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号。黄舜申为清微法之集大成者,《清微仙谱》序称,清微经法经其“覃思著述,

  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

  以上所记之清微派传系,称起于祖舒,因无他书之参证,已难断其真伪;其后八传,

  也因资料缺乏,难于稽考。大致在南毕道以后,清微派始显传于世。黄舜申更有详细传

  记(载《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叙其传教收徒事。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谱后还附有《道迹灵仙记》《上清后圣道君列记》

  《洞元灵宝三师记》各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概不复存,唯谱前有陈采自序一篇。此

  书是研究清微派教史的重要著作。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简称《仙鉴》。题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修撰。载

  《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赵氏籍里生平不详。书前有赵道一自序及《进表》,皆未

  署年月,唯庐陵刘辰翁为此书作序,署年甲午,邓光荐为此书作序,署年阏逢敦牂。据

  《尔雅·;释天》对“岁阳”、“岁阴”之解释:

  “太岁在甲曰阏逢”,“在午曰敦牂”,可知阏逢敦牂亦为甲午年。但此二序之甲

  午前,未冠朝代年号,故单据二序甲午尚不能断定属何朝代。考此书对历代道士所作之

  传记,年代最晚者为续编之金元道士,则二序之甲午,当为元代之甲午。元代有二甲午,

  一为世祖至元末、即成宗即位之年(1294),一为惠宗至正十四年(1354)。为此书作

  序之刘辰翁在宋代已入仕,为宋末元初人,他序中的甲午当为至元甲午(1294)。由此

  推知,此甲午当为成书之年。

  书前赵道一自序说明编书的由来及宗旨。他说:“儒家有《资治通鉴》,释门有

  《释氏通鉴》,唯吾道教斯文独阙。……

  间因录集古今得道仙真事迹,究其践履,观其是非,论之以大道而开化后人,进之

  以忠言而皈依太上。务遵至理,不诧虚文。……详审校定,严行笔削。……编成,名之

  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全书由《正编》《续编》《后集》三部分组成。《正编》五十三卷,他在《仙鉴编

  例》中称该卷收录“始自上古三皇,下逮宋末。其间得道真仙事迹,乃搜之群书,考之

  经史,订之仙传而成。”首为轩辕皇帝传,继记众多古仙,再记汉至宋末诸道士(加神

  仙传说人物),共计七百四十五人;《续编》五卷,收录包括王嚞和北七真在内的宋末

  元初诸道士传记,共三十四人;《后集》六卷,专收历代女仙、女道士之传记,共一百

  二十人。全书共收神仙、道士传记八百九十九人。

  此书为现存神仙、道士传记中收罗最富,记述较为平实的一部。收载时限之长(从

  黄帝到元初),人物之多,为《列仙传》《洞仙传》《续仙传》《三洞群仙录》诸书所

  不及。特别是它所收载的除神仙之外的道士传记之多,更非他书可比,这就为道教研究

  提供了较多的有用资料。虽然书中收有不少神仙传说人物,其他道士传记中,也有某些

  不切实的记载,但在总体上并非一味猎奇,还是比较尊重事实的。邓光荐在序言中称:

  “浮云山道士赵全阳(按赵道一号全阳子——引者注)著《仙鉴》,编纂详,考订核,

  可谓仙之董狐矣。”此论并非溢美之词。

  《汉天师世家》,四卷。载《万历续道藏》,书末题“五十代孙张国祥奉旨校梓”。

  但此书非出于张国祥一人之手,在此之前,已有天师世家谱录,明初四十二代天师张正

  常据之撰成《汉天师世家》一卷,宋濂等曾为之作序。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修四十二至

  四十九代天师传记,合成今本《汉天师世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成书。古时史

  传记述诸侯王传记方称世家,此书以世家称,亦见明代龙虎山张氏之地位。

  《汉天师世家》记张陵、张衡、张鲁三代天师在巴蜀创教事迹,虽有增益附会,但

  大抵于史有征。第四代张盛至二十三代张季文的传记极为简略,其中第九代天师《张符

  传》仅六十字,有的与前代文献记载相径庭。如记第十代天师张子祥“仕隋为洛阳尉”,

  十二代天师张恒为唐高宗时人;但梁普通三年(522)立《九锡真人三茅君碑文》题名载

  有张陵九世孙张玄真、十世孙张景遡等十人,《道学传》和梁简文帝《招真馆碑》亦载

  张陵十二世孙张裕事,皆与《汉天师世家》的记载不同。从第二十四代张正随至四十九

  代张永绪,共二十五代天师的传记,有确切的宗谱和明确的传承世系,天师生平事迹虽

  带有诸多神异传说,但大体都可与史籍相印证。各《传》除记各人的生平、传道活动外,

  多记谒见皇帝,讲论道法,得赐号、封赠、赏赐等“显荣”事迹。对宋元明时期统治者

  扶持正一教,皆有较为翔实的反映。

  《汉天师世家》记张陵临终前,以经箓、印、剑付其子张衡,曰:“吾遇太上亲传

  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

  据称,作为此后历代天师传承的三件信物(剑、印、经箓)就是张陵所传。

  以此三件信物作为承传的凭证,成为后世各代天师遵行的制度。至于只传宗亲的原

  则也是历世不变的,即天师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孙,传孙不传堂弟,传堂弟不传从子,

  传从子不传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族外人。严格按照亲疏、长幼的宗法制度进

  行传承,以使教权永远掌握在张陵后嗣手中。

  继《汉天师世家》之后,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又于民国年间撰《补天师世家》,增

  补了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至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之事迹。至1949年,天师传至六十三代,

  相续近两千年。

  《三教搜神大全》全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撰人不详。前有清人叶德辉

  序,末有叶德辉跋。跋称“此书明人以元版画像《搜神广记》翻刻。”缪荃孙谓此书即

  元版画像《搜神广记》之异名。叶德辉于清末据汲古阁旧藏元刻本翻刻,收入《丽全

  书》。

  该书收儒、释、道三教诸神百八十一。具载其姓名、字号、爵里、谥号、神异事迹。

  大都杂取小说及二氏之书,其文不见于史乘,亦不足以据为典要,特六七百年民间风俗

  相沿之故。诸神的绝大多数皆有画像。儒以孔丘为首,释以释迦牟尼为首,道以李耳

  (即老子)为首,旁及世俗信奉诸神。

  卷一首述儒、释、道三教源流,次收玉皇上帝、后土皇地祇、东华帝君、西灵王母、

  梓潼帝君、三元大帝等,有像十六幅。卷二收四岳、四渎、许真君、三茅真君、卢六祖

  (惠能)、宝誌禅师、普庵禅师等,有像十七幅。卷三收义勇武安王(关羽)、蚕女、

  赵元帅(名公明)、钟馗等,有像十八幅。卷四收神荼郁垒、司命灶神、福神、紫姑、

  南华庄生(庄子)、观音菩萨、天妃娘娘等,有像十九幅。卷五收槃瓠、太岁殷元帅、

  慧远禅师、鸠摩罗什禅师等,有像十九幅。卷六收玄奘禅师、一行禅师、金刚智禅师等,

  有像十六幅。卷七收地藏王菩萨、青衣神、张天师、五雷神、电母、风伯、雨师、门神

  二将军等,有像十七幅。

  收三教众神于一书,并不多见。《万历续道藏》所收《搜神记》六卷,与此颇相类,

  收有儒、释、道三教众神百六十五。与此书相较,互有出入。而《道藏》本《搜神记》

  无像,此书则大都有像,为宗教研究提供了另一有价值的资料。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为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录。一卷。

  杜在自序中称:“太史公云: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间五岳作镇,十山为佐。又

  《龟山玉经》云:十天之内,有洞天三十六,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

  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岳,三岛十洲,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二

  十四化,四镇诸山。今总一卷,用传好事之士。

  其有宫城处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张,仙曹品秩,事条繁广,不可备书,聊记所管

  郡县及仙坛宫观大数而已。”末署“天复辛酉八月四日癸未华顶羽人杜光庭于成都玉局

  编录”。全书有八方面内容。

  一,岳渎众山。首先是天上仙山。指道教三十六天的最高层大罗之中,玉清之上,

  以玄都玉京山为中心,由四面诸山环绕的三境之山。杜光庭注称:“皆真气所化,上有

  宫阙,大圣所游之处。”为道教三清大圣居住游历之所。其次是以昆仑山为中心的天下

  五岳、十山,再次为十洲三岛。杜光庭注谓“十洲三岛,五岳诸山,皆在昆仑之四方,

  巨海之中,神仙所居,五帝所理,非世人之所到也。”杜氏所说“十洲三岛”,实际列

  出的却是十一洲一鸟,与《道藏》中托名西汉东方朔集的《十洲记》及《云笈七箓》卷

  二十六《十洲三岛》所记均有所不同。

  二,中国五岳。以中岳嵩山为中心,四面环以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

  岳恒山的中国五岳,各列以五岳神名、领仙官玉女之数,山周回面积,所在州县,及所

  在周围名山(神)为其佐命、佐理。形成“五朵莲花”簇拥神州的壮丽图景。

  三,十大洞天。十大洞天分别写明“洞天”顺序、名称、面积、主理仙人姓名,所

  在州县。杜光庭注称:“十大洞天、五岳,皆高真上仙主统,以福天下,以统众神也。”

  从其所叙第七罗浮洞天为“葛洪所理”来看,道教十大洞天之说,或许成于东晋以后的

  南北朝时期。以杜光庭所记“十大洞天”与《云笈七箓》卷二十七司马承祯集录的《天

  地宫府图》中的“十大洞天”相比,内容基本相同,唯个别名称、地点有异。

  四,五镇海渎。五镇海渎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所封五山、四海、五河神王。杜

  光庭将其列入该书时,各标以名称及所在地。五山即东南中西北五镇,除东镇沂山封东

  安王外,其余四镇山均封“公”,如南镇会稽山永兴公,中镇霍山应圣公等。对于五河

  神王中的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并分别标明祭祀时间。

  五,三十六靖庐。靖庐为道教徒修炼的地方,“三十六靖庐”为有名道徒修炼成仙

  之处。据《陆先生道门科略》和《汉天师世家》称,“三十六靖庐”系张陵所定,但陈

  国符先生在《南北朝天师道考长编》中指出,杜光庭所记紫虚庐在南岳魏夫人坛,寻玄

  庐在江西吴猛观,元阳庐在常熟张道裕宅;但其中魏夫人、吴猛系晋人,张道裕为梁人。

  据此,三十六靖庐的定型,应在南北朝时期。

  六,三十六洞天。写明各洞天名称及所在地点。杜光庭所记的“三十六洞天”与司

  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的“三十六小洞天”,大同小异,两者似同出一源。

  七,七十二福地。杜光庭所记“七十二福地”,实际只有七十一处,名称及各所在

  地,与《天地宫府图》所述“七十二福地”的顺序番号大不相同,且有名称相同而地点

  不同,名称不同而地点相同,以及不少名称与所在地点都不同的复杂情况。由此推知道

  教关于“七十二福地”的传说,可能不只一种,至少《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不完全来

  源于《天地宫府图》,而有其特殊的史料价值。

  八,灵化二十四。即二十四治。传为东汉张陵在蜀境创建五斗米道过程中所设立的

  二十四处道教活动据点或教区,除北邙治在洛阳城北以外,其余均在四川境内。杜光庭

  集录的“二十四化”,包括各化(治)名称,所配五行,所属节气,上应星宿、干支人

  属、所在州县、神仙灵迹等内容。它与《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无上秘要·;正一气治

  图》《三洞珠囊·;张天师二十四治图》所记的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