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选-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五'“极目”,一眼望去。“幸(音族)兀”,高峻貌,这里形容波涌如山。 

      '三十六'“崆峒”,山名,在甘肃省岷县。泾渭两水都发源陇西,所以说“疑自崆峒来”。下 

句写水势的凶猛。《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 

绝。” 

      '三十七'这四句写危倾的桥梁。“坼”,冲毁。“枝撑”,桥柱。“窸窣(音希素)”,桥梁 

摇晃的声音。“行旅”,一作“行李”,当行人讲,也可通。“相攀援”,互相牵携。 

      '三十八'“寄异县”,指客居奉先县。 

      '三十九'“庶”,幸,希望。“共饥渴”,一起过过苦日子。 

      '四十'“宁”,岂。“舍”,舍去。“里巷”,指邻居。这两句极写丧子的悲痛。 

      '四十一'“仓卒”,原义急遽貌,引申为发生意外事故,指幼子的夭折。这句说哪里知道秋收 

了,穷苦人家还会饿死人? 

      '四十二'这两句说世代为宦,自己又作小官,按例能享受免租免役的封建特权。 

      '四十三'“抚迹”,回味遭遇之事,指幼子的饿死。“平人”,即平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 

讳,以“人”代“民”。“固”,有更不待言、不在话下的意思,“骚屑”,纷扰不安。 

      '四十四'“失业徒”,流离失所的人。“失业徒”、“远戍卒”分承“租税”和“征伐”。 

      '四十五'末两句是说,我的忧愁象终南山那样高,象茫茫大水那样不可收拾。“澒(音江)洞”, 

大水广漠无边的样子。”掇”,收拾。 

      以上三十句是第三段,写到家后的情景,从自己的遭遇想到国家的前途。 

                                       月夜'一' 

                              '二'                                '三' 
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四'                                '五'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一'天宝十五年 (七五六)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 

奔蜀,杜甫便携眷北行,至鄜 (音孚)州(今陕西省富县)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在今宁 

夏回族自治区),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八月在长安所作。 

…  06…

      '二'这两句从对面抒写离情。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闺中”,指 

妻。 

      '三'这两句借“小儿女”点出上文妻子望月时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使“独看”的含意 

更深一层:不仅因丈夫不在为“独”,也因子女在而无知为“独”。“未解忆长安”,可以指“小儿 

女”说,孩子们还不懂得怀念远客在外的父亲;也可以兼指“闺中”说,孩子们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 

怀人的心事。 

      '四'这两句写妻子久久望月的情景。“清辉”,指月光。 

      '五'末两句表示团聚的期望。“幌”,帷幔。“虚”,空,形容悬挂起的帷幔。“双”承“独”, 

 “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出“独看”时泪流不止。 

…  07…

                                      悲陈陶   '一' 

                                                                                    '二'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 
                                         '三'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四' 
    。 

      '一'至德元年 (七五六)十月,宰相房琯自请带兵收复京都,得到肃宗允许。房琯率领新招集 

的义军,分兵三路,自将中军,为前锋,杨希文将南军,李光进将北军。房、李两军先和安禄山部下 

安守忠军在陈陶斜遭遇。房琯虽有平叛的壮志,却缺乏军事才能,他用车战古法迎敌,被敌人火攻, 

大败溃乱,几乎全军覆没。“陈陶斜”,一作陈涛斜,又名陈陶泽,在今陕西省咸阳县东。当时杜甫 

在长安,听到这个不幸消息,又目睹敌人骄横的情况,写了这首诗以表痛心。 

      '二'开头四句写义军战败覆没。“良家子”,汉代把医、商贾,百工以外的乎民称为“良家”。 

这里用“十郡良家子”说明这批为国牺牲的战士是西北一带民间好子弟,是义军。“无战声”,仇兆 

鳌解做“言不战而自溃也”(《杜少陵集详注》),不对。这里所写的是战事结束后,血水满泽,战 

场上一片寂静凄凉,正象汉乐府 《战城南》“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的景 

象。当时横尸战场者有四万人,决不会是束手就刃,不战而死。兵败溃走也不会寂然无声。“同日死” 

才是“无战声”的原因。这个日子是十月辛丑(二十一日)。 

      '三'这两句写安部叛军在陈陶斜一番屠杀之后回到长安时的骄横得意。安禄山是“胡人”,部 

下将士也有不少“胡人”,完全是“胡化”的军队。所以诗人称之为“群胡”。“血洗箭”,箭都经 

血洗过,意即箭上都带着血。不言而喻,这些箭是从战死者尸体上收回来的。 

      '四'这时肃宗从灵武进驻彭原 (今甘肃省宁县),在长安西北。《通鉴·唐纪三十四》说当时 

长安“民间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长安民日夜望之。……贼望见北方尘起,辄惊欲走”。诗人如 

实地写出了陷区人民的心思。 

                                       春望'一' 

                              '二'                                '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四'                                '五'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一'本篇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 (七五七)三月,时杜甫羁居长安。 

      '二'这两句含有山河依旧而国事全非、草木深密而人烟稀少的暗示。 

      '三'这两句点出忧国和恩家两方面的内容。春天花开鸟鸣,原该使人欣喜愉快:但目前由于国 

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容并不能少抑人的悲怀,鸟声却更增加人的愁思。“花溅泪”,言花 

上溅滴愁人的泪。“鸟惊心”,言鸟鸣惊动愁人的心。“感时”承上,“恨别”启下。 

      '四'“连三月”,谓战火延续,整个春天就将这样过去了。“抵”,值得。“烽火”句应“感 

时”,“家书”句应“恨别”,把国事、家事紧紧联在一起。 

      '五'“白头”,实指白发。“浑”,简直。“簪”,古代男子成年以后,都把头发束在头顶上, 

用发簪别住。下句说白发稀疏,简直插不上发簪了。参看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之十六:“白头零 

落不胜冠。” 

                                      哀江头'一' 

                                         '二'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三'                      '四'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 
      '五'                     '六' 
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 

…  08…

           '七'                                            '八' 
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令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 
                 '九'                                           '十' 
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十一',欲往城南望城北'十二'。 

      '一'本篇与《春望》同时作。诗中从曲江景色移换写起,转入杨贵妃专宠骄奢以至缢死马嵬驿 

 (在今陕西省兴乎县西)的历史悲剧。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是贯穿全诗的中心思想。作者对唐玄宗、 

杨贵妃的怜悯和谴责都和这一思想交织在一起,因而具有较深的意义。“江头”,指曲江,长安东南 

的游赏胜地,详见前《丽人行》注'三'。 

      '二'“少陵野老”,参见前《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二'。“少陵”,在今陕西省长安 

县,杜陵东南十余里,是汉宣帝的许后的葬地。杜甫时年四十六岁。“曲江曲”,曲江边冷僻的角落。 

      '三'这两句即“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犹发旧时花”的意思,和下文“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 

江花岂终极”呼应。诗人今天的寂寞引起对昔日繁华的回忆。 

      '四'“霓旌”,仪仗中的一种彩旗,这里指皇帝亲临。“南苑”,即芙蓉苑,唐玄宗的行宫, 

因在曲江之南,故名。 

      '五'“昭阳殿”,汉宫殿名。“昭阳殿里第一人”,原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这里暗指杨贵 

妃。“同辇”,《汉书·外戚传》记汉成帝游于后庭,想要与班婕妤同车而行,班婕妤根据“贤君” 

的道理,加以拒绝。这里既见出杨贵妃的专宠,也暗示唐玄宗的荒唐。 

      '六'“才人”,宫中女官。 

      '七'“一笑”,指杨贵妃因见射中飞鸟而开颜一笑。以上八句追叙安史乱前出游的盛况和杨贵 

妃的得宠。 

      '八'“明眸皓齿”,形容美人,指杨贵妃。“血污游魂”,指杨贵妃缢死马嵬驿事。《旧唐书·杨 

贵妃传》:“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 

宗遣力士宜问,对日 ‘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 

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参看后面白居易《长恨歌》)这以下抒写目前感慨。 

      '九'“清渭”,马嵬驿南滨渭水,指杨贵妃缢死之处。“剑阁”,唐玄宗入蜀途中曾经停驻过 

的地方。下句指玄宗与杨贵妃生死相隔,雨无消息,与白居易《长恨歌》“一别音客两渺茫”意同。 

      '十'这两句概括全诗内容。上句言情,指所有睹物伤怀的人,包括杜甫在内;下句言景,指曲 

江。两句言世事变迂,“有情”的人触景伤心,而景物无知无觉,江水流者自流,江花发者自发,永 

无止息。 

      '十一'“胡骑”,指安禄山的军队。 

      '十二'“望城北”,一说肃宗行宫灵武在长安之北,是中兴希望所在,也是杜甫日夜向往投奔 

之处,望着城北、表示时唐军盼望之切:一说唐代皇宫在城北,回望城北,表示时故国的眷念:一说 

 “望”即“向”,“望城北”即“向城北”之意。后一说较妥。当时作者百感交集,忧愤如焚,一时 

间懵懵懂懂地走反了方向,于情理或更切合。 

                                   喜达行在所三首 

                                          一'一' 

                                                              '二'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  。雾树行相引,连山 
         '三'                                '四' 
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 

      '一'诗题《文苑英华》作《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他本“自京窜至凤翔”六字移作原注。 

至德二年 (七五七)四月,杜甫历尽艰险,由长安逃至凤翔(原扶风郡,今陕西省凤翔县)。这三首 

诗就是在凤翔写的。“行在所”,朝廷在外临时驻留之地。这年二月,肃宗由彭原(今甘肃省宁县) 

…  09…

进驻凤翔。 

      '二'“岐阳”,即凤翔。凤翔在长安之西,岐山之南,所以说“西忆岐阳”。“信”,信使, 

即遣去投书或探听消息的人。“遂”,成功,如愿。“却回”,返回。“当落日”,犹言对落日,日 

落处在西边。“着”,附。这四句错综成文。“眼穿当落日”承“西忆”句;“心死着寒灰”承“无 

人”句。意谓没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