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健民上师-佛教禅定(一至七章)-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H。 奢摩他与三摩钵底之辨别 
  有些书把这二者混为一谈;而在不同的论述中对此二者所做的多种解释又常使读者困惑不已。因此我们先要有清楚的说明。这是我个人的心得,别处找不着的! 
  修习次第 
  奢摩他和三摩钵底都是各有两层的,依序如下: 
  奢摩他的三摩钵底 
  奢摩他的奢摩他 
  三摩钵底的三摩钵底 
  三摩钵底的奢摩他 
  何以故?在习定之初,行者选择一点做为专注的对象,但这并非真正的三摩钵底,因为行者只是为了修奢摩他。这种心系一处只属于专一思惟的范围。第二个阶段是行者已证得奢摩他,即上文中(g)最寂住,(h)专住及(i)等住的层次。第三个阶段的状态是行者在实相禅修之中,察觉到有忘失正念的情况,便以另一个三摩钵底来修正原先者。第四阶段才是真正的三摩钵底。有了奢摩他,三摩钵底才由之而生,进而才能进入实相,有坚固的证悟。 
  若心专注于佛像或是石子,这是观察的三摩钵底,不应与此处所谓的第四阶段的实相的三摩钵底混为一谈。 
  厘清辨明了上述的四个阶段,我们就不会把意识上的专注,误以为是真实的了悟,因为真实的了悟是只有在证得奢摩他之后才会产生的。 

  I。 习定上的错误及其对治 
  弥勒菩萨在他的《辨中边论》里,提到了修习奢摩他的六种散乱及八种对治。 
  六种散乱为: 
  懈怠不修 
  驰于外缘 
  昏沉掉举 
  高亢兴奋 
  应有反应时而无动于衷之我慢 
  过度热衷下劣 
  八种对治分别如下: 
  「懈怠不修」之对治为: 
  信心 
  维持对正觉的渴望(如果你明了了禅修的重要,你就会一直追求下去)。 
  精进 
  持之以恒,勿因过度的苦行给自己带来痛苦。上述为四种对治懈怠不修的方法。对于「驰于外缘」:
  专注是其对治;
  对于「昏沉掉举」及易「高亢兴奋」:
  正知(立刻警觉并加以对治;思惟一些苦的事情,并了解无暇可以浪掷时日)为其对治;
  对治「应有反应时而无动于衷之我慢」,则是要正思惟(想想对习定无动于衷或忽略会有什么结果;若不如此思惟,则障碍会不断生起,使人完全不修习或是落入睡眠);而对治「过度热衷下劣」,则是要对于好恶之物皆舍离(才能产生平等心)。 
  依我个人的经验,六种散乱中最麻烦的是昏沉掉举和高亢兴奋。他们不断干扰行者,一个接着一个,昏沉掉举结束了,又开始高亢兴奋了。 
  在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他也把修习禅定的这些过患及对治方法一并阐述。对此我不赞成,因为这些是初修者的毛病,可是密续的对象非是初修者,而是那些已经克服了这些障碍,能合于修习这些教法的条件的行者。在宗喀巴大师所着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许多的篇幅来谈到这些过失及对治法,这是恰当的;但在一本重要的密宗论着里,它们不应该占有重要的份量。 
  我的用意是要提醒习定者,如果你依此书的次第,那么就可以克服昏沉掉举及高亢兴奋的过患。在明白了即使是大乘行者或是密乘行者都还会历经这些过程,我们就更能了解修习奢摩他的重要性!我实修奢摩他多年,特别是在这两种过患上花了特别多的功夫来对治以克服之! 
  避免极端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还要提醒读者要避免极端。分别如下:
  分类 导致昏沉的情况 导致散乱的情况 
  食物 太多 太少 
  食物 地大类(马铃薯、面包、等) 火大类(辣椒及刺激性食物) 
  食物 肉吃太多 只吃蔬菜 
  饮料 牛奶 咖啡、茶 
  天气 热 冷 
  天气 雨天 艳阳天 
  季节 春、秋 夏、冬 
  光线 微弱或黑暗 强光 
  衣服 太多 太少 
  色彩 绿、蓝、黑 红、橙、黄 
  眼睛 闭 睁大 
  呼吸 只由左鼻孔 只由右鼻孔 
  循环 平缓 兴奋 
  脉搏 微弱 强壮 
  行动 疲倦 清醒 
  五毒 无明 贪、瞋 
  身体 胖 瘦 
  行者应了解这些情境而保持中道,避免趋于极端。所谓预防胜于对治。这些情况一出现就应该被察觉,而且彻底的加以处理,就好象在热天里你就知道要穿清凉的服饰一样。 
  除了要依个人的精神状况改变专注点的位置高低之外,最好记住把颈子微微向前弯会使较多气上行,以对治昏沉。把脊椎微向后仰(但仍是笔直的)可以减少气行,使得散乱的心可以驯服。若昏沉时,两眼宜大睁;散乱时则宜半闭。(参考附录I 第二部分 C 4) 
  由于昏沉及散乱这两个习定大敌带来那么大的麻烦,特别是对初学者,因此再多说一些也不为过。 
  奢摩他有一点接近昏沉;其实,在睡眠控制心的前一刻,可以获致良好的奢摩他,但少有人知道它的诀窍,多半的人不是打瞌睡入眠了,就是被散乱之魔给干扰了。 

  散乱之因 
  散乱是破坏奢摩他的主因,它有五种起因: 
  五种感官不安于其本质,如眼睛会四处流览,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余的感官上,但以眼睛的反应为首要。 
  孔子曰:「观其人,察其眸子」。眼睛是精神状况的好表征。所有的感官都应专注于一处。     
  外境的分心。要避免外境的干扰,请看第四章中对于前行的叙述以及如何选择宁静的闭关地点的建议。 内在的干扰。由内在所产生而导致散乱的情绪,要用无常和不净观这两种出离的利器来对治。 自私而生的散乱,这是由「我」和「我所有」的概念所产生的散乱,要修习空观来克服。 由于对佛教三乘教法的认识不清所产生的散乱。它的对治,便是要对佛法的所有层面都有明确的理论上及实修上的了解。例如本书中所展示的体系,便足以胜任。 
  上述的五项能遣除的话,便可获致良好的奢摩他。 

  J。 八禅那
  这儿我们要补充说明一下天台宗所列的一些与「止」有关的禅定。这八禅那也称为「八解脱」或「八胜处」。 
  在佛的教法中,有四种微妙色的禅定层次;由第四阶段再产生四层无色定的境界,而第八阶段是属于灭尽定的状态。 
  1。因为心的想象,我们的肉身似乎是美妙的,令人生起贪执。专注于此身躯,去思惟它如何渐渐失去光泽及腐蚀。能扬弃对身体的贪执,由此解脱,便是证得了第一阶段的「内有色相外观色」色界禅定。 
  2。在内心中没有了色相,但是在第二阶段「内无色相外观色」时,心中仍会对意想或微细的觉受产生细微的贪执,此时便要弃舍这些贪执,不令贪心生起。 
  3。前二阶段是对无常及不净的三摩钵底。在此阶段,习定者应舍弃前面的方法而专注于禅定中所见的八色光明之中。 
  4。此时,习定者对色身或任何与色身有关的妄想都不再有任何的贪执,他亲见清净色身,名为「空处背舍」,而获致了四禅。 
  5,6,7。三者是无色界禅定,它们只有在圆满了色界的解脱禅定后,才能修习。在此三阶段,行者舍弃了空间、意识和外境的局限,获致「识处背舍」「无所有处背舍」及「非想非非想处背舍」解脱。 
  8。对大多数的习定者而言,这是很难达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意识与感觉全泯。它是世间禅定的极致,获证此禅定的行者已将入圣流,再努力精进,行者会开发出深广的内观,甚至证得阿罗汉果。 

  K。 奢摩他的证得
  接着我们将把四种色界禅定以及在这些禅定境界会产生的状况做一扼要的概述。 
  引致第一禅那(胜处)的四个步骤 
  粗住:在这个阶段的奢摩他力,行者只能不是很清楚地安住一短暂的时间,很容易忘失正念。 
  细住:身心俱清净且空寂。 
  欲界的止:尽管行者觉受到清净、轻安,且可以持续安住,可是他仍有身心的感受。 
  未到位的止:觉得身体像虚空一样,内不见有身,外不见有物,可是行者仍有一些自然之障碍,所以无法证得第一禅那(胜处)。此时身心已泯,但仍非真正的空。因为尚未修习空性的三摩钵底,所以它只是虚空无为的觉受。 
  八触与十种功德 
  由于经常的禅修,一段时日之后,行者便能察觉八种内在的觉受,以及随之而来的十种功德,此时圆满了初禅定。八触与十功德如下: 
  八种内触 
  动触 
  痒触 
  轻触 
  重触 
  冷触 
  暖触 
  涩触 
  滑触 
  这些觉受的产生是因为身体要由粗浊的欲界转变成为较细净的色界状态。 
  十种功德 
  以上的八触都具有以下十种功德: 
  空寂 
  光明 
  坚住 
  智能 
  善良 
  柔软 
  大乐 
  妙喜 
  解脱 
  内观 
  依据我个人经验,我认为八触与五大的关联为:动触及轻触与风大有关;冷触及滑触与水大有关;重触及涩触与地大有关;而痒触及暖处则与火大有关。这些决定在分析禅修当如何调整时是很重要的。(参见本章所列之避免极端诸例。) 
  禅定十八支 
  在《俱舍论》里列出了禅定支计有十八。在第一色界禅定里,有如下五支: 
  寻 
  伺 
  喜 
  乐 
  等持(定) 
  在第二色界禅定阶段,在去除了前一阶段的「寻」和「伺」之后,会生起下列四支: 
  内等净 
  喜 
  乐 
  等持 
  (八触及十功德此时不再生起,因为行者此时已证入色界,此时唯一的改变是愈来愈强的专注力。) 
  在第三色界禅定阶段,行者亦拋弃了快乐,接着会生起以下五支: 
  行舍 
  正念 
  正慧 
  受乐 
  等持 
  能否获致第四阶段的色界禅定则全视能否舍弃喜悦而决定。此时仍保有以下的四支: 
  行舍清净 
  念清净 
  非苦乐受 
  心一境性(此指的是依奢摩他实证的,不是哲理上的。) 
  这些境界的经验和它的各项分支是佛教和其它宗教都共通的部分。 证得种种胜处的结果中,身心的宁静是很要紧的: 
  身体的安稳和清明的心。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因为烦恼的累积而变得十分沉重,藉由精进的修习专注,这份焦虑得以收敛,若有了止的力量,这些烦扰就无从升起。当行者证得身的轻安,会感觉到身轻、放松,而且所行诸事都是优雅且轻易地便可以完成。 
  心理的轻安。心可以轻而易举地与善相应,极少为恶所制。自然地便有正见,而且也易断除不正见。这种状态才可能进修三摩钵底。 
  行者会感觉在顶上似有内气,有自在且舒适的感受。起初觉得头很重,有压缩感,好象要裂开了似的,然而却还是觉得自在。接着而来的就只是轻安,光滑及舒适之感。 
  轻而宁静的气遍布全身,再扩及一切处。这是真正的「止」,在未证得这个境地之前,行者是无法实修三摩钵底的。 
  陈先生拿起了安世高的《长阿含经》译本,说:「在这一系列的四个禅定之后,习定者会经历这五种境界」。他指着经中的这一段: 
  「圆满专注的五种征兆为:自身得喜乐,从定喜乐,一切身遍从无有爱乐,意清净以及观谛已成熟」。 
  最后一项可以引生三摩钵底,此时也有引生前五种神通的可能。 
  在获得奢摩他的良好基础之后,再遵循下面各章所介绍的小乘、大乘及密宗的禅定修法来进修,便是佛法完全的修程了。 
  有关奢摩他的本章就此结束。尽管夜已深,笔录者却觉精神饱满。我们两人静默地沿着冷清的街道,思惟着刚听闻到的禅法,走回我们宁静的寺院,结束了美好的一天。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楚水枫  
   

本书为当代非常著名的西藏密宗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接受英国比丘访问时所结集的英文著作,可说是继天台智者大师《摩诃止观》与《释禅波罗蜜》之后中国非常重要的禅定著作。也是陈华民上师的经验实证论述,他曾在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噶林邦镇作超过二十八年的闭关禅修生涯。本书论述佛教禅定的各种教理、修行实证两方面,尤其更统摄阐明了佛教的小乘、大乘、密乘三者之间的禅定关系。对本书作一遍快速游览之后,读者将可以螺旋般地内钻入心脏各章,本书包含有图解表及佛陀开示的各乘必修的禅定资料。本书于八、九十年代曾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