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诗名为文名所掩,但是他的诗也独创一格,造诣极高。我们读到他的情书与他追悼
幼子的长诗,可以从他的私生活中看出他的为人。他对那夭折的孩子的感情,是超过了寻常
的亲子之爱,由于他对于一切青年的关怀,他对于未来的信念,与无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身上。明白了这一层,我们可以更深地体验到他的悲恸。
爱默森在一八○三年生于波士顿。他早年是一个严肃的青年。他的青春与他的天才一样
,都是晚熟的。他的姑母玛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很受她的影响。无疑地,她对于他的成
功有很大的帮助。
他自从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起,就开始写他那部著名的日记,五十年如一日。记载的
大都偏于理论方面。他在一八二九年第一次结婚,只记了短短的一行。在一八三五年第二次
结婚——对象是丽蒂亚·杰克生——也只记了一行。
他三十岁那年,辞去了波士顿第二礼拜堂的牧师职位,随即到欧洲旅行。他在苏格兰会
见了卡莱尔。他发现了卡莱尔的天才,同时卡莱尔也发现了他的天才。这两个人个性完全相
反,然而建立了悠久的友谊,在四十年间继续不断地通着信。
回国后他在各地巡行演说。这种生活是艰苦的,因为当时的旅行设备相当简陋,而且他
也舍不得离开他的家庭。但是他相信这职业是有意义的,所以能够有毅力继续下去。
他的第一部书《大自然》(Nature)在一八三六年出版,此后陆续有著作发表。
他在一八四七年再度赴欧的时候,他的散文集已经驰名于大西洋东西岸。
爱默森的写作生活很长。但是在晚年他尝到美国内战时期的痛苦,内战结束后不久,他
就渐渐丧失了记忆力,思想也不能集中了。他在一八八二年逝世,有许多重要的遗作,经过
整理后陆续出版。英国名作家麦修·亚诺德曾经说:在十九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森的
影响更大。
本书各篇,是从马克·范·道伦(MarkVanDoren)编辑的《爱默森集》(
ThePortableEmerson)中选择出来的,共分“计划”,“生活方式”,
“诗”,“人物”,“书信”五章,每章前面都有节译的“编辑者言”,以为介绍。
(一九六四年)
谈 看 书
近年来看的书大部份是记录体。有个法国女历史学家佩奴德(ReginePerno
ud)写的文莲娜王后传——即《冬之狮》影片女主角,离婚再嫁,先后母仪英法二国——
里面有这么一句:“事实比虚构的故事有更深沉的戏剧性,向来如此。”这话恐怕有好些人
不同意。不过事实有它客观的存在,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确比较耐看,有回味。譬
如小时候爱看《聊斋》,连学它的《夜雨秋灯录》等,都看过好几遍,包括《阅微草堂笔记
》,尽管《阅微草堂》的冬烘头脑令人发指。
多年不见之后,《聊斋》觉得比较纤巧单薄,不想再看,纯粹记录见闻的《阅微草堂》
却看出许多好处来,里面典型十八世纪的道德观,也归之于社会学,本身也有兴趣。纪昀是
太平盛世的高官显宦,自然没有《聊斋》的社会意识,有时候有意无意轻描淡写两句,反而
收到含蓄的功效,更使异代的读者感到震动。例如农忙的季节,成群到外乡“插青”的农妇
,偶尔也卖淫,当地大户人家临时要找个女人,她们公推一个少妇出来,她也“册首无语”
。伙伴间这样公开,回去显然瞒不住,似乎家里也不会有问题,这在中国农村几乎不能想象
,不知道是否还是明末兵燹,满清入关后重大破坏的结果。手边无书,可能引错。这又已经
六七年了,也说不定都缠夹,“姑妄言之”(纪昀的小标题之一)。
又有三宝四宝的故事:两家邻居相继生下一男一女,取名三宝四宝,从小订了婚,大家
嘲笑他们是夫妻,也自视为夫妇。十三四岁的时候逃荒,路上被父母卖到同一个大户人家,
看他们的名字以为是兄妹,乡下孩子也不敢多说。内外隔绝,后来四宝收房作妾,三宝抑郁
而死。四宝听见这消息,才哭着把他们的关系告诉别的婢媪,说一直还想有这么一天团聚,
现在没指望了。长嚎了几声,跳楼死了。转述这件新闻的人下评语说:“异哉此婢,亦贞亦
淫,不贞不淫。”惋惜她死得太晚。纪昀总算说他持论太严,不读书的人,能这样也就不容
易了。
这里的鬼故事有一则题作“喷水老妇”,非常恐怖:一个人宿店,夜里看见一个肥胖的
老妇拿着烫衣服用的小水壶,嘴里含着水喷射,绕着院子疾走。以为是隔壁裁缝店的人,但
是她进屋喷水在大炕上睡的人脸上,就都死了。他隔窗窥视,她突然逼近,喷湿了窗纸,他
立刻倒地昏迷不醒,第二天被人发现,才讲出这件事。这故事有一种不可思议,而又有真实
感,如果不是真事,至少也是个噩梦。但是《阅微草堂》的鬼狐大都说教气息太浓,只有新
疆的传说清新浑朴,有第一手叙述的感觉。当地有红柳树,有一尺来高的小人叫红柳娃,衣
冠齐整,捉到了,会呦呦作声哀告叩头。放它走了,跑了一段路又返身遥遥叩首,屡次这样
,直到追不上为止。
最近读到“棉内胡尼”的事,马上想起红柳娃。夏威夷据说有个侏儒的种族,从前占有
全部夏威夷群岛,土著称为棉内胡尼(menehuni)。内中气候最潮湿的柯文岛——
现在的居民最多祖籍日本的菜农——山林中至今还有矮人的遗民,昼伏夜出,沿岸有许多石
砌的鱼塘,山谷中又有石砌沟渠小路,都是他们建造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棉内胡尼确实
生存过,不过没有传说中那么小。像爱尔兰神话中的“小人”
(littlepeople)与欧洲大陆上的各种小精灵,都只是当地早先的居民,
身材较瘦小。棉内胡尼与夏威夷人同种,是最早的一拨移民,西历十二世纪又来了一拨,自
南方侵入,征服了他们。柯艾岛似乎是他们最后的重镇,躲在山上昼伏夜出,有时候被迫替
征服者造石阶平台等工程。据说只肯夜间工作,如果天明还没完工,就永远造不成。
后来他们大概绝了种,或者被吸收同化了,但是仍旧有人在山间小路上看见怪异的侏儒
,神出鬼没。有个檀香山商人,到这荒山上打猎,夜间听见人语声,是一种古老的夏威夷方
言,而他们这一行人始终没看见这山谷里有人烟。檀香山又有个科学家到这岛上收集标本,
在山洞里过夜,听见像是钉锤敲打石头的声音,惊醒了在洞口张望,看见小径上有一点灯光
明灭。他喊叫着打招呼,灯光立即隐去。第二天早上看见地下补上新石头,显然在修路。以
为是私贩酿酒搬运下山,告诉老夏威夷人,却微笑着说:“棉内胡尼只打夜工。”——见夏
威夷大学葛罗夫·戴教授(A.GroveDay)所编《夏威夷的魅惑》(“TheSp
eliofHawaii”)散文选。
人种学家瑟格斯(R.G.Suggs)说:“夏威夷的‘棉内胡尼’传说,在南太平
洋有些别的岛上也有,其他的太平洋岛屿也有。出自一个共同的神话底层夏威夷从来没
有过漆黑的侏儒。”原来棉内胡尼非常黑,会不会是指菲律宾小黑人?马来亚、安达门群岛
、新几尼亚、澳洲东北角森林也有小黑人,台湾残存的少数“矮人”,想必也是同种。现在
零零碎碎剩下不多了,原先却是亚洲最早出现的人种之一,结集处分布很广。戴教授说科学
家“暂定”夏威夷有过矮人,大概因为夏威夷从未有过小黑人,所以认为与夏威夷人同种。
同种而稍矮,似乎不会给传得这么玄乎其玄。
前面引瑟格斯的话,在他的书《泡丽尼夏的岛屿文化》里面。夏威夷、塔喜堤等群岛统
称泡丽尼夏,书中说岛人来自华南,广州海南岛一带。因为汉族在黄河流域势力膨胀,较落
后的民族被迫往南搬,造成一串连锁反应,波及到东南亚。
考古学发现四千年前华南沿海居民已经有海船,在商朝以前就开始向海外发展。港台掘
出的石器陶器,代表当时华南的文化,用石头捶捣树皮作布,也跟夏威夷一样——为求通俗
,以下概用夏威夷代表泡丽尼夏——尤其是一种梯级形凿子,柄部一边削掉一块,拿着比较
伏手,是夏威夷石凿的特征,起源于华南内陆与沿海,亚洲别处都没有。
夏威夷人相信他们来自西方日落处一个有高山的岛,“夕阳里的故乡夏威基(Hawa
iki)”,原来夏威基就是多山的华南越南海岸,也确是在西边。
夏威夷又有大木筏,传说有人驾着七级筏子回夏威基,两层在水底。有的回去了又出来
,也有的留在大陆被同化了。这样说来,他们是最早的华侨,三四千年前放洋,先去菲律宾
,南下所罗门群岛,也许另有一支沿东南亚海岸到印尼。西汉已经深入南太平洋,东汉从塔
喜堤航行三千英里,发现夏威夷,在太平洋心真是沧海一粟,竟没错过,又没有指南针,全
靠夜观星象,白天看海水的颜色,云的式样。考古学家掘出从前船上带着猪、鸡、农植物种
籽,可见是有计划的大规模移民,实在是人类史上稀有的奇迹。同一时代西方中东的航海家
紧挨着海岸走,都还当桩大事。
我们且慢认侨胞。语言学家截安(I.Dyen)根据计算机分析,认为夏威有人另有
发源地,在所罗门群岛东南,纽海不列地斯或边克斯群岛,岛人打鱼为生,约在五千年前就
在大洋面上航行,往西到印尼、菲律宾、台湾通商,又不知道在东南亚什么地方学到农业,
印尼等地都还没有。倒了过来自东而西,推翻了前此一切从亚洲出海东行的理论,——日本
人相信他们的祖先来自东方日出处,不知道是否指这批东来的航海者。当地本来已经有土著
,但是他们有理由对这一支引以为荣。许多民间传说都像荷马史诗一样在近代证实了。
夏威夷人究竟是亚洲出去的还是西太平洋上来的,论争还在进行中,是倾向后一说的较
多:先向西发展到东南亚,再向东扩张,商朝中叶的时候发现塔喜堤,是少数人遇见风暴漂
流去的,内中有印尼人。他们有计划的移民只限二三百英里之遥,长程的都是飓风吹去或是
潮流送去。此外又有秘鲁的印第安人乘筏子漂流到塔喜堤,都混合成为一族。后来发现夏威
夷,也是无意中漂流到的,不是像名著小说与影片《夏威夷》中的壮举。——见魏达(A.
PVayda)编《太平洋的民族与文化》——事实往往就是这样煞风景。
瑟格斯说夏威夷黑侏儒的传说,许多别的岛上都有,“出自一个共同的神话底层”,换
句话说,是大家共同的意识下层酝酿出来的神话,也就是所谓“种族的回忆”。南太平洋岛
人的潜意识里都还记得几千年前在菲律宾、台湾、马来半岛遇见的小黑人。
夏威夷与塔喜堤语言大同小异,至今塔喜堤人称下层阶级的人为“棉内胡尼”,这名词
显然是他们先有,带到夏威夷去的。瑟格斯认为在史前的夏威夷,大概“棉内胡尼”也是指
下等人,然后移用在神话中的矮人身上,“是轻侮下层阶级的表示”。
我觉得可能有个较简单的解释:夏威夷人称神话中的矮人为“下等人”,因为矮人曾经
被奴役,是下等人。非洲也有小黑人,躲在刚果森林里很少露面,但是对当地的黑人一向臣
服。黑人不但体力优越,已经进化到铁器时代农业社会,小黑人打了猎来献上野味,交换香
蕉铁器陶器。夏威夷人当初在东南亚,与小黑人也许是类似的情形。夏威夷神话里的矮人只
肯做夜工,那是被迫服役,而又像非洲小黑人一样怕羞,胆怯避人,所以乘夜里来砌墙筑路
。如果是这样,那么“棉内胡尼”这名词有一个时期兼指小黑人与下层阶级,因为二者是合
二而一的。塔喜堤人移植夏威夷,失去联络后,语言分别发展,各自保存了“棉内胡尼”两
个意义中之一,另一失传。这样似乎也还近情理。
前面引戴教授书上说,棉内胡尼与欧洲民间传说的小精灵一样,不过是比较矮小的较早
的居民。现在我们知道棉内胡尼其实不是夏威夷本土的,而是夏威夷人第二故乡的小黑人。
欧洲没听说有过小黑人。传说的小人会不会也就是小黑人,也是悠远的种族的回忆中的事,
不在欧洲?
欧洲的小精灵里面,有一种小妖叫“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