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征途中的毛泽东-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云南以前,应尽最大力量去防堵,总以不使共军进入云南为最好。但我们兵力不敷分配,处处设防则处处薄弱,集中一点则两侧空虚,防堵任务殊不易达成。因此,不能不有井军入境时的打算。若共军既已进入云南,为免除以后一切麻烦起见,只有追而不堵,将共军尽快赶走出境为最好。”①对孙渡的这一建议,龙云深为赞赏,他即委任孙度为第三纵队司令官,率滇军6个旅、两个新兵团共14个团又三个营;共二万四千人的兵力,出兵滇黔川边,防堵中央红军人滇境。 
  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各怀鬼胎,矛盾重重。这是一些可供红军利用的矛盾,而毛泽东也就是在巧妙地利用了这此矛盾。 
  蒋介石为把中央红军消灭于扎西地区,亲自作了分进合击的部署,以第一、二纵队从扎西东面和东南方向向红军攻击;以第三纵队从扎西西南方向的镇雄向红军进攻。以川军各旅从扎西的东北和西北方向向红军逼进;以第四纵队为预备队,在一、二纵队后面跟进。 
  刚于2月6日就任“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的龙云认为,滇东北地形险峻,交通不便,气候多变,给养困难,红军多系客籍,语言不能,行动艰难;而滇军熟悉地形、语言相通,地方民团早有组织,各路大军正向扎西地区并进;因此他认为红军“已人死地”,“不久即可一网打尽。”国民党军事当局于2月13日公开宣布:“13、14两日,当有剧战”,断言共军“决难越雷池一步,”“可一鼓荡平。” 
  ①孙渡:《滇军入黔防堵红军长征亲历记》。——132——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各路敌军纷纷向滇东北杀奔而来,中革军委和毛泽东却命令中央红军神速东返,矛头直向敌军的薄弱部分——黔军王家烈部杀去。使战役态势迅速地向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转化。 
  为了把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变为全体红军指战员的自觉行动,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于2月16日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文告阐述了暂时放弃北渡长江计划的原因,中央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苏区根据地的意图,指出“打大胜仗消灭大量的敌人,缴他们的枪与于弹武装我们自己,井武装云贵川数千万工农劳苦群众,是我们目前最中心的任务”。说明“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评价这个文告时说:“虽然这是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命令,可读起来纯粹像是出于毛(泽东)的手笔。在以后的六周里这个口号主宰了红军的命运。红军忽而前进,忽而后撤,令人难以捉摸。蒋介石和他的指挥百们对此困惑不解。共产党军队行踪的情报往往过了近一个星期国民党才收到。”① 
  国民党高级将领也看出了红军长征在战略上发生了“一大转变”,从此,“忽进忽退,一再回旋,使国军迷离倘佯,摸不着其企图之所在。”② 
  正当国民党军事当局在2月13日公开宣布:13、14日将在扎西地区与红军“剧战”,“可一鼓荡平”时,中革军委已于2月10日开始部署东进,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与滇敌之侧击。决于明11日起转移到雪山关及其以西地域。争取渡河先机,井准备以薛岳兵团及黔敌为主要作战目标。 
  2月11日,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开始东进。军委命令各军团向赤水河东发展,指出川黔边为我们要赤化的地方;一切道路不可破坏,以便往复运动作战。2月14日,红军已越出”雷池”,抵达古蔺、营山、摩泥、黑尼哨等地。 
  2月15日,军委发布了《二渡赤水何的行动计划》,规定:“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军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决定由林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然后分向桐淬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或直达桐淬进攻而消灭之。” 
  2月18日21时,军委发出了《关于我军速渡赤水的指示》,分析了周围的敌情以后指出:“现我处此各方有敌的河套中,急须远离迫敌,迅速渡赤水,争取有利阵势,以便集中全力消灭黔军一部,开展战局。我各军团首长必须认识这一战役的严重性,须在明(19)后两天以最迅速坚决行动确实取得并控制渡河点,架好浮桥,最迟要在20夜及21上午全部渡河完毕,以利时机。” 
  敌人没有睡觉,他们也在行动:然而他们战线过长,黔北兵力薄弱。中央红军进入扎西地区后,黔军王家烈为红军离开黔境暗自庆幸,他命令副师长魏金镛、侯汉佑各带一个团,至二郎滩东岸布防,防堵红军重返贵州。而 
  ①《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179页。 
  ②胡羽高:《共匪西窜记》。一134一 
  在太平渡方向则没有派兵防守,为红军渡河敞开了大门。 
  18日下午二时,红一军团前卫二师抵达赤水河畔,太平渡无敌,红二师迅速控制了渡口两岸。 
  19日,红三军团两个先锋团——红十二团和红十三团到达赤水河畔二郎滩,征集船只,架搭浮桥。二郎滩东岸把丝垇制高点有黔敌两人团把守。红军迅速渡过了一个营,又渡过了后续两个营,这是一个背水阵。红军向敌人发动了冲锋,两团敌人似惊弓之乌,仓皇逃窜。红军牢牢地控制了二郎滩渡口。 
  19日和20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了赤水河,重新来到了黔北地区。敌人企图在滇东北地区把中央红军“一鼓荡平”的计划落空了。 

遵义大捷 
  中央红军重返黔北,又一次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之外。他判断中央红军有“东与贺(龙)、肖(克)谋取联络之趋势”,急令黔军速往松坎一带堵截。在桐梓之黔军第四团立即开往松坎防守,留下两个连接防,旅长杜肇华亲率第六团赴桐梓一136一接防。为防中央红军向黔北纵深发展,王家烈急忙从贵阳到遵义坐镇指挥,井就近把驻湄潭、金沙的部队调往遵义集中防守。蒋介石命令确保遵义,薛岳急令留守贵阳的吴奇伟亲率59和93两个师速渡乌江,增援黔军,保住遵义,又令周浑元纵队向遵义靠拢,共同阻截红军向黔北纵深发展。 
  滇军因与川军发生矛盾,一时无法参加“追剿”。滇军孙渡在2月25日一份电报中说:“此次本军入川,因驻叙(永)川军种种阻挠,遂致粮秣及滇市行使,均感困难。复因土城方面,川军进驻甚多,对于任务地区,又未明白规定,”因此只得“暂行休息整顿。”① 
  川军潘文华,因怕中央红军北渡长江,未敢集中全力“迫剿”。毛泽东抓住敌人内部的矛盾,决定把打击方向指向黔军和中央军。进入黔北后,中央红军进军的主要目标,就是桐梓和遵义。2月21日, 
  军委规定:“现我野战军任务主要是迅速脱离川敌,进攻桐粹,遭遇黔敌,对追我之敌则侦察戒备并掩护,在有利条件下则准备回击,消灭其一部,因此力争取先机,我一、三军团应日行七十里左右,用四天行程逼近桐梓,期于25日会攻桐梓,并准备沿途遭遇黔敌。” 
  红军各部队分头进行了深入的战斗动员。红三军团在习水县回尤场召开了干部动员大会·毛泽东亲自到会做动员报告,他深刻他说明了当前战斗的重要意义,并说,敌人就象手上的五个指头,我们要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把它割掉,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最后他号召大家勇敢战斗,为消灭周浑元、吴奇伟纵队而努力,干部会后,各连队分别进行了动员。广大指战员纷纷请战,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毛泽东指挥战争,总是全局在胸,有一个贯通全战略阶段乃至几个战略阶段的长时期的方针,既部署正兵,又部署奇兵,既考虑主攻方向,又考虑牵制方向,既慎重初战,又考虑第二仗、第三仗以致最后一仗的打法。中央红军重返黔北以后。毛泽东决心打一次大仗,根据敌情变化,他果断地决定:以红五军团三十六团在北面良村、双龙场一带阻止四川追敌;以红一、三军团及干部团夺取桐梓、娄山关,重占遵义。 
  这次战役,以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红五军团则以红三十七团力后卫,军团宣传部长张际春带一部电台来到三十七团,传达军委要他们停止前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准备阻击北面来敌的指示。他说:三十七团“这次是配合主力重占桐梓、娄山关,回师遵义。敌人不来则罢,若来一定不善,任务很艰巨。军委指示我们以运动防御的手段;把敌人顶住三天或更多的时间。从现在起我们直接受军委指挥。”红三十七团团长李屏仁、政委谢良等听说红军准备在娄山关和遵义打大仗,又是毛泽东亲自指挥,都非常兴奋他说:“行呵!一138——咱们这回又要打个漂亮仗啦!”广大指战员对完成这一任务信心十足。 
  ①胡羽高:《共匪西窜记》。一一137—— 
  红三十七团巧施妙计,声东击西,诱敌牵敌,逐步把敌人引向温水方向,待敌人获知红军仅有一个团兵力,大呼“上当”时,红三十六团已经把川敌三个旅九个团的兵力牵制了六天之久,有力地保证了主力红军再度夺取桐梓、娄山关、遵义的伟大胜利。指战员欢呼雀跃他说:“毛主席指挥真英明,我们在这里‘牵牛’,兄弟部队在那里‘宰猪’呢!” 
  在红五军团三十七团北线阻敌的同时,红一、三军团与干部团胜利地进行了遵义战役。 
  初战是攻克桐梓,军委规定红一、三军团于24日会攻桐梓,由一军团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以一师一团为前卫,于24日晚抵达桐梓,随即攻城,战斗不到两小时,守敌两个连即弃城向松坎方向逃窜,红一团进攻桐粹,切断了黔军的南北联系。 
  初战胜利,红军指战员斗志更旺,王家烈却慌了手脚。25日,他致电薛岳告急求援,告以遵义“只驻第一团全部,担任卫戌,”请“飞令各师,兼程到遵增援,以收歼灭之效。”滇军孙渡深恐落到黔军同样命运,自感孤危,于27日致电王家烈联络,称共军“攻陷桐梓,不胜悬念。贵部现在何处,及匪情有无变化,希随时电示,以便连络协剿为要。”蒋介石担心遵义有失,急令薛岳派兵增援,薛岳立派两师人速渡乌江,增援遵义,正适合毛泽东在运动中打援的要求。 
  毛泽东设计了第二仗,攻占娄山关。 
  娄山关,雄踞大娄山脉中段,海拔1400多米,关口1280米。中间公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地势险要,周围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娄山关是川黔两省交通要道,是黔北门户,遵义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王家烈很重视娄山关的防守。派其精锐部队第六、第十五等团防守,由其第一旅旅长杜肇华亲自指挥,杜的指挥部设在娄山关以南山脚下的黑神庙。 
  夺取娄山关,是遵义战役的关键一着。这一仗,关系到红军能否歼灭黔军,再占遵义,也关系到能否歼灭援敌中央军,扭转战局。2月24日晚红一军团攻占桐粹后,当晚24时军委发出指示:应乘虚占领娄山关,以便我军以后作战和转移。夺取娄山关的主攻任务交给了红一、三军团,并由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红三军团到达桐梓后,立即辉师南进,向娄山关进军。 
  毛泽东和军委规定每个军团都确定一个团作军委预备队,必要时直接指挥预备队作战。红三军团确定第十三团作军委预备队。毛泽东亲自给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打电话下达命令;速令十三团务必于今日(2月25日)天黑前攻下娄山关,占领点金山。彭德怀迅速向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传达毛泽东的命令,要求他们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 
  彭雪枫亲自对部队进行简短有力的动员,随即率部冒——140一着毛毛细雨向娄山关进发。红十三团以迅速敏捷、机智勇猛的动作,首先夺取了娄山关隘口两侧的制高点——点金山和大小尖山,并于当晚夺取了娄山关口。击退了敌人的疯狂反扑后,红十二团留一营在关口向板桥方向警戒,团主力退回关下向桐棒方向宿营。 
  当晚23时,军委发出了《关于我军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指示》,决定:“我野战军应以一部阻滞四川追敌主力,坚决消灭娄山关黔敌,乘胜夺取遵义城,以开展战局”:“我一、三两军团及干部团统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