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世界哲学 作者:李义天袁航-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乡之间有着明显的对立和褒贬倾向,他们美化俄国的农村公社和农民的生活,对城市里的资本主义深恶痛绝,视为和美好的农村相对立的罪恶的渊薮。他们的基本口号是“到民间去”,这个“民间”是有着确定含义的,不是泛指民间,主要是指俄国的广大农村。赫尔岑“相信俄国农民起码尚未感染欧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那些扭曲人性的都市恶习”。俄国民粹主义者“坚决地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土地那里去,到农夫那里去!农夫需要知识分子……俄罗斯需要有知识的人组成的农村。那些走向土地的知识分子将为自己找到幸福和宁静!”

  /* 190 */

  第五部分

  一个疯子的辩护

  恰达耶夫被称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始祖”。在他发表了《哲学书信》(该书反对现存秩序)之后,他被宣布为“疯子”并被禁止在俄国发表作品。他在《一个疯子的辩护》中,再次捍卫自己关于俄罗斯必须对自己的历史进行批判审视的思想。他提出了有关俄国历史哲学的独到的观点,这种观点被后来的各种派别所利用。他有这样一个主要论点,即俄国人民具有巨大的隐含的、尚未实现的潜质,俄罗斯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落后有一天可能变成它的历史优点。恰达耶夫把他的这个论点看成是对俄国救世思想的最彻底的表述。列昂捷夫甚至就此认为应把“俄罗斯冷冻起来”,中止它的前进脚步,以便不重犯西方在进步过程中犯过的错误。

  1812年的卫国战争唤醒了俄罗斯的民族意识,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则促进了俄罗斯民族的革命觉悟。作为一个思想家、哲学家的恰达耶夫恰好碰到这两件大事,也就是说,他既具有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意识,也具有了革命的觉悟。但他的爱国和革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恰达耶夫出生于一个俄国贵族家庭,曾经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后入伍参加近卫军,并亲自参加了1812年的抗击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后来他游历西欧各国,给他的思想带来极大的震撼。回国后,他一直处于思索之中。当时,从西欧到俄国正处于对人类文明史进行反思、对人类使命进行探讨的时期,特别是在俄国,在抗击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后,俄罗斯的民族意识空前觉悟,随之而来的是对俄罗斯民族性、民族使命的认识。恰达耶夫的思考也正是这些问题,在批判农奴制的探索中,“向黑暗射击了一枪”。为了宣扬自己的宗教、哲学观点,他开始频繁出席莫斯科的各种沙龙,对俄国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评论,向人们描绘自己理想中的未来俄罗斯社会。加之,他的书信、手稿相继发表,人们争相传阅,在当时的知识界和上层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恰达耶夫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1836年9月恰达耶夫在《望远镜》上发表他的第一封信,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读者们指责他是俄罗斯的敌人、叛徒。俄国书刊检查总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这篇文章的社会影响,几天后沙皇亲自下了谕旨,说他本人已经阅读了此文,并称它为“是一个疯子大胆的胡言乱语”,于是,恰达耶夫被官方宣布为“疯子”,由官方每天派医生给他“看病”。恰达耶夫疯了吗?当然没有。恰达耶夫只是在以一种“否定的爱国主义”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爱国之心。就在官方宣布他为疯子之后,他拒绝官方的医生给他治病,并于1837年又写了一篇文章《疯子的辩护》,他说:“对祖国的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还有一种比这更美好的感情,就是对真理之爱。”恰达耶夫是想告诉大家真话,俄国距离自己的使命还有很大的差距。他是痛心疾首的爱国主义者,他的思想是爱国主义悲痛的呐喊,而不是那种仅仅歌功颂德的爱国主义者。

  /* 191 */

  第五部分

  作为科学泰斗的哲学家

  乘游艇在莫斯科河上游览,当船随着舒缓的水流漂进郊外一处开阔的弯道时,只见两岸风景如画,陡峭的河岸绵延着大片的森林,在那片绿色的海洋之中,一座暗红和奶白相间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哥特式的尖顶刺破了莫斯科低垂的浮云。这就是著名的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的全称为“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它是以其创建人的姓氏命名的。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1711—1765年)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之一。

  罗蒙诺索夫是一个渔民的儿子。俄罗斯北部北德维纳河流入白海一带的一个小岛上的杰尼索夫卡村便是他的家乡。他10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出海打鱼了。辽阔浩翰的大海,处处使他感到新鲜神奇!在这种时候,他总是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要父亲回答:海水为什么会发亮?天上怎么会出现北极光呢?为什么海水要涨潮呢?父亲回答不完,也回答不上来他这无休无止的“为什么”。深奥莫测、变幻无穷的大自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这个少年人。他要揭开天地间的一切秘密,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在物理、化学、哲学、文学上都有建树。他是18世纪俄罗斯杰出的学者和诗人,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他的寿命只有54岁,可是,他却在许多科学领域里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他发现和创立了质量、能量不灭定律,创立了原子—分子物质结构学说,热的动力学说、气体分子运动论。被誉为俄罗斯科学的始祖。罗蒙诺索夫创办了莫斯科大学,是俄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语言、文学和自然科学上都作出过贡献。

  /* 192 */

  第五部分

  普世之爱

  1845年4月的一个清晨,俄国著名的诗人涅克拉索夫手捧一大叠书稿来到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门前。他急促地敲着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别林斯基问道:“亲爱的尼克拉。阿历克塞耶维奇,您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是有什么急事吗?”“新的果戈理出现了!”诗人兴奋地喊道。“您在开玩笑吧!您以为果戈理会像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吗?”别林斯基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也不开玩笑,您看完这些就会相信我说的话了。”涅克拉索夫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书稿递给别林斯基。“那好吧,我先看看,下午一点钟您再来。”别林斯基接过书稿,心中还是不信。

  当天下午,涅克拉索夫又来了。他一进门,别林斯基就激动地说:“尼克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我承认您是对的,是新的果戈理出现了。他叫什么?这上面没有写名字。”“他叫费道尔。米哈伊诺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工程部制图局的准尉。”“真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您去找他来,我真想马上见到他。”“这很容易,他现在就在您门外。他和我一起来的。”“啊!他怎么不一起进来呢?”“他有点胆怯,自己心里没底,唯恐您把他的小说否定了。”“年轻人刚开始走上文学道路,对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总是没把握,就像您和我当初一样。他们需要鼓励和引导。快请他进来。”这时,一个苍白瘦弱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拘谨而羞怯地站在别林斯基面前。

  “请坐,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生。”别林斯基热情地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别林斯基的表情上看出自己的小说有希望在他主持的《祖国纪事》上发表,心里稍觉得轻松,不像刚进门时那么紧张了。“您的小说我整整看了一个上午,坦白地说,我完全被它打动了。您是位艺术家,真理已对您展现和忠告,像天赋一般落在您的身上,您要珍视您的天赋,对它忠诚不渝,您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告别了别林斯基和涅克拉索夫。他觉得自己像在做梦一样。他长久地伫在街头,陶醉在这幸福而庄严的感觉之中,新的生活开始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时就成了俄罗斯文学批评界的焦点人物。但由于其小说的思想性过于深刻(初看起来甚至有些枯燥、晦涩),同时代文学界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深度,所以在他去世后,因哲学家们参与对其著作和思想进行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思想才开始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接近的,当时还很年轻的俄罗斯哲学家弗。索洛维约夫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墓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此后的3年之内(1881—1883年),他又连续写出三篇纪念他的讲话,对他的宗教哲学思想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此后,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仿佛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的一个主流。

  19世纪末,俄国哲学家们纷纷把自己的目光转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看作是自己哲学创作的原动力,接触过他的哲学家们纷纷改变了自己的“信念”。要知道当时的俄国哲学界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压倒了索洛维约夫”(别尔嘉耶夫语),当时,绝大部分从事哲学研究的人都是在这个环境里成长的。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中的许多人完全转到了与当时流行的这些学说对立的一面———基督教信仰,有人甚至直接成了东正教的神职人员,宗教哲学成了俄国哲学界的主流之一。

  /* 193 */

  第五部分

  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1828年7月生于萨拉托夫一个神父家庭。1853年结婚之后,车尔尼雪夫斯基回到彼得堡,成为《祖国纪事》和《现代人》两家进步杂志的撰稿人。1855年发表著名学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篇论文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美学家和文艺评论家。美学甚至是他批判唯心主义、捍卫唯物主义的第一战场,也是他对沙皇俄国进行革命改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领域。他所批驳的是当时还继续支配俄国文学的黑格尔美学理论。他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认为艺术问题“只是个战场,而斗争的主题则是艺术对整个精神生活的影响。”

  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的黑格尔美学理论把美看作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它认为自然美是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的产物,而艺术美是理念发展到精神阶段的产物,因而艺术美高于自然美。黑格尔的美学观点在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俄国有很大影响。与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理论相对立,车尔尼雪夫斯基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解决了美学的基本问题———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美不是主观自生的,不是体现在“最终形式”中的“绝对思想”,提出“美是生活”的著名命题,强调生活是美的本质。美是客观现实的特性。除了反映客观现实,艺术作品是没有其他内容的。不仅如此,车尔尼雪夫斯基还认为只有“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

  博大精深是几乎涵盖社会科学所有领域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思想体系的突出特征,其美学思想也不例外。他的许多见解至今仍然启发着我们去思考。他赞扬人类的智慧和劳动能创造出比人类出现之前完善得多的世界。人们尚未住满的地球将会呈现繁荣景象。地球本来布满原始森林、美丽的草原和富饶的牧场。但是人类也在剧烈地破坏自然的原始状态,焚烧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牛蒡莠稗杂草丛生。然而这位先哲预言,人们脚下正无法遏止地消失着的荒野的原始美,必将由人的辛勤劳动才能赋予大自然的新的高级美所代替。

  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不同的社会阶级对美的理解是不同的。正像鲁迅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红楼梦》中贾府里的焦大不会爱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的病态“美”那样,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妙笔生花地阐明了美的概念对不同社会阶级生活条件的依赖关系,揭露了美的概念和审美标准的阶级性,指出了贵族和平民美学观点的巨大差别。

  他写道,在普通人看来,美好的生活就是吃好住好,睡眠充足。但农民把劳动包括在生活之中,不劳动而生活不仅不可能,而且叫人烦闷。辛勤劳动而不致精疲力竭的富足生活是美的条件。而弱不禁风则给乡下人不愉快的印象,因为他们一向认为消瘦不是疾病就是苦命的结果。劳动不会让人发胖,发胖是一种病态,是体格虚弱的标志。乡下美人不能有纤细的手足,民歌中关于美人的描写表现着精力旺盛和健康匀称的体格,这是生活富裕而又经常适度劳动的结果。上流社会的美人必然手足纤细,如果大手大脚,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