第七·律历志中
志第八·律历志下
志第九·礼志上
志第十·礼志中
志第十一·礼志下
志第十二·乐志上
志第十三·乐志下
志第十四·职官志
志第十五·舆服志
志第十六·食货志
志第十七·五行志上
志第十八·五行志中
志第十九·五行志下
志第二十·刑法志
列传第一·后妃传上
列传第二·后妃传下
列传第三·王祥等传
列传第四·羊祜等传
列传第五·陈骞等传
列传第六·卫瓘等传
列传第七·宗室传
列传第八·宣五王文六王传
列传第九·王沉等传
列传第十·贾充等传
列传第十一·魏舒等传
列传第十二·王浑等传
列传第十三·山涛等传
 
 
 列传第十四·郑袤等传
列传第十五·刘毅等传
列传第十六·刘颂等传
列传第十七·傅玄传
列传第十八·向雄等传
列传第十九·阮籍等传
列传第二十·曹志等传
列传第二十一·皇甫谧等传
列传第二十二·郤诜等传
列传第二十三·愍怀太子传
列传第二十四·陆机等传
列传第二十五·夏侯湛等传
列传第二十六·江统等传
列传第二十七·罗宪等传
列传第二十八·周处等传
列传第二十九·汝南王亮等传
列传第三十·解系等传
列传第三十一·周浚等传
列传第三十二·刘琨等传
列传第三十三·邵续等传
列传第三十四·武十三王元四王简文三子传
列传第三十五·王导传
列传第三十六·刘弘等传
列传第三十七·温峤等传
列传第三十八·顾荣等传
列传第三十九·刘隗等传
列传第四十·应詹等传
列传第四十一·孙惠等传
列传第四十二·郭璞等传
列传第四十三·庾亮传
列传第四十四·桓彝传
列传第四十五·王湛等传
列传第四十六·王舒等传
列传第四十八·陆晔等传
列传第四十八·孔愉等传
列传第四十九·谢尚等传
列传第五十·王羲之等传
列传第五十一·王逊等传
列传第五十二·陈寿等传
列传第五十三·顾和等传
列传第五十四·王恭等传
列传第五十五·刘毅等传
列传第五十六·张轨等传
列传第五十七·凉武昭王传列传第五十八·孝友传
列传第五十九·忠义传
列传第六十·良吏传
列传第六十一·儒林传
列传第六十二·文苑传
列传第六十三·外戚传
列传第六十四·隐逸传
列传第六十五·艺术传
列传第六十六·列女传
列传第六十七·四夷传
列传第六十八·王敦等传
列传第六十九·桓玄等传
列传第七十·王弥等传
载记第一·汉 刘元海载记
载记第二·前赵 刘聪载记
载记第三·前赵 刘曜载记
载记第四·后赵 石勒载记上
载记第五·后赵 石勒载记下
载记第六·后赵 石季龙载记上
载记第七·后赵 石季龙载记下
载记第八·前燕 慕容廆载记
载记第九·前燕 慕容皝载记
载记第十·前燕 慕容儁载记
载记第十一·前燕 慕容暐载记
载记第十二·前秦 苻洪苻健苻生载记
载记第十三·前秦 苻坚载记上
载记第十四·前秦 苻坚载记下
载记第十五·前秦 苻丕苻登载记
载记第十六·后秦 姚弋仲姚襄姚苌载记
载记第十七·后秦 姚兴载记上
载记第十八·后秦 姚兴载记下
载记第十九·后秦 姚泓载记
载记第二十·成汉 李特李流载记
载记第二十一·后蜀 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载记
载记第二十二·后凉 吕光吕纂吕隆载记
载记第二十三·后燕 慕容垂载记
后燕 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北燕 慕容高载记
西秦 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乞伏炽磐载记等
南凉 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载记
载记第二十七·南燕 慕容德载记
载记第二十八·南燕 慕容超载记
载记第二十九·北凉 沮渠蒙逊载记
载记第三十·夏 赫连勃勃载记




卷一

帝纪第一

宣帝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炉炭上邪!」答曰:「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硃乐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

  魏武以荆州遗黎及屯田在颍川者逼近南寇,皆欲徙之。帝曰:「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从之。其后诸亡者悉复业。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鄴。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督军官罢,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六年,天子复大兴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及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余。迁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乃劝农桑,禁浮费,南土悦附焉。初,申仪久在魏兴,专威疆埸,辄承制刻印,多所假授。达既诛,有自疑心。时诸郡守以帝新克捷,奉礼求贺,皆听之。帝使人讽仪,仪至,问承制状,执之,归于京师。又徙孟达余众七千余家于幽州。蜀将姚静、郑他等帅其属七千余人来降。时边郡新附,多无户名,魏朝欲加隐实。属帝朝于京师,天子访之于帝。帝对曰:「贼以密网束下,故下弃之。宜弘以大纲,则自然安乐。」又问二虏宜讨,何者为先?对曰:「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天子并然之,复命屯于宛。

  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至于朐,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天子使使者劳军,增封邑。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皆言,明年麦熟,亮必为寇,陇右无谷,宜及冬豫运。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于是表徙冀州农夫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

  青龙元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