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传》列太上老君、尹文始(名喜)等五人传记,《后列仙传》载张三丰所传弟子沈万
三及其后代传人共十一人之传记。《显迹》篇记录张三丰从至元十九年(1359)至康熙
(1662~1722)年间之神异事迹三十六则,有“度沈万三”、“寓金台观”、“隐太和
山”、“七戏方士”、“诗挫番僧”等。《古文》篇收录陈雷谷等人传记,及“芦汀夜
话”、“八遁序”等。《隐鉴篇》则据山人野客所言,收录元至清代百零四名处士、逸
士、达士、居士的事迹,即所谓《隐士传》。
二,张三丰的道论和内丹著述:有《大道论》《宣机直讲》《道言浅近说》《正教
篇》《玄要篇》等。《大道论》上篇有曰:“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
又认为:
“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
不成仙。”“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
已矣!”而《正教篇》又说:“孔之仁民,老之济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
人,其趋一也。”
《大道论》下篇和《玄要篇》多谈内丹修炼理论与功法,认为性命双修,方合神仙
之道。
三,张三丰派所著的道教经典:有《斗姆元尊九皇真经》《三教灵妙真经》《三教
灵应真经》《三教灵通真经》《洞玄度人真经》《菩提真经》等,从中可以概见武当隐
仙派的教义、奉神、斋醮科仪等内容。
四,张三丰及其传人们的诗文著作:有《云水前集》《云水后集》等。据称,《云
水前集》是“明永乐时胡广等收入《大典》(按指《永乐大典》——引者)之内,世间
少得其本。”
明嘉靖中诏求方书,“仍从《大典》中翻出”,才得以流传民间。因此是明清时期
较有影响的道教文学作品。从这些诗、词、散文及民间唱词、歌谣中,可以窥见隐仙派
道士的修炼思想、训世情怀、个人情趣。
由上可见,此书虽非张三丰所撰,其称名张三丰之作亦有待于考核,但它所收集的
大量篇卷,却是研究明清武当隐仙派的重要资料,其历史价值甚明。
樊夫人
欧阳子云 整理
樊夫人是刘纲的妻子。刘纲在上虞县作县令,有道术,能召来鬼神,还会使各种神通变化。这都是他秘密修行的结果,无人知晓。他以清静无为的原则处理政事,政令一旦发布施行,百姓皆受其益。在他管辖的地域没有旱涝、瘟疫和猛兽的伤害,一片太平景象,年年五谷丰登。
闲暇的时候,他常与夫人一道比试道术。一次,刘纲与夫人去四明山游历,有猛虎堵在路上,刘纲施道术,让虎趴着不动,但他刚要从虎身边走过,虎一跃而起要吃他。当他夫人朝着虎走过去时,虎伏在地上,不敢仰视。刘纲每次和夫人相互比试时,他总是甘拜下风。即使在他们修成要升天而去时,他也走得不如夫人那样自如。县衙正厅的侧面从前有棵大皂荚树,刘纲必须飞到树上,方能飞起来。而夫人则平静地坐着,冉冉地如同飘飘而上的云气,他们一同升天而去。
到了唐朝贞元年间,湘潭县有个老婆婆,自称为湘媪,却不说姓名。她平常借住在别人家中,已有十多年了。她常用丹篆写文字在乡里治病救人,没有不灵验的。乡里人非常敬重她,想盖几间奢华的房屋奉养她。湘媪说:“不必了,我的愿望就是有个屋子能容身。”湘媪鬓发黑亮如云,长得富态,皮肤洁白如雪。她拄着拐杖,一天可行数百里。
忽然有一天, 她遇见一个名叫逍遥的乡下女孩。她十六、七岁,长得光彩照人,正手提竹筐采菊。她一看见湘媪就睁大眼睛看着她,一动不动,象定在那里一样。老太太看着她的眼睛说:“你喜欢我,想与我一同到我住的地方去吗?”逍遥高兴得把筐也扔了,赶忙给湘媪行礼自称弟子,随着湘媪就回家了。她的父母追上她,用杖打她,叱吒她,要她回家。可是,逍遥的志向愈加坚定,并以死来抗争。亲戚乡邻见此情形,都来劝导她的父母,让逍遥去做她想做的事。她的父母见无力挽回女儿的心,就随她去了。逍遥又回到了湘媪那里,每日只是扫地、打水、烧香、读道经而已。一个多月后,湘媪告诉乡邻:“我到罗浮山去一段时间,门上锁了,你们千万不要去开门。”乡邻问逍遥去哪里,湘媪说:“与我同往。”如此三年过去了,人们看见湘媪房舍周围小松、竹笋丛生。终于湘媪回来了,她召集乡邻一同去开锁,打开房门,只见逍遥在室内迷糊地坐着,容貌宛若平日一样。老太太用拐杖敲地,说:“我回来了,你可以醒了。”逍遥如梦初醒,她刚起身,就要下拜时,忽然左脚掉了,象被人砍落的一样。湘媪急忙命逍遥不要动,她捡起断脚接了上去,并用水喷了一下,左腿竟然完好如故。乡邻惊骇不已,象敬神一样敬畏她,人们从几百里外赶来朝拜她。
湘媪神情优闲,不喜交往。一天,湘媪忽然告诉乡邻说:“我要前往洞庭去救一百多人的性命,你们谁愿意为我准备一只船?一两天后,可以和我一道去观看。”有个叫张拱的村民,家里很富有,愿意为湘媪准备船只,并且亲自驾船送她。快到洞庭的前一天,遇见了大风大浪,一只大船被风浪刮到君山岛上撞碎。船上载着几十家,将近一百多人却毫发无损,也不见有船来救,他们就散落在岛上。忽然,有一只一丈多长的扬子鳄游到沙滩上,几十个人把它拦住,打死,把它的肉给分着吃了。第二天,一座象雪似的白城围绕岛上,谁也不知这是怎么回事。那座城慢慢变窄把人夹住,岛上的人恐怖地哭喊着,行装都已碎为粉末,人也都被捆成一簇。那里面不到几丈宽,难以逃离,形势紧急。岳阳城里的人远远地也能望见雪城,但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危急关头,湘媪的船已经到岸,她快步登上君山岛,手里拎着长剑,踏着罡步,随着一口法水的喷出,长剑飞快地刺向白城。只听见白城发出如霹雳般的一声吼叫,城就崩塌了。原来是一只长十多丈的大扬子鳄,它蜿蜒而死,剑正插在它的胸上。这一百多人的性命终于被救了下来,否则的话,顷刻之间这些人都被拘束成了血肉。岛上的人感激得放声大哭,并向湘媪行礼致谢。
湘媪命张拱把船驾回湘潭,张拱不忍马上离去。 这时,忽然有个道士与湘媪相遇,道士问道:“樊姑近日从何处来?”他们彼此寒喧一会儿,非常高兴。张拱询问道士湘媪是谁,道士说:“湘媪就是刘纲真君的妻子樊夫人。”人们这才知道湘媪就是樊夫人。张拱回到了湘潭。后来湘媪与逍遥同返仙境。
(资料来源:《女仙传》)
鲁妙典
刘新宇 整理
鲁妙典是九嶷山的女仙官。生来聪敏,品德高洁,吃素不喝酒。十多岁时,她对母亲说:“食物的气味臭浊得很,一闻到就鼻脑疼痛,希望不要再吃饭。”全家人对她都很怜惜。过了十年,她常常闷闷不乐,就对她母亲说:“人最长的寿命不过一百二十岁,却每天被喜怒哀乐所伤害;又何况是女子之身,哪能再埋没真性,混同于凡夫俗子呢?”
有个竹麓道士拜访她,把《黄庭经》传授给她,对她说:“《黄庭经》是扶桑大帝君宫中的经书,诵读一万遍的人,能够成为神仙。经书上说:‘咏之万遍升三天,千灾已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已却老年永延。’。住在山上独自修炼,只要读上一遍,就如同与十个人为伴,没有恐怖和畏惧。为什么会这样呢?此经能把身中的众神召集起来,从而澄清端正了神气。神气端正了,外来的邪恶就不能干扰;众神集中了,恐怖就奈何不了你。如果形全神集、气正心清,就可以清晰地看见千里之外的东西,纤毫无隐。我所担心的是人不知道真经,知道了却不能修炼,修炼了却不能精进,精进却不能长久。如果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仅将遭到玄法的责罚,还将有无穷的痛苦报应。”妙典遵奉玄戒接受了经书,进入九嶷山,住在岩洞内,静修默炼。屡次有妖魔前来试探,而妙典道念坚贞,不为所动。这样生活了十多年,有位神人告诉她说:“这座山系大舜管辖,是天地的总司九州的宗主。古时候有个高道之士,制作了三处竹床,可以歇宿遮避风雨,保护形体、坚定道念。天长日久,竹床也都朽烂了。现在我为你制作它,可以遂心安闲歇息。”又过了十年,真仙降临下来,交给她灵药,她就白日升天了。
当初,妙典到山上去住时,山峰顶上没有水,神仙就化了一个石盆。这石盆大三尺,长四尺,盆中之水,用之不竭。又有一个大铁臼,也是神仙送给她的,不知干什么用的。如今,这两件东西都在山峰上。仙坛的石头上,清清楚楚地有仙人的鞋印;还有一面古镜,大三尺;有一口钟,形状象仰卧的月牙。这些都是神仙送来的。上述神品与妙真升天所留之物,如今存在无为观。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盱母
刘新宇 整理
盱母是豫章人。在外表上,她与世俗之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内心里她却在修习玄真要诀。她常说:“一千年前,我曾住在西山,应该在那里回归真境。”她的儿子叫盱烈,字道微。道微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伺奉母亲,以孝顺出名。他家里贫穷,然而他伺奉母亲的美味食品从不曾有过短缺。乡里之人很敬重他。
西晋武帝时,与她同郡的吴猛、许逊精诚修炼。他们住在洪崖山,筑造玄坛,设立静室。吴猛飞升之后,许逊就用宝符、真箓拯救世俗的百姓,远近的人都很尊崇他。许逊入仕任某州的记室。后来每当旧历初一和十五,他便回家朝拜。有人看见他乘着龙,往来迅速,象近在咫尺一般。由于盱烈淳朴诚信忠厚,许逊就雇用了他,他就与母亲一起在许逊宅院东北八十余步的地方居住以报恩,从早到晚伺奉着,神情郑重,态度恭敬严肃,不曾有过倦怠。盱母还经常在山下采摘花果,用来奉送许逊。许逊怜惜她诚恳的心志,常常想拯救度引她。
元康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老君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仙瑕丘仲,凭册书下令征召许逊,拜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升天。许逊对道微及盱母说:“我奉太帝的命令,不能久留。你们可以随仙车后来。”母子悲伤得不能不已,拜了又拜,哀告请求,愿随许逊而去伺奉于云辇左右。许逊答应了他们母子的请求,就赐给他们灵药让他们服下,亲自传授真诀,于是在午时跟着许逊升天而去。如今坛井还在,世人称坛井为盱母井。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梁母
朱月明 整理
现在的人认为神仙是古时的人虚构的。其实,那时的人们相信神仙的存在,因为古时有神仙降临人间,有缘者自会见到他们的,在古诗和古书里有许多这样的记载。
梁母是盱眙人,她寡居无子,为了生计,在平原亭开了个客栈。客人到梁母的客栈投宿,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客人想给多少住宿费就给多少,她从不因此而抱怨什么。客人有时会住上几个月,她也从不厌烦。除了维持自家衣食之外,她把剩余的钱全部施舍给了贫寒之人。
有一个少年常常在梁母的客栈会住上几天,他的举止行为非同寻常,离开时,他告诉梁母说:“我是东海小童。”梁母也不知道这东海小童是什么人。宋元徽四年丙辰,马耳山的道士徐道盛临时去蒙阴,在蜂城西边遇见一辆青牛车,车自动往前走。这时只见一个童子召唤徐道士,徐道盛就向他靠近,离车三步左右时就站住了。他又看到两个童子,大约十二三岁左右,都穿着黄衣,头上发髻用红色的布裹着,服饰齐整,容貌端庄,仿若天人。车里的人派了一小童传话:“我是平原客舍的梁母,如今被太上道君召回,应当在过蓬莱时寻访子乔,经太山考鬼召神,告诉他我想与之相见,果然得以见面。灵辔飘飘,山岭艰险崎岖,渡口和驿站有限,每日行程三千里。我很快就得乘云霞上三清,这三个童子护送我到玄都国去。请代我向东方各位清信士女辞谢。太平在即,十一年后,将来度引你。”梁母又举手告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