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卧虎藏龙三国智-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鼍霾撸枪露赖摹8叽Σ皇ず!
  没有信息情报,妄下决定,宛如高空走索,四肢颤抖,一不小心便高高跌落;太多信息情报,无从决定,又像十字路口,方向太多,一再犹豫却寸步难走。决策者必须搜集各方信息,做出明确的决定。 
  多谋少决,袁绍败象 
  正因决断不易,成功的领导者,无不练就一身决断的能力。决断力不足,条件再好,全属枉然。官渡大战之前的袁绍,身为中国霸主,讨伐曹操,如石击卵。然而,曹操并不悲观,他的谋士郭嘉等人也不悲观。他们发现袁绍罩门很多,其中一项就是决断力不够。 
  就在建安四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兼并四州土地,声势骇人,即将征伐曹操。曹营将领一个比一个没信心,惟有曹操镇定而自信。他指出袁绍的弱点,头两项就是“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曹操认为袁绍志向大但才智小,外表威严但内心怯懦。才智不足,表示缺乏决断所需的分析能力;内心怯懦,表示缺乏决断的魄力。 
  这样的对手,见风不知转舵,见缝不会插针,实力再强也不足惧。 
  因此,当袁绍大军压境,曹操不但不全力备战,反而节外生枝,向东攻打刘备。 
  有没有搞错啊?曹营将领不解玄机,纷纷提醒曹操:“与您争夺天下的是袁绍,如今袁绍正要攻来,而您放过他,去征讨刘备,万一袁绍乘机袭击我们后方,怎么得了?” 
  “刘备是人中豪杰,现在不攻,会成为后患。”曹操分析说:“至于袁绍,虽有大志,但反应迟钝,不会有所动作。” 
  在曹操眼里,袁绍观察力弱,决断力差,做事慢半拍。把握机会,乘势来袭的机率不大,大可放手一搏,征讨刘备。也就是说,尽管袁绍处于优势,但此人早被目光如炬的曹操识破手脚,秤出斤两。 
  更早之前,郭嘉便曾分析袁绍有十个败因,曹操有十种胜算。其中一项是“绍(袁绍)多谋少决,公(曹操)得策辄行,此谋胜也”。 
  曹操和郭嘉并没有小看袁绍。当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乘曹操和刘备厮杀得难分难解时,袭取曹操的根据地许都,袁绍却因为爱子生病而作罢。田丰举杖击地,懊恼不已。 
  直到曹操击溃刘备,袁绍才大梦初醒,决定进攻许都。田丰极力劝阻,因为太迟了。他认为曹操击败刘备,许都不再空虚,况且曹操善战,不如以持久战、游击战和消耗战对付曹操。袁绍不听,进攻曹操。 
  接下来就是历史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择恶固执,做出一连串错误的决策,足智多谋的沮授所提的锦囊妙计,一概被袁绍打回票。《三国志·袁绍传》未明白写出他的犹豫,只以“绍不听”、“绍不从”、“绍复不从”等几语带过。倒是《三国演义》,写袁绍听取幕僚群要不要攻打曹操、要不要杀掉刘备的建议时,反反复覆、多谋少决,生动而具体的把袁绍的寡断形象刻画出来。 
  果断先机的破敌法则 
  赢家必然是择善而决断的。曹操如此,司马懿也是。 
  诸葛亮策反孟达,事泄,遭举发。司马懿当机立断,急速行军,日夜兼程,八天的工夫便兵抵孟达据守的新城,把孟达吓坏了。孟达怎么算,司马懿这么短的时间内也来不了。依照孟达的计算公式,司马懿所在的宛城,离朝廷的洛阳八百里,距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马懿秉报朝廷,获准后出兵,使者报讯,公文旅行,来来去去至少一个多月,到时已做好防务,万无一失。孟达恐怕到死都不了解,古代兵家深知果断应变、先机破敌的重要,早留下“兵贵神速”、“将在外,君命有不受”的用兵法则。 
  再精明的参谋,也不能弥补将帅决断力的不足。——《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兹如是说。袁绍的谋士沮授、田丰、许攸拥有一流的头脑,却碰上二流的主子,凡事做不了决定,任良机逝去,呜呼哀哉。            
从坐观虎斗到坐以待毙     
  从坐观虎斗到坐以待毙 
  ——保持中立的下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项好策略,但那是指渔翁的实力远比鹬、蚌强,而且躲在暗处,伺机而动。如果两强相争时,较弱的一方,保持中立,坐观虎斗,是不是好的策略? 
  一般的答案可能是肯定的。然而,十五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维利(一四六九~一五二七年),在他的世界名著《君王论》里,却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 
  “一位君王必须毫不犹豫地表示他到底支持谁或反对谁。这种政策永远比保持中立好得多。因为两个邻邦冲突时,总有一方会胜利……如果你不公开表明态度,必定成为胜利者的祭品,而失败者也会暗自高兴。”马基维利说:“胜利者不会和他在危难时不拔刀相助的人交朋友,失败者也不会和你结交,因为你不肯助他一臂之力。” 
  袁绍、曹操二选一 
  马基维利的《君王论》写于一五一三年,在著作里,他并未举出很详细而生动的例子,他大概想不到,往前推溯到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华历史的三国时代,就有人提出相同的主张。荆州牧刘表的两名官属曾如此劝说他们主子,要他在袁绍和曹操之间二选一。 
  刘表这人,精通经史,却不谙军事,不通政务。当曹操和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表面上答应袁绍,实际上虚以委蛇,按兵不动。 
  刘表的两名官员韩嵩、刘先分析利害说:“豪杰相争,两雄相抗,决定天下谁属的关键在于将军(刘表)您。将军若想有一番作为,应当乘他们相争时起兵,否则,便应该支持其中一边。如今将军拥有十万大军,却坐壁上观,见贤者有难而不相助,人家来示好而不理会,这两种怨恨必定集中在将军身上,届时想保持中立也难了。” 
  那怎么办呢?惟有归附可能得胜的一方,而这一方就是曹操,“曹操英明,天下贤才都归附他,必然胜过袁绍。曹操击溃袁绍后,乘势来攻,荆州便不保了。” 
  韩嵩、刘先说得很清楚,要么起兵,要拚大家来拚;否则就该投靠(或投降)一边。 
  韩嵩、刘先的话至少有五个内涵: 
  一、两边都想讨好,会落得两边都得罪;想保持中立,免谈。 
  二、必须表态,决定押一边。 
  三、押哪边?押会赢的那边。 
  四、曹操必能以寡击众,击败袁绍;要押,押曹操。 
  五、最好的结局是,曹操大赢,归附曹操。 
  总结一句,此时保持中立,不支持曹操,将自取灭亡。 
  太有本钱者没有中立的本钱 
  刘表的另一名大将蒯越也劝他这么做,但刘表犹豫不决,想袁绍据有四州,兵足马盛,处于弱势的曹操,真能赢吗? 
  由刘表的犹豫,可知他平日根本没做情报工作。如今亡羊补牢,只好派韩嵩去曹操阵营,刺探虚实。 
  韩嵩去了一趟回来,大力颂扬曹操。刘表听了,不但不肯定韩嵩的观察报告,反而怀疑他拿了曹操的好处,气得想杀他。要不是刘表的续弦蔡夫人讲情,韩嵩早已一命呜呼。 
  刘表最没有中立的本钱,因为他太有本钱。怎么说?本钱来自他所处的地理位置。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黄金地段,是精华地区,这么有本钱别人不来抢吗?想闭关自守,不与人争,怎么可能? 
  鲁肃初见孙权时,就提议“剿除黄祖,进伐刘表”;诸葛亮初见刘备时,在《隆中对》也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谁得到谁就有足够的称霸本钱,然而“其主不能守”,刘表没本领守住荆州,因此应该将荆州抢夺过来。 
  刘备、孙权阵营觊觎,更不用说实力坚强的曹操。官渡之战后八年,曹操北征完成,便挥师南进,讨伐刘表。大军还没开到,刘表就病死了。            
大好江山便这么坐掉了     
  大好江山便这么坐掉了 
  ——虚有其表的刘表 
  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名在乱世间竞逐的豪杰,刘表是不及格的。他的外表温文儒雅,实际上很没安全感。他胸无大志,犹豫不决,缺乏审时度势的能耐,没有及时应变的功夫。更要命的是猜疑妒忌,识人、用人的能力不足。 
  在群雄并起、你争我夺的时代,要玩就玩大的,玩真的,否则便应宣布退出。如果只是坐着等机会,运气好被购并,运气差成为刀下冤魂。 
  要让远在天边的近在眼前 
  不要像刘表那样。坐观虎斗的错误在先,不求人才、不备战力的错误在后。刘表应当知道,你不理人人理你,你不打人人打你,为什么?地理位置太好了,他拥有的是荆州这个黄金地段。 
  刘表创业不积极,从人事安排便可以证明。雄心壮志的组织领袖,必然求才若渴,而刘表不是。卧龙、凤雏、徐庶、庞德公就在他辖区活动,他吸收不到,让刘备捷足先登;而刘备投靠荆州,一靠八年,刘表也因疑忌而不曾重用刘备,更不用说刘备底下的关羽、张飞。 
  领导者的天职是求才、识才和用才。人才不一定很多,但一定有,要让人才远在天边的近在眼前,不可让近在眼前的远在天边。——眼前有人才不用,把人才推向敌对阵营,这是最笨的行为。 
  刘表啊刘表,虚有其表,已被许多人看破手脚。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一年,曹操打算北征乌桓。多数部将反对说:“大军深入塞外,征讨乌桓,若刘备说动刘表袭击许都,大势便不妙了。” 
  惟有策士郭嘉不把刘表看在眼里,他认为刘表不可能出兵。“刘表只是坐着空谈之辈,他自知才干不足以驾驭刘备,若重用刘备,怕控制不住;不重用刘备,刘备也不会为他卖命。因此不必担心。” 
  在郭嘉口中,刘表“坐谈客耳”。一名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的领导者,破坏力低,威胁指数不高,不足以畏。 
  机会只有一次 
  曹操部将的忧虑是有道理的,而郭嘉的分析却更准确。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的确曾经劝刘表袭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刘表不为所动,待曹操凯旋归来,刘表才懊悔地对刘备说:“唉,当初没有听你的话,失去大好机会。” 
  刘备安慰刘表说:“如今天下分裂,战事连连,机会还会再来。下次不要放过,那么这回错过也就算了。” 
  可惜机会往往一去不返。曹操北征归来,便把矛头指向刘表。曹军攻来前,刘表过世,继位的儿子投降,刘家基业瓦解。            
谁说张飞是鲁莽的草包?(1)     
  现在一想到张飞,无非是眼如铜铃,鲁莽老粗的形象,这是罗贯中笔下的张飞,却也成为张飞的定装照。其实张飞是富家子弟,不是屠宰业者,读过书不说,还写了一手好字。说也奇怪,罗贯中把张飞描绘成粗枝大叶的样子,却又虚构了几段故事,让正史里没留下什么用谋运策记载的张飞,过足了瘾。 
  过河拆桥,为谋不卒 
  看看《演义》二十二回。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刘备当时投靠袁绍,关羽活捉王忠,张飞跃跃欲试,也要生擒刘岱。 
  刘岱见王忠被逮,数日来任凭张飞叫阵,坚守不出。张飞心生一计,传令半夜劫寨,自己则饮酒诈醉,因故责打部卒,缚绑在营,却故意让他脱逃。部卒投奔刘岱,密报劫寨一事。刘岱虚扎空营,伏兵在外。当晚,张飞兵分三路,中间一路劫寨放火,其余两路包夹,击溃刘岱。 
  不过,张飞毕竟是张飞,偶一为之,距智将还一大截。《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曹操取得荆州,追击刘备,张飞率领二十余名骑兵,来到长坂桥,发现东侧有一片树林。张飞教骑兵砍下树枝,拴于马尾,在树林内来往驰骋,顿时尘土飞扬,远远望去,好似大队人马奔驰。 
  张飞的疑兵策略发挥效用。曹军将领文聘追来,看见张飞站在桥上,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样子好不吓人。文聘向东看,又看到林子尘埃四起,怀疑是伏兵调动。于是别说他不敢轻举妄动,陆续赶来的曹仁、夏侯惇、张辽、张郃等大将,也担心中诸葛亮的诡计,不敢近前。待曹操赶来,张飞睁目喝斥,吓得曹将夏侯杰坠马而亡,曹操仓皇退兵。 
  张飞见曹军已退,不敢追赶,急急唤回二十余名骑兵,解开马尾树枝,把桥梁拆断。这一拆,就露出马脚了。曹操逃了一段,回神后,查觉有异,派人探查,听说张飞断桥而去,分析必然是因为虚张声势而心里胆怯。于是火速追击,若非关羽及时赶到,后果难料。 
  张飞过河拆桥,太急躁了。从这里可以见得,罗贯中笔下的张飞,虽然有点小聪明,智谋却只见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