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論。唯受一分是苦自體。自下一行頌偏明苦諦。論曰至亦無有失。長行釋也。先總釋。後別釋。有三苦性。諸有漏法與此三苦合故總名苦諦。論。此中可意至故名為苦。別釋也。此中可意有漏行法。與樂受合。名為壞苦。非可意行法。與苦受合。名為苦苦。除此二受合外所餘有漏行法。與捨受合故名為行苦。論。何謂為可意非可意餘。問也。前言可意行等與壞苦合等。何謂為可意行等。論。謂樂等三受至得可意等名。答。由樂受力具順樂受行名為可意。乃至由捨受力合順捨受行名所餘非可意不可意行。論。所以者何。徵所以樂受等名壞苦等性。論。若諸樂受至非常即是苦。答也。先答三受成苦所以。後答順苦所以。此文初也。謂樂受成苦。以壞時苦故。如契經言。諸樂受生時樂。住時樂。壞時苦。故未壞之前生住皆樂。至壞之時方名為苦。故知樂由壞成苦。若諸苦受由體成苦性。如契經言。諸苦受生時苦。住時苦。故既生住皆苦。故知由體成苦性。若不苦不樂受由行成苦性。所以名行。眾緣造故。如契經言。非常即是苦。既言非常即是苦。故知不苦不樂受。非是前二。即是由行成苦。正理論云。有漏無常無非是苦。
    論。如受順受諸行亦然。第二釋順受諸行與受義同。正理論云。然薄伽梵。契經中言。苦受生時住時苦者。由彼苦受性是苦故。壞時樂者。苦受壞時設無樂受。由苦受息似樂顯現故亦名樂。於相續。息位立以壞名故。苦受息時名苦受壞(非剎那壞)。乃至樂受生時住時樂者。由彼樂受性是樂故。壞時苦者。謂諸有情。未離染時。心恒求樂。於樂壞位起憂愁等。故說樂受為壞苦性。樂受壞時設無苦受。似苦顯現亦有為苦。不苦不樂受。生時住時皆非苦非樂。性是彼故。即彼壞時。苦·樂隨一容現前故。可言俱有苦·樂壞時無容有二。故佛於此作別異說。謂無智苦智生為樂。以於此受無智增廣。此受無明所隨增故。由無智故。惡趣等中具有無邊行苦生起。極微細故甚為難覺。唯拢苡X。故有頌言。所引頌文與此論同。
    論。有餘師釋至名行苦性。敘異說也。此師意說。三苦皆是持業釋。不同有部壞已生苦等名為壞等。論。應知此中至行苦故苦。釋伏難也。伏難意云。若諸有漏眾緣造故。性是無常皆行苦者。可意不可意亦應是行苦。如何說為壞苦·苦苦。釋云。可意法有壞行二苦。壞苦不共。行苦是共。不可意法有苦苦·行苦二義。苦苦不共。行苦是共。依不共理。說壞苦苦苦。理實一切皆是行苦。論。此唯拢咧辆墭O生厭怖。引頌證也。論。以諸愚夫至於有頂蘊。明凡厭上品苦苦。不及拢藚捪缕沸锌唷U摗5乐B亦應至有為性故。難也。前釋云。不苦樂。受由行成苦。眾緣造故。如契經言。若非常即是苦。如受順受。亦爾。准此。道諦亦是有為。眾緣造故。性非常故。有為性故。應行苦攝。論。道諦非苦至眾苦盡故。論主引餘師釋也。拢离m是無常。能引眾苦盡故。不摺}心不名為苦。所以得知是餘師釋。正理論云。有餘師言。拢婪强唷R阅苓‘逆是苦相故。非拢榔疬‘逆拢摹S纱四芰畋娍啾M故。論。若觀諸有為至唯顯有漏。引例釋也。道諦有為無漏。擇滅無為涅槃寂靜。苦是有為有漏。有其擇滅名涅槃寂靜。經中說觀諸有為涅槃寂靜者。亦由先見此有為。是有漏苦故。後觀苦滅為寂靜。故知。經言有為故苦。此有為言唯顯有漏。
    論。若諸法中至苦為拢B。問也。論。有一類釋至計癰為樂。敘有部異師釋。此釋意。樂少。苦多。從多名苦。論。有餘於此至說樂亦名苦。鳩摩邏多釋也。樂受體非是苦。以三因故名為苦。一能為苦因故。二能集眾苦故。三有苦希樂故。由此三因說樂為苦。論。理實應言至為諦非樂。述有部正釋。拢^三有·及樂受等。皆是苦者。以行苦同故總名苦諦。論。如何亦觀樂受為苦。問也。論。由性非常至一如苦受。答。樂受與餘有漏同是無常。觀彼樂受摺媛}心故名為苦。不取樂受適悅之相。如以苦觀觀色等時。取色等上餘摺嫦唷C疄榭唷7潜丝嘞唷R蝗缈嗍堋U摗S新肥苤链酸尫抢怼U撝髌七壎噌尅O瓤偡恰a釀e破也。論。能為苦因至豈關於苦。計因非苦行破。論。又諸拢咧翞榭嗍芤颉LN非是苦因破。論。又經復說行苦何用。行苦無用破。論。若由非常至行相何別。外難。若無常故苦。即無常行應亦是苦行。二種行相有何差別。論。生滅法故至能引苦行相。答也。生滅法故是非常行相。摺}心故是苦行相。但見非常知摺}心。此是非常行相引苦行相。非二同也。
    論。有餘部師至受唯是苦。述大眾部。及經部異師計也。論。云何知然。有部徵。
    論。由教理故。大眾部答。論。云何由教。有部問也。論。如世尊言至名為顛倒。引三經答。論。云何由理。問理也。論。以諸樂因至理亦應然。答理也。以此樂因不定為理。既此樂因後生其苦。故知根本亦是苦因。初微不覺第一理也。論。又治苦時至定無實樂。以治苦故方生樂覺。故離重苦時謂輕苦為樂。實無樂受。第二理也。論。對法諸師至此言應理。論主評取有部宗也。論。云何知然。大眾部問。
    論。且應反徵至有樂應成。三對反徵。論。若謂可愛至非可愛故。論主牒救。既先為可愛。後非可愛故。故知可愛亦非是實。便證樂受無實理成。論。不爾可愛至是非愛法。論主通難。樂自相實可愛。拢艘源耸苁欠乓萏幑省R蓮V大功力所成。變壞無常故非可愛。非彼自相非可愛也。論。若彼自體至有實樂受。論主兩重反難成有部宗。既受自相能生可愛。以其異門觀受為苦。故知樂受自相可愛非體是苦。論。然世尊言至作如是說。引經證也。佛說一切皆是苦者。依行·壞二苦門說。苦受有二。謂苦苦行苦。樂受有行壞二義。捨受唯有行義。若依行苦門觀三受皆苦。依壞苦門樂受亦若。觀受自相苦受是苦。餘二非苦。佛自釋言。我依諸行皆是無常。及諸有為皆是變壞。密作是說。諸所有受無非是苦。故知以行苦門密說為苦。此經不依苦苦而作是說。論。若由自相至實有三受。此論主引經難大眾部也。慶喜既言。餘經說有三受不言密意。故知說三受經非密意也。慶喜既言。依何密意此經復言諸所有受無非是苦。故知說諸受苦經是密意也。論。世尊既言至非真了義。前舉問證。後舉答證。說諸受苦。非了義也。論。又契經言至變壞法故。通第二經。經言以苦觀樂受者。樂受有二。一自相門。是可愛故是樂性。二依異門。無常·變壞是苦性。佛令異門觀為苦故。非自相門觀為苦也。論。然觀樂時至觀樂為苦。釋伏難也。若自相是樂。異門是苦。何故世尊教觀異門。不觀自相。答云。若觀自相增貪等故。觀異門時能得解脫。故令觀苦不令觀樂。論。如何知此自相是樂。大眾部問。論。如有頌言至故說受皆苦。引頌異門說樂為苦。舉頌答也。論。又契經言至此別意說。通第三經。論。以諸世間至無實理成。釋別意說所以。以諸世間樂少苦多。而謂總樂故名為顛倒。非全無樂而謂為樂成顛倒也。諸有亦以樂少苦多一向謂樂。名顛倒也。論。若受自相至有何勝利。論主反難大眾部師。一切諸受自相是樂說皆是苦。為欲除貪。一切諸受自相是苦。佛說為樂有何勝利。論。若謂世尊至乃至廣說。論主牒救破也。世尊說受皆苦言我密意。於觀五受說如實言。故知皆苦是異門。五受是自性。非是隨俗說。引二經證。如文可解。論。又佛如何至分別說三反問也。苦受是一。如何法同因分別說三。論。若謂世間至上等樂覺。論主縱計破。若謂世間於下苦起樂覺。上苦謂苦。中苦謂捨。隨彼說者。樂亦三品不同。應於下苦起上樂覺。中苦起中樂。上苦起下樂覺。論。又受殊勝至徵問亦爾第二苦不成過。受勝境時有何下苦於中起樂。若受勝境時有下苦者。如是受境已滅未生。既於爾時無有下苦。即應樂覺轉更增勝。爾時上等眾苦都無有故。
    論。又下品受至如何應理。第三顛倒過也。三受之中分明猛利。唯苦樂二。捨受闇昧。若下品苦現在前時。許是樂受即是分明。中品苦受現在前時。許是捨受即是闇昧。下受分明。中受闇昧。其義顛倒故成過也。正理論云。執下分明。中翻闇昧誰有智者能忍此執。論。又下三定至樂等三受。此第四摺颉す^也。正理云。又定漸勝執苦漸增。於非理中誰過於此。論。故不應依至樂等三受。總結非也。論。又契經說至少分實樂。第五摺涍^。如文可解。論。如是且辨至為證不成。結破引教不成證。
    論。所立理言亦不成證。次破理也。論。且以諸樂因至非不決定。破樂因不定。謂觀所依身分位差別。外境方為樂因。或唯苦因。非唯外境。如所依患冷煖為樂因。所依患熱冷為樂因。翻此苦因。苦樂之因非唯外境。亦依身分為苦樂因。分位決定因亦定也。論。如世間火至決定理成。舉喻顯也。如文可解。論。又三靜懀е兄聊苌喙省F瓶嘁虿欢ㄒ病;蛳氯ń杂袠肥軣o其苦受。三定之中生樂之因。豈不決定。論。又彼所說至起於樂覺。破治苦生樂。受勝境時不治苦故。應無樂覺。
    論。設許爾時至生極樂覺。此縱破也。
    論。又靜懀分磷记皯f。此破上地無苦治也。論。又彼所說至應知亦爾。此破易脫生樂因。於初易肩分位之時有實樂生。若異此者。初易之後應漸樂增。以前重苦後漸微故。易脫威儀生於樂者。亦准此釋。論。若先無苦至生於苦覺。大眾部難。若初易肩時無有苦者。因何於後時中匆生苦覺。論。由身變易至實有理成。答也。如酒隨其時分生甘酢味。豈酒甘酢於先已有。論。由·此定知至如應名苦。已上總結苦諦體也。論。即苦行體亦名集諦。依有部宗出集諦體也。自此已下別釋集諦。論。此說必定至愛為集故。經部師引經難也。論。經就勝故至亦是集諦。有部通經。論。如是理趣由何證知。經部徵也。論。餘契經中至名補特伽羅。有部引經證。非唯取愛為集諦。兼業·無明為集諦故。故知說愛就勝而說。
    論。又契經說至說有取識。釋五種子。有二釋。第一釋云。一根。二莖。三枝。四節。五子。喻有取識。第二釋云。五種子者。謂五趣種子。說有取識。取是煩惱。有煩惱識為五趣因名有取識。既契經中不言喻說。後釋為正。此證經中非唯說愛。論。又彼經說至說四識住。即彼經說置地界中。此即別名說四識住。彼五種子置地界中。喻五取識四識住也。此即煩惱及識四蘊取識為因。非唯是愛。論。故經所說是密意言。契經中說愛為集諦。即是從強密意言也。
    論。阿毘達磨依法相說。依法相說即苦行法因義是集。即是一切有漏諸行名為集諦。
    論。然經中說至及彼因因。會彼兩經說不同也。愛為因故者。偏說起因。業·愛·無明者。具說三因。業為生因。愛為起因。無明為因因。愛為業因。無明與愛能為因故。故曰因因。論。云何知爾。問也。論。業為生因至經所說故。答也。論。又彼經中至緒故者。此是大因緣法門經。言後行者。是行支等。等者。等取後十支。皆次第說有因有緣及有緒者。即是前支為因。為緣·及緒也。婆沙二十三云。如大因緣法門經說。佛告阿難老死有如是因。有如是緣。有如是緒。乃至廣說。婆沙從後說。此論從前說。論。為別建立至及四識住。有取識如種子。四識住如田。論。故非唯愛為集諦體。有部結也。論。何法名生何法名起。經部問。論。界趣生等至應知亦爾。答。界·趣等異。品類不同。由業差別出現名生。愛但令起非差別因。論舉喻顯。如文可知。論。愛為起因何理為證。經部問也。
    論。離愛後有至定隨愛故。有部第一指事答也。論。又由愛故至馳趣後有。此即第二引例釋也。論。又取後身至如我愛者。此即第三以勝釋也。論。由此理證愛為起因。此總結也。
    論。如是世尊說諦有四。已下一頌。第二明二諦也。論曰至衣等亦爾。就瓶衣明世俗諦。破顯非實也。論。又若有物至火等亦爾。此以慧析顯非實實也。論。即於此物至名世俗諦。此釋非實而名諦也。就世俗理實有非虛名世俗諦。論。若物異此至名勝義諦。明勝義諦相。論。如色等物至受等亦然。指事釋也。論。此真實有至名勝義諦。釋名勝義諦所以。
    論。先軌範師至名世俗諦。述經部中異師釋。此師意說。正智取境不顛倒故名勝義諦。非正智取境非實名世俗諦。
    論。已辨諸諦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