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 ,偶来
'七' '八'
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
'一'这是《秦中吟十首》的第十篇。《才调集》选此诗,题作《牡丹》。唐李肇《国史补》卷
… 页面 80…
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
求刊,一本有值数万者。”本篇正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反映。写作时间和《歌舞》等篇同在元和五年(八
一○)前后。
'二'“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酬直”,买花者给予价款。“看花数”,看花的品种易
得与否而定。“数”,计算的意思。
'三'“灼灼”,《诗经·周南·桃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里用来形容壮丹的颜色
之美。“戋戋(音渐)”,用《易经·贲卦》“束帛戋戋”语意,形容众多。这两句说百朵花值价五
匹帛。
'四'这两句说上面张设帷幕遮蔽,周围编起篱笆保护。
'五'这句说因为周密细致的养护,移来后花色依然很好。
'六'“田舍翁”,指老农。
'七'“谕”,知道,理解。
'八'末两句说一丛颜色浓艳的花,代价足以抵得十户中等人家所出的赋税额。用对比法来讽刺
当时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同时也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中人赋”,唐代赋税制度按百姓家产多少
分为上户、中户、下户。
上阳人'一'
愍怨旷也。
'二'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 ,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
'三'
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
'四'
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
'五' '六'
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 ,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
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
'七'
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
'八'
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
'九' '十'
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
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十一',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一'《新乐府》自序云:“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
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
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一组诗作于元和四年(八○九),时作者任左拾遗。
诗中揭露了一些社会黑暗面和政治上的缺失,目的是使执政者知听改革,减轻一些百姓的困苦,以尽
做谏官 (拾遗)的责任和实现“兼济”的志愿。作者摹仿杜甫的“三吏三别”、《悲陈陶》、《留花
门》等乐府诗,写新事,标新题,不同于杜甫以前的旧乐府。在内容和形式上作者都有特别用心的地
方,在自序中作了说明。本篇是《新乐府》中的第七篇。题一作《上阳白发人》。自注,“天宝五载
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
“上阳”,宫名,在洛阳。这首诗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大量强选民间女子以供役使,不让她们婚配,老
死在宫禁之中。诗中充分描写宫廷的黑暗和宫女们的痛苦。但全诗只是用哀愍的口吻,表示同情而已。
这一类“宫怨诗”唐诗中很多,都须要用分析批判的态度去对待。元和四年三月,白居易有《请拣放
后宫内人》奏章,与本篇都是同时的作品。
'二'“绿衣监使”,指管理宫闱事务的太监。唐代掌管宫闱出入的宫闱令,或者是掌管宫人簿
… 页面 81…
籍的掖庭令,都是由太监担任的从七品下的内官。唐代六七品官规定穿绿衣。
'三'“今”,指“贞元中”。
'四'“教(音交)”,让。
'五'“侧目”,怒视。这里形容妒忌的样子。
'六'“潜”,秘密地。“配”,分配到。
'七'“休”,停止。这句说看到梁燕双栖的美好生活,也不妒羡,因为自己老了。
'八'这两句说看月亮东升西没、圆而复缺,已经有四五百次。
'九'“大家”,宫中口语称皇帝为“大家”(见蔡邕《独断》及《北齐书·神武纪》)。“尚
书”,这里是宫中女官的名称:赐号“尚书”,用空名欺骗以示安慰。
'十'“青黛”,青黑色的石粉。天宝年间妇女还用青黛画细长的眉毛,但这种妆扮和“小头鞋
履窄衣裳”一样已经过时了。作者写诗时 (元和四年),妇女已改穿宽大衣裳,把眉毛画得阔而短,
在上阳宫中的妇女因和外面隔绝,所以还是老式打扮。
'十一'此句自注:“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吕
向在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献《美人赋》亦在开元年间。今人岑仲勉根据《宝刻类编》
卷三吕向所书诸文,考证吕向卒于天宝初年,疑白居易误忆。吕向传见 《新唐书》卷二○二,《美人
赋》见《全唐文》卷三○一。
红线毯'一'
憂蚕桑之費也。
'二' '三'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 ,织作
'四' '五'
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
'六' '七'
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
'八'
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
'九' '十'
织 ,自谓为巨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
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十一'!
'一'这是《新乐府》的第二十九首。诗题宋本原作《红绣毯》,但正文作“红线毯”。“红线
毯”,是一种丝织地毯。此类红线毯是宣州 (今安徽省宣城县)所管织造户织贡的。据《新唐书·地
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这首诗通过
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又着重地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
自己荒淫享乐,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从结尾两句,可以清楚看出浪
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势必影响许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这样的直接谴责,感情是强烈的。
'二'“缲丝”,将蚕茧抽为丝缕。“拣”,挑选。“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红蓝”,
即红蓝花,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红黄色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胡震亨《唐音癸签》
卷二十“诂笺”云:“此则红花也,本非蓝,以其叶似蓝,因名为红蓝:《本草图经》云。”
'三'“红于蓝”,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
'四'“披香殿”,汉代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歌舞。
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
'五'“可”,适合。“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
'六'“不胜(读平声)”,承受不起。
'七'这两句描写丝毯松软,能陷没舞女的鞋袜,即所谓“不胜物”。
'八'这二句说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都不如这种丝毯好。“毳(音脆)”,
鸟兽的细毛。
… 页面 82…
'九'作者原注:“贞元中,宣州进开样加丝毯。”“开样”和“加样”都是翻新花样的意思。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十'“线厚”,是说丝毯太厚。“卷不得”,是说不能卷起。
'十一'“一丈毯,千两丝”,汪立名本作“一丈毯用千两丝”。“地衣”,即地毯。
杜陵叟'一'
伤农夫之困也。
'二'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
'三'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 ,急敛暴征求考课
'四'。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
'五' '六'
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
'七' '八' '九'
白麻纸上书德音 ,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 ,手持尺牒牓
'十'
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
'一'这是《新乐府》五十篇的第三十篇。“杜陵”,参看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二'。
唐宪宗元和四年 (八○九),旱荒严重,李绛、白居易上疏请免除农民的租税。宪宗虽然颁布免税的
命令,但具体执行政策的贪官污吏还照旧“急教条征”,农民们并没有得到丝毫实惠。这首诗对贪官
污吏们痛加指斥,为被剥削被迫害者鸣不平。
'二'“不秀”,未开花。
'三'“申破”,呈报事情的真相。
'四'“求考课”,力求完成征收赋税的任务,作为考绩。
'五'这两句说贪官污吏本和豺狼一样,不一定要“钩爪锯牙食*人肉”的野兽才算是豺狼。
'六'这句说皇帝怜悯百姓,知人民困顿。“弊”,乃劳瘁困乏之意。作者在此处有意为统治者
涂脂抹粉,表现了官僚阶级立场。
'七'“白麻纸”,唐制:中书省所用公文纸分黄白二种,纸的原料是麻,有关任命将相、赦宥、
豁免等重要命令,照例都写在白麻纸上。至于黄麻纸是用以写一般的诏令的。“德音”,指皇帝颁布
下来的免赋税的“好消息”。
'八'这句说京城附近地区都免除了今年的赋税。
'九'“里胥”,即里正。见《重赋》注'十'。“尺牒”,指免税的公文。“牓”,贴榜,动词。
参照下文,这两句的意思是,当农民已缴纳赋税之后,“里胥”们“方”才“到门”贴出免税的公文。
'十'“蠲(音捐)”,免除。这句说农民受了皇帝这种口头恩惠而并未得到实际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