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用“南冠”来自称。“客思(读去声)”,客中思乡的情绪。“侵”,一作“深”。
'四'“玄鬓”,指蝉。“白头”,指作者自己。汉乐府《杂曲歌辞·古歌》:“座中何人,谁
不怀忧?令我白头。”作者忧心深重,所以自谓“白头”,并不是以老人自居(时作者不足四十岁)。
“吟”,谓蝉鸣。
'五'这两句描写蝉的艰苦,比喻自己的处境。作者在此诗序中说“失路艰虞,遭时徽”,就
是这里“露重”、“风多”所指。序中又说:“人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
寞。”说明作者以蝉羽和蝉声比喻自己,目的是希望有人怜悯他的沦落。
'六'古人认为蝉只“饮露而不食”,把它当作清高的象往;汉代人甚至把蝉的形象作为贪官冠
上的装饰,取其“居高食洁”。这里作者仍是以蝉自喻,借此表示希望别人相信他清白无辜,代为表
白。(骆宾王又有《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和《萤火赋》作于同时,都有自鸣冤痛,希望昭雪的表示。)
杨炯
杨炯 (六五○——六九二),华阴(令陕西省华阴县)人,十一岁时举
神童。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有《盈川集》。
杨炯恃才倨傲,为时人所忌。他以文词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
人称王、杨、卢、骆,他却自称“愧在卢俞,耻居王后”。从诗的造诣说,
他在四杰中独创性最差。现存杨炯诗三十三首,词藻虽富,内容却较贫乏,
显著地表现了陈、隋遗风。
从军行'一'
'二' '三'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风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调旗
… 1…
'四' '五'
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一'“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二'这两句说报警的烽火照耀西京(即长安,唐时国都,今西安),壮士的内心不能平静。“烽
火”,古代边境告警的火。在边境到内地的大路上,沿路筑高台,台上置桔槔,桔槔上有柴草笼子,
称桔槔烽。唐朝的制度,根据敌人进扰情况的缓急,逐级增加烽火的炬数,最高四炬。一炬至所管州
县,两炬以上都到京城。此处言“照西京”,表明敌情严重。
'三'这两句说朝廷调兵,将军窄命出师,强劲的骑兵包围了敌方重镇。“牙璋”,调兵的符信,
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动军队时用作凭证。“凤阙”,汉武
帝所建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后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概称。“铁骑(音季)”,精壮的骑
兵。“龙城”,匈奴的名城,这里借指敌方的要地。
'四'这两句通过战地凤光的描写,暗示戍卒艰苦,战斗激烈。“调”,指脱色,失掉鲜明。“旗
画”,军旗上的彩画。
'五'未两句以感慨的语气作结,意在歌颂从军卫国。与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
五书记》诗“壮士耻为儒”,意思相同。“百夫长”,下级军官。《史记·周本纪》注称百夫长为。
“卒率”。
陈子昂
陈子昂(六六一——七○二),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
人。他在武后初当政时,上《大周受命颂》,得武后重视,授以官职。初任
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屡次上书言事,言多切直,不怕触忤权贵。他对于
当时政治经济措施的利弊确实有所了解,议论益国、利民、刑狱和边事问题,
都针对事实,不是书生的空言。他曾主张息兵,但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对于
契丹的叛乱,他曾自请从军征讨。对于从雅州进攻羌人他却极力劝阻,认为
对国家人民有害,只对“奸臣”、“贪夫”有利。这都能表现他是有识见的。
万岁通天元年 (六九六)子昂从武攸宜北征契丹,他要求分兵万人为前驱。
一再进言,为武炊宜所憎恶,受到降职处分。圣历元年 (六九八)子昂辞官
'一'
回乡。武三思嘱令县令段简诬陷他,下狱死 。有《陈拾遗集》。
陈子昂的文学创作和主张在唐代极有影响。韩愈《荐士》诗云:“国朝
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子昂的文章力矫当时浮艳之弊,虽不能尽删骈俪,
大都朴实畅达,取法古代散文。他的诗要求追步建安、正始的作者,反对只
'二'
重彩丽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 。《感遇诗》三十八
首可以代表他实践的成绩,这些诗或感怀身世、或讽谏朝政,慷慨幽郁,类
'三'
似阮籍的 《咏怀》;虽有时“词烦意复”,甚至不免“拙率” ,比较盛唐
李、杜等大家,艺术创造方面有所不及;但因为这些诗趋向端正,内容具有
现实意义,不能不承认它们是革新风气的优秀作品。难怪它们被稍后出现的
'四'
现实主义大诗人社甫和主张“为时为事”而写诗的白居易所称道 。
子昂的五律不屑精雕细琢,往往气味雄厚,在初唐也是突出的。
'一'据沈亚之 《上九江郑使君书》。
'二'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见《脩竹篇序》。
'三'清李慈铭评语,见 《越缦堂读书记》八。
'四'杜甫《陈拾遗故宅》诗:“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白居易《与元九书》:“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司”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
… 2…
鲍鲂有。 《感兴》诗十五首。”白居易还将陈、杜并提,如《初授拾遗》诗云:“杜甫陈子昂,才名
括天地。”可见子昂在唐诗人眼中的地位。
感遇
一'一'
'二' '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喉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幙南
'四' '五'
起 ,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
'六'
孤 。
'一'作者三十八首《感遇》诗写平生遭遇所引起的感想,往往关涉当时社会政治,富现实意义。
各篇不是作于一时,所咏不止一事。本篇原列第三首,感慨将帅无能,丧师辱国,北方武备空虚,人
民得不到保护。万岁登封元年(六九六)曹仁师等二十八将攻契丹,全军覆没,大将都成了俘虏。诗
中所谓“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暴骨无全躯”,“谁怜塞上孤”等语都为此事而发。
'二'“苍苍”,青色。关塞都在山岭,远远望去,其色青苍。“丁零”,古代北方种族名,曾
属匈奴。“缅”,邈远。开头两句是说丁零塞从来就是荒远之地。
'三'“亭喉”,指北方戍兵居住守望的亭堡。“摧兀”,险峻貌。这两句一面说亭堡险峻,一
面说丧师暴骨,暗示将帅对付敌人的轻率和无能。
'四'“幙”,通“漠”,指沙漠。“模南”,大沙漠的南边(今属内蒙)。
'五'“汉甲”,即汉军(以汉喻唐)。“享匈奴”,从事于对匈奴的战争(借指当时对契丹的
战争)。
'六'末两句是说人们只见沙场上战士死伤 (即上文所谓“暴骨无全躯”)之惨,却想不到北方
人民中许多遗孤的可怜。
'一'
二
'二' '三'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
'四' '五' '六'
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
'七' '八'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
'一'本篇原列第十九首,批评武后建造沸寺佛像,奢侈浪费,不恤民力。武后曾削发做过尼姑,
当她掌权以后,和尚法明等人撰《人云经》说她是弥勒化身。武后因而尊崇佛教,借佛教作愚民的工
具。她广建佛寺,规模超过宫阙。曾造大佛像,小指尚容数十人,又造“天堂”来容纳这样的大像。
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因之耗竭。这首诗指出此种行为既不合贤君“尚俭爱民”的美德,又不合佛
家“清净慈悲”的宗旨。
'二'“圣人”,这里指传说中或理想中的贤君,同时也是对当时皇帝的尊称。“忧济”,关心、
救助。“元元”,百姓。开端两句说贤君只应关心人民,没有个人打算。
'三'“黄屋”,古代皇帝所乘的车辆,车盖用黄缯做里子。“瑶”,和玉相似的美石。商朝的
纣王曾筑“瑶台”(见《淮南子·本经训》)。这两句说皇帝乘黄屋车尚且不合唐尧(代表尚俭的贤
君)的意思,象商纣那样筑瑶台,就更不在话下了。
'四'“西方化”,指佛教教义。“清净”,佛家以远离一切罪恶烦恼为清净,道家以“无为”
为清净。作者似混合两种意义。诗意说清净之道久受世人重视。“敦”,厚,含有重视的意思。
'五'这两句说为什么用雕刻佛像来表示尊重,而且搜尽黄金美玉来装饰它呢?
'六'这两句说高耸入云的建筑,耗尽山里的木料;装饰精美的图案。大量使用珍宝。
… 3…
'七'“鬼工”,常语称十分精巧的技艺为“鬼工”。这两句意思是:即使真有鬼神供役使,这
样奢侈尚且不可,何况全用人工,如何能不把民力用尽呢?“存”如解做存恤也可以通,就是说如何
谈得上存恤民力呢?当时狄仁杰上疏悦:“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
终须地出。”意思和用语都相似。
'八'“夸愚”句是说将那些劳民伤财的愚行来炫耀,这样就恰恰使思想更不能超脱。“累”,
指释道所谓“物累”(执着于外物)。“增累”和上文“清净”呼应。“矜智”句是说自以为这些举
措是智巧,拿来矜夸,这样就使得佛教的教义更不明。当时张廷珪谏阻武后造大像说:“以释教论之,
则宜救苦厄,灭诸相,崇无为。伏愿陛下察臣之愚,行佛之它,务以理为上。” (《旧唐书·张廷珪
传》)本篇结句就是这个意思。
三'一'
'二' '三' '四'
裴翠巢南海 ,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
'五' '六' '七'
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威菠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
'八'
多材信为累 ,叹息此珍禽。
'一'本篇原列第二十三首。诗以裴翠杀身说明 “多村为累”,和《庄子·外篇·山木》“直木
先伐,甘井先竭”等语的寓意相类似。这种思想是消极的,但在陈子昂却是有激而发。子昂一向有政
治抱负,争取出仕,建功立业。他也确实有此才能,但是却连遭打击,甚至被陷害,以“逆党”罪名
下狱,当时武承嗣、武三思等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