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乘飞机去世界上哪个角落走一遭,也许没几个人会被那机票压弯腰的,可他要飞一趟美国,得全家总动员。他家里父母和哥哥凑齐了机票钱,小俩口工资不高,历来没什么积蓄,便卖了一台十二时黑白电视机,国库券不要利息兑换给别人,一些质地挺好的衣服也卖了,能卖几十算几十,国外亲属寄给孩子的美金也让他带走,哪还经得住这一涨价?!费尽心机地在售票处等退票,苍天有眼,总算等到了一张,时间是1月25日。 
  周全得又似从此永作背井离乡的旅人。她在一个大包里,塞进狗皮膏、板兰根冲剂、蛇胆川贝液、红霉素……从治一般的伤风咳嗽,到防止心脏病变的药品,应有尽有。她听说在美国看病特别贵,仅挂一次号,就得花五十到一百美金。他把几本剪报放进箱里,那上面有他发表的全部作品和报道、通讯,都是她平日一一收剪并贴好的。他还买了三个排球送去中国女排,邓若曾教练说:“你交给我吧。”他拿回来时,女排的全体队员都在三个排球上分别签了名。他打算到美国后,一个球送给她舅舅,一个送给担保人,另一个,永远留给自己…… 
  25日清晨六点,小俩口起了床。他与岳母紧紧地握了一下手,又在曼波的床头站了一会,十一个月的女儿侧头蜷身睡着,显得那么小,像只煞是可爱、极易受到伤害的小动物,睡态又那么恬静,好似天欲晓未晓之时那沾满晶晶夜露的花萼……他没有惊醒“花萼”,只在女儿的额头和面颊上轻轻地吻了几下,一股带乳香的温馨味,撩拨他的鼻子,他狠狠地吸了几下,似乎要把这气味在胸间压缩、珍藏起来,容日后再渐渐地逸散,细细地品味。他与她一块骑车去大北窑他的父母家。她越骑越慢,他等她,两人并肩了,没一会,她又落在后面。他回过头,想问她是不是身上哪里不舒服?他见她不敢看自己,眼睫毛簌簌地抖。他明白了,讲话也颤颤的:“你……别这样。我妈……我奶奶……见了……会更难过。” 
  对他来说,这是在祖国的最后一餐了。饭毕,他哥哥租了两辆车,全家除姐姐外,都去送行。全家人都说好他走时不要掉泪,近八十岁的奶奶在他出门时还是抱住他哭了。他一向孝敬老人,就是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常记着给奶奶买她爱吃的鱼和山楂糕,星期天常常上街买好,又亲自送去……老人也一向疼爱孙子,他小时她就没少向人唠叨:“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有出息。”她弄不太明白这几年东奔西跑、干得正欢的孙子为啥要出洋?她也不清楚美国究竟是一块怎样的大陆?在她眼里离热土、抛骨肉,就是去天堂,也无异于当年人们去闯关东!她的哭声是酸辛的,又因为一边将是天涯漫漫孤旅,一边又是行将就木之身,眼前的一别大抵是人生最后一别,老人的哭声还溢满了苍凉,恍如银白的霜夜里茫茫沙原上踽踽老娘的哀嚎。所有的人都站到了门外,没有谁敢听…… 
  在机场办手续得登记携带的贵重物品,他只有一个大包,里面没有什么物品称得上贵重,连手上戴的表都是天津产的海鸥表,那是去奥运会采访前发的,中国代表团一人一块。海关的一位小伙子随便看了看,便放行了,并对他眨眨眼笑道:“行,轻装上阵。到美国干它几年,回来时你就是个富翁了!” 
  他没有心思接受小伙子的玩笑。那个通向候机厅的门口就在眼前了,只要脚一迈进去,他曾在祖国创造过的一切与拥有过的一切,都将结束了!此刻,他的心里乃至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种过了电似的震颤,犹如将一棵什么植物从土壤里拔出的最初一瞬间,它的根系、它的筋脉都会有的那种痛苦的震颤……他不是满面春风走的,他是失意而去的;他也没有后面几个年轻人朝阳似的脸庞,二十二、三岁的年纪,也许在国内已经获得硕士学位,十有八、九是公派的,他们的神情既兴奋又很轻松,像是去参加一个迪斯科舞会或是去游迪斯尼乐园。而自己已经三十岁了,在这个年纪一切重新开始,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开始,结果会怎么样呢?一股苦涩味,雨水渗进土壤一样渗进了他胸间,他心头漫起阵阵迷茫,迷茫得似他片刻间就要飞越滚滚太平洋波涛而去的那块众说纷坛的新大陆…… 
  他回过头,深情地瞥了她一眼。 
  她模糊,他也模糊。她泪光滢滢,他也泪光滢滢…… 
  如果说,在这之前,她一直主要是为他的逆境担忧,为他的未来思虑;那么现在随着那个通向候机厅的门口临近眼前,自己的命运,孩子的命运,还有家庭的未来,此刻,犹如几串沉重的冰棱,压向了她的心之枝,枝凡欲裂未裂,连着树干处正“叭叭”地脆响……她又以全副身心的力量,扛起那枝儿,坚毅而又不动声色,只在唇上留下一排清晰的牙印。她觉出了一种悲壮的美,自己终于有勇气将一幕人生的悲剧在那咫尺之外的门口处演到了终结。这不堪回首的一幕总算终结时,自己是一无所求的,自己是问心无愧的。她浑身上下热辣辣地浸浴在一股好似温泉般的充实感之中…… 
  他挥了挥手,扭头进了门。 

  “我上一封信刚发出,就从一个同学那里得知过几天是中国人的中秋节。我心里后悔不迭,因为从学校的洋日历上看不见中国的阴历,也就忽略了这一天。我心里直骂自己,为什么不写一些祝福你们的话呢?正好中秋节的当天,老师排定我作课堂演讲,我就把中秋节的历史、中国人在中秋节的团聚活动和亲人们在这天的思乡思亲之情,用英语讲给大家听,大家听了都很感兴趣。有位西班牙籍的同学问我:如果我在这一天到中国去,中国的家庭是否能接待我?我告诉他:当然。但是这一天首先是中国人自己家庭成员的团圆……正好另一个中国同学带来了几块月饼,我们就分给各人一小块尝了尝。老师对我的题目很感兴趣,也很感动,她说:‘谢谢你使我们在课堂上有个美好的享受,因为你给我们介绍了古老的中国与历史风俗。’这里的月饼贵得出奇,四小块一盒,要十八美金。我没有舍得买,我想吃月饼倒是其次,主要你能理解我心中的一份情就够了,月饼以后是有得吃的。你说对吧?十八美金在这里买鸡能买三十磅以上,要吃二、三个月……” 
                    ——摘自他给她的第十三封信 

  “曼波,听到妈妈在信上说我把不好的毛病遗传给了你,爸爸感到很抱歉。你淘气、任性,扁桃腺不好,都像爸爸小时候。但爸爸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有自己的毅力和韧性。爸爸希望你这一点也像我,不要只像我许多不好的毛病而没有主要的优点,那爸爸就伤心极了。作为一个女孩子,你还要跟妈妈学,妈妈善良、温雅,爸爸目前已经不善良了,爸爸只把对你们母女的深情藏在内心的一块隐蔽的天地里……美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实际的地方,容许你有理想,但绝不容许你有丝毫幻想,用幻想代替理想,在这里只有失败。对一个观念只是大陆观念的人来说,美国会实际到令你吓昏,没有在美国挣扎和苦斗一番的人,我觉得很难领略到人生的真正艰辛。历经种种人世的残酷和金钱的铁面,爸爸已是残酷之人了,对周围的一切都像铁一样。爸爸目前干什么都是快动作的,每天跟打仗一样……爸爸希望你像爸爸也像妈妈,在这个世界上你做人不需要向别人学什么了,只把爸爸、妈妈的东西揉到一起就够你一生受用了……” 
                    ——摘自他给她的第十九封信 

  他每回读她的信,都有如喝一杯陈年的醇酒,铭心刻骨的孤独一点一点地化解了;天伦之乐,骨肉之情,暖潮般酥酥地漫上心胸,痴了,醉了;痴醉中又生出更强烈的思念之情,搅得他心情几天不得安宁。 
  她接到他的信,当天即回信。几封信下来,谁都能猜出对方信到的日子。中国人所有的节日都暗淡了,洋人们的复活节、狂欢节、圣诞节更显得苍白,只有信到的日子,才是他们的节日,才是他们一切欢乐的源泉。前几天,他就有点烦躁不安,似乎坐在火药桶上。到了该来信的这一天,无论他在外上课还是打工,无论他离自己的宿舍有多远,只要有时间,他便常常犹如一头出山虎般开车往返几十公里跑回来,打开信箱,有信,他的眼睛灿然亮了,世界名曲《我的大阳》应该是为此情此景而作。若不见信,他的眼睛一下黯淡了,即使此刻德克萨斯州的一穹蓝得迷人的天上有十个太阳,也全部会被这黑暗所吞没……他担心信丢了,今年年初便丢失过一封信,他视这是践踏入类感情的一种最粗暴的行径。然而,他又宁愿信丢了,他坚信如果是她没能及时回信,唯一的原因只会是她、或是曼波病了…… 
  她和曼波是他灵与肉的支柱—— 
  几乎没有一天不是咬紧牙关挺过来的。每天清早去学校,一直读到下午两点。再做每天都是一堆的作业。然后,又去两个地方打工。干到凌晨一点半,拖着两条铅块般沉重的腿回到宿舍,还不能马上倒下,再得看一会儿书,或是提笔给她写信。他每天的睡眠从未超过四小时。多少次,绷得不能再紧的神经似乎要断裂了,他的脑袋里一阵阵地剧痛;多少回,他真想请个病假,在床上大梦沉沉地躺上一天,哪怕就是早点回来,提前一、两个钟头上床也好……每月缴四百美元学费,而每一美分都是自己从淋漓大汗里捞出来的,他从不敢稍稍放纵自己。在美国,“时间就是金钱”从不写在标语、口号上,时间却确能涓涓滴滴地变成金钱。而他常常交了这个月的学费,下个月的学费还不知在哪里。即使真病了,甚至体重一下减了三十磅,他也得硬支撑起身子去上学、打工。每当他不堪忍受、意志快要崩溃的时候,他就在心里默默念道:你不是一个一般的男人,你是她的丈夫,你是曼波的父亲。你要用自己的不同去战胜你与许多人相同的弱点! 
  她和曼波是他心之所系的明天—— 
  美国不崇洋媚外,注重保护的倒是本国人民的利益。读小学、中学免费,上大学对本国学生收费很低。对外国留学生则收费涨了好几倍。他来的前一年,他就读的那所大学一学分收外国留学生四十美元,他来了不到一年,一学分要收一百二十美元。连来自人均年收入四千美元的台湾留学生也嗷嗷叫了,不得不纷纷外出打工。不少从国内来自费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人,由于过不了经济这一关,甭说是学业难以为继,就是生活也陷于困顿……一年下来,他却奇迹般地站住了,将约合二万多元人民币的美金交去了学校。学业上,由语言的中级班一下跳到高级班。此外,有了稳定的住房,还有了一辆自己的小轿车。第二年存款已经使他在银行里享有信誉。他从在新大陆的一番拼搏中又抬回了那曾在国内有过的自信:他将能自己负责起自己的一切!他还打算明年将着手办理她和曼波来美国的探亲事宜……他在心里无数次发过誓:自己一定要让她和曼波的将来美满幸福!当他把一纸纸美钞存入银行的时候,他有了葛朗台式的快意;他对自己也是葛朗台式的抠门儿,每年六月,达拉斯的气温已经高达一百华氏度,为了省油,他宁可做蒸笼里的包子,也不去打开车里的空调冷气…… 
  她感觉到了一个男子汉的忏悔,并正以超人的努力来抹去投在她心灵上的阴影。 
  她也有些后悔。她想起在临产前的那几个月,自己全部的视线几乎都系在腹中胎儿的搏动上了,他心上那片从来是盎然生机的林子里,唱春的雀子几乎在一个早上飞得干干净净…… 
  她将他的每一封来信都编了号,精心保存着,等女儿长大了,她要给女儿看。让曼波知道,自己的父母经历了多么痛苦与甘甜、多么深邃与丰富的感情历程。对曼波,这将是一部博大的生活教科书。 
  她在每一封信里都对女儿的近况作了详尽的描述:八个月时,曼波牙牙学语,最先说出口的便是“爸……爸……爸爸”。曼波能讲话了,常常自个儿对着书桌上他的照片讲话——“爸爸,我和娃娃睡觉去了。”“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北戴河了。”“爸爸,外婆今天说我乖。”……去年“六·一”,曼波看电视剧,上面有一家家父母亲领着孩子玩的画面,女儿突然叫起来,“爸爸,爸爸,”……曼波刚会画画时,别人问“这是干嘛”?回答是“给爸爸写信”。曼波会跳迪斯科,会唱《血染的风采》、《让世界充满爱》,唱时还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