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绕鸢l身·語業耶。答強盛心發身·語業。異熟生心其性羸劣故不能發。復有說者。若身·語業異熟生心為二等起而發起者。此身·語業當言是何。為威儀路。為工巧處。為異熟生。若威儀路。或工巧處。異熟生心云何能發。若異熟生。此身·語業應是異熟。然身·語業定非異熟。加行起故。亦不可說為善·染性。異熟生心所等起故。由此異熟生心。不能發身·語業。今婆沙有三師。一師自類為剎那等起。二師威儀剎那等起通三。餘同前。第三師威儀·工巧剎那等起通三。餘同前。然未見善·染剎那等起通三文。及異熟生心為剎那等起文。此二義皆婆沙無文。雖佛無記心後通善。剎那等起義亦不同。然婆沙無評文。諸小論意不同。取義各別。雜心云。若善轉即善隨轉。不善無記亦爾。取初師義。此論於轉善等隨轉通三。非婆沙師義。正理論云。異熟生心亦為隨轉。亦非婆沙師義。太法師云俱舍是婆沙中一師義者非也。論。有餘部說至那伽臥在定。敘異說也。論。毘婆沙師至通果心起。有部釋頌。與餘師不同。謂佛四威儀中皆能入定。非謂恒時定也。故作是說。非無記心。論。諸有表業至為如隨轉。自此已下問答分別。此即問也。
    論。設爾何失。反徵問也。論。若如轉者至皆能為轉。出如轉過。若如其轉。見所斷心既許為轉。身·邊二見是見所斷有覆無記。既如其轉。即欲界中應有有覆無記表業。即自摺凇;驊唲e見所斷中身·邊二見不能為轉。餘見所斷能為轉也。論。若如隨轉至應設劬勞。出如隨轉過。若如隨轉。不善·無記心得戒時。爾時表業應非善性。應設劬勞通如是難。論。應言如轉至為間隔故。通也。應如修斷近轉心也。
    論。若表不由至無記表業。論主與婆沙。通經。出過。正婆沙文婆沙百一十七。問若見所斷心不能作剎那等起發身·語業者。契經所說當云何通。如契經說。諸耶見人所有身·語·意業。若思。若求。若所造作。一切皆得不可愛·不可樂非悅意果。所以者何。此見暴惡。所謂耶見。答依因等起作如是說。非依剎那等起。是故無過。正理論云。又作是說。若表不由隨轉心力成善等者。則不應言彼經但據前因等起非據剎那。故欲界中定無有覆無記表業。彼謂此說表成善等性決定但由剎那等起力。故見所斷惑雖為因等起。而欲界定無有覆無記業。此由經主不達我宗所有言義故作是說。此說意言。若見所斷惑為剎那等起與業俱行。是則不應隔修所斷能起表業因等起心。則欲界中何緣無有有覆無記身語表業。然見所斷惑。尚不能為因。無間引生業俱行識。何能自作剎那等起。說不能作剎那等起。顯不能為近因等起。但有能作近因等起者。此必能為剎那等起故。身見邊見。雖為遠因引身語表。而由修斷近因勢力成不善根。是故說言彼經但據前因等起非據剎那。故欲界中。定無有覆無記表業。若不爾者。則不應言彼經但據前因等起。前言為顯隔近因故簡近因故。說前因言。故彼此中不達言義。婆沙論云。復次若此眾同分心作能轉。即此眾同分心作隨轉。斯有是處。若此眾同分心作能轉。餘眾同分心作隨轉發身·語業。無有是處。復有說者。亦有是處。謂如有人發願當作五年大會。中間命終。乘斯願力生富貴家。自憶宿命如昔所願一切皆作。如是則名此眾同分心作能轉。餘眾同分心作隨轉發身·語業。然無評文。今釋。前師說近因等起心。後師說遠因等起心。義不相摺薀o評也。

俱舍論疏卷第十三

以黃園本一交了
俱舍論疏卷第十四

                  沙門法寶撰
              
     
        

分別業品第四之二

    論。傍論已了至表無表相。上來已明二三五業及傍論了。自此已下。大文第二明律儀等三。先總標三別。後依章別釋。此半頌第一總標三也。論曰至非不律儀。列三名也。
    論。能遮能滅至差別有幾。自此第二依章別釋。將釋律儀。先釋名。問數。此三律儀。能遮未來惡戒不相續起。能滅已起惡戒。得相續故。故名律儀。非律儀翻也。俱非雙翻。問數可知。此下半頌列三種律儀也。論曰至謂無漏戒。指三名體言欲等。纏者。如纏巿。別解脫戒繫屬欲界名欲纏戒。靜懀蓛x繫屬色界名色纏戒。道生律儀不繫三界名無漏戒。
    論。初律儀相差別云何。自此已下有十三段。一明別解脫相。二安立四律儀。三明律儀眾名。四明成就。五明得三律儀。六明善惡戒邊際。七明近住事。九明所得處。十明支因。十一明惡戒處中。十二明捨。十三明處。此第一明別解脫相也。論曰至別解脫律儀。列八種名結歸初一。梵云。苾芻。唐名乞士等。舊云比丘訛。苾芻尼尼是女聲。梵云式叉摩那。唐言正學。謂學六法。六法者。一不婬。二不盜。三不殺。四不虛誑語。五不飲酒。六不非時食。梵名室羅摩拏路迦。唐名勤策。舊云沙彌者訛略也。勤策女同舊名沙彌尼。是女聲。訛也。梵云鄔波索迦。唐言近事。舊名優婆塞者訛也。言近事者。婆沙一百二十三云。問何故名為近事。答親近修事諸善法故。謂彼身心狎習善法故名近事。問若爾諸不斷善皆名近事。以彼身心修善故。答不爾。此依律儀所攝妙行善法以立名故。問若爾諸律儀皆名近事耶。以彼皆能修律儀善故。答此以在初得名餘。律儀更以餘緣建立故。有餘師說。親近承事諸善士故。復有說者親近承事諸佛法故。梵云鄔波斯迦。唐言近事女。斯是女聲。舊云優婆夷者訛也。梵云鄔波婆沙。唐言近住。婆沙一百二十四云。近阿羅漢住。受此律儀隨學彼故。有說。此近盡受戒住故。有說。此戒近時而住故名近住。於此八中。前五出家戒。後三在家戒。前七盡形受。第八一晝夜。問何故此依別解脫律儀建立。不依靜懀o漏律儀而建立耶。答此八種戒受心多少不同。故戒緣差別分為八種。受學人別。言定道律儀但為得彼定七支。頓得。不由受心戒緣差別分近事等。然有四禪諸果差別。義各不同。不可一例。
    論。雖有八名至相各別故。釋八律儀體唯有四。八者從苾芻·苾芻尼尼乃至近住。四者苾芻苾芻尼合。正學。沙彌。沙彌尼合。鄔波斯迦鄔婆沙索迦合。近住獨一。此四律儀體各別也。論。所以者何。問合所以。論。離苾芻律儀至近事女律儀。釋由同故唯有四也。論。云何知然。問同所以。論。由形改轉至非異三體。答同所以。既轉根位唯得捨名不得捨體。故知是一。論。若從近事至具足頓生。問近事勤策苾芻律儀支體同·異。為先四支後加三支如隻·雙金錢。五十·二十。即隻上加一名之為雙。二十上加三十名五十。為先受四支復受七支具足七支後更頓生非足前四。論。三種律儀至隨其所應。答三各體別。若是苾芻身中具有三種四支。其體各別。論。其事云何。問其事。論。如如求受至遠離有異。答。其事也。以三種律儀受緣不同。戒體各別。
    論。若無此事至故三各別。此反難也。既捨一時餘二猶在。故知體別。論。然此三種至便非近事等。前明緣別戒異。此明不相摺省J茚岵粧吻啊N饞纹兤c戒便非近事等反難答也。婆沙一百二十四云。問若先不受近事律儀。便受勤策律儀。得勤策律儀不。有說。不得。以近事律儀與此律儀為門。為依。為加行故。有說。不定。若不了知先受近事律儀後方。受得勤策律儀。信戒師故受此律儀。彼得律儀。戒師得罪。若彼解了先受近事律儀。後受勤策律儀。是正儀式。但憍慢故不欲受學近事律儀。作如是言。何用受此近事劣戒。彼憍慢纏心。雖受不得。如說不受近事律儀。而受勤策。如是不受勤策。而受苾芻律儀。廣說亦爾。正理論云。若有勤策受近事律儀。或有苾芻受前二種戒。為受得不。有作是言。此不應責。若前已有。無更受得理。先已得故。若前未有。則非勤策。亦非苾芻。以先不受近事律儀。必無受得勤策戒理。若先不受勤策律儀。亦無受得苾芻戒理。是則不可立彼二名。以此推尋。受應不得。有餘師說。不受前律儀。亦有即能受得後戒理。故持律者作是誦言。雖於先時不受勤策戒。而今但受具足律儀者。亦名善受具足律儀。由此勤策容有受得近事律儀。苾芻容有受得勤策近事戒理。豈不勤策不應自稱唯願證知。我是近事。苾芻亦爾。不應自稱唯願證知。我是前二。非離如是自稱號言有得近事·勤策戒理。此難非理。俱可稱故。謂可稱言我是勤策。亦是近事。唯願證知。苾芻亦應如是而說。然就勝戒顯彼二名。亦無有失。若爾勤策及苾芻等。亦應受得近住律儀。如得近事許亦何過。然由下劣無欣受者(解云。前說同婆沙前師。後說同婆沙後師。無評文。詳正理意。取後師義)。
    論。近事近住至云何安立。已下頌。第二安立四律儀也。論曰至五飲諸酒。安立近事。論。若受離八至八食非時食。安立近住也。論。若受離十至以為第十。立勤策也。論。若受離一切至苾芻律儀。安立苾芻也。婆沙云。離塗飾香鬘歌舞倡伎。二種同於莊嚴處轉故。離二種。合立一支。又正理云。為引怯怖眾多學處在家有情。顯易受持故於八戒合二為一。如為佛栗氏子略說學處有三(述曰。准此。出家根熟不怖多學處。故開為二也。又在家者覺事生業。亦可令彼畜金銀等。不可此一日夜戒。即捨金等後時重畜。出家之人以乞自活。不畜金等易。及是盡形。故制不畜金銀等也)。
    論。別解律儀名差別者。自此已下有一頌。第三明別解律儀差別名也。論曰至故名尸羅。第一正名也。正理論云。以清涼故名曰尸羅。此中尸羅是平治義。故字相處作是釋言平治義中置尸羅。戒能平險業故得尸羅名(解云。險業是惡戒也。平治熱恨惡戒故名清淨)。此有六名。一名尸羅。二名妙行。三名為業。四名律儀。五名別解。六名業道。論。智者稱揚故名妙行。釋第二名。論。所作自體故名為業。第三名也。論。豈不無表至所作自體。問也。以契說無表律儀名為不造。亦名不作。既名不作。如何是業。論。有慚恥者至得所作名。答也。以有無表不造惡故名為不作。表思所作故。故無表戒得所作名。論。有餘釋言至名作無失。敘異說也。從作生故是作果。生後作故是作因。因取果名。果取因名。名作無失。太法師釋云。為求無作發起作業是作因。正起作時發起無作是作果。論。能防身語故名律儀。第四名也。由此戒力防惡身·語。依法儀式故名律儀。論。如是應知至無差別名。此釋頌中俱得二字。應知。尸羅·妙行·業·律儀此四種名通初後位。論。唯初剎那至及業道名。釋唯初剎那立二種名也。論。謂受戒時至立別解脫名。釋別解也。正理論云。或初所應修故名別解脫。或彼初起最能超過如獄險惡趣故名別解脫。論。即於爾時至立業道名。釋業道也。正理論云。亦得名為根本業道。初防身語暢思業故(解云。由如於人撸撵兜酪讜持T身語。業道亦爾。思業撸沉x。同名為業道)。
    論。故初剎那至根本業道。結名也。論。從第二念至名為後起。釋第二念已去不名業道不名別解脫也。
    論。誰成就何律儀。已下第四明成就也。文中有四。一明成三律儀人。二文便明斷律儀。三因論生論。明意根律儀。四明成就時分。此下一頌明成就三律儀人也。論曰至乃至近住。此明成就別解脫人。論。外道無有所受戒耶。問也。
    論。雖有不名至依著有故。答也。外道受戒求三有故。不名別解脫也。論。靜懀咧链艘鄳弧C鞒伸o懀蓛x人也。一切得靜懀Ъ拔粗琳摺=缘么寺蓛x。
    論。道生律儀至謂學·無學。明成道生律儀人也。論。於前分別至其二者何。問隨心轉戒也。論。謂靜懀练莿e解脫。答。二是。一非也。論。所以者何。徵別解脫非隨心轉所以。論。異心無心亦恒轉故。答也。異心。謂不善·無記心。無心。謂滅定。
    論。靜懀o漏二種律儀。已下半頌。第二明斷律儀。論曰至名斷律儀。此釋律儀。以能永斷欲纏惡戒及起彼煩惱名斷律儀。此律儀即斷名斷律儀。婆沙一百一十七云。有四種律儀。一別解脫。二靜懀АH裏o漏。四斷律儀。謂於靜懀Аo漏二律儀中。各取少分離欲界染。九無間道中隨轉戒。乃至。問何故唯此名斷律儀。答能與破戒及起破戒煩惱作斷對治故。謂前八無間道中二隨轉戒。唯與起破戒煩惱作斷對治。第九無間道中二隨轉戒。通與破戒及起破戒煩惱作斷對治。依婆沙十七。對治有五。一捨。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