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 '六' '七'
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
'八'
明月照流黄 。
'一'这是拟古乐府之作,所以题作“古意”。内容写少妇怀念久戍不归的丈夫。《乐府诗集》
收入《杂曲歌辞》,题作《独不见》。“补阙”,掌讽谏的官。乔知之在武后朝为补阙,后被武承嗣
杀害。
'二'乐府古辞《河中之水歌》(或作梁萧衍诗):“十五嫁为卢家
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后人往往以“卢家妇”作为少妇的代称。“郁金”,植物名,是珍贵
的香料。“郁金堂”,言堂中燃烧郁金之香。古辞《河中之水歌》又有句云:“卢家兰室桂为梁,中
有郁金苏合香。”是其所本。一本作“卢家少妇郁金香”,以“郁金香”形容少妇,似非原意,这样
下句的“梁”字就没有根了。
'三'“海燕”,燕子的一种,又叫“越燕”。这里以燕子双栖和少妇的孤独作对照。“玳瑁”,
一种海龟,龟甲黄黑相间,半透明,很美观。“玳瑁梁”,是涂饰成玳瑁色的屋梁。
'四'“寒砧”,寒风里捣衣的砧杵相击声。砧是承托捣衣的石块。九月是将要换季,家家准备
寒衣的时候,这时的捣衣声最能引起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所以下文紧接着写少妇对于夫婿的苦思。
“木”,一作“下”。“下叶”,就是落叶。
'五'“征戍”,出征守卫边疆。“辽阳”,泛指辽东地区(今辽宁省一带)。
… 页面 20…
'六'“白狼河”,古称白狼水,即今辽宁省的大凌河。这一句承上“十年征戍”而言。
'七'“丹凤”,相传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凤,凤凰飞降咸阳城,因而以“丹凤”为城名。
后人称京城为凤城。这里指长安。唐时长安宫阙有丹凤门。这句是说少妇家生长安城南,秋夜不眠,
和上“九月”句承接。
'八'“流黄”,黄紫间色的绢。这里指少妇所捣的衣服,也可能指室内的帏帐或机中织残的绢
匹。末两句说无人能见少妇的独处含愁,是谁教明月来相照呢?这样写是为了更衬出她的孤寂难堪。
郭震
郭震(六五六——七一三),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今河北省大
名县附近)人。十八岁举进士,授梓州通泉县尉。好结交豪侠,劫财济人,
'一'
“海内同声合气有至千万者” 。武后时为凉州都督,其后屡次参顶边防,
立功,有名。中宗时为相,封代国公。郭震在朝遇事敢争,杜甫有诗称赞他
'二'
“直气森喷薄”,“磊落见异人” 。他的诗《古剑篇》曾被武后所称赏,
因而被重用。《全唐诗》录存其诗十八首。
'一'张说《郭代公行状》。
'二'杜甫《过郭代公故宅》。
古剑篇'一'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
'二'
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
'三'
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
'四'
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
'五'
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
'一'题一作 《古剑歌》,见张说所撰行状:一作《宝剑篇》,见下
引杜甫诗。本篇借歌咏古剑的废弃感叹人才的埋没,托物言志,词气慷慨。杜甫《过郭代公故
宅》诗云:“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对此诗和作者都表示推重。
'二'这四句写良工铸宝剑。“昆吾”,传说中的山名(见《山海经·中山经》)。相传山有积
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这种石就名为琨珸(即昆吾),铸成的剑名为锟珸(即
昆吾),都是以山得名。“红光紫气”,指剑在铸炼时放射出精光宝气。“龙泉”,龙泉剑以地得名,
相传龙泉县有水可以淬剑,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这口剑便名为龙泉剑 (见《太平寰
宇记》)。传说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观察、解释。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
使雷焕寻剑,雷焕后来在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其一为“龙泉”(见《晋
书·张华传》)。
'三'这四句写龙泉剑的光采和装饰。“咨嗟”,叹美声。“琉璃玉匣”,《西京杂记》载汉高
祖斩白蛇剑以五色琉璃为匣。“错”,涂金。“镂”,雕刻。“错镂金环”,言环状的剑柄头上,涂
饰金花,映照于剑匣,就象是“莲花”、“明月”。
'四'这六句说正逢国无战事,宝剑无杀敌之用,幸而还能被君子、游侠、英雄佩带防身。比喻
英杰之士纵使没有机会发挥才能,卫国立功,如能得到知己加以赏识爱护,也算是幸运了。“风尘”,
指战争。“周防”,自卫。“文章”,指剑上花纹。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干将莫邪造两剑,
“阳作龟文,阴作漫理”。晋曹毗《魏都赋》:“剑则含章飞景,……或龟文龙藻。”(《初学记》
卷二十二引)
… 页面 21…
'五'这四句说宝剑虽然被埋在地下仍然能放出精光宝气。比喻英杰之士虽然“零落飘沦”,自
己还能有所表现,而不是志气销沉。“何言”,岂料。“古狱”、“气冲天”,均见本篇注'二'。
张若虚
张若虚(约六六○——约七二○),扬州(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曾官兖州兵曹。文学与贺知章齐名,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全
唐诗》存诗仅二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接近齐梁体,水平不超过一
般初唐诗;另一首《春江花月夜》,却是一篇出色的作品。这首诗不事雕饰,
只是集中描写春江月夜的景物(江流、月色、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等等)
和相思离别之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生感慨,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跨
出了宫体诗仅写贵族歌女的小圈子,颇有生活气息。艺术上写景写情交织成
文,反复咏叹,清丽婉畅,在初唐的七古中比较突出。如果拿题材相似的卢
'一'
照邻的 《明月引》来比较,尤其能看出此篇的艺术水平后来居上 。不过,
全诗总的情调是感伤的,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空虚落寞的愁思,烙着深刻的时
代和阶级的印记。
'一'卢照邻《明月引》也写了水光月色,也写了思妇离客,也用了“碣石”、“潇湘”等同样
的字面,但只见铺陈,不离赋体,不象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情景融成一片,并有声韵之美。
春江花月夜'一'
'二' '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
'四' '五'
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
'六'
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
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
'七'
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
'八' '九' '十'
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
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十一'。鸿雁长飞光不度,鱼
龙潜跃水成文'十二'。昨夜闲潭梦落花'十三',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
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十四'。不知乘月几
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十五'。
'一'“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见《旧唐书·音
乐志》)。本篇除描写花月春江绚烂的景色之外,极写民间的离别相思之苦,和旧时供宫廷娱乐的歌
曲便不相同了。
'二'开头两句写长江下游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不分。明月升于东方,恰遇涨潮,似从浪
潮中涌现。
'三'“滟滟”,水面闪光貌。这句写月渐升高,清光似随潮水从东海涌进江来,照射四方。
'四'“芳甸”,遍生花草的平野。
'五'“霰(音现)”,雪珠。
'六'这四句写月满光盛,一片皎洁。霜在古人想象中以为象雪一样从空中落下,所以常说“飞
霜”。这里是以霜比月色,所以说只觉其“流”而不觉其“飞”;虽然不觉得霜飞而汀洲之上却象是
盖了一片浓霜,使得白沙“看不见”了。
'七'这六句写诗人以大自然和人生对照而产生的感慨。
… 页面 22…
'八'这四句落到“白云”、“扁舟”,引出客思离愁。前二句写白云离开青枫浦而去,象征着
人的分别。后二句以“扁舟子”和“楼头妇”对照,显出两地相思。“青枫浦”,今湖南省浏阳县有
此地名,一名双枫浦,但此处只是泛指。“扁(音偏)舟”,孤舟。
'九'从“可怜”句以下都是设想闺中女子的相思之苦。“裴回”,同“徘徊”。曹植《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十'这两句写月光来照闺中和砧上,挥遣不去,好象对人有情。
'十一'这两句写闺中女子的痴想,要随着月光照见在外地的丈夫。“相闻”,互通音讯。“逐”,
跟从。“月华”,月光。
'十二'这两句写月光的普照和深照。鸿雁是飞得远的,但也不能逾越月光。江水是深的,但水
底的鱼龙也因月光的照射而活动起来。
'十三'这句说昨夜梦见花落江潭,感到一番春事又将过去,引逗下文“江水流春去欲尽”。
'十四'“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这里以碣石代表北方,
潇湘代表南方。“无限路”,言离人相去之远。
'十五'本篇以月生起,以月落结。结句言江树满挂着落月的余辉,仍然牵引人的情思。“摇情”,
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张说
张说 (六六七——七三一),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历仕武后、
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他在武氏朝因不附和张易之兄弟,忤旨,配流钦州。
中宗即位,召还。玄宗时张说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后为集贤院学士。尚书
左丞相。有 《张燕公集》。
张说能文辞,与苏颋 (许国公)齐名,时号“燕许大手笔”。其文有意
矫正陈隋以来浮丽的风气,讲究实用,重视风骨。长于碑志,大都刚健朗畅。
他也好做诗,篇什不少,但应制之作占了很大比重。他的诗不追求华丽。抒
情的作品往往悽婉,所谓“得骚人之绪”,贬官岳阳时这个特色比较显著。
蜀道后期'一'
'二' '三'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
'一'这首诗写作者从蜀中归洛阳,落后于预定的日期。作者有 《被使在蜀》、《再使蜀道》等
诗,说明他曾两次到四川,但是《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张说传》都不曾记载。《被使在蜀》和
本篇在张说的诗集中编次挨近,可能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