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
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
15
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正是在对他人的尊重中,他的自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16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尊重。
你的朋友向你吐露了隐衷,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向人传说。也许你的朋友还向别人吐露了这隐衷,你仍要当做只有你一人知道一样,不可让秘密由你传播出去。
你的朋友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出现。但是,这不能成为理由,认为你因此就有了随时在他面前出现的权利。即使对你最好的朋友,你也没有这个权利。
当你的朋友处在大幸福或大悲痛之中时,你要懂得沉默,不去打扰他,这是你对他的大尊重。
17
从字面上看,施舍是居高临下的,供奉是卑躬屈膝的,馈赠是平等的。从实质上看,若不是出自爱心,三者皆虚伪,若是出自爱心,其间的界限便消融,施舍、供奉也都是馈赠。
把自己喜欢或需要的东西送人,并且只是出自爱、同情、感恩,绝无图报之心,才是真心诚意的馈赠,也才配叫做馈赠。对于施舍和供奉,这个标准同样适用。在这里,行为和动机都是重要的。在行为上把自己不喜欢或不需要的东西送人,在动机上行善图报或沽名钓誉,就无权称做施舍和供奉,只能称做作秀和交易。
18
做事有两种境界。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另一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正因为如此,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
从长远看,做事的结果终将随风飘散,做人的收获却能历久弥新。如果有上帝,他看到的只是你如何做人,不会问你做成了什么事,在他眼中,你在人世间做成的任何事都太渺小了。
19
在一个人人逐利的社会上,人际关系必然复杂。如果大家都能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多多地关注自己生命和灵魂的需要,约束物质的贪欲,人际关系一定会单纯得多,这个世界也会美好得多。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正确的人生观,本身就是对社会的改善作了贡献。你也许做不了更多,但这是你至少可以做的。你也许能做得更多,但这是你至少必须做的。
20
世界上特立独行的人为什么这么少?原因有二。一是懒惰,因为一个人要对自己负责,真正实现自己,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是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的,许多人怕吃苦,怕麻烦,就宁愿放松自己,做一个平庸的人。二是怯懦,因为在一个大家都平庸的环境里,少数人若仍要追求优秀和独特,就会遭到讥笑、嫉妒甚至迫害,于是为了自保而退缩,违心地随大流。
由此可见,是多数人的懒惰导致了少数人的怯懦。相反,如果人人都对自己负责,以优秀为荣,因而也就能够欣赏别人的优秀,这样的环境是最适合于特立独行的人生长的。
.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23章 信仰的核心
1
人不只有一个肉身生命,更有一个超越于肉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当地称做灵魂。外在生命来自自然,内在生命应该有更高的来源,不妨称之为神。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只有外在生命状态单纯之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你活得越简单,你离神就越近。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2
灵魂的渴求是最原初的信仰现象,一切宗教观念包括上帝观念都是由之派生的,是这个原初现象的词不达意的自我表达。
3
一切信仰的核心是对于内在生活的无比看重,把它看得比外在生活重要得多。这是一个可靠的标准,既把有信仰者和无信仰者区分了开来,又把具有不同信仰的真信仰者联结在了一起。
4
上帝或某种宇宙精神本质的存在,这在认识论上永远只是一个假设,而不是真理。仅仅因为这个假设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发生着真实的作用,我们才在价值论的意义上把它看做真理。
5
简单地说,我认为的信仰,就是相信人是有灵魂的,灵魂生活比肉体生活、世俗生活更重要,并且把这个信念贯彻在生活中,注重灵魂的修炼,坚守做人的道德。一个人不论是否信宗教,不论信哪种宗教,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就都是有信仰的。
6
托尔斯泰说:”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没有。”少数人和多数人,指富人和穷人。此话的意思是:上帝对于富人是最后的奢侈品,对于穷人是唯一的安慰。这是对世俗信仰的讽刺。
有真信仰者既不属于少数人,也不属于多数人,是超越于富人和穷人的区分的。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上帝,有什么都是空的,如果有上帝,什么都没有也无妨。
7
肉体只是一个躯壳,是生命的载体,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损。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壳,我们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就本性来说,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而不像肉体那样由许多局部的器官组成。外部的机械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的灵魂。
总之,一切能够致残肉体的因素,都不能致残我们的内在生命。正因为如此,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
8
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
相反,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因此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国度里。残疾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9
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在现象世界播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本体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同样,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体世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着。
10
宗教把人生看做通往更高生活的准备,这个观念既可能贬低人生,使之丧失自身的价值,也可能提升人生,使之获得超越的意义。
11
需要自己对自己说话。谁在说?谁在听?有时候是灵魂在说,上帝在听。有时候是上帝在说,灵魂在听。自己对自己说话……这是灵魂与上帝之间的交谈,舍弃此种交谈,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上帝。
如果生活只是对他人说话和听他人说话,神圣性就荡然无存。
所以,我怀疑现代哲学中的一切时髦的对话理论,更不必说现代媒体上的一切时髦的对话表演了。
12
由于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实用品格,加上几十年的唯物论宣传和教育,人们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往往不肯相信,甚至毫不关心。我们的问题正在于太”唯物”了,只承认物质现实,不相信精神价值,于是把信仰视为迷信。
13
俗话说:”眼见为实。”在物质事实的领域内,这个标准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在精神价值的领域内就完全不适用了。理想,信仰,真理,爱,善,这些精神价值永远不会以一种看得见的形态存在,它们实现的场所只能是人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人的内心有没有信仰,这个差异必定会在外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可是,差异的根源却是在内心,正是在这无形之域,有的人生活在光明之中,有的人生活在黑暗之中。
14
精神性的目标只是一个方向,它的实现方式不是在未来某一天变成可见的现实,而是作为方向体现在每一个当下的行为中。也就是说,它永远不会完全实现,又时刻可以正在实现。
15
在精神寻求的道路上,凡找到的一切,只要是自然的、真实的,就都是好的。
16
做事即做人。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走在自己的精神旅程上,只要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有意义的,而所做之事的成败则变得不很重要了。
17
理想:对精神价值的追求。理想主义:把精神价值置于实用价值之上,作为人生或社会的主要目标、最高目标。
向理想索取实用价值,这是自相矛盾。
18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是理想高于现实,为现实指引方向。是坐标,起指引、衡量、校正的作用,这即是它的实现。并非完全成为现实才是实现。
二是理想要适合于现实,要切合实际,是指:具体的人生蓝图、社会蓝图不应是空想(乌托邦);在现实生活中贯彻理想的步骤、方法、策略要切合实际,容许必要的妥协。这个意义上的理想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但修正不涉及基本精神价值,不能把理想修正得不再是精神价值,不再是理想。比如说,为了世俗利益放弃做人原则。
19
理想主义永远不会远去,它在每一个珍视精神价值的人的心中,这是它在任何时代存在的唯一方式。
。。c o mt…xt…小;说……天。堂
第24章 精神禀赋
1
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不是职业,而是精神素质。精神素质相近的人,在一起很容易沟通,职业的不同完全不成为障碍;相反,如果精神素质相差悬殊,即使同行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2
作为学者、作家,我的体会是,一个作者无论写什么作品,他的整体精神素质一定会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决定了他的作品的总体质量。我相信,这个道理对于企业家也是成立的,企业就是企业家的作品,这个作品的总体质量一定也是由它的作者的整体精神素质决定的。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整体精神素质决定了成就的大小、品质和高度,最后比的都是整体精神素质。
3
所谓人文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使人之为人的那些精神禀赋得到很好的生长,成为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可以把人的精神禀赋相对地分为三个东西:一是理性(头脑),二是情感(心灵),三是道德(灵魂)。人文修养是围绕这三个东西展开的,一个人拥有智慧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善良、高贵的灵魂,就是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
4
人是有精神本能的,但强度相差悬殊。精神本能强烈的人,若才华和环境俱佳,就会有精神上的创造。否则,若才华欠缺,或环境恶劣,就可能被精神本能所毁。
5
精神本能有强弱的阶梯,最高是宗教。
6
智慧是达于成熟因而不会失去的童心。
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因而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仍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他就是一个智慧的人。
7
我相信,只要心性足够优秀,最深刻最高级的精神生活是超国界的。说到底,有底气的人在哪里都一样不同凡响,如果底气不足呢,在哪里还不一样过日子,求个舒服自在罢了。
8
人是不容易满足的,但因心性的不同而有迥异的走向。
有一种人,衣食居无忧,他仍不满足,要赚更多的钱。在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