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其为当地人之故。其注有讹误或有应注而未注之处。此本只刊注释,不载
原文。未几,魁文堂又增注补一卷重刻。延至道光二十三年广东五云楼始将
吕注与原文合刻,道光二十六年,三让堂又重刻之。吕氏注本影响较大,后
来诸家坊本多采用其注刊刻。光绪初年,铁城广百宋斋和上海同文书局、鸿
宝斋等又继出绘图本。
道光十九年南陵何彤文刻何垠注释本(山东省图书馆等藏)

这是继吕氏注之后第二个注释本。何垠字地山,江宁人,生平不详,据
陈元富序云:“何君擅文思杰笔,多精言,每咏必示之,好书必竟读,最爱
词。”何垠为什么作注,在他的自序中也有说明:“读聊斋志异,即以无注
释为憾,嗣见吾友亦言,用择其一二易知者,勉为考订,游幕中岁月五,集
成卷帙。”何注兼重音读,这比吕注又进了一步。但是,也因何垠未见到吕
注本,所以,书中有注重的地方。何、吕两人注释,各有特点和长处,惟吕
注毕竟比何注详细,因而何注本翻刻不多,流通也不太广。本书分上下栏,
上栏注释,下栏原文。前有何垠、沈道宽、陈元富等序,还有何彤文跋,扉
页题:道光己亥,板存花木长荣之馆。故又有称:花木长荣之馆刻本。

道光二十二年广顺但氏刻但明伦评
朱墨套印本(山东省图书馆等藏)

这是继王、何之后又一评本。但明伦,贵州广顺人,其传见《广顺州志》。
书中自序,他在嘉庆二十四年入“词垣,先后典楚浙试”,并曾在两淮运署
做过官,因读《聊斋志异》,不忍释手,遂“取是书随笔加点,载以臆说,
置行箧中,为友人王萲堂等见而使之,谓不独揭其根柢,于人心风化,实有
裨益。嘱付剞劂未果。兹奉命■任江南,张桐厢观察、余瀛仙主政,叶素庵
孝廉诸友,复怂惥刊布,以公同好”。全书卷数篇目,依原赵氏青柯亭本,
并以墨印正文朱印评语两色套印,更显条理清晰。但评历为人们重视,影响
较大,后来印本,多所翻刻。此书虽刻印于道光,后两遭兵燹,失落颇多。
咸丰初,穆棣园曾补版校订之。

光绪十七年合阳喻焜刻四家合评
三色套印本(四川省图书馆等藏)

本书首次汇刻王士祯、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四家评语于一本。王、
何、但三家评已志于前,惟冯评未见披露。冯镇峦,字远村,四川涪陵人,
据喻焜序介绍,他曾“一官沈黎,寒氈终老”,大概也是个终身不得志的文
人,曾著有《晴云山房诗文集》、《红椒山房笔记》、《片云诗话》等刊行
于世。冯氏作评于嘉庆二十三年,其自称:“予尝评阅数过,每多有会心别
解,不作泛泛语,自谓能抓着作者痛痒处。”他作评的方法也很奇特,“每
饭后、酒后、梦后、雨天、晴天、花天、或好友谈后、或远游初归,辄随手
又笔数行,皆独具会心,不作公家言”。冯氏还写有《读聊斋杂说》一文,
对“聊斋”其书和各家评论,作了全面、概括的论述。后来,曾有人对比评
论:“渔洋评太略,远村评太详,渔洋是批经史杂家体,远村似批文章小说
体,言各有当,无取雷同。然聊斋得远村批评一番,另长一番精神,又添一
般局面。”冯氏作评后,甚得建南黄观察赏识,曾想刊行而未成,后仅以传
抄的形式在四川一带广为流传,直至光绪十七年,始为合阳喻焜汇四家评于
一本而刊行之。全书共为16 卷,书分上中下三栏,上中二栏刊评语,下栏刊


正文,前有“合阳喻氏校刊”牌记,光绪末年,重庆一得山房又据此本重刻。
光绪十二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图咏本(山东省图书馆等藏)

《聊斋志异》最早配以图咏的是铁城广百宋斋,他根据原书431 篇文,
请名手依每篇事迹各绘图一幅,共收图444 幅(连二则、三则在内)并在每
图题七绝一首,使原书图文并茂,形式新颖,颇受人们欢迎。此书是同文书
局据广百宋斋藏本石印,因其校雠详审,印刷精良,印本一出,颇压一时之
望。但也因节省纸张篇幅,印刷字迹过小而阅读不便,所以,后来上海商务
印书馆、鸿宝斋等又加以改进翻印。全书共分16 卷,采用青柯亭吕注为底本。
除有高珩等序外,还有古越高昌寒食生序(注:寒食生即山阴何镛)、广百
宋斋主人撰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例言。民国初年,上海扫业山房据此本加王士
祯、但明伦评出石印图咏本,在社会上也颇为流行。
道光四年黎阳段■刻遗稿本(北京图书馆藏)

此称遗稿是指补青柯亭本而言,不是蒲松龄手迹稿本。段■在其自序中
对此颇有记述:“己巳(注:即嘉庆十四年)春,于甘陵贾氏家获睹雍正年
间旧抄,是来自济南朱氏,而朱氏得自淄川者,内多数十则,平素坊本所无。
余不禁狂喜,遂假录之,两朝夕而毕。后复核对各本皆阙,殆当时初付剞劂,
即亡之矣。。。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兹于道光癸未
(三年)与德州刘仙舫两夜促膝言及之,仙舫毅然醵金,余遂得于甲申秋录
而付梓,俾遗珠得还合浦。。”。全书共分4 卷,收文51 篇,皆为刻本所缺,
间有段■与他的好友胡泉、冯喜赓、刘瀛珍等评说(署名为雪亭、者岛、虞
堂、仙舫等),这是拾遗本中较完整而又可靠的一个本子。光绪四年北京聚
珍堂曾据此本翻刻,书名改题《聊斋志异拾遗》,延至1936 年,又有汉口铅
印本,书名题《聊斋志异未刊稿》。
道光十年刻拾遗本(山东省图书馆藏)

本书即《得月■丛书》本,辑者为长白荣訾。卷首有山阴胡定生序:“聊
斋志异拾遗一卷,都四十二则,乃荣小圃通守随尊甫筠圃先生任淄川时,得
自蒲氏裔孙者。。”。可见其也源出稿本。全书只一卷,收文39 篇,能补刻
本、抄本所缺者,有《晋人》、《爱才》、《蛰蛇》三篇。另外,“龙”篇
题四则,而实只有三则,如“袁宣四言”则(注:原无篇名,今姑且以第一
句命名)已为各家所收录,“博邑有乡民”则,也收入今“三会本”,惟“俗
传龙取江河之水以为雨”则,似被人忘却,至今未见各本收录。在篇名与文
字上,与各本比较亦有较大的差异,如“李象先弟”篇,各本均无“弟”字。
原书卷端题:“寿光李象先学尚渊博,海岱之清士。。”,亦与各本所题不
同。
民国三年肇东刘滋桂刻逸编本(北京图书馆藏)

本书卷端题:淄川蒲松龄留仙著,庄河刘滋桂馨山评注,通化周维新止
敬参校,沈阳王书铭味三、张景荣荫侯校梓。前有刘滋桂序,内云:“同治
己巳,先君需次教职,携桂至沈阳读书,有淄川蒲留仙先生七世孙价人砚庵
氏精日者术,出其家藏《聊斋志异》全集二十余集,卷皮摩损。先君披阅,
有未能锓梓者五十六条,按条录竣重为装潢璧还。维时桂甫成童,迄今阅五
十余载矣!。。”。书后有南丰汤兆璵、汤蓉峰跋。全书共二卷,收文53
目,文56 条。刘滋桂用别号“恢默子”兼评注,评语多在文后,如《陵县狐》
篇原文后题:“恢默子曰:‘太史不忍杀狐,怪亦通绝,故为慈悲之一念,
能感物类,而太史生平正直之气,亦可概见’”。此书民国八年又有裕盛铭


纸局铅印本,多出庄河张雄飞序,并且书后还附有“蒲留仙轶事”。
(选自《蒲松龄研究集刊》第3 辑,
齐鲁书社1982 年版)


袁世硕
铸雪斋和《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
一部抄本。在蒲松龄的原稿本现在仅存半部的情况下,这部抄本自然是应当
受到重视。60 年代初,张友鹤先生做《聊斋志异》的会校、会注、会评工作,
依据原稿本存佚情况,分别采用原稿本或铸雪斋抄本为底本,校以其他本子,
是非常恰当的。后来,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了铸雪斋抄本,把它公诸于世,
对研究《聊斋志异》的创作情况和版本源流,无疑是有益的。

然而,人们对《聊斋志异》的这部重要抄本的抄者和底本的由来,并不
甚了然。张友鹤先生在《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的《后记》里说:
“铸雪斋是历城张希杰的斋名,他的本子抄自济南朱氏,朱氏本是依据原稿
抄录的,。。”这固然不错,但嫌太简单笼统了。1974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
印和1979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这部抄本的“出版说明”中,也都未能补充
新的内容。

事实是研究问题的基础。不弄清《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的一些基本情
况,就难于对它的性质、价值作出确切的评论;在研究这部小说集涉及到这
部抄本的时候,也难免发生一些错乱。不尽切合实际,也就有碍于问题的圆
满解决。譬如,章培恒同志为《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所作《新序》,
就存在着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新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铸雪斋本的祖本为雍正时殿春亭抄本,已佚。其分为十二卷,实非蒲松龄原意。其

理由是:据殿春亭主人《跋》,该本系据蒲松龄原稿过录,但他与蒲松龄及其子孙并不相

识,稿本系转托别人借来,时为雍正二年。而蒲松龄儿子蒲箬在松龄逝世当年(康熙五十

四年)所作《行述》、《祭父文》,蒲氏家属在雍正三年请同邑张元所作《墓表》,皆说

此书八卷;蒲松龄孙立德在乾隆五年所作《聊斋志异跋》则说十六卷。。。而与蒲家毫无

关系的殿春亭主人却将其分为十二卷,到底何所依据?
这里先不谈分卷问题,仅就中间讲殿春亭主人“与蒲松龄及其子孙并不相
识”,“与蒲家毫无关系”,“稿本系转托别人借来”数语看,显然失于作
进一步的考察。殿春亭主人就是蒲松龄友人朱缃的儿子,不能说“与蒲家毫
无关系”;他所转托的人也并不是毫不相关的“别人”,就是为蒲氏作《墓
表》的张元的儿子张作哲,当时张元就正在朱家坐馆。所依据的事实没有搞
确切,立论也就难于让人信服了。

所以,很有必要对《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的有关情况,作一番较为具
体深入的考察。

一铸雪斋其人其事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是用自用十行稿纸抄写的,框外右下方印有“■
湖铸雪斋”五字。“目次”首页,钤章为“■湖张氏家藏”。卷一首页钤有
“张希杰印”、“汉张”、“文献世家”三章。显然,抄主即为济南张希杰,
字汉张,铸雪斋是其斋名。

为了弄清张希杰是什么样的人物,遍检《济南府志》、《国朝山左诗钞》
诸书,仅从《历城县志》里获得了一点材料。该书卷二十二《艺文志三》,


赫然著录着:

《铸雪斋集》十五卷又附八卷,张希杰撰。
下面还附录了德州宋弼、胶西法坤厚的两篇序文。法序里说:

予友张子练塘,少负异才,乃蹉跎五十余年,生平知交悉腾达以去,而练塘屡踬场

屋,以诸生老。

我原以为,这样一个极平常的科举失意文人,其文集的稿本恐怕已不存
于世上,我们对他的了解大概也仅限于此了。万万没有料到,竟然在山东省
图书馆里看到了这部《铸雪斋集》,真是喜出望外。

《铸雪斋集》三函十五册,一律用同《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一样的印
有“■湖铸雪斋”字样的十行稿纸书写,字体也一样,卷首也钤有“张希杰
印”、“汉张”等印章。每卷首页均署:练塘张希杰汉张著,男伦(敬五)、
叙(仲辉)、嘉(元倩)、昭(德圃)分校。卷前有法坤厚、宋弼两序。可
见,《历城县志》所采访著录的就是作者这部手稿。

这部《铸雪斋集》收入了张希杰一生的诗文杂著,末卷附有自撰《练塘
年谱》。通过这部文稿,可以较为详尽地了解铸雪斋其人其事了。

张希杰,字汉张,号东山,别号练塘。原籍浙江萧山,其父张士凤大约
是一位绍兴师爷,来济南为人做幕宾,后来就定居了下来。所以当地人称他
们家为“蛮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张希杰生于济南城里。《自撰年谱》写到乾隆
二十年(1755),时年67 岁。然法坤厚为《铸雪斋集》作序,是在乾隆二十
六年辛巳(1761),序中云:

辛巳秋,予来历下,练塘出其集属为删定,且曰:“吾将录藏以俟来者。”
可见,这年张希杰尚在世,已达74 岁的高龄了。估计,他大约就死在这之后
一两年的时间里。

张希杰自幼也选定了读书仕进的道路。他22 岁时,曾去泰安青岩书院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