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孙策当个地方官这么难吗?不,非不能也,乃不为耳,这“不为”,正显示对人缺乏该有的尊重。
乌龙泄密,政变破局(1)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得真对。要出奇制胜,首须行动隐蔽,尤其某些暗中进行、私下运作的案子,最怕见光死。如果主其事者,把重责大任交付给无法保守秘密的人,就叫“所托非人”。
《三国演义》写汉献帝把谋刺曹操的任务托付给车骑将军董承,就是一个所托非人,注定要破局的案子。
血书密诏,谋刺曹操
正史对这段史实交代不清,只说献帝把谋刺曹操的密诏藏在衣带里,赐给董承,董承和刘备等人共同密谋除去曹操,因事机败露,董承等反动分子被满门抄斩。
《三国演义》以绵密的组织力,以及充沛的想象力,铺染出一段精彩的戏剧情节,补足正史的缺憾。但是我们宁愿相信,小说尽属虚构,决无巧合雷同,因为小说里的董承,实在不够格扛下这么重大的责任。献帝所托非人,酿成更大的悲剧。
且看《三国演义》第二十回。献帝对曹操的跋扈专权忍无可忍,决定委托董承除去曹操,但曹操耳目遍及朝廷,一点风吹草动,难逃曹操法眼,如何召见董承,交代任务呢?
献帝小心翼翼,把谋刺曹操的诏令,以血书写成,秘密缝制在衣带里头,以犒赏功臣为名,把锦袍玉带赏赐董承,并咬耳朵说:“你回去后仔细观看,不要辜负朕的心意。”这就是所谓“衣带诏”。
曹操早就得到网民密报,说皇帝和董承窃窃私语。他即刻赶到,半途遇到董承,问明来意后,要求查看锦袍玉带,却怎么也查不出什么玄机,只好放行。
疲累打盹,密件曝光
董承惊魂甫定,回到家对着衣袍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任何端倪。正待睡觉去也,忽然灯花落在衣带上,烧破一个洞,衣带里微露素绢,上有血迹。董承也机灵,立即拆开衣带,一看,乖乖,血书赫然在内,上头指示董承,集结忠义之士,除灭曹操奸党。
董承一夜难眠,天亮后,到书房再度拿出诏书,反复思量,却无计可施,不觉打盹。他的好友王子服长驱直入,发现诏书,故意偷藏起来,并唤醒董承。董承醒来,不见诏书,吓得魂飞魄散。
算起来运气真好,王子服也是忠心赤胆之辈,愿意共举大事,于是白纸黑字,立下誓约。种辑、吴硕、吴子兰、马腾、刘备等人随后也加入反曹阵营。
酒醉入梦,泄漏军机
乌龙泄密,政变破局(2)
后来,刘备得了机会,离开曹操身边。董承少掉这股力量,束手无策,忧愤成疾,献帝派太医吉平问诊。几日后,董承已无大碍,和吉平对饮成醉,和衣而拥,却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见他和众路英雄围击曹操,口中连连骂出“操贼”等字眼。吉平听到了,问说:“你要谋害曹公吗?”董承吓得面无人色,不能言语。
算起来运气真好,吉平也是忠心赤胆之辈,愿意共举大事。于是吉平咬断一指,表明心迹,并打算利用为曹操看病开药时下毒陷害。
看看董承的表现:大白天打盹,诏书不藏好被发现;半夜醉酒说梦话,吐露反曹心意。两度泄密,若非旁观者本来就有同仇敌忾之心,大事岂不葬送在他手里?
证据确凿,人赃俱获
当然,如果粗枝大叶的作法不改,好运不可能无限消耗。董承并未得到教训,吉平走后,董承大喜,正好撞见家奴秦庆童和侍妾云英在暗处说悄悄话,大怒,下令逮捕,各责以四十大板,并把秦庆童拘禁起来。秦庆童夜半扭断铁锁,翻墙而出,怀恨在心,向曹操告密,说:“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马腾五人,在家主(董承)府中商议机密,必然是谋丞相(曹操)。家主拿出白绢一段,不知写的甚的。近日吉平咬指为誓,我也曾见。”
秦庆童的指控再度暴露出隔墙有耳的可畏,以及董承的粗心。府里宾客来来往往,无法秘密集会也就罢了,但取出白绢书写,被家奴看见,吉平咬断手指,也被家奴看见,保密防谍不严谨在前,对一切可能看在眼里的家奴不知笼络,反而大责重惩在后,导致家奴告密,计划曝光。
接下来的发展是:吉平下毒被曹操抓个正着,董承等五人被灭门,连董承的女儿董贵人也难逃一死。
附带一说,小说写的董贵妃,是董贵人之误。东汉时期只有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贵人,没有贵妃,贵妃是南朝宋时才设置的。董贵人也不是董承的妹妹,而是女儿;董承是献帝的老丈人,当时没有丈人的名词,而称之为舅。舅不是后人习称的舅子,而是丈人的意思。
汉献帝也差点被废。皇帝想撇清关系?难啊,因为曹操派人搜查董承卧房,搜出衣带诏和五人小组所盟誓的义状,人赃俱获,无法抵赖。这再度显示董承的粗率,一者诏书藏不住,一搜即得,再者一群人指天对地发誓即可,白纸黑字写下被当做证据做什么呢?事情交给董承,太不牢靠了。
假打猎,真政变
同样是发动政变,《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金祎、耿纪、典晃、言邈、言穆,意图擒杀曹操心腹王必,逼迫曹操就范。耿纪、金祎率领家僮三、四百人,言氏兄弟率三百人,选定元宵节,以围猎为名发难。
乌龙泄密,政变破局(3)
最终虽然失败,但毛宗岗在演义批注里对他们赞誉有加,主因还不是因为他们多勇猛忠心,而是参与的人达七百人,竟没有一人泄密,不像董承案,万事俱备,毁于秦庆童这名家仆的怀恨泄密。可见耿、韦等人善于用人。
此事发生于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也许事实真如毛宗岗所说,但也许耿纪等人并不真的那么得人心,而是保密防谍的技术做得好,没有人有机会溜出去告密。我们很难说出绝对原因,但消息能不走漏就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比董承强得多。
蛛丝马迹,重蹈覆辙
董承政变失败,成为负面教材,后人警惕,不要重蹈董承覆辙。然而谈何容易?接下来又有一桩。
《三国演义》把司马师写得如牛鬼蛇神,阴风袭来,魏主曹芳毛骨悚然。一○九回写曹芳每次见到司马师入朝,颤栗不已,如针刺背,甚至曾经以堂堂君王之尊,下榻恭迎带剑上殿的司马师。司马师嘴里说:“岂有君迎臣之礼?”心里大概在冷笑:看你君王能干到几时。
罗贯中文笔好,用场面冷热的对比来说明司马师、曹芳双方实力的落差。——退朝后,司马师“乘车出内,前遮后拥,不下数千人马。芳(曹芳)退入后殿,顾左右止有三人”。几句话写尽曹芳大权旁落的苍凉,和司马师的嚣张猖狂。
皇帝当成这样也够窝囊,不想窝囊只好窝里反。曹芳决定先下手为强,委请心腹,以皇帝的名义召募精兵,杀进朝廷,干掉司马师。这事能交给谁,当然是前面所说陪同皇帝退朝的那三个人:夏侯玄、李丰、张缉。
曹芳皇帝脱下内衣,咬破指尖,写下血书,交给张缉,请他集结勤王力量,讨伐司马师。这段情节很像汉献帝以诏书托董承诛杀曹操的故事。罗贯中写小说不会忘记这一段,曹芳君臣也不会不知道,因此,曹芳特别嘱咐,不要重蹈董承泄密事败之辙。李丰臭屁地说:“放心吧,我们不是董承之辈,司马师也比不上曹操。”
随后的发展证明了一件事,这三位有机会流芳百世的谋臣太看得起自己,也太小看司马师了。君臣在里头老半天不出来,事有蹊跷,眼眶通红,显然哭过,蛛丝马迹难逃司马师的法眼。三人退朝,半途被司马师拦下,问退朝怎么这么迟,三个人没料到这么快就碰到司马师的质问,既无套招,更无腹稿,支支吾吾,扯了很不像理由的理由,无法自圆其说。夏侯玄眼看躲不掉,索性破口大骂。血诏被搜出来,三人被腰斩灭族,曹芳事发后吓得魂飞天外,司马师兴师问罪时,曹芳跪下求饶,司马师扶起他,表面上不撕破脸,一如曹操当年,心里早已打定主意,要废了皇帝。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