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增与舍命支持儿子追随刘邦的王陵之母作比较,认为选定项羽辅佐,空劳心神,是无智的表现。其《读史》一诗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
  不识兴王自有真,尊前示玦谩劳神。
  当时谁道翁多智,不及王家老妇人。
  应该说,在项羽军中缺少人才的情况下,范增应该算得上一位极得力的谋臣,他自投军后,谏立怀王,力主杀刘,诳封汉中,荥阳拒和,这些都是不错的谋划。然而,人们也无法将这些筹谋做过多的夸大,除过鸿门宴上力主杀掉刘邦,可能除掉项羽的生死之敌,会影响到天下政局的改变外,其他三项建议均被采纳,未见后两策有改变楚汉格局的出奇效果。范增的筹谋多属解决具体事情的计策而不是能够影响大局的谋略,对项羽在分封、战略和用人上的失误,以及动辄坑卒的暴行,未见他有纠正和弥补的表示。他是项羽分封方案制订的参与人,对其中的重大失误应负有连带责任。他跟随项羽约五年,碰到的事情应该极多,提出过的建议却极少。如果不是对楚国的事业置身度外而听任事态的恶化,那这些表现就是认同失误、头脑不清的表现。在跟随项梁时,宋义曾发现了项梁失败的征兆,而范增却对这一事关全局和主帅性命的失败未能发现,并纠正,使之避免失败。因而他在辅佐项羽时的谋少筹疏,绝不仅仅是项羽拒纳忠言,压制意见所致,其中有不少自身的原因。总之,对范增的智识无法高估,项羽的军营是一片智慧的荒漠,范增是大片荒漠中的一株老藤。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三部分:寡道 霸王失手 项伯:身在楚营心念汉
  楚军高级官员中有庇护刘邦的人物,这就是项伯。
  项伯,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
  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鸿门发布命令: 次日犒赏士卒,进攻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在大战即临,霸上将玉石俱焚的时刻,项伯想到了跟随刘邦的张良。张良曾有恩于他,两人关系极好。项伯不愿弃张良而不顾,连夜赶至霸上,找到张良,告以实情,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去。张良借口说,危难时弃人而逃是不义的,遂将此事告诉了刘邦。
  刘邦按照张良的提示,邀请项伯相见,施以兄长之礼,他奉酒相敬,约为婚姻,告诉项伯,自己入关后一直等待项羽到来,所以派兵守关是防止盗贼出入与意外事件,并不敢抗拒项羽。项伯答应将这些意思转告项羽,并叮咛刘邦: “明天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解释道歉。”项伯当晚返回军中,向项羽报告了刘邦所说的话,并强调说: “刘邦若不先破关中,咱们能进来吗?进攻立有大功的人是不合道义的,不如他来后好好地款待一下。”项羽同意他的意见,于是次日的兵刃之争转化成了鸿门酒宴。
  项伯于险难中不忘朋友,有恩图报,不辞辛苦,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仁德情怀,这是极为可贵的,但他忽略了两个问题: 一是秦灭后刘邦与项羽已成一对生死对手,自己身为楚军高级将官,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究竟应把什么放在首位;二是要让张良离开霸上,可以找出多种借口,未必一定要把实情相告知。当真话有泄露军机之嫌时未必不可以说些善良的谎话。项伯对两个问题显然均未考虑,他把朋友之谊凌驾于政治关系之上,也没有说谎话的准备,因而向政敌之友泄露了自己军中最高机密。张良提出危难时不能弃友自逃,这和项伯要唤走张良的道理是暗合的,项伯也就同意了张良的请求,遂听任军中机密直送政敌刘邦。
  刘邦感到自己力量不敌,决定软化双方的对抗,遂把项伯选定为行事的突破口。他对项伯极恭敬地约见、祝酒,结为亲家,又以圆通的理由,诚恳地解释了产生误会的事情,表明了他对项王的忠诚之心。项伯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甘愿充当双方和解的中介人,不仅给刘邦提出了一个自认不错的主意,而且说服项羽善遇刘邦,为刘邦的到来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次日的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让乘机杀掉刘邦,项羽因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定刘邦为忠诚有功之将,因而对范增的暗示默然不应。当范增召来项庄即席舞剑时,项伯一定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意,立即拔剑对舞,常用身体遮护刘邦,使项庄一直难于下手。在项伯看来,刘邦来鸿门是自己出的主意,因而他实际上是自己请来的客人,对他的性命负责是自己应尽的道义责任;何况自己与刘邦已在昨晚结为亲家,更有一层亲戚关系包含其中。
  在秦灭后的刘、项政治对抗刚一开始,项伯就不自觉地滑到了庇护刘邦的立场上。他根本没有把刘邦视作项氏的生死大敌,并且被刘邦的拉拢手段所迷惑,看到的只是朋友与亲家关系的情义,而忘了自己应有的政治身份。他和张良是对等的朋友,但张良始终把与刘邦的政治关系放在首位,从未给项伯的侄儿做过忠诚谋划;而项伯则把朋友关系放在首位,关键时设身处地地为刘邦着想。这自然首先缘于刘邦的为人之长,但同时也在于项伯的做人之昏。一场鸿门宴实在是项伯政治立场和个人才智的大表演。
  项羽分封诸侯时,分给刘邦巴、蜀之地,这是秦朝贬谪流放罪犯之处,且蜀道艰难,地僻偏远,刘邦让张良送给项伯很多钱财,张良也把自己获赠于刘邦的百镒黄金、二斗珠玉一并送给项伯,让项伯为刘邦请求汉中之地。由于项伯从中活动,项羽答应了,刘邦于是得到了这块地盘。此地与关中只有秦岭之隔,不久就成了汉军反攻关中的基地。
  刘邦入关中后掠取了秦宫不少财物,他拿出一些送给项伯,作为对其鸿门庇护之情的报偿,同时又提出了对汉中的土地要求。项伯收了大量钱财,甘为亲家朋友效劳。他不顾政治利益的需要,以项家的权力增加刘邦封地,个人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他似乎没有失掉什么,从中白捞了一把,但对后来项楚政权的稳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一交易过程中,项伯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在楚汉战争相持的后期,项羽把刘邦之父置于广武东边的俎案上,以烹杀相威胁,要挟刘邦决战,刘邦竟不理睬。在项羽欲杀太公的时候,项伯出面劝诫说: “天下局势尚未可知,况且为天下者不顾其家,杀了太公没有好处,只会添祸。”项羽听从了他的话,未杀太公,不久在鸿沟划界时将其放归。
  项伯劝项羽勿杀太公,所言道理虽不清晰、充分,但绝非是出于仁道主义则可以肯定。因为,项羽坑杀活人无数,从未见项伯有劝谏的表示。他自己在九江王英布反叛投汉后,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杀尽了英布的妻子儿女。此事出面相劝,一定是他想起了四年前刘邦与他在关中霸上的婚姻之约,既然结为亲家,就有保护亲家翁的义务。项伯勇敢地承担起了保护太公的责任,真实的心境不好说出,只好语焉不详地用大话劝阻,这其实是他政治立场的又一次表露。如果说分封诸侯之前,楚汉对立之势尚不明朗,项伯庇护刘邦的一切行为可以用头脑不清来解释,并加以谅解;那在楚汉战争已近四年的广武对峙之时,仍然暗存庇汉的态度,就难以作出正常的解释。
  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地在今江苏省淮安县西南。赐其姓刘,但后来未见刘邦的哪位儿女与其子辈成婚。古人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如《左传 ? 僖公二十三年》记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刘邦赐项伯姓刘,不知是赏以同姓之尊,还是要借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约,因为当年霸上结亲本来就是刘邦临时求助的手段。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其嗣子项睢因罪未承爵。
  司马迁在《汉功臣侯表》中解释项缠(伯)所以封侯的原因时说: “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楚军的左尹高官在汉军打败项羽时“尝有功”,这是耐人寻味的情况,其政治品格已跃然纸上。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 关于霸王败亡的议论
  以项羽为首的西楚政权是一个暴兴的政治集团,其兴也勃,其亡也速。
  烈火烧身的秦王朝要作垂死挣扎,以似乎强大的力量反扑关东,摧毁了陈胜张楚政权,几乎荡平了关东的反秦力量。在秋风萧杀、寒气弥漫的关头,项氏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挺身而出,他们草创了以怀王熊心为名义的楚政权,联络各方势力,与秦朝势力展开了新一轮的周旋。
  项梁阵亡后,项氏集团失去了一位关键的领军人物,但却强烈刺激了项羽的复仇心。这位心高气傲,不曾驯服的青年,在万般压抑的处境下发动安阳兵变,其后率领一旅虎狼之师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胜秦军,威服诸侯,一举扭转了反秦斗争颓败的局势,直至率军入关,把秦王朝彻底送进坟墓。
  秦王朝以暴治民,推翻这一王朝需要以暴制暴,项羽以他拔山扛鼎的气力和敢作敢为的气魄,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制服暴秦的使命,他的奋勇击秦也符合关外各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加之秦朝大厦本身的蠹蚀和内朽,项羽的抗秦义举很快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成功把项羽推到了时代的巅峰,使他成了各路义军的领袖。
  然而,灭秦之后天下政治格局的安排和维持却不是仅仅依靠气力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作为天下霸主,项羽仍然没有失掉力敌万人的盖世之勇,但在楚汉争战的短短四年中就迅速走向覆灭,兵败身亡。
  项羽的败亡在于他分封方案的失策引起了秦后天下政局的激烈动荡,也在于他战略思想上的种种失误,他战略上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抵偿不了战场上的胜利。这些失策和失误,归根到底在于身边没有运筹帷幄的智谋之士和能征惯战的将帅之才。考察项羽集团的衰败过程,会清楚地看到,这个疆场无敌的集团虽强大无比,但人才却最为匮乏: 没有人为项羽乾坤定策,没有人为他在战场独当一面,也没有人为他纠失谏过,有的却是暗护刘邦的亲叔项伯,营帐中幽恨断肠的虞姬。一幢堂皇大厦而无栋梁之柱,怎能不很快崩塌!
  项梁留给项羽的故旧班属和关系网络中曾经不乏影响时势的人物,如韩信、张良、范增,以及后来的陈平等等,但项羽不能笼络人才、使用人才,反而常常疑忌和限制他们,最终除范增离职而去外,其余都先后投奔了刘邦。项羽相信的只是自己的盖世之勇,他的智识不能领悟人才的筹划,从而不能识辨人才的价值,最终被身旁的人才所抛弃。
  项羽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将才,在以暴制暴的关头,他虎豹出山,勇担道义,威服天下,成为霸王。但项羽毕竟不是谋勇兼济的帅才,他思想单纯,智识不高,想以匹夫之勇经营天下,终于金瓯失手,迅速败亡。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 复仇不遂 苦修兵法
  张良: 汉军争胜的灵魂
  群雄逐鹿,楚汉争霸,不仅是一种个人气力、军事力量的拼争,更是一种智慧和谋略的较量。西楚霸王由强盛而至灭亡,缺少的正是智慧和谋略;对西楚缺少的东西,汉军却丰富汇集,他们是以智御敌,谋略制胜。
  张良是汉军政治战略和军事方针的主要策划人,刘邦称他: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种赞叹当有充分的根据。张良以他拥有的智慧开启刘邦心胸,引领汉军由弱小走向了胜利。
  一、 复仇不遂,苦修兵法
  张良,字子房,他的先祖为韩国公族,其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连续辅佐过韩国五世君主。前250年其父死时,张良尚幼,未能承位做官。二十年后,韩国为秦所灭,张良家道中落,但尚有家童三百人,他对死去的弟弟还未安葬,花掉全部家财收买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后来他在东夷仓海君那里访得一位大力士,为其铸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这位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埋伏袭击,误中了一辆随车。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大举搜索,紧急捉拿刺客,张良乃改名换姓,逃亡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
  以张良的出身、财力和志趣而言,完全可以在韩国取得不错的前程,但秦国对于天下的兼并打断了他个人的正常发展,国家破灭,山河变色。先辈们为之献身的社稷无处可寻,自己满心期待的前程也毁于眼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